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10:09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第3到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面积单位,能直接计量或估计面积大小,逐步提高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2、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

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问: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老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问:这三个单位用在用时要注意适宜,那你认为怎样算适宜?

二、巩固练习

1、做第3题

说清要求

集体校对。

2、完成第4题

说清楚要求

3、做第5题

理解题目意思

4、做第6题

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估计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第7题

问:周长是指什么?

集体交流。

交流后对比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求法。

5、完成第8题

说清楚画的要求。

三、完成思考题

要求说明一下。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猜想验证,悟出进率。

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想办法来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大致想出如下方法:○1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看有多少个?○2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平方厘米,可得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生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1、例3: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同时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和演示,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2.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等。

3.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课本、积木、墨水盒、水杯等)

学生——四人一组,直尺,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一)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参观老师的新家,(出示新家平面设计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能看出,哪个房间最大,哪个房间最小吗?

师:刚才你们说的客厅最大大,卫生间小,等等,其实是指房间地面的大小,如:客厅的大小就是这块蓝色地面的大小;厨房的大小就是这块黄色地面的大小,那卫生间的大小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面积。

板书课题的一部分“面积”

2、感受生活中的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拿出数学书,一起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带着学生一起活动)现在同学们所摸到的这一块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再摸摸学具盒的盖子的表面,这一块就是学具盒这个表面的大小;再摸摸课桌的桌面,这一块就是课桌桌面的大小。

师:草稿本的封面的大小是指的那一块呢?(学生摸一摸)

师:谁想来摸摸黑板的面?感觉怎样?是不是很大一块,这一大块就是黑板这个面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数学书表面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当两个物体的表面大小相差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用观察得出结论。这种比较方法叫观察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你们手掌的表面,再跟同桌的同学比比看,谁的手掌大,谁的手掌小。(分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比较的结果?(请两组)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师:我看见,你们是把手重叠在一起比的。)

师:其实,当两个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相差不明显时,可以用一种“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这就是“重叠法”。(请两个学生示范)

师评价小结给出面积的一部分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表面,有的物体表面……,有的物体表面……,还发现了比较它们表面大小的方法,真能干。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粉笔盒这个面的大小就是粉笔盒这个面的面积。你能像老师这样,指出并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请几名学生说)

(二)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黑板的表面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那像长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有封闭的和未封闭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哪些图形你能确定它的大小?

(如果学生能及时分辨出来,就直接请同学回答;如果不能就分组讨论一下,再回答)

师:为什么这些图形无法确定它们的大小呢?

师:对,这些图形有缺口,四周没有围起来,所以无法确定它们的大小,只有像这样四周围起来的图形才有大小,这些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师:你能说出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是指的哪一块吗?(课件演示)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面积的定义补充完整)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齐读面积的定义。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我们再看看老师的新家,你们能比较出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大小吗?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呀?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吧!老师已经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缩小成了两张彩纸的面积,咱们通过比较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厨房和卫生间面积的大小了。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吗?(学生发表意见)

师:其实,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活动要求:4个同学一组;选择合适的学具摆一摆,比较出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观察、指导)

(在小黑板上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

黄色(厨房)粉色(卫生间)

正方形长方形方格纸圆

师:为什么不用圆来摆呢?

师:用什么图形测量最合适呢?为什么?(多请几名学生说)

师:在测量图形面积时,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它摆起来没有缝隙,它四条边的长度是一样的,面积也很好计算。

(课件出示用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来摆得出的结论)

师:他们比较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师:选择测量标准时,除了最好选用正方形以外,还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真不错,也就是说,在测量面积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揭示课题的第二部分“面积单位”。)

师:刚才我们用的那样的一个正方形也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使用和研究的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呢?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书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并把它们勾画出来,小声地读一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猜想验证,悟出进率。

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想办法来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大致想出如下方法:○1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看有多少个?○2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平方厘米,可得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生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1、例3: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同时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KT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谈话: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

(2)、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正方形)。

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小组猜测,然后反馈: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认为是100。……)

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1)学生动手操作,并总结出结果。

(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很好!还有别的想法吗?

