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18:07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
相对论的时空观
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
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2.长度的相对性:指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物体静止时的长度。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其长度保持不变。
功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计算公式:w=Fs;
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求平均功率:P=W/t;
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功、功率是标量;
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p#副标题#e#物理力学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力学的建立
力学的演变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而物理学的其它分支,直到近几个世纪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首先接触最多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由此我们注意到,力学建立的原动力就是源于人们对机械运动的研究,亦即力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了解了这些,可以对力学的主脉络有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就是对于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首先要涉及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的关系,继而阐述张力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运动和力出发,推广并建成完整的力学理论。正是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和方法,此间,由“物”及“理”的思维过程和严密的逻辑揄体系,逐步得以完善和体现。明确了以上观点,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及复习过程,不会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而是自然流畅地水到渠成。
让我们走入力学的大门看一看,它的殿堂是怎样的金碧辉煌。静力学研究了物体最简单的状态:简单的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阐述了解决力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如受力情况的分析以及处理方式;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法。应当认识到,这些方法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但并不涉及其运动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即动力学。至此,从理论上讲各种运动都可以解决。然而,物体的运动毕竟有复杂的问题出现,诸如碰撞.打击以及变力作用等等,这类问题根本无法求解。力学大厦的建设者们,从新的角度对物体的运动规律做了全面的.深入的讨论,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新的关系。如力对空间的积累-功,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进而获得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个途径-功能关系和动量关系,它们与牛顿运动定律一起,在力学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力学概念的引入
前面曾经提到过,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达此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入许多概念。以运动学部分为例,体会一下力学概念引入的动机及方法,这对力学的复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让我们研究一下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确定汽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为了能精确地确定汽车的位置,我们可将汽车看作一个点,这样,质点的概念随之引入。同时,参照物的引入则是水到渠成的,即在参照物上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用一个带有正负号的数值,即可能精确描述汽车的位置。而后由于汽车位置要不断地发生变化,位置的改变-位移亦被引入,至于速度的引入在此就不再赘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类问题可以说比比皆是。因此,只有搞清引入某一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说真正地掌握了一个物理概念。而在物理中,引入概念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研究手段,例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该方法在整个物理学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把握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准确定义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一些相似概念的混淆。如功与冲量.动能与动量.加速度与速度等等。所谓学习物理要“概念清楚”,就是这个含意。
三.力学规律的运用
物理概念的有机组合,构成了美妙的物理定律。因此,清晰的概念是掌握一个定律的重要前提。如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由力.质量及加速度三个量构成的。在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定理有:牛顿一.二.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掌握定律并非以记忆为标准,重要的是会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如牛顿第二定律,从形式上看来并不复杂,然而很多同学在解决连结体问题时,却总是把握不好这三个量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可举一例。水平光滑轨道上有一小车,受一恒定水平拉力作用,若在小车上固定一个物体时,小车的加速度要减小是何原因?常见的答案显然是:合外力不变,质量变大。然而,若回答合外力变小,是不是正确的呢?这里显然是由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结果。在此,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公式各量的对应性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也恰恰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重要环节。
