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三、说教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说学情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这次活动还在我省电视台新闻中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五、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生]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 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燃烧条件的探究
1.探究实验
步骤一:如下图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
[生] 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生]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师]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避免再犯。
[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师] 小魔术大解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
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燃烧的条件的应用
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
2.有关煤炉的讨论
(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
[师] 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
[生]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师]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
[生] 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
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实验探究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师] 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同学们例举生活中的燃烧时,有人就提到了火灾。
[多媒体展示] 衡阳11.3特大火灾。有2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11名消防队员光荣负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师] 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生]1.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2.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
[师]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生] 8分钟后,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师] 鼓励各组的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
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锅起火了;
(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
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
[生] 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题、第二题。
[师] “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是本节课的疑点。可将着火点比喻成铁、铜等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随便降低。
[生]1.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2.分组做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如图),人人都当消防员。
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
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师] 火灾无情,灭火不如防火。
[生] 1.了解爆炸威力后,积极主动的自学“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2.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
3.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
火灾自救常识
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生] 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
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 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作业
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一地,根据其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或考察该场所的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 红磷 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
三 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 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 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 , 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 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4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 “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1、有可燃物
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
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一节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五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实践”。
三、我的教学实践
环节1: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
(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纸棒与裹在铁棒上的纸棒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在分组实验(3)中,纸棒的燃烧对比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将纸条缠绕在铁棒上,来做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看似与化学课堂无关的动作,其实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教育,注重知识的完整建构过程。
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灭火都需要什么条件?
环节4: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环节5:最后,学习防火自救常识,防患于未然,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一张纸条,一些沙土,一块抹布,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今天 我 在这儿给大家汇报的课题是《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一节的说课部分。版本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来汇报 。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⑵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 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燃烧条件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 习 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 四 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 过程 ”。
三,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1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 水与酒精 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室温中的 镁条 与点燃的 镁条 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图片,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环节四: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特别设计了少量的练习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几根火柴,几块水泥块,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以上 是我对燃烧条件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燃烧与灭火》。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燃烧与灭火》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节课,本单元的三节内容燃烧贯穿其中,所以学好这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而灭火又是和燃烧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每个同学都要掌握一定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而且,燃烧与灭火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本节内容应该容易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1.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
3.注重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1、情景引入:
请学生们谈谈生活中常中的燃烧事例。然后教师由同学们所列举的事例导入课题。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创设学习情景。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先分小组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这里主要是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再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①.纸可以燃烧吗?石头可以燃烧吗?
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接下来分小组学生进行实验7-1,并对实验7-1作了改进:考虑到白磷燃烧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用大烧杯罩着并放在水槽中有利于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对人体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实验中要提醒学生记录好实验现象。
在这里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的改进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以此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3、引导分析: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看到这么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疑惑呢?你能独立解决这些疑问吗?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在这里要告诉学生“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是40℃”。然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展示后教师演示实验“用收集满氧气的试管罩着水中的白磷”。这样以实验现象为依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信息能力。
4、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让学生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并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学习过程性评价:
利用燃烧的条件对个别小组的学生在实验7-1中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评价。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有:1.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2.铜片上的白磷不能燃烧。
(二)灭火的方法:
1、设置情景:
图片展示一些火灾现场,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如果利用不当,就会酿成火灾,那么发生火灾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灭火呢?
2、引导推理:
根据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推理出灭火的原理(如右图)。这样级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推理”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科学探究的一种途径。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请利用生活的经验或根据灭火的原理,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使其熄灭”;再由学生分小组内部讨论、设计好本组的实验方案;设计好以后按照自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在这里和课本上的实验7-2不太一样,是因为我觉得把该实验设计的开放一点应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合作、和动手能力)
4、学习过程性评价:
完成实验后,由其他小组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示:“可从能否达到灭火目的、灭火速度的快慢、操作是否简便、灭火后对可燃物的影响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价。”这样在合作实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了评价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5、学习结果性评价:
让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内部自我评价,方式如:
我知道了:;
我还想知道:。
最后,请各小组代表展示学习完本课的心得。
我的说课结束了,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三、说教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说学情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这次活动还在我省电视台新闻中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五、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燃烧条件的探究
1.探究实验
步骤一:如下图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
[生]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生]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师]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避免再犯。
[生]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师]小魔术大解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
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燃烧的条件的应用
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
2.有关煤炉的讨论
(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
[师]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师]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
[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
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实验探究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同学们例举生活中的燃烧时,有人就提到了火灾。
[多媒体展示]衡阳11.3特大火灾。有2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11名消防队员光荣负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师]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生]1.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2.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
[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生]8分钟后,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师]鼓励各组的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
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锅起火了;
(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
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
[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题、第二题。
[师]“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是本节课的疑点。可将着火点比喻成铁、铜等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随便降低。
[生]1.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2.分组做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如图),人人都当消防员。
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
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师]火灾无情,灭火不如防火。
[生]1.了解爆炸威力后,积极主动的自学“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2.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
3.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
火灾自救常识
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生]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
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作业
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一地,根据其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或考察该场所的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今天 我 在这儿给大家汇报的课题是《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一节的说课部分。版本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来汇报 。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⑵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 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燃烧条件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 习 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 四 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 过程 ”。
三,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1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 水与酒精 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室温中的 镁条 与点燃的 镁条 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图片,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环节四: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特别设计了少量的练习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几根火柴,几块水泥块,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
以上 是我对燃烧条件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燃烧与灭火》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 红磷 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
三 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 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 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 , 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 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4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 “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1、有可燃物
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微语】别听世俗的耳语,去看自己喜欢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