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集锦18篇)

发布时间: 2024-11-06 19: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

比较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战于长勺:(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克之三里之城B.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

C.大王加惠弗敢加也D.小信未孚必以信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4:甲文记载了庄公与曹刿的对话,最终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要想打胜仗只能依靠“ ___,____ ,____ 。”的做法。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思想恰好与乙文中强调的战争三要素之一“____”思想是一致的。

小题5: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的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请写一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文。

参考答案:

小题1:鄙:目光短浅; 于: 在。

小题2:B

小题3: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人和

小题5:示例: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考题分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B中二者都是“凭借”。

小题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4: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5:能结合观点进行积累,合理即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夫环而攻之 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3)委而去之 委: (4)寡助之至 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答案:

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

18.C

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

20.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放弃 离开 ②通“叛”,背叛

2.D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①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②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5.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事例如:

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军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

⑤汶川大地震,1 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问:“何以战?”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舍去 (2)限制(限止) (3)国防(4)极点

小题1:(2分)D

小题1:(2分)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戚背叛的人,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小题1:(2分)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D中二者都是“凭借”。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委而去之__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

④多助之至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以”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3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3分)

答: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委:放弃 ②畔:通“叛”,背叛③兵:兵器④至:极点

小题2:(3分)D

小题3:(4分)(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小题4:(3分)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委”是古今异义字,应译为“放弃”。“畔”是通假字。“兵”在文言文中根据语境应译为“武器”,“至”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与今义不同,应译为“极点”。

小题2:试题分析:“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以”表目的,译为“来”。其它三项应译为“凭借”。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兵革之利”等。“兵革之利”中的“兵革”指“武器装备”。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人和”是文中所谈论的战争取胜的三因素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即“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我们举例时,只要举众人一心,取得最终胜利的例子即可,如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抗日战争”等。当然现实中的众志成城,取得成果和胜利的例子也可以,如抗洪救灾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下面各题。(1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以兵革之利()(2)环而攻之而不胜()

(3)委而去之()(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小题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2分)A.正确的道理B.统治的方法C.“地利”与“人和”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小题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答案

【小题1】(1)凭借(2)却、可是(3)放弃(4)这

【小题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把“亲戚”译成“内亲外戚”亦可)

【小题1】D

【小题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题1】示例:(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家和万事兴。(3)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4)众人拾柴火焰高。(5)团结就是力量。(6)人心齐,泰山移。

解析【小题1】4分

【小题1】2分

【小题1】2分

【小题1】2分

【小题1】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7)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小题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 围 武器装备 限制 通“叛”,背叛(4分)

【小题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分)

【小题3】.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小题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略(3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环、域、兵革”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相通之处,其中“域”要解释为动词用法,应译为“限制”。“畔”是典型的通假字,要先指出通哪个字,再加以解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以” “国”等。三个“以”字都应译为“依靠,凭借”。“国”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此句中应译为“国防”。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句意,即“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因此,句中的“道”应是指“仁政”“施行仁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同样要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加以理解。可以在译出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句中字的意思。另外,根据全文的观点,也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

【小题4】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即作者在文中对于所议论问题的观点。本文是从谈论战争开篇的,对于战争,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在三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人和”最为重要。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的看法,一般应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即,“人和”不仅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它也是小到集体生活,大到国家生活中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上下团结、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齐心合力,才会取得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国家的强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例句:亲戚畔之 A.同舍生皆被绮绣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小题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答案

【小题1】①护城河。②限制。

【小题2】C

【小题3】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小题4】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池”是古今异义字,应译为“护城河”,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水塘”讲,如“池鱼之殃”。“域”在文言文中根据语境应译为“限制”,在现代汉语中常理解为“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如:域外、地域、领域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例句中“畔”是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A项中“被”是通假字,通“披”,“穿上”的意思;B项中“信”是通假字,通“伸”,“伸张”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亲”是指“当作亲人(一样关爱)”,第二个“亲”是指“自己的亲人”;D项中“得”是通假字,通“德”,“感激”的意思。只有选项C中的'“亲”不是通假字,与例句划线字的用法不同,所以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用法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词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根据语境去推断也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之至”(到达极点)、“亲戚”(古意:直系亲属,今意:旁系亲属);“畔”(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之”(他指失道之人,不得民心的人)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选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例句:亲戚畔之 A.同舍生皆被绮绣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小题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答案

