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2、再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指导朗读。C:品读第三句,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学习第二段
(1)老师朗读第一句,找出与第一段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2)朗读第二句,完成下列填空。
( )的新疆 ( )的天山 ( )的雪莲
(3)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句。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
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1、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美好愿望,内容生动感人。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读中感悟。
2、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押韵。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结合这一特点,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天安门升旗的录像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采取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生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识字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为了检查识字效果,同时为了在把课文读通的基础上读顺,组织组内同学互读、评议,教师以指名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效果。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初读感知,还是学习汉字,变换形式学习,组内同学互读课文,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课文读通、读顺成为可能。
3、品读感悟,熟读成诵。诗歌共三句话。品读感悟第一句时,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倾听,接着模仿读第一句。品读感悟第二句时,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学生在体会中练读第二句。品读感悟第三句时,让学生比较: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比较中读第三句,最后熟读成涌,积累语言。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品读感悟三句话时,学生的模仿读、体会读、比较读,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4、文中出现的四个生字,根据字形特点,“广、升”一起指导、书写。“走、足”一起指导、书写。同时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实际教学要为达成这一目标做长期的努力。
5、当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强烈共鸣时,去北京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就成了许多孩子的心愿,此时,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从而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实录】
1、引入:
师:创设情境,去北京看升旗仪式。演示(山村、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
生:齐读课题,认识“想”字。
2、感知:
师:范读,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指读。
师:整体出示生字。
生:开火车认读,自主发现要注意字音,交流。
师:出示句子。
⑴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来到美丽的北京城。
⑵ 我多想去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呀!
生:自由读。
师:引导再读,要求流利。
生:组内互读评议。
3、感悟:
师:启发读第一句话。教师范读。
生:再读,师及时评价。
师: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去干什么呢?现在,小组合作,练读第二句话,一个小朋友读时,另一个小朋友要注意听,然后相互评议。
生:小组练读,指名读。
师:放升旗录像。启发:假设此时你就站在升旗的人群中,那么该怎么去读第二句话呢?
生:练读。
师:示范。
生再读,师生点评。
师:看到这壮观的场面,山山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读第三句,交流感受。
出示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学生比较练读、师扮演角色读。
生:试读互评。
师:启发背诵。
生自由读试背,同桌互检。
4、书写
师: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
生:我觉得“升”字不好写。
师:看“升”字的每一笔都在田字格什么位置?
生:观察后回答。
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后临写。
师:点评。
5、拓展
师:启发学生课后了解北京。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
【教学反思】
1、这首诗歌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读得很投入。
2、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在模仿中、在观看录像的体会中、在比较中朗读感悟,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
3、学生的朗读因感悟而有声有色,感悟后的朗读声情并茂。
体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适时的示范和引导是绝不可少的。
不足:教师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
【教材分析】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去遥远的北京城,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旨在引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丽、富强,升旗仪式的壮观,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我班有50名活泼可爱的学生,经过近半年的校园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方法,能就某一问题展开合作交流,并能用比较通顺的语言来汇报组内的学习成果。
结合课标,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心”字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4各生字,认识1个偏旁“心”字底。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再过两个月就寒假了,如果爸爸妈妈想在寒假里带你去外地旅游,你最想去哪里?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他想去啊看什么呢?你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学一学11课《我多想去看看》,齐读。多想什么意思?
(特别想,非常想)
他那么想去看看,到底要看什么?听老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识字
如果你亲自读一遍课文,你会知道得更多
1、看拼音,轻声自由读这首诗,遇生字把它画下来,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2、看汉字读课文,遇生字把它画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3、检查生字:
同桌之间──开火车──组词领读──怎么记住它的。
4、你们会这么多的识字方法,把生字认得这么好,我相信这首诗读得更好,是吗?
黙读这首诗,用铅笔标出这首小诗一共有几句话。
5、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句话?
6、请你仔细读读你最喜欢的那句话,在小组内说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第1句:
⑴住在大山里。从哪个词知道的?
