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指南
分享高考、中高、成考、自考、教育资讯、学校相关攻略。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2日 20:03
进入初二的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呈现出较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初二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挖掘农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善于挖掘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本土化,以熟悉的生活现象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这样自然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在主动的数学探究中学知识、长技能。农村遍地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我们可以发动学生,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来制作教学用具,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学具,灵活地运用学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态度,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同时更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时,我们就可以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灌输,而是发动学生来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来自主地制作学具,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能,学生展开了积极的动手与动脑活动,实现了学生的快乐学习,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让步于学,教师要对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进行重新定位,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引者,要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探究,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接收,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亲自参与知识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全等三角形构成条件的教学中,我们就不必一讲到底,让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与掌握。为此,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带着心中的困惑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深入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全过程来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思维与方法,技能与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代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富有开放性的问题,将学生禁锢的大脑解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多元思考,这样更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灵活运用,促进学生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例如,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证明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多元思维,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求证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受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而是在更宽广的空间展开多角度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重组与重构,才能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
2.中学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等方面都有调整,让学生不再把学习知识当做是纯粹地接受和储存的过程,而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比如,学习“排列组合”的概念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家里的土地有多少种不同的套种模式;在足球比赛过后,利用二次函数,可以计算出最佳抛物线,让学生知道能够利用数学踢好足球等,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真正地爱上数学。
(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摒弃过去的定位,把以前灌输知识的行为转变为让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提问,正确地评价学生。面对对学生不完美的回答,教师应当先肯定再引导学生自己完善最终的答案。
对学生而言,创新就是利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通过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而开放题型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乐趣,解题方法不必唯一,答案也不必唯一。学生可以把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相结合,去发现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所以开放题型给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的平台,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解答问题。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方案和任务。农村中学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把考上大学当成目标,进入职业技术院校也是他们的选择。“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只要有的放矢,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每个学生都考到好成绩。从概念讲解、课堂互动到试题设置应当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各自的轨道上得到充分发展。
3.对待在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学生应采取措施
(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二)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四)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进而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