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集锦19篇)

发布时间: 2024-11-05 16:32

莫高窟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第五组最后一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总写:只有两句话,总体概括介绍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突出她环境的恶劣及她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写:第2—4自然段,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写得形象、生动、逼真,再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唤起读者对我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之情。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总写:以作者的感受总结全文,突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生动、传神的词语和优美、灵活多变的句式也很多。所以,《莫高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读书指导,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四、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共振,和课文一起心跳。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将采用“情景教学法”、“阅读感悟法”、“直观教学法”、“揣摸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说学法

1、用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

2、注重以读为本,提倡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思想启迪。

七、说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课前组织教学谈话:(让学生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说)老师也很喜欢旅游。有一个地方令老师非常的向往,但是一直都没机会去。所以,今天我想诚挚地邀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不过老师希望大家在旅途中能有出色的表现,能接受我的邀请吗?好,现在咱们就马上出发,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18课,一起走进《莫高窟》,一起走进祖国西北边陲的莫高窟。(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检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需要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要求学生正确认读。第二部分为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第三部分为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佛”。

2、检查书写生字,让学生从红色字体里面选一个容易写错的字,上台描红。做到以学定教。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提炼出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同学们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研读交流

1、品味“彩塑”

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你想到了什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读自悟。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卧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同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阅读体会彩塑的惟妙惟肖,学生的感情世界就会得到升华。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客,会怎样啧啧称赞?如果你是外国游客,又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这里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段。让学生带着问题“你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你想到了什么?”在组内合作学习,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描写飞天的句子,一步步引导学生读出层次感。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

3、体味“藏经洞”

“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并结合着出示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悟

同学们,莫高窟的文物已经所剩不多了,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投身于保护敦煌,研究敦煌的历史使命中去,因为——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课外拓展

1、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2、让学生把课堂上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后写下来,以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莫高窟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希望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找中心句的方法。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该班学生思维活跃,部分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法。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由于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因此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当代信息技术导致我们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我通过采集、编辑制作了“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运用情景教学法,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因此在整堂的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读出感情。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针对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导学第二自然段

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学生明白了这两个问题,我再出示彩塑画面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惟妙惟肖、色彩绚丽、气魄宏伟的彩塑,游人们无不赞叹,同学们想象一下,游人们都会赞叹些什么呢?听了这些赞叹,你心中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随后,我马上充满激情地小结,欣赏了彩塑,感觉着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自豪感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教育心理学认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程序。实际上,儿童掌握了学习的程序,也就一定程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马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默读第一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小声读第二遍归纳段意,了解方法。诵读第三遍,读出感情,读中品味。

2、自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叫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因此,我出示画面,让学生读出描写飞天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子,说说飞天还有哪些形态。随后,我动情地说: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那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妩媚动人啊!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第三自然段。

3、品读第四自然段

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众多?”抛出话题,让学生动手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莫高窟被破坏的画面,再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看了画面有什么感受?”学生此时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顺势激励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读第四自然段。

4、默读全文,总结回味

课标要求高段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因此,对刚进入高段的五年级学生就要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读完这篇共有503个字的课文,勾出全篇文章的中心句,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抓住中心句提问: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全文。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成就需要与自我理想实现的需要。肯定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品尝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喜悦,这就是对学生的最好的奖赏。在本节课接近尾声时,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朗诵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诗句来总结全文:她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她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她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此时此刻,学生的胸臆间,被一股强烈的情感充斥着,我又因势利导,留下了一个问题:如果你还想了解有关莫高窟的什么知识,在信息技术课上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相关网址上去浏览一番。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开拓思维留下空间,也很自然的,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力求体现简洁明了的原则,设计以下板书:

明珠 莫高窟 艺术宝库

莫高窟说课稿(3)

余秋雨老师曾经这样称赞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与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本日,我说课的标题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位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门:

1、说课本;

2、说学生;

3、说计划理念;

4、说教法、学法;

5、说教学流程;