运动学规律及动力学关系在解决问题时,也有许多应当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我们似乎并未明确指出哪些公式属于运动学关系,哪些属于动力学关系,但在实际问题中却可使人困惑。例如:在一光滑水平面上用绳拴一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公式v=2nr/T可以知道,若增大速率V可以减小周期T。然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我们却不能用增大V的方式来改变周期T,若仅在V=2nr/Th大做文章定会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忽略了动力学原因,即前者与后者的最大区别是向心力来源不同。一个是绳子弹力,它可以以r不变时,任意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拉力;而另一个是万有引力,当r一定时,其大小也就一定了。在这类问题上,最容易犯的就是片面性的错误。再比如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这两条重要的力学定律,我们是否了解了守恒的条件,就可以做到灵活地运用呢?我们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有些人看到某个问题中,重力没有做功,就立刻得出机械能不守恒的结论,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只注意到了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孰不知深刻理解其才是最重要的。如动量守恒定律的,是在满足了守恒条件的情况下,即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合力为零,动量只是在系统内部传递,而总动量不变。
最后谈谈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观察其形式可以发现,每个定理都涉及两个状态量和一个过程量,注意到这一点应是定理正确应用的关键。我们不妨将状态看作一个点,过程看作一条线,在应用时必然是“两点夹一线”,即状态量及过程量,一定要对应,这也是两个定理的相似之处,至于它们的区别,在此就不多讲了。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对物理定律的应用,绝不能只满足于会用,而应当多方面地体会其深层的含意和适用条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题的目的,做到居高临下,以不变应万变。
四.逻辑推理在物理中的运用
逻辑推理在力学中可以说俯拾皆是。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试举一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合外力,其逻辑推理过程如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曲线切线方向每点是不同的,因此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的矢量,所以曲线运动必为变速运动,必然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必受合外力。当然,实际问题中似乎并非如此繁琐,然而细细地想来又的如此,只是思维过程较为迅速罢了。再举一例: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则物体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量变化,合外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此命题依然可用逻辑推理说明其正确性。根据动能定理,当合外力做功时,则物体的动能必然发生变化,因此速率发生变化,则动量必然变化。反之支量发生变化,动能不一定变(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则合外力不一定做功。不难看出,清晰地认识概念,牢固地掌握规律,者严密正确的逻辑推理得以完成的重要前提和充足的条件补充。同学们若多留意.多用心,定会受益非浅。
解决力学问题,无非是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既然如此,描述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之间就是力学手段应用的切入点。如描述运动状态的量有速度.动量和动能,而改变状态的原因又分别是力.冲量和功,构成以上关系的则分别是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而这些恰恰是质点动力学的主干。如此说来,我们的复习过程绝不是做题可以全部代替的,必须深入力学的各个领域,切实体会各部分的个性和共性,把握各量之.各规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对整个“力学体系”有宏观地了解,更好.更有效.更迅速地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比起轰轰烈烈的力学问题来,热学体系要显得平静和细腻。在此着重谈谈气体定律的应用问题。
众所周知,对一种事物,若要研究之,必先描述之,这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大家已深有体会。气体问题当然也不例外,状态参量的确定,便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温度.体积和压强诸参量中压强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这并非是压强有超乎一般参量的地位,而是由于压强计算的复杂性和它的变化多端,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决气体问题除了要熟练应用气体定律之外,方法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有极限法及假设法,下面简单谈谈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例把装有气体的上端封闭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面与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当玻璃管缓慢竖直向下插入一些,问h怎样变化?
例在一根一端封闭的均匀直玻璃管中,有一段5厘米长的水银柱,把质量为m的空气封闭在玻璃管中。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14厘米,现缓慢地摇动玻璃管,让一定量的空气进入封闭在管内的空气柱中,最后,当玻璃管处在竖直位置且开中向下时,空气柱的长度为16厘米。设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为75厘米汞柱,求后来进入空气柱的空气质量。
分析:此类问题若采用玻-马定律且涉及质量问题,一定会有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而质量比等于体积比,则应在“同种.同质.同温”的三同条件下才是成立的。此时,可应用“假设法”,使一部分气体发生实际上并未发生的状态变化,从而找出上述关系,这就是在此题中应用假设法的初衷。哪下述过程:假设管中未进入气体且玻璃管开口向下,由玻-马定律知,气柱高度应为:P0l=Pl,l=75×14/70=15(cm),再假设此时气体进入玻璃管,则将占有1厘米,则有m‘/m=l’/l=1/15,所以有m‘=1/15m。此题亦可做其它假设,大家不妨一试。
假设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气体问题时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应用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且能紧紧把握住“状态”.“过程”及“研究对象”,我们知道气体三定律及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针对“一定质量”气体而言,若解决变质量问题时,研究对象的确定亦是不能忽视的。
最后再谈“力热综合”问题。此类问题的主干仍然应以力学规律为主,其间可以有气体压力出现,从方法上看,也依然是以力学方法作为主要方法,如隔离法.整体法等等。此间最感困惑之处应是气体压力是否进入力学方程,这完全由研究对象的选择而定。以88年的高考热学题为例:一加油圆筒形气缸静置于地面上气缸筒的质量为M,活塞连同手柄的质量为m,气缸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平衡时气缸的窖为V,现用手握着活塞手柄缓慢地向上提,设气缸足够长,在整个上提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并不计气缸内气体的重力及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求将气缸刚提离地面时活塞上升的距离(图略)
分析:此题涉及三部分对象,气缸.活塞及气体,若以气体为研究对象,其应用规律显然是玻-马定律,两态一过程可以建立一个方程暂且不论,对活塞及气缸来说,两次平衡状态从整体到局部共可以建立六个平衡方程。这六个方程怎样建立及哪几个方程是有效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点。第一平衡态:对气缸N+P0S=Mg①。对活塞P0S+mg=P1S②,对整体
N=(M+m)g③可见①③两式联立消去N后可得2式,因此,只建立第2式即可。第二平衡态:对气缸P0S=P2S+Mg④,对活塞P2S+F=mg+P0S,⑤对整体F=(M+m)g⑥,这三式中任取二式与第②式及玻-马定律P1V=P2(V+xS),组成4个方程组。即可解得
