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一次函数说课稿(优质12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21:22

一次函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的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对今后学习高中的解析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方面: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方面: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既要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用此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本节课的难点应是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而关键则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以“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应用――反思――提高” 的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三、说过程分析

本着重实际、重探究、重过程、重交流的教学宗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首先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网交费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展示学生回答的用列方程组解答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基本上都是用的代入法或加减法,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提出来后,如何解决呢?此时,作为教师,应把握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态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另外,此问题的设置也为后面例题的讲解作好铺垫,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们能否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如果能,你们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画出它的图象吗?”在学生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并画出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几个点,发现它们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紧接着问“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一定是方程的解吗?”“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是否所有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不难发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对应一条直线。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紧接着问学生:“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另一个方程2x—y=1吗?”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后,发现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又问“这个交点坐标与这两条直线所对应的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与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慢慢体会到:既然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又对应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那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就对应着两条直线的公共点,也就是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不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的交点吗?这个时期,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及时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决了本节课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共同归纳: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这告诉我们,既可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利用刚才已有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此问题的探究还可以从数的角度看,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这样,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从一个个小问题的回答,到最后的归纳,充分享受学习、探究带来的快乐,此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我特意设计了两个抢答题,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他们在抢答中品味到了成功的快乐。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迅速引入开头部分意犹未尽的上网收费问题,加以变式,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可能想到:要选择合理的收费方式就需要对它们所收费用的大小进行比较,因此一定会有学生用过去的知识——方程或不等式解决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然后继续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图象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进行探索。

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特征,学生讨论后发现当0 ≤ x < 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上方;当x=400时,红色点与蓝色点重合;当x>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下方,这样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从而找到答案。为避免图象法作图误差造成的不足,可引导学生通过代数计算求出交点坐标。为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我启发学生用作差法,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y>0,y=0 及y<0 时所对应的x的范围,进而得到答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图象法的直观性,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并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动态地分析不等式和方程(组)。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把刚刚结束不久的铁山矿冶文化旅游节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黄石矿冶文化景点图片,在学生体验家乡美好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我再一次出示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旅游购票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活动民主化,多样化。

本节课的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数学建模的价值,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各个不同方面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次函数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第3节第2课时,一次函数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章中关于一次函数的知识结构如图: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

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目的: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

1、应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分析材料。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三、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观察:

展示学生作的函数图象 (课本P41 做一做),强调列表及图象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1.课前让两名学生将图像画到黑板上,以备上课时应用。

2、课上展示学生函数图像作业 ,既为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检查,又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这样安排的目的:

1、学生经历画图象进而感悟它的形状及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为后面的发现规律作了准备。

2、教师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活动2、观察探索: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步;根据你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书中原问题1、2、3)

目的:这样在学生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应描点法来画出了图象,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完成平移。

第二步:在学生作出的两条平行直线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情况,引用两点法(两点确定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直线y=--6x+5与坐标轴交点"并思考:一次函数y=--6x+5又如何作出图象?

目的: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视觉见到的两点,即与坐标轴的交点{(0,b),和(-b/k,0)两点};此交点的求法(学生易从填表中的数据发现),再反之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点画图象。就此题体验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确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活动3:知识再体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值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

目的:进一步巩固两点作图法,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活动4:展示"上下坡"材料,解决象限问题。(多媒体展示)

目的:让学生触发漫画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导思考k、b对图象的影响——设置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学生对这种直观的知识易接受,易理解,记忆深刻。从而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活动5: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拓展。(多媒体展出内容)

目的: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角色转换形式,不但能尽快烘起课堂气愤,而且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的更透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目的: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作业布置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做课本42页 44页习题。

一次函数说课稿(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为今后讨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奠定基础。一次函数的图象加强了代数与几何的联系。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特点。

2)会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3)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4)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函数解析式到图像,从图像到解析式的探索,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辨证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 说教学重点、难点:

1、从知识的联系来说,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有关一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把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探索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2、由图像归纳性质是学生首次接触,没有明确的思路,而且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也不够,对有图像归纳性质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由图像探索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数形结合----列举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类比法。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分析图象的特征与一次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的联系,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讨论中,再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愉快教学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由“学会” 到“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函数知识;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团结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索数学知识。

四、说学情

本班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课堂参与、自主探究意识不强。初二学生正处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型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

五、说教学程序

1、复习回顾

启发学生回忆:“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同时强调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位置是由常数k、b决定,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2、新知探索

先给出一组一次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它们的图象,然后带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结合图象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2x+1, (2) y=-2x-1, (3) y=3x+2 (4) y=-3x+2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象、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

问题1:从左到右,随着x增大,函数y=2x+1和y=3x+2的图象上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函数值y又有什么变化呢?

