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汇总9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5日 18:32

细菌说课稿(1)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五方面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教材分析:

首先来进行来分析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章,纵观全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植物及植物生理、人体解剖生理及免疫、微生物学、简单生物分类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学习引进微小生物,让学生能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知道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懂得发酵、免疫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2能力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尝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3.1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2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4.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结合板书,让同学们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5.教学过程

5.1导入新课

悬疑导入:根据掌握的细菌和真菌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是什么状况?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投入本节的学习。

5.2课程讲授: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进行的,还不清楚。因此提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细菌和真菌主要营养方式是什么?”“谁来试着举例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认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利用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患病的标本。通过分析弄清楚细菌或真菌常常引起动植物及人类患病,然后根据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讨论怎样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与动植物共生”“以菌治虫”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还有有利的一面。通过“以菌治虫”等知识的学习,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

5.3巩固总结:

讲述法总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5.4思维拓展:

作业的布置:练习第一、二题可以作为这部分学习的反馈。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细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例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

三.重难点:

能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体验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1.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

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由学生分析回答.

2.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板书)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3.由学生课后培养的腐烂的水果和长毛发霉的面包,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

4.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

(板书)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5.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

6.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与动植物共生

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细菌说课稿(3)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很真菌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的实验探究中,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我的授课思路也基本按此展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探究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的依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学习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理论依据: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各项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提问。(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法进行导入。事先准备一个长毛的的馒头,抛出问题,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揭示馒头上长的是青霉的菌落,那么什么是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相同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30分钟):

(1)通过导入引入课本66页菌落的概念,让学生仔细阅读67页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ppt上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67页科学方法中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五个步骤。

(3)在理解五个步骤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完成68—69页探究实验,并分别找出一名代表回答探究实验的过程,并请同学进行互评,最终通过课件教师进行总结探究实验流程。

(4)通过探究实验引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并让学生在70页勾画出相应的重点。

(5)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完成ppt上的自我检测和课后练习。

(6)对自我检测和课后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的问题进行解惑。

(7)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布置作业: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作业是:完成课时练第五节的基础满分练和提能测试。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细菌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参评的课件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课件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四)教法与学法

初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低,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巴斯德实验、细菌生殖过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形象、直观。

二、教学过程(课件演示过程)

本节通过让学生体验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周围细菌直接引入新授内容细菌的发现,在制作课件时对文字的出现用自定义动画作效果体现了课件的审美性。在这张幻灯片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一个是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产生,在介绍时我分别用了两个超链接一个是图片一个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张幻灯片介绍的是第二部分内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也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我在这里设计里三种不同电镜下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并分别就不同形态举出了实例,比如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接下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问号处我做了链接,链接到细菌结构模式图,并在模式图中对鞭毛和荚膜这两部分结构分别链接了录象,是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链接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我把他们放在一张幻灯片中容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第三部分是细菌的生殖这部分我除了在幻灯片中呈现书中给出的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加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录象,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结合前面所学,就使学生们对细菌的哪些特点让它们分布如此广泛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新授部分完成后就要对学生课堂所学及时巩固、练习、评价,在这里我设计了小竞赛让同学们自己出题互相提问,又出了三道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完成巩固练习。体现了课件的实效性。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录象片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细菌说课稿(5)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很真菌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的实验探究中,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我的授课思路也基本按此展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探究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的依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说学法

学习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理论依据: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各项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提问。(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法进行导入。事先准备一个长毛的的馒头,抛出问题,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揭示馒头上长的是青霉的菌落,那么什么是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相同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30分钟):

(1)通过导入引入课本66页菌落的概念,让学生仔细阅读67页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PPT上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67页科学方法中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五个步骤。

(3)在理解五个步骤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完成68-69页探究实验,并分别找出一名代表回答探究实验的过程,并请同学进行互评,最终通过教师进行总结探究实验流程。(4)通过探究实验引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并让学生在70页勾画出相应的重点。

(4)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把本节的重点,再次强化。

(5)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完成PPT上的自我检测和课后练习。

(6)对自我检测和课后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的问题进行解惑。

(7)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布置作业:针对初二 年级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作业是:完成课时练第五节的基础满分练和提能测试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 初二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细菌说课稿(6)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二、说教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课时布置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实验。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小结,得出初步结论。

(二)、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导言观察讲述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总结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一、 观察菌落

真菌

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细菌说课稿(7)

初中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及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项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其中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难点。初二学生还没有接触化学课程,缺乏对于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抽象的原理是难以理解的。