x=(mg+mg)V/(P0S—Mg)S。
由以上讨论可见,力热综合问题与力学问题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受力分析中可以出现气体压力,而联系力热规律必须依靠公式F=PS,这是力热综合的衔接点。
总之,力热综合问题并不神秘,也并非凌驾于力学和热学上,而是与一般综合问题一样,是二者有机地.巧妙地组合,但并不影响力学热学规律的使用,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王后雄高考完全解读》,《王后雄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的书会把在高中物理上出现的每一个高考考点的做题技巧归纳,综合性较强,适合高考复习使用,如果你对自己要求较高的话,也可以在每一个章节结束后使用,答案详细。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高考专用书,如何让这8年过得更有意义?答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实际上很多的参考书他们的受众、风格、面对的阶段各异,你想通过这本参考书得到一个什么效果,是选择时的决定因素。
如果是在学习高中物理新课阶段: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这本书用者甚广,属习题集,无知识点总结,但是题不错,难度递进。
薛金星的《教材全解》:属于基础题略有提高,有知识点整理,题型归纳,2合1型,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题目相当可爱:比如在一道计算刹车距离的题目中,点拨提高不忘弘扬:由上例可知,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
《新思路辅导与训练》知识点比较详尽,疑难解析部分不错,答案有点简略,比较基础适合初学使用,而且专为上海学生编写,针对性强。类似的书还有《教材金练》,《金牌一课一练》,《伴你成长,同步辅导与能力训练》都相当基础。
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②瞬时功率:P=F?v?cosα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E1=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P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K增,即ΔEP减=ΔE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A减=ΔEB增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推论:2as=vt2-v02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位移公式:h=1/2gt2
速度公式:vt=gt
推论:2gh=vt2
#p#副标题#e#高二物理学习方法
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2)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3)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4)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6)适度训练。
注意在阅读、语言表达及观察动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制定合理目标。
(1)在阅读能力训练上,能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2)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3)在观察动手能力训练上,能细致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处理实验数据。
独立主动地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重视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同学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教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观意识时,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来,便使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画面,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想像力,也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各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的模式,进行正确思维。
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讲课时听着都明白,自己做题时却不知从哪儿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想进行正确的思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使思维活动建立在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2)要按物理内在规律进行思维,学生遇到一个问题,要弄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遵从什么规律。需用什么公式,只要物理过程搞清楚了,题目就会容易做了;
(3)积累和总结几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模式,诸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运动状态分析法、能量状态分析法、电路等效变换法、电路中电势变化分析法等。我们所遇到的物理习题中有很多同类的习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
强化“比较”和“类比”的思维方法训练。
在学习中要经常做到,在表面上差异大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共性;对一些表面上相似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差异,加深对概念和规律及物理现象的认识。例如“重力场”和“静电场”,表面看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同为势场),即重力和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而可以引出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再例如动量和功率,它们所具有的单位表面看来相似,但它们是根本不同的物理量。
另外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还可采用“类比”法。例如电场、磁场像风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研究风时,可以从树枝摆动的方向、幅度来反映风力的方向和强弱;研究电场时引入检验电荷,研究磁场时引入通电导体,根据受力的大小、方向来研究电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用“类比”法可分解概念的难度,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强化思维训练。
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之后,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巩固,是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是使同学们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同学们要适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练习题,特别要敢于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较复杂的练习题。通过不断训练,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运用“一题多解”可以达到“弄清一道题,明白一串理”的目的;运用“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同学们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功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计算公式:w=Fs;