问题2:同样,随着x的增大,函数y=-2x-1和y=-3x-2的图象上的点有什么变化呢?函数值呢?

问题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3、归纳总结

(1)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y随着的x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3、课堂练习

课本P45的“做一做”及练习的第1、2题,这些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紧紧抓住了本课时的重点。

4、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

六、 说反思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力求做到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努力做到既紧进围绕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但作为以为年轻教师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很多地方向同行学习,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更要学习。

一次函数说课稿(4)

初中一次函数说课稿

导语: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这一知识点在学生中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对于函数知识的考查,主要放在了一次函数上,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初中一次函数说课稿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评委老师好!我是07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次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我谈三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 0 1 2 3 4 5

y/厘米 3 3.5 4 4.5 5 5.5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y=0.5x+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 0 50 100 150 200 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x与y之间的关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2)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3)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19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960-1600)×5%=18(元)

①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②某人某月收入为17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

③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

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事难点,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中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经学生分析:

(1)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小于2100元时,y=0.05×(x-1600);

(2)当x=1760时,y=0.05×(1760-1600)=8(元);

(3)设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x元,则19.2=0.05×(x-1600)

X=1984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应已能基本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准确运用,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因此我安排了教材第184页第1、2题这样的练习,并将根据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练习,尤其是针对学生可能出问题,如:

1、见下:

x -2 -1 0 1 2 ……

y -5 -2 1 4 7 ……

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第四个环节是课后小节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现在我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次函数

1、y=0.5x+3     1、y=60x  1、y=0.05×(x-1600)

2、y=100-0.18x    2、y=πx2  2、 y=0.05×(1760-1600)=8(元)

y=kx+b(k,b为常数k≠0)  3、y=50+2x 3、19.2=0.05×(x-1600)

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x=1984

以上是我对《一次函数》一课的认识与教学设计,整个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学设计的结构性。

敬请各位评委予以指导,谢谢大家

一次函数说课稿(5)

《一次函数》说课稿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 0 1 2 3 4 5

y/厘米 3 3.5 4 4.5 5 5.5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y=0.5x+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 0 50 100 150 200 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x与y之间的关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2)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3)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19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960-1600)×5%=18(元)

①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②某人某月收入为17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

③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

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事难点,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中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经学生分析:

(1)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小于2100元时,y=0.05×(x-1600);

(2)当x=1760时,y=0.05×(1760-1600)=8(元);

(3)设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x元,则19.2=0.05×(x-1600)

X=1984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应已能基本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准确运用,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因此我安排了教材第184页第1、2题这样的练习,并将根据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练习,尤其是针对学生可能出问题,如:

1、见下表:

x -2 -1 0 1 2 ……

y -5 -2 1 4 7 ……

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第四个环节是课后小节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现在我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

1、y=0.5x+3     1、y=60x  1、y=0.05×(x-1600)

2、y=100-0.18x    2、y=πx2  2、 y=0.05×(1760-1600)=8(元)

y=kx+b(k,b为常数k≠0)  3、y=50+2x 3、19.2=0.05×(x-1600)

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x=1984

一次函数说课稿(6)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多媒体播放一段发生在电信公司里的情景:一顾客准备办理上网业务,发现有两种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顾客说他每月上网的费用按这两种收费方式计算都是一样多。求这位顾客打算每月上网多长时间?多少费用?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填空:二元一次方程 可以转化为 ________。

思考:(1)直线 上任意一点 一定是方程 的解吗?(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

(3)是否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观察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是方程组 的解?并探索: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此时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2)当自变量 取何值时,函数 与 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什么?这一问题与解方程组 是同一问题吗?

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解法1:设上网时间为 分,若按方式A则收 元;若按方式B则收 元。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计算出交点坐标 ,结合图象,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得到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省钱;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B没有区别;当上网时间多于4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

解法2:设上网时间为 分,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 元,得到一次函数: ,即 ,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答案。

注意:所画的函数图象都是射线。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1)、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 _____的图象上。

(2)、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__,由此可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象必有一个交点,且交点坐标是________。

2、旅游问题

古城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今年,大型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荆州封镜后,来荆州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据悉,张居正纪念馆门票标价20元/张,近期正在进行优惠活动,购买时有两种方式:方式A是团队中每位游客按8折购买;方式B是团队中除5张按标价购买外,其余按7折购买。如果你是团队的负责人,你会如何选择购买方式使整个团队更合算?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姓 名        日 期

