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7日 19:42
我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散文诗两首》中的《荷叶母亲》,该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授课结束,我受到老师的鼓励、称赞,也得到校领导的肯定,评选结果我获得一等奖。
这堂课的亮点主要有:一、课堂开局比较好,在正式上课前,我让曾在校级朗诵获奖的两位男女同学齐诵《慈母吟》,考虑这首诗和本课的氛围吻合,之后我让学生点评他们的朗诵,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且全班同学喊出“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优秀的!”的口号,激励学生自信参与课堂。
由此,我在学生良好状态的情景下导入新课:“一个世纪老人在年轻时曾给她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一个月朗星稀、秋风萧瑟的晚上,你的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思想,你的存蓄,你的言语和我的思想合成一缕缕琴弦,奏出飘渺神奇的音乐,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请问同学们这个老人和她的朋友是谁?”学生能够猜到冰心,但是她的朋友却不能说出,我就询问《金色花》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是泰戈尔。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师诵读《荷叶母亲》,让学生读之前,我配乐背诵了整篇文章,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一定要解读文本,背诵课文就是解读文本,这一点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普遍认为我很下功夫,我总是要竭尽全力,我天资愚笨,只好自己多下点功夫,背诵课文花费了我4个多小时的时间。
三、简笔画的应用,课堂板书我画了一个荷叶护着一朵荷花展现主题,比较直观形象。为了画好荷花和荷叶,我请教了我校的两位美术老师,我掌握了一点技巧以使板书更接近逼真。
四、表现手法“借物抒情”难点的处理。在过渡到这一要点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毋庸置疑这是篇表现母爱的文章,那么怎样表现母爱有新意?我们平时同学的文章常常是“母亲送我去医院,雨中送伞接我上学”等等题材。但是用荷叶比喻母亲新奇,主要是冰心文学素养深厚,莲花这一事物在中国文化里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冰心对莲花进行联想、想象,用荷叶表情达意,借物抒情,从而达到讴歌母爱的主题。同时板书“借物抒情”,而且我制作课件解释补充了“借物抒情”的特点。
五、课堂比较紧凑。这一点我没有意识到,后来我询问老师时认识这一点。比如,学生读课文时,我让一学生到黑板写下重点字的注音。在学生没有完成时,我同时让学生谈谈读课文的感受,时间安排紧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配乐声音效果不理想,在进行诵读时,所设计的配乐声音声响过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及时调控,主要是自己不够熟练,这以后要做好充分准备,计划赶上变化。
二、课即将结束时,《母亲》的歌曲也没有释放出来,声响又太小,也是我操作不熟悉。结果也没有升华成对母亲的爱。总之,多媒体的使用我没有充分使用好,没有使电教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令我惋惜!
三、授课结尾不够完美。最后,看着不多的时间,心底上还是不够镇静,不能从容自如,临时应变。让学生写作可放到课下指导,准备好的语言应展示。
四、我在让学生赏析4—7小节时,曾让学生先赏析精彩之处,再谈自己的疑问。这里,在教学预设时我没有让学生谈自己的疑问,但是,课堂上却让学生谈这一点,但最后,学生的疑问没有展示,这样的细节问题我处理得不够严谨,这以后要注意!
五、前面解释词语时,一个学生解释“荫蔽”说是遮蔽,这说出了本意,但在课文里的意思还应该解释得确切。这个关键的词语在赏析课文时应再深化。
六、我的普通话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还不够优美,我应继续练习,语文课应该是美丽的语言,不止在语言内容上,还要在形式外壳上。
七、口语要消失。我没怎么意识到,但是要达到课堂的完美,凡是应该注意的一定要消除!、
这堂课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要吸取经验,改正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语文教学要有一种“语文味”,但是我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虽然,我很有激情,语言不错,但是还不够有自然的魅力。只是,我的课比较真诚,稍稍丰富点。我深知老师丰富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滋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是一种召唤,洋溢着智慧的妙语更是对学生心智的启迪。以后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我非常感谢薛主任,在他的博客里,我看到一个多彩丰富的世界。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给我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窦桂梅和孙双金两位专家更是给我丰富的指向。而且在这次讲课的体验过程中,我也在自己的博客里向武风霞老师请教了“创新”的问题。我认识到语文要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上才有所创新,细读文本,才能解读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一、优点:
1、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教学中许多孩子受到教育,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课堂中深受感动。我知道这种情感教育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内有些孩子还会反复,今后,我要把相关的情感教育再融入教学中,让他们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
2、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孩子非常好问,提出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冰心的父亲是谁?文中提到的三个姊妹分别叫什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本人储备不足等原因,没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告诉他们,课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资资料,看谁搜集的准确,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搜集资料的习惯。
二、不足:
纵观这节课,大体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些地方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篇散文诗,最好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品味课文。在引导学生读上我还做得不够;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有待提高;在情感升华这个环节中,时间仓促,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