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求平均功率:P=W/t;
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功、功率是标量;
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p#副标题#e#物理力学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力学的建立
力学的演变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而物理学的其它分支,直到近几个世纪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首先接触最多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由此我们注意到,力学建立的原动力就是源于人们对机械运动的研究,亦即力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了解了这些,可以对力学的主脉络有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就是对于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首先要涉及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的关系,继而阐述张力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运动和力出发,推广并建成完整的力学理论。正是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和方法,此间,由“物”及“理”的思维过程和严密的逻辑揄体系,逐步得以完善和体现。明确了以上观点,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及复习过程,不会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而是自然流畅地水到渠成。
让我们走入力学的大门看一看,它的殿堂是怎样的金碧辉煌。静力学研究了物体最简单的状态:简单的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阐述了解决力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如受力情况的分析以及处理方式;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法。应当认识到,这些方法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但并不涉及其运动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即动力学。至此,从理论上讲各种运动都可以解决。然而,物体的运动毕竟有复杂的问题出现,诸如碰撞.打击以及变力作用等等,这类问题根本无法求解。力学大厦的建设者们,从新的角度对物体的运动规律做了全面的.深入的讨论,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新的关系。如力对空间的积累-功,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进而获得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个途径-功能关系和动量关系,它们与牛顿运动定律一起,在力学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力学概念的引入
前面曾经提到过,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达此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入许多概念。以运动学部分为例,体会一下力学概念引入的动机及方法,这对力学的复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让我们研究一下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确定汽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为了能精确地确定汽车的位置,我们可将汽车看作一个点,这样,质点的概念随之引入。同时,参照物的引入则是水到渠成的,即在参照物上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用一个带有正负号的数值,即可能精确描述汽车的位置。而后由于汽车位置要不断地发生变化,位置的改变-位移亦被引入,至于速度的引入在此就不再赘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类问题可以说比比皆是。因此,只有搞清引入某一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说真正地掌握了一个物理概念。而在物理中,引入概念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研究手段,例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该方法在整个物理学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把握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准确定义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一些相似概念的混淆。如功与冲量.动能与动量.加速度与速度等等。所谓学习物理要“概念清楚”,就是这个含意。
三.力学规律的运用
物理概念的有机组合,构成了美妙的物理定律。因此,清晰的概念是掌握一个定律的重要前提。如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由力.质量及加速度三个量构成的。在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定理有:牛顿一.二.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掌握定律并非以记忆为标准,重要的是会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如牛顿第二定律,从形式上看来并不复杂,然而很多同学在解决连结体问题时,却总是把握不好这三个量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可举一例。水平光滑轨道上有一小车,受一恒定水平拉力作用,若在小车上固定一个物体时,小车的加速度要减小是何原因?常见的答案显然是:合外力不变,质量变大。然而,若回答合外力变小,是不是正确的呢?这里显然是由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结果。在此,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公式各量的对应性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也恰恰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重要环节。
运动学规律及动力学关系在解决问题时,也有许多应当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我们似乎并未明确指出哪些公式属于运动学关系,哪些属于动力学关系,但在实际问题中却可使人困惑。例如:在一光滑水平面上用绳拴一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公式v=2nr/T可以知道,若增大速率V可以减小周期T。然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我们却不能用增大V的方式来改变周期T,若仅在V=2nr/Th大做文章定会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忽略了动力学原因,即前者与后者的最大区别是向心力来源不同。一个是绳子弹力,它可以以r不变时,任意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拉力;而另一个是万有引力,当r一定时,其大小也就一定了。在这类问题上,最容易犯的就是片面性的错误。再比如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这两条重要的力学定律,我们是否了解了守恒的条件,就可以做到灵活地运用呢?我们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有些人看到某个问题中,重力没有做功,就立刻得出机械能不守恒的结论,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只注意到了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孰不知深刻理解其才是最重要的。如动量守恒定律的,是在满足了守恒条件的情况下,即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合力为零,动量只是在系统内部传递,而总动量不变。