【小题1】①护城河。②限制。

【小题2】C

【小题3】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小题4】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池”是古今异义字,应译为“护城河”,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水塘”讲,如“池鱼之殃”。“域”在文言文中根据语境应译为“限制”,在现代汉语中常理解为“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如:域外、地域、领域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例句中“畔”是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A项中“被”是通假字,通“披”,“穿上”的意思;B项中“信”是通假字,通“伸”,“伸张”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亲”是指“当作亲人(一样关爱)”,第二个“亲”是指“自己的亲人”;D项中“得”是通假字,通“德”,“感激”的意思。只有选项C中的“亲”不是通假字,与例句划线字的用法不同,所以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用法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词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根据语境去推断也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之至”(到达极点)、“亲戚”(古意:直系亲属,今意:旁系亲属);“畔”(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之”(他指失道之人,不得民心的人)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选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0)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追者反曰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

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0.乙文中“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

【答案】6、①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通“返”(返回)7、C8、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9、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10、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1)

文言文阅读。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②追者反曰( )

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

参考答案:

1、①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通“返”,返回。

2、C

3、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意对即可)

5、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以兵革之利(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

(3)委而去之 ( ) (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小题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2分)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C.“地利”与“人和”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小题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答案

【小题1】(1)凭借(2)却、可是 (3)放弃(4)这

【小题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把“亲戚”译成“内亲外戚”亦可)

【小题3】D

【小题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题1】示例:(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 家和万事兴。(3)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4)众人拾柴火焰高 。(5) 团结就是力量 。(6) 人心齐,泰山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附答案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文中“域民”、“固国”、“威天下”的解释全错的一组是( )

A.领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风的.天子

B.限制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风的天子

C.领域里的百姓、巩固国防、威风的天子

D.领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震天下

2.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必胜”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失去道义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会背叛他。(意对即可)

3.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练习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问:“何以战?”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舍去 (2)限制(限止) (3)国防(4)极点

小题1:(2分)D

小题1:(2分)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戚背叛的人。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小题1:(2分)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D中二者都是“凭借”。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题及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委而去之__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

④多助之至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以”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3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3分)

答: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委:放弃 ②畔:通“叛”,背叛③兵:兵器④至:极点

小题2:(3分)D

小题3:(4分)(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小题4:(3分)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委”是古今异义字,应译为“放弃”。“畔”是通假字。“兵”在文言文中根据语境应译为“武器”,“至”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与今义不同,应译为“极点”。

小题2:试题分析:“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以”表目的,译为“来”。其它三项应译为“凭借”。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兵革之利”等。“兵革之利”中的“兵革”指“武器装备”。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人和”是文中所谈论的战争取胜的三因素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即“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我们举例时,只要举众人一心,取得最终胜利的例子即可,如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抗日战争”等。当然现实中的众志成城,取得成果和胜利的例子也可以,如抗洪救灾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6)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阅读附答案

文段: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亲戚之所畔  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3分)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围 武器装备 限制  通“叛”,背叛(4分)

小题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分)

小题3: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小题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略(3分)

小题1:试题分析:“环、域、兵革”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相通之处,其中“域”要解释为动词用法,应译为“限制”。“畔”是典型的通假字,要先指出通哪个字,再加以解释。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以” “国”等。三个“以”字都应译为“依靠,凭借”。“国”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此句中应译为“国防”。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句意,即“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因此,句中的“道”应是指“仁政”“施行仁政”。

小题4: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即作者在文中对于所议论问题的观点。本文是从谈论战争开篇的,对于战争,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在三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人和”最为重要。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的看法,一般应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即,“人和”不仅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它也是小到集体生活,大到国家生活中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上下团结、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齐心合力,才会取得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国家的强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委】而去之()

(4)攻亲戚之所【畔】()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孟子“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1)包围

(2)护城河

(3)丢下

(4)通“叛”,背叛

2、有道德的人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没有道德就很少有人帮助他。

3、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标准:第1题4分,每空1分。第2题2分,第3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问题】

10.填空(4分)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认为”的意思,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 】

(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

1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用两个字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1)凭借、依靠。2分

(2)兵器。2分

11.答案: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分

12.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分,人和1分。

【微语】当你仰望星辰,请将其中一颗当成我的灵魂。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集锦18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留求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