②我们用直尺去量一量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③因为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课件演示得出: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出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实践,并进行讲解,得出: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智慧岛

(1)练一练(出示投影片)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评价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2)判断:

50平方米比50米大。()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学生进行总结。在重点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时,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验证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到前面进行演示操作并进行了讲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去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最后练一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第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测量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准备硬纸片图形若干个:圆片、长方形、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有趣的画(跳水运动员—田亮),大屏幕出示画,这幅画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现在老师给这个画加上边框,求边框的长度就是求什么?(周长)如果老师再給这幅画配上玻璃,要多少玻璃还是求周长吗?那又是求什么?(面积)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想弄明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揭示课题)

【评析: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有效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由于问题生成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使得学生对新概念的出现不会感到陌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能为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建构,生成感悟

1、面积的概念

①师: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物体的面,并且摸一摸,比一比,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你能举例说一下吗?(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根据你的观察,什么物体的面比什么物体的面大呢?请小组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生活经验,进一步明确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②教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第一个图形是一个长方形,而第二个图形只有三条线段)

师:能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

生1:不能比较,因为第二图形不完整。

生2:第二图形不封闭,它的大小不能确定。

师: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

师:角是封闭图形吗?

师;你能添上一条线段使第二个图形变成封闭图形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在第二个图形上补画一条线段,使它变成长方形。

③教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也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这种大小就叫作面积。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齐读面积的概念。

④教师出示图形

师:爱心、笑脸和树叶任意两个图形比较大小。

两个长方形图形比较大小。

让学生比较每组图形的大小,并要求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法、重叠法

2、通过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a、探讨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

⑴、设疑:课件出示图形:(3×5,2×7的两张长方形)

师: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答略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我们能不能借助学具来帮忙。

⑵、小组合作

出示合作思考要点:①你组可用什么材料或学具来比较图形1和图形2的面积大小?②在这几种比较方法中,你组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学生四人合作讨论,教师巡视)

⑶小组反馈:通过小组操作,你们认为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生齐回答:是图1的面积大。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小组派代表交流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剪拼法,摆图法和数格法。

师: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合理?

生1:我们组认为是正方形摆最好,用圆、长方形摆有空隙。

生2:我们认为用剪拼法好。

生3:剪拼法不好,若是黑板面和课桌面不能剪。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统一了吗?得出数正方形的个数最合理。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剪拼法和摆正方形法(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3、认识统一单位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猜猜谁的面积大?游戏:看格子,猜面积。

师:有两个图形,一个摆9个正方形,另一个摆15个正方形,哪个面积大?

学生:15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它的格子多。

师: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

生(惊讶):啊!原来是这样呀。

师:想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板书:面积单位)。

3、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

(1)、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师:请阅读一则小资料(课件播放:文字呈现配合画外音)。你能从中知道什么?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平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平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

生1:我知道了国际上通常用的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三种常用的方格。

生2:我明白了比较面积大小时经常采用三种固定的方格。

生3:那个大号的是1平方米的,中号的是1平方分米的,小号的是1平方厘米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2、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4、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测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

(1)正方形能密铺;

(2)操作简单方便。

9、现在请用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小组,再报告一下测量记过。大家一起来看看,对这些测量结果,能提出什么问题?

10、测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测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材60-62页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结合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PPT课件、米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很喜欢玩拍手游戏吧!今天,谁来和老师拍手?在拍手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请大家比一比,是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你们的手掌面大呢?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和手掌面一样,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积的意义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1)观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教师明确: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的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的封面)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你还能举例比一比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这里有四个图形,有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封闭图形,一个不封闭图形)

说明: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要研究图形的大小,这个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师:大家能看出另外三个封闭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

小结:看来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发表意见后,师出示课件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方式摆放,说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4.探讨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课件出示两个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能比出结果吗?为什么?