最后谈谈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观察其形式可以发现,每个定理都涉及两个状态量和一个过程量,注意到这一点应是定理正确应用的关键。我们不妨将状态看作一个点,过程看作一条线,在应用时必然是“两点夹一线”,即状态量及过程量,一定要对应,这也是两个定理的相似之处,至于它们的区别,在此就不多讲了。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对物理定律的应用,绝不能只满足于会用,而应当多方面地体会其深层的含意和适用条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题的目的,做到居高临下,以不变应万变。
四.逻辑推理在物理中的运用
逻辑推理在力学中可以说俯拾皆是。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试举一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合外力,其逻辑推理过程如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曲线切线方向每点是不同的,因此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的矢量,所以曲线运动必为变速运动,必然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必受合外力。当然,实际问题中似乎并非如此繁琐,然而细细地想来又的如此,只是思维过程较为迅速罢了。再举一例: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则物体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量变化,合外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此命题依然可用逻辑推理说明其正确性。根据动能定理,当合外力做功时,则物体的动能必然发生变化,因此速率发生变化,则动量必然变化。反之支量发生变化,动能不一定变(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则合外力不一定做功。不难看出,清晰地认识概念,牢固地掌握规律,者严密正确的逻辑推理得以完成的重要前提和充足的条件补充。同学们若多留意.多用心,定会受益非浅。
解决力学问题,无非是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既然如此,描述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之间就是力学手段应用的切入点。如描述运动状态的量有速度.动量和动能,而改变状态的原因又分别是力.冲量和功,构成以上关系的则分别是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而这些恰恰是质点动力学的主干。如此说来,我们的复习过程绝不是做题可以全部代替的,必须深入力学的各个领域,切实体会各部分的个性和共性,把握各量之.各规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对整个“力学体系”有宏观地了解,更好.更有效.更迅速地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比起轰轰烈烈的力学问题来,热学体系要显得平静和细腻。在此着重谈谈气体定律的应用问题。
众所周知,对一种事物,若要研究之,必先描述之,这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大家已深有体会。气体问题当然也不例外,状态参量的确定,便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温度.体积和压强诸参量中压强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这并非是压强有超乎一般参量的地位,而是由于压强计算的复杂性和它的变化多端,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决气体问题除了要熟练应用气体定律之外,方法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有极限法及假设法,下面简单谈谈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例把装有气体的上端封闭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面与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当玻璃管缓慢竖直向下插入一些,问h怎样变化?
例在一根一端封闭的均匀直玻璃管中,有一段5厘米长的水银柱,把质量为m的空气封闭在玻璃管中。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14厘米,现缓慢地摇动玻璃管,让一定量的空气进入封闭在管内的空气柱中,最后,当玻璃管处在竖直位置且开中向下时,空气柱的长度为16厘米。设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为75厘米汞柱,求后来进入空气柱的空气质量。
分析:此类问题若采用玻-马定律且涉及质量问题,一定会有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而质量比等于体积比,则应在“同种.同质.同温”的三同条件下才是成立的。此时,可应用“假设法”,使一部分气体发生实际上并未发生的状态变化,从而找出上述关系,这就是在此题中应用假设法的初衷。哪下述过程:假设管中未进入气体且玻璃管开口向下,由玻-马定律知,气柱高度应为:P0l=Pl,l=75×14/70=15(cm),再假设此时气体进入玻璃管,则将占有1厘米,则有m‘/m=l’/l=1/15,所以有m‘=1/15m。此题亦可做其它假设,大家不妨一试。
假设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气体问题时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应用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且能紧紧把握住“状态”.“过程”及“研究对象”,我们知道气体三定律及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针对“一定质量”气体而言,若解决变质量问题时,研究对象的确定亦是不能忽视的。
最后再谈“力热综合”问题。此类问题的主干仍然应以力学规律为主,其间可以有气体压力出现,从方法上看,也依然是以力学方法作为主要方法,如隔离法.整体法等等。此间最感困惑之处应是气体压力是否进入力学方程,这完全由研究对象的选择而定。以88年的高考热学题为例:一加油圆筒形气缸静置于地面上气缸筒的质量为M,活塞连同手柄的质量为m,气缸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平衡时气缸的窖为V,现用手握着活塞手柄缓慢地向上提,设气缸足够长,在整个上提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并不计气缸内气体的重力及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求将气缸刚提离地面时活塞上升的距离(图略)
分析:此题涉及三部分对象,气缸.活塞及气体,若以气体为研究对象,其应用规律显然是玻-马定律,两态一过程可以建立一个方程暂且不论,对活塞及气缸来说,两次平衡状态从整体到局部共可以建立六个平衡方程。这六个方程怎样建立及哪几个方程是有效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点。第一平衡态:对气缸N+P0S=Mg①。对活塞P0S+mg=P1S②,对整体
N=(M+m)g③可见①③两式联立消去N后可得2式,因此,只建立第2式即可。第二平衡态:对气缸P0S=P2S+Mg④,对活塞P2S+F=mg+P0S,⑤对整体F=(M+m)g⑥,这三式中任取二式与第②式及玻-马定律P1V=P2(V+xS),组成4个方程组。即可解得
x=(mg+mg)V/(P0S—Mg)S。
由以上讨论可见,力热综合问题与力学问题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受力分析中可以出现气体压力,而联系力热规律必须依靠公式F=PS,这是力热综合的衔接点。
总之,力热综合问题并不神秘,也并非凌驾于力学和热学上,而是与一般综合问题一样,是二者有机地.巧妙地组合,但并不影响力学热学规律的使用,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斜面的机械效率:
