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知识点

劝学知识点(精编19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21:54

劝学知识点(1)

注释

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今:现在

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辞:推托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但:只,仅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乃:于是,就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到达

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但:只,仅

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

若:像

就:从事

遂:于是,就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何:为什么。

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始:开始

与:和

论议:谈论,商议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复:再

即:就

拜:拜见

待:等待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邪(yé):通“耶”,语气词

乎:啊。表感叹语气

以:用

见事:认清事物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很

今义:与“小”相对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劝学知识点(2)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

第三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分三层:

第一层 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 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 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劝学知识点(3)

一、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____ ,也叫____ ,后世尊称他为____ ,战国后期____ 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属于_____学派。在《劝学》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____ 和学习应持的____ 。文章紧扣____________ 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反复阐明了人的____ 、____ 、____

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学习和积累取得的。课文三个段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第一段从____ ;第二段从____ ;第三段从____ ,提出了三点:要____ 、要____ 、要 ____。文章善用比喻,____ 、____ 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二、写出本文的二个成语:

________和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加【 】内的字词的拼音:

木直【中】绳 ( ) 金就【砺】则利 ( )

须【臾】之所学 ( ) 而闻者【彰】 ( )

假舟【楫】者 ( ) 君子【生】非异也 ( )

声非加【疾】也 ( ) 故不积【跬】步 ( )

【骐骥】一跃 ( )( ) 【驽】马十驾 ( )

功在不【舍】 ( ) 【锲】而舍之 ( )

金石可【镂】 ( ) 用心【躁】也 ( )

【假舆】马者 ( )( ) 【怠慷望矣 ( )

虽有【槁】【暴】 ( )( ) 蟹六跪而二【螯】 ( )

日【参】【省】乎已( )( ) 【础恳晕轮 ( )

【靛】青【蓼】蓝 ( )( )

四、古今异义词:

学不可以已 可以: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

蚓夫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

金就砺则利 金 :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以为轮 以为: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 绳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五、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虽有槁暴 ________通 ________意为________

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 通________ 意为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通 ________意为________

六、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刀望矣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绝江河 而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 驽马十驾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七、活用情况:

以为轮 ________用法,意为 ________

非利足也 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 非能水也 ________作 ________,意为 ________

上食埃土 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 下饮黄泉________ 作 ________,意为________

八、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心词+之+定语"模式

九、一字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之:

锲而舍之

筋骨之强

青,取之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使之然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而:

顺风而呼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而绝江河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不舍

吾尝刀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

劝学知识点(4)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劝学知识点(5)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劝学知识点(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升华道德品质的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现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但有少数同学对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错误地认为,反正自己又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还那么努力干嘛?倒不如在学校虚度光阴,拿个高中毕业证书就行了。同学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后才会看到希望的,凡事不求尽善尽美,但求无怨无悔。若干年后,就算没有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我们也不会悔恨,因为我们当初尽力了。当我们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当你在学校混日子时,每当你把父母的血汗钱花在游戏上时,你有想过因劳累而双鬓斑白的父母吗?父母含辛茹苦地供你读书,难道是让你在学校混日子,玩游戏的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为父母脸上争光。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我们要趁着这大好时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当今这个社会,瞬息万变,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我们要全方位学习,全方位获取能量。学无止境,只有不停的学习,你的生活经验才有意义,你的人生才会缩放光彩。

告别昨日的迷茫,扬起希望之帆,告别昨日的散漫,奏响理想之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要从容不迫,面对学习中的挫折,要勇往超前。超越自我,用信念实现梦想,行动起来吧!

我,才疏学浅,拙作篇,文辞粗略。愿莘莘学子从现在就开始,努力工作,展开理想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蓝天。

劝学知识点(7)

一、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劝学知识点(8)

“学不可以已”,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劝学知识点(9)

今天我学习了《劝学》这篇文章。文章里的一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倍感深思。

生活如此,学习又何尝不是同一个道理呢!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靠的是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劝学》让我明白“学有成,需千滴汗。

你如果想学习成绩好,却又不想为之付出一滴汗水,整天只想着临时抱抱佛脚算了。这样你永远也不会成功。也有可能上天垂恰你,给你一次下的收获但那只是临时的,如果你依然不努力,那么连那点胜利的满足也会里你而去。

坚持不懈的学习的确很累,而且不能马上就看到成果。

但那并不代表你的努力是白费的,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你的能力正在无形之中茁壮成长。也许有一天你会被自己“下笔如有神”的能力吓一跳,其实那些不是偶然,是必然。这些是你坚持不懈的收获。

劝学知识点(10)

学习的意义何在?

“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和世界上其他以聪慧著称的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像荀子的《劝学》这样勉励人们不停地学习的文章有很多。然而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来说,学习的意义何在呢?