(学生用观察、重叠等方法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

小结:用观察、重叠等方法,都不太容易立刻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2)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①激发度量意识。

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提示:用小精灵的建议试一试)

从学具中选择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

②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3)提供学具(长方形、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提出操作要求:

①同桌两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学具,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③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

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电脑课件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作单位)引导学生结合所摆出的图形思考: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4)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进行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所测图形;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小结:国际上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5.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1)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在交流数第二、第三幅图中正方形个数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为了方便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小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3个面积单位,应用面积单位我们就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面积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

出示太阳和月亮图片,给它们涂上颜色,你们觉得哪张会涂得比较快,为什么?(月亮,因为它比较小)

你们所指的是它的什么比较小?(面比较小)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与评价: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今天数学课上的探索就从我们最亲密的数学书开始。请你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摸课桌的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一看黑板的面和课桌的面相比,怎么样?

归纳: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课件出示各图形(三角形,圆,长方形,角):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第4个图形能比较它的大小吗?为什么?

归纳: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意义。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设计意图与评价: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小组合作:比较课桌上红(3cmx5cm),黄(4cmx4cm),绿(3cmx4cm)三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汇报比较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用重叠法,但是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红色长方形和黄色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汇报:拼摆正方形更简便。红色长方形能拼15个小正方形,而黄色正方形能拼1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所以黄色正方形的面积要更大。

[设计意图与评价: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进一步激疑:是不是只要拼摆的正方形越多,它的面积就越大呢?出示一个正方形,只能拼9个正方形,但它却比原来三个图形大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它拼摆的小正方形要更大)

师生共同归纳: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那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汇报自学结果。

1、认识平方厘米。

课件出示:国际上规定: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看看哪个手指的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师: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量一量邮票大约是几平方厘米?用来量数学书的面积怎么样?

2、认识平方分米。

课件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从学具中找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是1平方分米呢?

量一量数学书的封面是几平方分米?

用它来量黑板的面积怎么样?

3、认识平方米。

课件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你们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我们来感受一下。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用直尺量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它的边长是1米。

身边面积大约为1平方米的'物体有哪些呢?

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设计意图与评价: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回答。)

情况一:若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学生交流(学习重叠法的语言:这个同学是把这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来进行比较的,他发现垫壳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说垫壳的面积大,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

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小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五、评析

《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绿两张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这些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估测,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2)

关于面积单位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cm2、dm2、 m2等面积单位。

3、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大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透明的塑料方格纸,学生自选方格纸,1cm2、 1dm2的方纸片、米尺,教师给每小组提供: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纸片,一张大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老师讲故事:最近,小蚂蚁和父母一起搬到了一座新房子。爸爸妈妈给它准备了一张大方床。它可高兴了,整天在床上滚来滚去,手舞足蹈,那床就像一座大舞台。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吗?

(小蚂蚁的'床到底有多大?)

师:小蚂蚁的床就像第一个信封的一张纸片那么大,请大家找出来,用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到底有多大,并作好记录。

交流测量结果,生迷惑不解:答案不统一,怎样才能统一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cm2

①师:为什么不统一?(指生回答)

让生拿出信封里的1cm2的纸片,量一量这个方纸片的边长。

师: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cm2。

②说一说:你周围的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1cm2?

③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cm2?

再用透明的格子纸量一量,看估测的准不准 。

2、认识dm2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测一测: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少cm2?

交流:答案不一,太麻烦,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

②师出示1dm2的方纸片,告诉学生:

度量稍大的图形面积,一般以边长1dm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1dm2。

③估计一下课桌大约有几dm2,再实际用1dm2的图片量一量,看谁估计的准确。

④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约有1dm2?

3 、认识m2

老师继续讲故事:

“更让小蚂蚁感到高兴的是,它家房子前面有一片方形的草坪,好大好大。小蚂蚁找来许多小伙伴在草坪上踢球,荡秋千……玩的可开心啦。你想知道草坪有多大吗?蚂蚁爸爸说:“边长1米,面积1m2。”

师:1m2到底有多大?

师拿米尺在黑板上画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认识平方米。

师:我们周围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1m2?