有用功 W有用=Gh
总功 W总=Fl
W总=Gh+fl
(f为摩擦力)
额外功 W额外=W总-W有用
W额外=fl
机械效率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器材】斜面,铁架台,小车,弹簧秤,米尺
【操作】
(1)照图那样安装好斜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秤缓慢地把小车拉上斜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小车沿斜面通过的距离L,用弹簧秤称得小车重G,并测出小车上升的高度h,算出斜面的效率η1=Gh/FL。
(2)把小车翻过来(轮子朝上)放在斜面上,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算出此时斜面效率η2。
(3)增大斜面的倾角,小车仍翻着放在斜面上重复实验,算出斜面效率η3。
比较η1、η2、η3的大小,可知η1>η2,η2<η3。分析实验结果可得:斜面的效率主要受斜面和小车间的摩擦的影响,在(1)中由于轮子和斜面间的滚动摩擦小,必需做的额外功少,效率就高。在(3)中,当倾角增大,车对斜面的压力减小,从而摩擦也减小,因此效率比(2)时高。比较操作(2)、(3)中的F及η的大小,可知斜面越省力其效率不一定越高。
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方法: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表面粗糙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机械效率与物体重量无关,物体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无关。
例: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3m,工人用 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拉到汽车上,在这过程中拉力做了______J的功,机械效率为______。要提高该斜面的机械效铝,应该_______。(写出一条措施)
解析:
,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减小总功,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1200 70% 减小斜面的粗糙度
初中物理斜面的机械效率知识点(二)
斜面机械效率定义
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因而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显然,有用功所占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物理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公式
斜面机械效率公式为:η=W有/W总=Gh/Fs。(G为物体重量,h为斜面竖直高度,F为拉力大小,s为斜面长度。)
推导公式:η=
(θ为斜面倾角,μ为滑动摩擦系数)
推导过程:如图,将物体重力垂直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F⊥和平行于斜面的力F∥,则:
η=W有/W总=Gh/Fs=Gh/(f+F)s=Gh/(μF⊥+F∥)s=Gsinθ*s/(μGcosθ+Gsinθ)*s=sinθ/μcosθ+sinθ=1/(μcotθ+1)
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猜想: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木块所受重力G不变,斜面长S不变,改变的是斜面的高度h和拉力F)
实验步骤:(将所测数据填入表格一中)
①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
② 用刻度尺量出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
③ 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④ 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量出斜面的高度
⑤ 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计算公式:
表格一:
附:试验参考数据
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关系
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无关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木块的重量G不变,斜面长S不变,斜面的高度h不变,改变的是物体斜面接触面积,和拉力F)(建议有困难的学生选此实验)
实验步骤:(将所测数据填入表格二中)
①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
② 用刻度尺量出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h
③ 把木块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④ 把木块侧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计算公式:
表格二:
附:试验参考数据
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斜面之间接触面大小无关
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猜想:表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木块的重量G不变,斜面长S不变,斜面的高度h不变,改变的是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拉力F)
实验步骤:(将所测数据填入表格三中)
①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
② 用刻度尺两处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h
③ 把木块放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④ 在木板上铺好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
计算公式:
表格三
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表面粗糙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量的关系
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过程中,保持斜面长S不变,斜面的高度h不变,改变的是物体重量G和拉力F)
实验步骤:(将所测数据填入表格四中)
①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1,用刻度尺两处斜面的长度S和高度h
② 把木块放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1
③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和钩码的重力G2
④ 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和钩码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2
表格四
附:试验参考数据
*此处为51%是因拉力四舍五入所致。
结论:机械效率与物体重量无关
经典例题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实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木块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10 1
2 较陡 10 1 %
3 最陡 10 1 %
(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1次实验:有用功是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木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答案:
4 % 高
解析:
(1)利用斜面时,有用功利用W有=Gh计算,总功利用W总=Fs计算,机械效率利用η=×100%计算;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斜面之间有摩擦,因此会摩擦生热,增加内能即为额外功.
