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有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人们要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
指导学生自学。
三、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导入
以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导入新课,并指出与其它课文的不同,有小标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即: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桌检查生字词。
2、快速浏览课文,这两篇课文各讲了什么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的意图是指导学生自学,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主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在汇报时有说不好的地方我适当点拨、指导,在汇报感受深刻的句子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谈体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朗读。在学生体会了重点句后,我又让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整合知识,深化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这两篇短文的主人公——林务官和科学家们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的节目录制,面对镜头,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两篇短文的主人公再认识,深化文章主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两篇小短文的标题,概括出了主要内容,无知违背、认识利用(自然规律),违背就会受惩,利用就会受益,简单明了,也富有概括性。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说程序】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
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 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 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 在做人做事方面 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 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8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进行说课。下面我将紧扣略读课文的特点准备从教材、设计理念、教学程序、课堂特点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第一方面、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两则科普小短文,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打扫”森林》讲述的是林务官的一纸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运用于发明创造。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以及生物的特性,从中受到启发,才能科学、有效利用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这两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打扫”森林》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人类的老师》则平实简明。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A.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
B.运用前两篇概括内容的方法,概括本课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C.抓住重点语句的学习,加深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4、教学重难点;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迁移学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深层次地领悟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仿生学的相关信息等
第二方面、说设计理念与总体教学思路
1、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是贯彻了以下教学理念。
识字 借助拼音,降低要求
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字词赏析不作要求。
应用 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粗略 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略读课文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有所失而有所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5
自主 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2、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共分几大板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写法的作用。】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浏览“阅读提示”,概括这节课的任务,(内容 启发 积累)交流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这样的方法更有实效性。】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发现本课在形式上的特点。
2、浏览全文,完成第一个任务:短文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如何将一篇长长的文章浓缩为精炼的几句话?】
从《自然之道》的内容的概括找到启发,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简单地说,它讲的就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破坏)自然,这个启示是种“警示”
同样,《人类的老师》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蝙蝠与雷达》概括内容的方法:
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解决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简单地说,它讲的又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利用)自然,这个启示是种“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为“破坏”与“利用”,把启示解读为“启发”与“警示”,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质的理解。】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1、读小标题,提出困惑。学生能自己解的小问题先解决,留下大问题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词,画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会阅读方法,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加深刻。
3、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1、谈谈从一篇短文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谈谈整篇文章获得的启发。
2、归纳本单元表达启示的思路:故事+分析,问题+动物优点+效果,以及用设问句连接故事与分析,问题与动物优点,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后,仿照《人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从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法”有用“法”之处,做到有机会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七、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内容 启发 积累
“打扫”森林 破坏 警示 故事+分析
人 自然 人类的老师 利用 启发 问题+动物优点+效果
这是我简明精要的板书,既有内容的提炼,又有方法的引导。
第四部分 主要特点
我崇尚的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将略读课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自由地、主动地感知文本,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扎扎实实地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练习与运用开展教学互动,努力实践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设计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 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 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 在做人做事方面 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 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8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进行说课。下面我将紧扣略读课文的特点准备从教材、设计理念、教学程序、课堂特点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两则科普小短文,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打扫”森林》讲述的是林务官的一纸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运用于发明创造。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以及生物的特性,从中受到启发,才能科学、有效利用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这两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打扫”森林》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人类的老师》则平实简明。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A.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
B.运用前两篇概括内容的方法,概括本课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C.抓住重点语句的学习,加深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4、教学重难点;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迁移学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深层次地领悟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仿生学的相关信息等
第二方面、说设计理念与总体教学思路
1、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是贯彻了以下教学理念。
识字 借助拼音,降低要求
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字词赏析不作要求。
应用 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粗略 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略读课文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教案《《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大胆取舍,突出重点,有所失而有所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5
自主 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2、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共分几大板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写法的作用。】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浏览“阅读提示”,概括这节课的任务,(内容 启发 积累)交流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这样的方法更有实效性。】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发现本课在形式上的特点。
2、浏览全文,完成第一个任务:短文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如何将一篇长长的文章浓缩为精炼的几句话?】
从《自然之道》的内容的概括找到启发,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简单地说,它讲的就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破坏)自然,这个启示是种“警示”
同样,《人类的老师》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蝙蝠与雷达》概括内容的方法:
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解决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简单地说,它讲的又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利用)自然,这个启示是种“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为“破坏”与“利用”,把启示解读为“启发”与“警示”,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质的理解。】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1、读小标题,提出困惑。学生能自己解的小问题先解决,留下大问题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词,画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会阅读方法,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加深刻。
3、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1、谈谈从一篇短文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谈谈整篇文章获得的启发。
2、归纳本单元表达启示的思路:故事+分析,问题+动物优点+效果,以及用设问句连接故事与分析,问题与动物优点,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后,仿照《人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从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法”有用“法”之处,做到有机会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七、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内容 启发 积累
“打扫”森林 破坏 警示 故事+分析
人 自然 人类的老师 利用 启发 问题+动物优点+效果
这是我简明精要的板书,既有内容的提炼,又有方法的引导。
第四部分 主要特点
我崇尚的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将略读课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自由地、主动地感知文本,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扎扎实实地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练习与运用开展教学互动,努力实践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两则科普小短文,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打扫”森林》讲述的是林务官的一纸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运用于发明创造。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以及生物的特性,从中受到启发,才能科学、有效利用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这两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打扫”森林》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人类的老师》则平实简明。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A.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
B.运用前两篇概括内容的方法,概括本课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C.抓住重点语句的学习,加深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4、教学重难点;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迁移学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深层次地领悟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仿生学的相关信息等
第二方面、说设计理念与总体教学思路
1、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是贯彻了以下教学理念。
识字。借助拼音,降低要求
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字词赏析不作要求。
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略读课文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有所失而有所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2、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共分几大板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写法的作用。】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浏览“阅读提示”,概括这节课的任务,(内容 启发 积累)交流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这样的方法更有实效性。】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发现本课在形式上的特点。
2、浏览全文,完成第一个任务:短文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如何将一篇长长的文章浓缩为精炼的几句话?】
从《自然之道》的内容的概括找到启发,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简单地说,它讲的就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破坏)自然,这个启示是种“警示”
同样,《人类的老师》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蝙蝠与雷达》概括内容的方法:
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解决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简单地说,它讲的又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利用)自然,这个启示是种“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为“破坏”与“利用”,把启示解读为“启发”与“警示”,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质的理解。】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1、读小标题,提出困惑。学生能自己解的小问题先解决,留下大问题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词,画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会阅读方法,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加深刻。
3、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1、谈谈从一篇短文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谈谈整篇文章获得的启发。
2、归纳本单元表达启示的思路:故事+分析,问题+动物优点+效果,以及用设问句连接故事与分析,问题与动物优点,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后,仿照《人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从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法”有用“法”之处,做到有机会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四部分 主要特点
我崇尚的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将略读课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自由地、主动地感知文本,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扎扎实实地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练习与运用开展教学互动,努力实践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说程序】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
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四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说程序】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微语】真诚,只留给同样真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