我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散文诗两首》中的《荷叶母亲》,该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授课结束,我受到老师的鼓励、称赞,也得到校领导的肯定,评选结果我获得一等奖。
这堂课的亮点主要有:一、课堂开局比较好,在正式上课前,我让曾在校级朗诵获奖的两位男女同学齐诵《慈母吟》,考虑这首诗和本课的氛围吻合,之后我让学生点评他们的朗诵,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且全班同学喊出“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优秀的!”的口号,激励学生自信参与课堂。
由此,我在学生良好状态的情景下导入新课:“一个世纪老人在年轻时曾给她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一个月朗星稀、秋风萧瑟的晚上,你的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思想,你的存蓄,你的言语和我的思想合成一缕缕琴弦,奏出飘渺神奇的音乐,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请问同学们这个老人和她的朋友是谁?”学生能够猜到冰心,但是她的朋友却不能说出,我就询问《金色花》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是泰戈尔。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师诵读《荷叶母亲》,让学生读之前,我配乐背诵了整篇文章,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一定要解读文本,背诵课文就是解读文本,这一点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普遍认为我很下功夫,我总是要竭尽全力,我天资愚笨,只好自己多下点功夫,背诵课文花费了我4个多小时的.时间。
三、简笔画的应用,课堂板书我画了一个荷叶护着一朵荷花展现主题,比较直观形象。为了画好荷花和荷叶,我请教了我校的两位美术老师,我掌握了一点技巧以使板书更接近逼真。
四、表现手法“借物抒情”难点的处理。在过渡到这一要点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毋庸置疑这是篇表现母爱的文章,那么怎样表现母爱有新意?我们平时同学的文章常常是“母亲送我去医院,雨中送伞接我上学”等等题材。但是用荷叶比喻母亲新奇,主要是冰心文学素养深厚,莲花这一事物在中国文化里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冰心对莲花进行联想、想象,用荷叶表情达意,借物抒情,从而达到讴歌母爱的主题。同时板书“借物抒情”,而且我制作课件解释补充了“借物抒情”的特点。
五、课堂比较紧凑。这一点我没有意识到,后来我询问老师时认识这一点。比如,学生读课文时,我让一学生到黑板写下重点字的注音。在学生没有完成时,我同时让学生谈谈读课文的感受,时间安排紧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配乐声音效果不理想,在进行诵读时,所设计的配乐声音声响过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及时调控,主要是自己不够熟练,这以后要做好充分准备,计划赶上变化。
二、课即将结束时,《母亲》的歌曲也没有释放出来,声响又太小,也是我操作不熟悉。结果也没有升华成对母亲的爱。总之,多媒体的使用我没有充分使用好,没有使电教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令我惋惜!
三、授课结尾不够完美。最后,看着不多的时间,心底上还是不够镇静,不能从容自如,临时应变。让学生写作可放到课下指导,准备好的语言应展示。
四、我在让学生赏析4—7小节时,曾让学生先赏析精彩之处,再谈自己的疑问。这里,在教学预设时我没有让学生谈自己的疑问,但是,课堂上却让学生谈这一点,但最后,学生的疑问没有展示,这样的细节问题我处理得不够严谨,这以后要注意!
五、前面解释词语时,一个学生解释“荫蔽”说是遮蔽,这说出了本意,但在课文里的意思还应该解释得确切。这个关键的词语在赏析课文时应再深化。
六、我的普通话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还不够优美,我应继续练习,语文课应该是美丽的语言,不止在语言内容上,还要在形式外壳上。
七、口语要消失。我没怎么意识到,但是要达到课堂的完美,凡是应该注意的一定要消除!、
这堂课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要吸取经验,改正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语文教学要有一种“语文味”,但是我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虽然,我很有激情,语言不错,但是还不够有自然的魅力。只是,我的课比较真诚,稍稍丰富点。我深知老师丰富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滋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是一种召唤,洋溢着智慧的妙语更是对学生心智的启迪。以后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我非常感谢薛主任,在他的博客里,我看到一个多彩丰富的世界。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给我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窦桂梅和孙双金两位专家更是给我丰富的指向。而且在这次讲课的体验过程中,我也在自己的博客里向武风霞老师请教了“创新”的问题。我认识到语文要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上才有所创新,细读文本,才能解读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在情感升华后,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由于时间仓促,只点评了几个学生仿写的句子,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另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过渡时,衔接得不够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范例三人们总说冰心的文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心中漾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散去,又犹如涓涓小溪,或平沙细淌,或曼杨轻拂,或叮咚有韵,或温馨氤氲。这样的诗文,似乎是夜空中的星星,晶莹剔透。
《荷叶母亲》的语言很适合我们初一的孩子拾掇珍藏,透过那清丽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荷叶母亲》以景物为依托,它描述了定格在儿时记忆中的两个对比强烈的画面。一朵白莲在雷雨之夜,被打得四处漂散,身是泘萍。没想白天繁密的雨又至,作者不由得担心起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被雨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正当敏感的小冰心倚在细心的母亲身旁“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一片大荷叶“倾侧了下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这一刻在作者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我总在想《荷叶母亲》,荷叶并不美,为何我们的孩子能在淡淡地钢琴声中读得如此声情并茂呢?或许情浓是本文的关键。家庭的和睦、水乡儿女的敏感、母亲的细心都在作者包含深情语言中娓娓而致。特别是文章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无微呵护和关爱。
当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现在只能摸索着走,在摸索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力争达到“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