三、运用

1、投影出示 教材47页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同桌说说思考方法。

2、出示47 页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课外实践:

回家测量院子的面积是多少?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3)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85—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并体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获得关于它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具准备:在课本后面剪下1平方分米一个,1平方厘米8个(一排)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蒋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有早起的好习惯,我们起床以后做什么呢?(洗脸、刷牙)对,我们洗过脸以后,为了保护皮肤,还要在脸上擦一些面油,对不对?大家觉得老师每次擦得多一些,还是这位同学擦得多一些?为什么呢?(也就是老师脸的表面比较大,这位同学脸的表面比较小。)板书:表面。

1、观察实物,认识物体表面。

师:不光我们的脸有表面,其他物体也有表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篮球、苹果、杯子、数学书、乒乓球)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教师演示:这是篮球的表面,这是苹果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物体,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每一样都摸一摸,感觉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再看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

2、讨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我们就称之为:他们的面积。(板书:叫做它们的面积)

3、运用面积。

师:谁会用面积来说一说你手中的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要说清是哪一个面。如:课桌上面的面的面积比课本的封面面积大。

看投影:(1)热水瓶和煤气瓶,哪一个表面面积比较大?(显示一下)

(2)排球和篮球,哪一个用的皮要多一点?

4、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还知道那些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围成的平面图形,教师出示

这两个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看:现在有一块黑色的图形移过来,盖住了这个正方形,再看,这个图形又盖到了长方形上,有没有完全盖住呢?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看来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5、谁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

总结:刚才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是他们的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他们的面积,谁会把这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学生概括后教师加上一个“或”字。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1)拿出发给你们的1号、2号纸,看一看,能判断哪个大,哪个小吗?可以不可以证明一下?用重叠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数方格:电脑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纸片。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面积的大小,再重叠一下,仍不能比较大小,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先数一数方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把长方形的方格移过来,再确认一下。

变换:电脑先出示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第二个长方形有6个方格,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大?再出示第二个图,问: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用数方格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计量面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用一样的正方形。

三、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小方块:这个纸片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用它来量面积的大小。大家看,它是什么形状?是正方形,哪它的边长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小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这就是厘米与平方厘米的联系。生活中有那些东西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用小方块比一比。)

(开关按钮、手指甲、相互笑一笑露出大门牙等)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火柴盒,他的面积是多少?

2、刚才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了火柴盒的`一个面的面积,如果要你用它来量大一些的面,比如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可以用大一点的正方形),这里有一个大一点的方块,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拿出同学们自己的1平方米,量一量他的边是多少。哪些东西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大约1平方分米的地方?(脸、开关等)

如果要你量这个课桌面的面积,你觉得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一起来量一量。看怎样量比较好?

3、中期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来量面积大小的两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这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是面积单位。

4、如果老师要同学们用这两个面积单位来量一量这个教室的面积?你觉得行不行?

(1)挂出1平方米的教具,让学生用手比划:横的是一米,竖这是一米,下面要封口。

(2)看一看1平方米上面可以站多少同学。(把纸取下来)

(3)沿着一平方米的地方走一走,只能走四步,有什么感觉?

(4)介绍我们的小足球场大约是2000平方米左右。

(5)根据1平方米的大小,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练 习:投影。

五、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实践任务:

用1平方米的教具,下课以后想办法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看谁会想到猜得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4)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这局部内容是同学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同学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和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观察、比较、笼统、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 激情引趣,猜测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协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几个问厘都是同学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研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协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沛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和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师问:小蟋蟀现在想用1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你们能不能帮它估计一下得用多少块地砖呢?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同学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同学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同学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 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和同学们相互研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 问他们能不能协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胜利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同学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同学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2、 1dm2 = ( )Cm2 12dm2=( )cm2

3、 100dm2=( )m2 400dm2=( )m2

100Cm2=( )dm2 900cm2=( )dm2

四, 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同学自身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它不只来源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布置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笼统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布置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和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只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还让同学充沛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边长 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感知中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 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这些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6)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 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 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 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 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 p74页做一做第1题。

(2) 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 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7)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3、看来同学们猜测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生拿出红色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2、指名回答: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3、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力量,动手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5、师小结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3、汇报交流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2、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完成83页“做一做”。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微语】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解决重大问题不开会。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7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