一次函数说课稿(7)

有关于《一次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07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次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我谈三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y=0.5x 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

油箱剩余油量y/升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x)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 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 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x与y之间的关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2)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3)y=50 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19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960-1600)×5=18(元)

①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②某人某月收入为17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

③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

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事难点,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中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经学生分析:

(1)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小于2100元时,y=0.05×(x-1600);

(2)当x=1760时,y=0.05×(1760-1600)=8(元);

(3)设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x元,则19.2=0.05×(x-1600)

X=1984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应已能基本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准确运用,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因此我安排了教材第184页第1、2题这样的练习,并将根据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练习,尤其是针对学生可能出问题,如:

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第四个环节是课后小节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现在我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

1、y=0.5x 3 1、y=60x 1、y=0.05×(x-1600)

2、y=100-0.18x 2、y=πx2 2、 y=0.05×(1760-1600)=8(元)

y=kx b(k,b为常数k≠0) 3、y=50 2x 3、19.2=0.05×(x-1600)

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x=1984

以上是我对《一次函数》一课的认识与教学设计,整个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学设计的结构性。

敬请各位评委予以指导,谢谢大家

一次函数说课稿(8)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是苏科版八下第七章第七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并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及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及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是重点,灵活使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教法: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状结构,使知识能相互交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构想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对学生的自由讨论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如何研究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共同揭示“等与不等”这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与不等的辨证关系。

(2)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是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弹簧挂物问题”导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在本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导疑: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3、导研: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引导学生围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展开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4、导练: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导评: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导入、导疑、导研、导评、导练、布置作业等几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理由是: );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

五:作业布置:

一次函数说课稿(9)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用函数的观点对它们重新进行分析。这不是简单的复习回顾,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整体中把握部分。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函数图象,逐步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2)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并能把函数关系式或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 通过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任导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二、 说教法

1、 学情分析

我现在所带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新的知识需要较长的理解过程,加上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的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单一知识点上。他们可能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很难将数与形结合起来,通过抽象归纳得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2、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我将采用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体验学习的快乐,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游戏引入。

游戏规则:准备好写有各种有理数的卡片若干张,每人每次从中抽取一张,用卡片上的数字乘以2再减去4,最后结果大于零的得1分,等于零的不得分,小于零的扣1分。10次以后,计算每人的得分总和,得分最高者获胜。

教师提问:

你希望抽到写有哪些数字的卡片?你希望哪些卡片被对方抽走?

在以上游戏中,若用x表示卡片上的数字,y表示计算的结果,你能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吗?

设计游戏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游戏的内容便于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y=2x-4;

(2)通过游戏中得分、不得分、扣分规则的确定来建立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既有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又为本节课的引入创设条件。

(二)探讨归纳,讲解新知

(1) 解不等式 2x-4>0

(2) 观察函数y=2x-4图象,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值大于0?

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完成3个任务:教会学生看图、建立数形关系、归纳总结图像法解不等式的步骤。

所以,首先让学生画出引例中函数y=2x-4的图像。从y=0入手,然后分组讨论图像上y>0和y<0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把图像上y>0的部分染色。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图像上y>0的部分也就是x轴上方的部分。相应地,y<0的`部分也就是x轴下方的部分。最后让学生找出y>0时相应的x的值。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解不等式2x-4>0也就是求函数y=2x-4图像上,当y>0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从而建立数形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利用函数图像求不等式解集的步骤,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1) 把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ax+b>0或ax+b<0的形式;

(2) 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3) 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质上是一次函数图像上x轴上方的点(或下方的点)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应用新知

例2的设计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像法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这也就是教材上的方法1,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方法2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不再重点讨论。

例2:用画函数图像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

方法1:原不等式化为3x-6﹤0, 画出直线y=3x-6。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方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y=2x+10。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5x+4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总结:以上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线上的点的位置的高低。

从上面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虽然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不等式未必简单,但从函数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直观的看出怎样用图形来表示不等式的解。这种用函数观点认识问题的方法不是单纯解题,而是加强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用变化和对应的眼光分析问题,对于继续学习数学有着重要作用。

(四)随堂练习

1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y=3x+8的值满足下列条件?

(1)y=0; (2)y=-7;

(3)y>0; (4)y<2.

设计意图:本题学生很容易想到代值求解,为了突出数与形的结合,要求学生利用图像解决问题。

2 利用函数图象解出x:

(1)6x-4=3x-2; (2)6x-4<3x-2.