二、教学策略

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我认为生物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主动融入探究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四肢五官,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从而自觉地探究,提升认知水平。既可以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组成部分。课内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与保存、疾病防治与药品生产以及环保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利用。本节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教材又由浅入深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和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最基本的“吃”上升到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观念: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切的关系,课外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制作发酵食品”,收集资料(抗生素今昔和药品说明书),调查本地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从而产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欲望,求知欲望。

三、教学程序: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在第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展开的:“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源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的。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同学们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尝试制作了甜酒,现在就请大家分享彼此的美酒吧!”学生相互品尝,气氛活跃,接着交流制作甜酒心得,引出课题。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首先,提出问题:“美酒的制作主要依靠发酵原理,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发酵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演示发酵实验,然后设问“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学生通过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接下来,继续设问:“超市内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区别,你知道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以及抑菌原理基础上的。

(三)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首先引入:“真菌和细菌既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疾病,有些真菌也能造福人类。抗生素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从而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合已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

(四)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就目前所了解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原理”和课前调查,谈谈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情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地建设和发展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有着鲜亮的个性和智慧,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特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自身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意识提升。

我设计这节课,力图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1、由境促情,境中生情。媒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学生应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外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悟真菌和细菌的独特之处,激发探索生物奥妙的兴趣。

3、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交流,能使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和资源无处不在,要做“有心人”,学会关注和善于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培养正确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注:教学说明

1、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安排发酵现象实验;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污水处理视频。

2、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学习时间安排一课时

细菌说课稿(8)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及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项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其中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难点。初二学生还没有接触化学课程,缺乏对于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抽象的原理是难以理解的。

二、教学策略

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我认为生物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主动融入探究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四肢五官,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从而自觉地探究,提升认知水平。既可以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组成部分。课内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与保存、疾病防治与药品生产以及环保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利用。本节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教材又由浅入深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和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最基本的“吃”上升到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观念: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切的关系,课外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制作发酵食品”,收集资料(抗生素今昔和药品说明书),调查本地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从而产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欲望,求知欲望。

三、教学程序: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在第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展开的:“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源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的。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同学们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尝试制作了甜酒,现在就请大家分享彼此的美酒吧!”学生相互品尝,气氛活跃,接着交流制作甜酒心得,引出课题。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首先,提出问题:“美酒的制作主要依靠发酵原理,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发酵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演示发酵实验,然后设问“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学生通过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接下来,继续设问:“超市内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区别,你知道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以及抑菌原理基础上的。

(三)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首先引入:“真菌和细菌既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疾病,有些真菌也能造福人类。抗生素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从而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合已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

(四)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就目前所了解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原理”和课前调查,谈谈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情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地建设和发展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有着鲜亮的个性和智慧,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特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自身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意识提升。

我设计这节课,力图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1、由境促情,境中生情。媒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学生应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外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悟真菌和细菌的独特之处,激发探索生物奥妙的兴趣。

3、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交流,能使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和资源无处不在,要做“有心人”,学会关注和善于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培养正确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注:教学说明

1、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安排发酵现象实验;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污水处理视频。

2、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学习时间安排一课时

细菌说课稿(9)

细菌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参评的课件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课件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四)教法与学法

初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低,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巴斯德实验、细菌生殖过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形象、直观。

二、教学过程(课件演示过程)

本节通过让学生体验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周围细菌直接引入新授内容细菌的发现,在制作课件时对文字的出现用自定义动画作效果体现了课件的审美性。在这张幻灯片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一个是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产生,在介绍时我分别用了两个超链接一个是图片一个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张幻灯片介绍的是第二部分内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也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我在这里设计里三种不同电镜下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并分别就不同形态举出了实例,比如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接下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问号处我做了链接,链接到细菌结构模式图,并在模式图中对鞭毛和荚膜这两部分结构分别链接了录象,是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链接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我把他们放在一张幻灯片中容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第三部分是细菌的生殖这部分我除了在幻灯片中呈现书中给出的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加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录象,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结合前面所学,就使学生们对细菌的哪些特点让它们分布如此广泛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新授部分完成后就要对学生课堂所学及时巩固、练习、评价,在这里我设计了小竞赛让同学们自己出题互相提问,又出了三道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完成巩固练习。体现了课件的实效性。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录象片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微语】天冷了,许多同学围上围巾,戴上帽子,还是觉得冷:跑步的同学,有的半弓着背,缩着脖子,有的不时哈气暖手,从嘴里吐出团团白气。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细菌说课稿(汇总9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