6、说板书计划。

一、说课本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先容的是我国西北边疆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歌颂了我国古代庖感人民的伶俐。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情势来布局全文,叙述详细,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先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环球著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并非需要细细咀嚼文字,从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经典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对这样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2、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3、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在出示课件的同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这样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发兴趣,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让学生自读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睡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读吧!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利用课件展现敦煌的风沙、石山和工匠们制作彩塑、壁画的画面,进一步理解“敦煌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积淀情感,延伸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全面体系地明白教学内容。凭据课文的内容,表现简便明白、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布局特点,我计划了以下的板书: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雄伟美丽伶俐的结晶

藏经洞:贵重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课时)的讲堂教学分析白本身的计划思绪。固然,在实行历程中,新的环境会随时出现,新的题目会随时天生。我将以课本为出发点,以新课程尺度为依据,做出科学的果断,接纳公道的步伐。不妥之处,恳请列位向导、老师品评指正。

莫高窟说课稿(4)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赞美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既要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更要从中学会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用优美的文字导入并点题,再加之重点语段的出示,让学生初步感受莫高窟的艺术,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也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让学生自读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什么,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让学生学会找中心句。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在这过程中点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你想不想记住这段文字,然后由填空开始指导背诵。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写法指导

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力图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可取。所以在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法,让学生不仅(会学课文,更会用课文来学语文,也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彩塑:精妙 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新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会随时生成。我将以教材为起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莫高窟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

《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

(渗透学法指导)

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会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理解“结晶”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莫高窟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说学生

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课文朗读磁带、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两大石窟的有关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并尽量搜集有关图片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资料图片,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句的优美与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古代艺术的宝贵,人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古建筑。

五、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说教法、学法:

1、情感朗读法:教心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读出感情。

2、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3、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

4、欣赏对比法:图片与文本进行对比学习,读文本、看图片、再读文本,从而,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莫高窟这一古代艺术的魅力。

5、学法:主要以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大胆想像为主,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画、析、赏、读了解彩塑和壁画,学习写作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课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画)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赏)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③

(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习作了,多数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如何过度衔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超越文本: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龙兴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让指导学生课前欣赏龙兴古镇的华夏宗祠龙藏宫龙兴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八、说板书设计:

14、莫高窟

总:一颗明珠

/ 彩塑 神态各异

分:

壁画 宏伟瑰丽

总:艺术宝库

莫高窟说课稿(7)

余秋雨老师曾经这样称赞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与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本日,我说课的标题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位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门:

1、说课本;

2、说学生;

3、说计划理念;

4、说教法、学法;

5、说教学流程;

6、说板书计划。

一、说课本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先容的是我国西北边疆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歌颂了我国古代庖感人民的伶俐。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情势来布局全文,叙述详细,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先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环球著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并非需要细细咀嚼文字,从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经典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对这样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2、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3、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在出示课件的同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这样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发兴趣,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让学生自读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睡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读吧!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利用课件展现敦煌的风沙、石山和工匠们制作彩塑、壁画的画面,进一步理解“敦煌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积淀情感,延伸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全面体系地明白教学内容。凭据课文的内容,表现简便明白、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布局特点,我计划了以下的板书: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雄伟美丽伶俐的结晶

藏经洞:贵重文物

莫高窟说课稿(8)

以读为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新课标》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朱老师执教《莫高窟》一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从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以疑促读,读中理解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敦煌,历史悠久却远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如何设立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上课开始,朱老师围绕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课文是从哪些方面的具体描述。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读文学习,贯穿全过程。

二、“读中品,品中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的确,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本课结构明确,条理清晰。特别是二、三两自然段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教师朱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合作自学,将品发展到学、仿、创新。

朱老师将第二自然段“彩塑”部分作为教授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段的写作特点:

(1)总——分的结构。

(2)习作手法:排比句,分写的部分详略得当。

将第三自然段放手交给学生交流自学,当然放手不等于不管不问,教师在此时是幕后的指引者,通过自学前的几个指引性的问题,给学生自学的方向,辅助学生自学。如果所提问题更具层次性、坡度性,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更好了。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文的教学中,朱老师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总之,朱老师这一课是成功的,值得学习。

