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07:48
课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课文《蜜蜂引路》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莫()
斯()
张()
摸()
期()
养()
谈()
导()
美()
淡()
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的情况。
(二)完成课后填空和造句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填空练习;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组词,口头组两个词语,然后抄下来。
2.填合适的词,先口头填空,再抄下来。
一只()
一所()
一位()
一座()
一个()
一扇()
3.用直线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起来。
4.完成课后作业(2)填空,再读一读句子。(第一题填谈天,第二题填向导。)
5.完成课后作业(3),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先让学生读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两人讨论,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指名发言。
(每组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明确具体、生动了。)
(3)指导造句。先弄清词意再口头造句。附近的意思是离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许多商店。
②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条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园。
惊讶的意思是惊奇。
①外宾参观我国的工艺美术品时,惊讶地称赞,真是奇迹!
②我惊讶地问:你的腿怎么受伤了?
③这次数学考试,他竟得了100分,我很惊讶。
(二)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抽读生字词卡片,再说说哪些字易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听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
1.纠正听写中写错的词。
2.做组词、造句和填空练习。
课文《蜜蜂》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出示阅读提示
三、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
(1)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五、讨论,汇报学习结果。
六、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课文《蜜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⑵ 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⑶ 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⑵ 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⑶ 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⑵ 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⑶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⑷ 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⑸ 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⑹ 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⑴ 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⑵ 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⑶ 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⑴ 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⑵ 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⑶ 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⑷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⑴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⑵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三年级课文《蜜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学前准备】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外勾连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2、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那么,读完课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积累?
三、合作读课文,再独立完成以上作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我们再统一组织汇报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练习设计】
1、填空:
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 )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带到了( )外,结果,有17只蜜蜂( )。
2、从课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够表现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我还要写一点学习体会,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打算。
课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 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 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微语】好好照顾自己我不想等到下辈子再来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