数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重教而不重学”是以往数学教学中最为人诟病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在数学课堂上完全被忽略,教学效率低下也就成为了必然结果。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使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适时将疑难点圈起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份课前预习的导学案,让学生预习时重难点明确,导学案的最后设计一套检测题,考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前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这份导学案,教师通过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自学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上课时就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讲解。尤其是要对差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其自学时有所成效。这样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有效探索,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通过独立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难题时为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明晰化自身思维。
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如果学生思想集中,情绪高昂,对问题的结论、规律、策略等进行充分地猜想,那么他们就能在激烈的争辩中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同时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做好信息反馈。我们在对教学效率进行评价时,应该严格依据学生讨论的信息反馈,同时将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找出来并将素材有效收集起来供下一步的点拨;其次,鼓励差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讨论。
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班级中难免会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别,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除了有效引导好学生之外,更应该给予差学生一定的关心、尊重和爱护,有效克服其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使自身的自信得到逐步增强,从而在课堂问题探究讨论中做到积极主动;再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流畅、敏捷的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有核心地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作出有效判断。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地、恰如其分地点拨学生去深入讨论较难的问题,深入问题的实质,有效分析事物内部联系,从而使难题在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思维。
2数学教学的技巧
讲解式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又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式教学法。但是,这种数学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探究能力,只有这样,讲解式教学法的使用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运用讲解式教学法的时候,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我们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必须准确到位,精准度必须高。比如学习数的平方时,千万区别2的平方与2×2的不同所在,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见到数的平方就误认为是这个数与2相乘的错误想法。
尝试式教学法
尝试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在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才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广泛适用于数学教材内容前后联系非常密切、实践性又非常强的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教师在运用尝试式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一是教师出示的数学尝试题目必须与教材中的相仿,类型结构相同,这样便于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二是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时,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进行自学,设计数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合理。三是尝试数学练习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练习的状况。四是学生进行数学讨论时,要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游戏式教学法
此种数学教学法是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都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在数学课前的练习、新课知识巩固练习环节进行,此法更适用于年级低的学生。
要想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好游戏式教学法,数学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数学课前必须准备好课堂游戏所使用的游戏道具。二是认真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游戏方式。三是注意数学课堂游戏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避免对学生造成厌烦之感。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开展游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人人都喜欢玩游戏,特别是年龄尚小的低年级学生,游戏无时无刻都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单纯进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而且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这时就可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有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还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中《分类》这节内容时,课前,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活动任务:回家后搜集一些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第二天带到学校。第二天正式上课时,我就将学生四人分为了一组,每组的成员把从家里搜集到的物品放在一起,然后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从家里拿来的东西都堆放到了一起,是不是看着特别乱?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方法为:每个小组把堆放在一起的物品进行分类,即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准确,哪一组就是胜利的一组,老师会有奖励,好不好?”学生一听要玩游戏,瞬间都变得兴奋起来,而且声音响亮地回答:“好!”然后,都兴致勃勃地投入了这一游戏活动中。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一开始开展游戏,营造了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且有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获得提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具有高度抽象性特征的数学知识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就可依据具体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以轻松、欢乐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并树立学好数学的愿望。
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单位和人民币单位间换算的知识之后,我们就可将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让学生模拟一次购物活动,即让学生自行经历算钱、付钱、找钱的过程,这样,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实践性教学情境,既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进而获得高效益的教学效果。
4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适当的表扬、奖励,提高学习兴趣
表扬与奖励是教学的一剂良药,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适用于学困生。表扬与奖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物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笑脸、小星星……精神奖励:你真棒、加油、有进步……把不同层次的奖励方式以各种形式运用到每一节课、每周、每月、每学期中。这样给予学生一定的阶段性的目标和追求,使学生自发产生一种和谁比的心理。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学习,发展各种才能。
课堂中注重采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时,做自编自演练读数游戏。找出9名学生到前面一字排开,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位,每个学生都用右手表示要出的数字,当老师说第一道题时,每位学生分别打出自己想要出示的数,然后在下边的学生迅速读出来,读对了换一组上来,读错了,这组学生继续读,看哪组学生在前边出的题多。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既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性,易于促进兴趣的产生,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特点,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突出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加深印象,唤起学生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