朱老师在主讲《莫高窟》一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全面理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莫高窟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并非需要细细咀嚼文字,从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经典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对这样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2、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3、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在出示课件的同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这样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发兴趣,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让学生自读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睡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读吧!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利用课件展现敦煌的风沙、石山和工匠们制作彩塑、壁画的画面,进一步理解“敦煌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积淀情感,延伸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莫高窟说课稿(10)

《莫高窟》选自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是以文字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课是最后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即课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具体刻画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五小节是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的情感,并仿照文中排比句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教学难点是再现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生动的画面。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和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四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至4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学会并能熟练运用排比句式“有……有……有……还有……”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了实现以上的四项教学目标,我运用这样的教学思路:

1、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品味,深入领悟

3、积累语言,熟练成诵

4、确定主题,拓展学习

本篇课文,我将采用两课时,以下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说当导游带大家欣赏、参观我国的艺术宝库,敦煌。但是只是看了大概。今天,继续由我作导游带领大家仔仔细细的参观一下敦煌的每一个精彩部分。

二、精讲课文

课文的第一小节是全文的一个总写,在这一自然段中,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三点,即:课文总起句、莫高窟的地理方位和莫高窟的洞窟繁多。针对这些,我设计的三个环节:

1、 指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吗?”

2、找位置。对于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描述,学生就课本的文字来理解,还是有一点困难的。所以,我采取简笔画的方式,以简单的笔画勾勒出三危山和鸣沙山的轮廓,红色的粉笔鲜明的点出莫高窟所在的位置。以画助解,不仅使学习气氛活泼,而且学生的记忆会异常的深刻。

3、体会莫高窟的规模。我抓住“蜂窝”一词,让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的蜂窝去找出莫高窟的特点:一是数量多,二则是排列有序

第2至4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分别详细描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在这三者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的是“读”、“看”、“想”的方法。

首先,莫高窟的彩塑。同样,第一步是找出小节的中心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并找出描写彩塑特点的句子,与老师共同板书“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时又可以紧扣“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两个词来分析课文,“请同学们帮我找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句子”(有……有……还有……)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并且使文本上的彩塑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中,“看”的方法就运用起来了,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图中去寻找彩塑丰富多彩的样子。他们会找出彩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站、有的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侧身。此时教师利用学生观察到的结果做排比句式的练习,“这些彩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在帮学生理解“啧啧赞叹”一词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游客,面对这些彩塑,你会说些什么呢?”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情境,把他们带到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中,意在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

其次,第三小节莫高窟的壁画,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按照以上的教学程序找出中心句,师生共同板书“壁画——宏伟瑰丽,内容丰富” 。下面的教学,我则采用“看—想—演—读”的教学方法。这段中对壁画飞天的描写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对于壁画飞天的学习,第一步:“看”。课前教师将搜集大量的有关莫高窟壁画飞天的图片资料,做成幻灯片,在这个时候播放,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呈现丰富多彩的壁画,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壁画再现的情景,结合具体的学情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句群,运用书中的描述方法,来进一步进行说写训练(根据画面,找出书中的相关语句;仿照书中的语句,来说一说壁画的内容;运用书中的句式进行想象训练;利用图片指导背诵)。第二步:“想”与第三步:“演”将同时进行,在看完一些有关飞天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除了我们看到的样子,飞天还会有什么样子呢?谁能来演一演么?”发挥了学生想象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的时候学到了知识。第四步:“读”,回归到课本,对于飞天的文字描写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指读、师生合作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等,最终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这一小节进行背诵。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量主题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灿烂的语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最后,藏经洞即第四小节,这一段的学习在时间安排上准备进行略处理。指导学生仿照前两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本小节。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联系电视剧《大敦煌》,补充 “藏经洞的劫难史”这一材料,了解这段历史之后,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基础上,激起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情感得到升华,主题得到深化。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文的结尾,主要让学生了解“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这些词语来辐射整篇文章的主题——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领悟总结

播放根据敦煌壁画飞天创作出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的音乐,师生一起配乐朗读全文,体会课文感情,领悟课文主题。

我的作业设计,除了背诵课文2至4小节外,没有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完《莫高窟》后,自己能当一回小导游,把自己的亲人、朋友带进美丽的莫高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抓课文的主要纲领。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彩塑 ————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8、 莫高窟 壁画 ———— 宏伟瑰丽、内容丰富