⑵沿着走是怎么走?
⑶怎么读才能把大山离北京的遥远读出来,老师想提示你一下,你再试一试。
2、第2句:
⑴遥远什么意思?从哪到哪很遥远?
⑵遥远的北京城什么样啊,你找到关于北京的资料了吗?
(播放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想说点什么?
⑶播放申奥成功的影视资料,谈谈感受。
⑷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体会“壮观”一词。
3、第3句:给“多”换个词,练习读,师指导朗读。
四、说话训练
遥远的北京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共同表这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热爱北京,热爱祖国,表达爱方式有很多,可以画一张画,可以唱一首歌,可以编一首小诗,回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向你的爸爸妈妈妈表达一下你对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北京告诉天安门非常壮观广场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导学: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会写的,大家有信心掌握它们吗?
2、课件演示书写,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教师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学得真好。
2、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如果谁叫出了词语朋友的名字,我就把水果送给他,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课件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天山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四、说话训练
1、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美好愿望,内容生动感人。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读中感悟。
2、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押an韵。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结合这一特点,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天安门升旗的录像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采取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生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识字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为了检查识字效果,同时为了在把课文读通的基础上读顺,组织组内同学互读、评议,教师以指名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效果。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初读感知,还是学习汉字,变换形式学习,组内同学互读课文,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课文读通、读顺成为可能。
3、品读感悟,熟读成诵。诗歌共三句话。品读感悟第一句时,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倾听,接着模仿读第一句。品读感悟第二句时,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学生在体会中练读第二句。品读感悟第三句时,让学生比较: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比较中读第三句,最后熟读成涌,积累语言。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品读感悟三句话时,学生的模仿读、体会读、比较读,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4、文中出现的四个生字,根据字形特点,“广、升”一起指导、书写。“走、足”一起指导、书写。同时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实际教学要为达成这一目标做长期的'努力。
5、当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强烈共鸣时,去北京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就成了许多孩子的心愿,此时,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从而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实录】
1、引入:
师:创设情境,去北京看升旗仪式。演示(山村、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
生:齐读课题,认识“想”字。
2、感知:
师:范读,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指读。
师:整体出示生字。
生:开火车认读,自主发现要注意字音,交流。
师:出示句子。
⑴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来到美丽的北京城。
⑵ 我多想去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呀!
生:自由读。
师:引导再读,要求流利。
生:组内互读评议。
3、感悟:
师:启发读第一句话。教师范读。
生:再读,师及时评价。
师: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去干什么呢?现在,小组合作,练读第二句话,一个小朋友读时,另一个小朋友要注意听,然后相互评议。
生:小组练读,指名读。
师:放升旗录像。启发:假设此时你就站在升旗的人群中,那么该怎么去读第二句话呢?
生:练读。
师:示范。
生再读,师生点评。
师:看到这壮观的场面,山山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读第三句,交流感受。
出示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学生比较练读、师扮演角色读。
生:试读互评。
师:启发背诵。
生自由读试背,同桌互检。
4、书写
师: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
生:我觉得“升”字不好写。
师:看“升”字的每一笔都在田字格什么位置?
生:观察后回答。
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后临写。
师:点评。
5、拓展
师:启发学生课后了解北京。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
【教学反思】
1、这首诗歌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读得很投入。
2、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在模仿中、在观看录像的体会中、在比较中朗读感悟,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
3、学生的朗读因感悟而有声有色,感悟后的朗读声情并茂。
体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适时的示范和引导是绝不可少的。
不足:教师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
设 计: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王志丽
【点评】
新课标在阅读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作为一篇阅读课文,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本节课在以下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教师坚持组织、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的情感体验;课中引导学生模仿、体会、比较;课尾,鼓励学生搜集图片,合作办报,为学生拓宽了学习空间。教真正是为了学服务。
其次,教师根据诗歌三句话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考虑学生对壮观一词理解有难度,及时播放天安门实况录像──很好地说明了问题 。
【微语】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