学者们总是容易走理想主义的路子。他们怀着美好的愿望,诚挚甚至带点天真地向人民大众发出号召:学习吧!并且专断地把“学习”和“书本”划等号。但他们并不了解,或者说并不完全了解劳苦民众的生活。他们有凌晨3点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赶到批发市场进货的经历吗?有面对一大堆傲嗽待哺的儿女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辛酸吗?有走到半山腰被土匪洗劫一空,坐在石头上痛哭流涕的体验吗?没有。如果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众的那种艰难困顿的生活,或许我们就明白:要求他们勤于学习是不现实的民众起早贪黑地劳作,挣一点血汗钱,养家糊口。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艰难的生活,固然坚韧顽强,却也有些麻木。你给他几个钱币,他会喜极而泣对你感恩戴德,你若是说:“学习吧!知识就是力量,它会带给你财富和地位。”他可能就会不屑地掉头走开甚至嗤之以鼻,他们也“学习”,学的是能带来物质利益的一些工作的经验技巧,这与“君子”所提倡的学习差远了。

“学习不止”对青年学生的意义自然重大,毋须多言。不过拿来作为一种鞭策所有人的座右铭,又让人觉得勉为其难了。

劝学知识点(11)

注释

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今:现在

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辞:推托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但:只,仅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乃:于是,就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到达

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但:只,仅

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

若:像

就:从事

遂:于是,就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何:为什么。

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始:开始

与:和

论议:谈论,商议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复:再

即:就

拜:拜见

待:等待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邪(yé):通“耶”,语气词

乎:啊。表感叹语气

以:用

见事:认清事物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很

今义:与“小”相对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劝学知识点(12)

一、古今异义: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劝学知识点(13)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

第三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分三层:

第一层 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 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 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劝学知识点(14)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劝学知识点(15)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劝学知识点(16)

一、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____ ,也叫____ ,后世尊称他为____ ,战国后期____ 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属于_____学派。在《劝学》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____ 和学习应持的____ 。文章紧扣____________ 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反复阐明了人的____ 、____ 、____

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学习和积累取得的。课文三个段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第一段从____ ;第二段从____ ;第三段从____ ,提出了三点:要____ 、要____ 、要 ____。文章善用比喻,____ 、____ 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二、写出本文的二个成语:

________和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加【 】内的字词的拼音:

木直【中】绳 ( ) 金就【砺】则利 ( )

须【臾】之所学 ( ) 而闻者【彰】 ( )

假舟【楫】者 ( ) 君子【生】非异也 ( )

声非加【疾】也 ( ) 故不积【跬】步 ( )

【骐骥】一跃 ( )( ) 【驽】马十驾 ( )

功在不【舍】 ( ) 【锲】而舍之 ( )

金石可【镂】 ( ) 用心【躁】也 ( )

【假舆】马者 ( )( ) 【怠慷望矣 ( )

虽有【槁】【暴】 ( )( ) 蟹六跪而二【螯】 ( )

日【参】【省】乎已( )( ) 【础恳晕轮 ( )

【靛】青【蓼】蓝 ( )( )

四、古今异义词:

学不可以已 可以: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

蚓夫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 ________今义________

金就砺则利 金 :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以为轮 以为: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 绳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五、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虽有槁暴 ________通 ________意为________

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 通________ 意为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通 ________意为________

六、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刀望矣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绝江河 而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 驽马十驾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七、活用情况:

以为轮 ________用法,意为 ________

非利足也 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 非能水也 ________作 ________,意为 ________

上食埃土 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 下饮黄泉________ 作 ________,意为________

八、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心词+之+定语"模式

九、一字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之:

锲而舍之

筋骨之强

青,取之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使之然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而:

顺风而呼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而绝江河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不舍

吾尝刀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

劝学知识点(17)

一、文言五项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古今异义】

輮以为轮               

古:把……做成;    

今:认为

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的刀类;    

今:金钱,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    

今:学识渊博

古:检验;          

今:探究并领会

假舆马者                

古:凭借;          

今:与“真”相对

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

今:泛指河流

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    

今:阴间

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      

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寄身;          

今:托付

蟹六跪而二鳌            

古:腿,蟹腿        

今:跪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    

下:向下

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非利足也

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足利,使……走得快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动词的使动用法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专一)

【一词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表从所,可译为“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

善假于物也:对, 向。 

受制于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

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劝学知识点(18)

复习文言文劝学知识点素材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知识点(19)

《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五)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六)鉴赏

文学赏析

主题思想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艺术特色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侧面烘托,展示变化

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言简意赅,表现有力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还有,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微语】知道我秘密的人,都变得很有钱。他们变得有钱以后,又都离开了我。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劝学知识点(精编19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