藏经洞 ———— 文物繁多、珍贵无比

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程序、作业和板书设计等方面对《莫高窟》的课堂教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在实施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新情况,生成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以教材为起点,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上的教学设计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莫高窟说课稿(11)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莫高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并非需要细细咀嚼文字,从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经典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对这样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2、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3、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在出示课件的同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这样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发兴趣,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让学生自读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睡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读吧!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利用课件展现敦煌的风沙、石山和工匠们制作彩塑、壁画的画面,进一步理解“敦煌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积淀情感,延伸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新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会随时生成。我将以教材为起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莫高窟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

《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

(渗透学法指导)

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会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理解“结晶”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莫高窟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前接世界之最的《长城》,后接历史遗迹《卢沟桥的狮子》。所有这一切都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可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生

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三大石窟的有关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熟读课文。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认识课后九个生字,会写“绝、价、值”等13哥要求会写的字。

五、说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六、说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2、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

3、欣赏对比法:图片与文本进行对比学习,读文本、看图片、再读文本,从而,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莫高窟这一古代艺术的魅力。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观看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初读课文,思考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分段研读,引导练说。

4、总结。

莫高窟说课稿(14)

一、教材概况

《敦煌莫高窟》是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它是继《赵州桥》之后的又一篇阅读训练课文。

这篇阅读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第2自然段,简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第3、4、5自然段,有面、有点地具体描写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和栩栩如生。本文文质兼美,特别是课文第1、2、3自然段的结构相似,紧扣单元训练目标,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习作训练。

全文分两课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时期,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课文的特点,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②技能目标: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敦煌莫高窟塑像的精美和壁画的艳丽多姿,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说教法

新课标里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上,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在紧扣朗读的同时,遵循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诱发、发展、升华”三个阶段,使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实、完善起来,以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呜,使其受到深刻的情感熏染。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说、品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补充资料,激情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期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激情饱满的讲述: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有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石窟。接着出示四大名窟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这些石窟的特点,并通过介绍四大名窟,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朱熹曾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要理解、领悟文章的语言,首先就要把课文读通读顺。

在揭题之后,我安排了两次整体阅读。第一次是无问题阅读,目的就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第二次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敦煌莫高窟会获得这么多的荣誉,这么多的称赞呢?”这个问题再次读课文,并用笔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从而了解学生领会和运用文章语言的程度。

(三)、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斯宾塞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计,让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应当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当多些。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先由老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后指出老师是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教师相机进行情感的诱发,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也深化了情感体验,在层层的剖析中,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彩色塑像在敦煌莫高窟中占着主体位置,而第二自然将它作为略写段进行训练。针对这点,我对它的文本进行了拓展,以期让学生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雄伟壮丽。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精美”这个重点词展开教学。

先让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的精美,让学生知道课文是通过最大佛像的宏伟和最小菩萨的精致来印证第1句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只是这么一句话,显然是领略不到塑像的无穷魅力。

我再补充了一段资料,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还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塑像的精美。通过读、说、品、悟,让学生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紧接着,我又趁势播放一段敦煌莫高窟彩色塑像的剪辑片断,通过声情并茂的解说,给学生的视觉上造成冲击,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愤悱状态,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并对着大屏幕大声地赞叹出来。这时学生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对敦煌莫高窟的向往和骄傲之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遵循情感发展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抓课文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语言文字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这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这样,学生乐学、易学,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莫高窟说课稿(15)

莫高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说学生

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课文朗读磁带、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两大石窟的有关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并尽量搜集有关图片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资料图片,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句的优美与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古代艺术的宝贵,人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古建筑。

五、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说教法、学法:

1、情感朗读法:教心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读出感情。

2、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3、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

4、欣赏对比法:图片与文本进行对比学习,读文本、看图片、再读文本,从而,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莫高窟这一古代艺术的魅力。

5、学法:主要以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大胆想像为主,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画、析、赏、读”了解彩塑和壁画,学习写作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课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画)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赏)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③

(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习作了,多数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如何过度衔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超越文本: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龙兴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让指导学生课前欣赏龙兴古镇的“华夏宗祠”“龙藏宫”“龙兴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莫高窟说课稿(16)