设计意图:(1)与(2)形式上虽然只是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但反应在图像上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却不同。

(五)小结与作业

1. 归纳反思

2. 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步骤

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4.3第3、4题

选做题:已知y1=-x+3, y2=3x-4,求x取得何值时y1>y2?

自我反思

应用新知中的方法2是初三数学中的重要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本节课没有详细讲。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本节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广延伸,尝试与中招考试衔接。这节课涉及到利用函数图像求解集的问题,采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一次函数说课稿(10)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的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对今后学习高中的解析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方面: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方面: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既要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用此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本节课的难点应是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而关键则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以“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应用——反思——提高”的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三、过程分析

本着重实际、重探究、重过程、重交流的教学宗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首先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网交费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展示学生回答的用列方程组解答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基本上都是用的代入法或加减法,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提出来后,如何解决呢?此时,作为教师,应把握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态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另外,此问题的设置也为后面例题的讲解作好铺垫,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们能否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如果能,你们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画出它的图象吗?”在学生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并画出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几个点,发现它们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紧接着问“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一定是方程的解吗?”“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是否所有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不难发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对应一条直线。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紧接着问学生:“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另一个方程2x—y=1吗?”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后,发现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又问“这个交点坐标与这两条直线所对应的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与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慢慢体会到:既然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又对应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那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就对应着两条直线的公共点,也就是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不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的交点吗?这个时期,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及时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决了本节课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共同归纳: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这告诉我们,既可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利用刚才已有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此问题的探究还可以从数的角度看,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这样,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从一个个小问题的回答,到最后的归纳,充分享受学习、探究带来的快乐,此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我特意设计了两个抢答题,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他们在抢答中品味到了成功的快乐。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迅速引入开头部分意犹未尽的上网收费问题,加以变式,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可能想到:要选择合理的收费方式就需要对它们所收费用的大小进行比较,因此一定会有学生用过去的知识——方程或不等式解决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然后继续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图象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进行探索。

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特征,学生讨论后发现当0≤x<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上方;当x=400时,红色点与蓝色点重合;当x>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下方,这样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从而找到答案。为避免图象法作图误差造成的不足,可引导学生通过代数计算求出交点坐标。为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我启发学生用作差法,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y>0,y=0及y<0时所对应的x的范围,进而得到答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图象法的直观性,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并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动态地分析不等式和方程(组)。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把刚刚结束不久的铁山矿冶文化旅游节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黄石矿冶文化景点图片,在学生体验家乡美好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我再一次出示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旅游购票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活动民主化,多样化。

本节课的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数学建模的价值,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各个不同方面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次函数说课稿(1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这四大块内容来谈谈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对前面“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一次提高和升华,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作铺垫。其中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是我们中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难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师生互动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其理解难度大,因此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研究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书上出现的例1:准备先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引导评讲最终解决问题;对于书上的练习,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开头,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研究————发现”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这方面我打算更多的引导以解决学生不足之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过程

这节课我就首先从学生已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联想到一次函数出发提出问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的关系。接着通过对书上的问题串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探索和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

⑴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直线(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⑵函数的对应值、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方程的解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两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图解法和函数法);

⑶方程组的解和两直线交点的关系。进而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五、反思困惑

由于本节课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首次紧密结合,其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更好的将本节课的数形结合思想灌输到学生中,特别是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在这方面备课的时候感到比较吃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多请教!

一次函数说课稿(12)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二课时、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将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和”、每个领域在三个年级里都是螺旋上升的、由于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函数——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了、通过识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求知欲望更迫切了、同时本节也渗透了数形结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其他函数奠定了兴趣基础和能力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本节内容针对的学习者是八年级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教学活动体验、乐意并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共享、为此确定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即从“形”的方面解决问题。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

1、进一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例、如“台风麦莎”对岛城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认知能力、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关心时事的意识。

3、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更深层的体会数形结合、

难点是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史料。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节课将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人的“兴趣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关注目标、来体现教学方式中的“新意”。

教学中将采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里利用图形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和人性化、关注思维、即解决问题的过程、淡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针对个人和小组进行及时的赞赏和肯定。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为使教学活动更有效、符合八年级上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教学媒体技术的支持、丰富学生的认知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1、提前一天了解“麦莎”的有关内容。

2、复习“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一节

(二)教学过程

全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1、情景引入学习新知。2分钟

2、议一议探索新知。8分钟

3、练一练巩固新知。10分钟

4、试一试开阔思路。5分钟

5、读一读培养兴趣。7分钟

6、练一练巩固新知。8分钟

7、想一想感悟收获。4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

具体过程如下:(多媒体课件)

【微语】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一次函数说课稿(优质12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