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

《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

(渗透学法指导)

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会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理解“结晶”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五)、欣赏影片。

(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激发学生内心对莫高窟的欣赏,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说: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莫高窟说课稿(17)

《莫高窟》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希望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找中心句的方法。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该班学生思维活跃,部分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法。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由于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因此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当代信息技术导致我们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我通过采集、编辑制作了“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运用情景教学法,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因此在整堂的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读出感情。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针对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导学第二自然段

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学生明白了这两个问题,我再出示彩塑画面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惟妙惟肖、色彩绚丽、气魄宏伟的彩塑,游人们无不赞叹,同学们想象一下,游人们都会赞叹些什么呢?听了这些赞叹,你心中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随后,我马上充满激情地小结,欣赏了彩塑,感觉着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自豪感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教育心理学认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程序。实际上,儿童掌握了学习的程序,也就一定程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马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默读第一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小声读第二遍归纳段意,了解方法。诵读第三遍,读出感情,读中品味。

2、自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叫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因此,我出示画面,让学生读出描写飞天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子,说说飞天还有哪些形态。随后,我动情地说: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那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妩媚动人啊!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第三自然段。

3、品读第四自然段

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众多?”抛出话题,让学生动手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莫高窟被破坏的画面,再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看了画面有什么感受?”学生此时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顺势激励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读第四自然段。

4、默读全文,总结回味

课标要求高段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因此,对刚进入高段的五年级学生就要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读完这篇共有503个字的课文,勾出全篇文章的中心句,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抓住中心句提问: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全文。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成就需要与自我理想实现的需要。肯定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品尝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喜悦,这就是对学生的最好的奖赏。在本节课接近尾声时,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朗诵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诗句来总结全文:她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她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她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此时此刻,学生的胸臆间,被一股强烈的情感充斥着,我又因势利导,留下了一个问题:如果你还想了解有关莫高窟的什么知识,在信息技术课上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相关网址上去浏览一番。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开拓思维留下空间,也很自然的,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力求体现简洁明了的原则,设计以下板书:

明珠 莫高窟 艺术宝库

莫高窟说课稿(18)

《莫高窟》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说学生

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课文朗读磁带、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两大石窟的有关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并尽量搜集有关图片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资料图片,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句的优美与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古代艺术的宝贵,人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古建筑。

五、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说教法、学法:

1、情感朗读法:教心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读出感情。

2、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3、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

4、欣赏对比法:图片与文本进行对比学习,读文本、看图片、再读文本,从而,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莫高窟这一古代艺术的魅力。

5、学法:主要以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大胆想像为主,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画、析、赏、读了解彩塑和壁画,学习写作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课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画)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赏)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③

(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习作了,多数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如何过度衔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超越文本: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龙兴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让指导学生课前欣赏龙兴古镇的华夏宗祠龙藏宫龙兴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八、说板书设计:

14、莫高窟

总:一颗明珠

/ 彩塑 神态各异

分:

壁画 宏伟瑰丽

总:艺术宝库

莫高窟说课稿(19)

《莫高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说学生

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课文朗读磁带、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两大石窟的有关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并尽量搜集有关图片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资料图片,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句的优美与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古代艺术的宝贵,人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古建筑。

五、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说教法、学法:

1、情感朗读法:教心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读出感情。

2、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3、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

4、欣赏对比法:图片与文本进行对比学习,读文本、看图片、再读文本,从而,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莫高窟这一古代艺术的魅力。

5、学法:主要以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大胆想像为主,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画、析、赏、读”了解彩塑和壁画,学习写作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课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画)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赏)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③

(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习作了,多数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如何过度衔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超越文本: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龙兴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让指导学生课前欣赏龙兴古镇的“华夏宗祠”“龙藏宫”“龙兴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八、说板书设计:

14、莫高窟

总:一颗明珠

/ 彩塑 神态各异

分:

壁画 宏伟瑰丽

总:艺术宝库

【微语】枝叶有干枯的一天,生命有用尽的时刻,努力活好今天,把握明天,别太在乎后天,因为后天以后的事谁都无法预料,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莫高窟说课稿(集锦19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