(2)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第二列和最后一列即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解:(1)第一次实验:
有用功为:W有=Gh=10N×;
总功为:W总×;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
木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W额=W总-W有
(2)由表格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不同,斜面的机械效率也不同,故可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4J;%;;(2)高.
在“探究斜面”的实验活动中,为了探究:“斜面省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和“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某小组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同一材料物块滑动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θ1<θ2<θ3)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第5次实验中,总功为_______J,机械效率________。
(2)分析第2、4、5次实验的数据,总结出的结论为:在接触表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__________。
(3)分析第_________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4)综合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际生活、生产中利用斜面工作时,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83 %
(2)省力
(3)2、3
(4)尽可能减少斜面的摩擦阻力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人步行速度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千米/小时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和时间可求路程:s=vt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七章机械能目录
追寻守恒量——能量
功
功率
重力势能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功
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条件: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公式:W=F S cos θ
W——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F——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S——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功仅与F、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总=W1+W2+…+Wn 或W总= F合Scosθ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
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Flcos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二、功率
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平均功率)
P=Fvcosθ(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实≤P额。
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Fv和F-f=ma
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P=Fv(P为机车输出功率,F为机车牵引力,v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f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vmax,则vmax=P/f。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恒定为ma+f,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P=Fv随之增加,当P=P额定时,F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因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f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vmax,则vmax=P/f。
三、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公式:Ep=mgh
h——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参考面
a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b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
若参考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
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变与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标量,但有正负。
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
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
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上。
单位:焦耳(J)
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Ep
(1)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的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的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他力做功无关。
四、弹性势能
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W=-△Ep
当弹簧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相似。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五、动能
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动能表达式:
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W=Ek2-Ek1
理解:①F合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②F合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F合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少。
③动能定理揭示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适用范围: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b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
c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找出初、末动能
d列方程、求解。
六、机械能
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即E=Ek+Ep。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E1=E2
Ek1+Ep1=Ek2+Ep2
ΔΕK = —ΔΕP
ΔΕ1 = —ΔΕ2。
机械能守恒条件:
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
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
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b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c恰当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d列方程、求解。
七、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即。
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高中怎么学好物理 高中物理有哪些好的辅导书
高中物理在高考中的分量不容小觑,可是有些学生对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压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一些关于高中物理的辅导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怎么学好物理
物理物理,物体运动的原理。高中物理是一个大电影,在讲一个故事,80%的故事内容是在讲人类如何通过力来控制世间万物的运动。剩下20%的内容是彩蛋,波、光、热、原四个送分选择题。
因为高中物理用课本去复习基础知识有很多的缺点,所以速度慢而且效率低。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比较高效的复习基础知识的工具,那就是知识结构图。大家可以把一本书的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给画到一张图上,这样的话方面快速高效复习基础知识。
学校发的高中物理练习册上的题目一般很基础,只考基本概念和公式,虽然高考不会直接这样考,但做好会把基础打扎实。通过真题提升水平,可以做一些竞赛题提高,高考有时候出题会出乎意料,做一做竞赛题感受一下没有思路怎么想办法得分很有必要。
通过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提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水准,就好像学美术应该可以提高审美一样。这是为了你自己好,是被你自己的好奇心驱动的。例如学完物理之后你再也不会问为什么乐器会发声,电器为什么会发热,wifi对人体有无危害,为什么汽车相撞质量大的不容易挂,为什么航天器改变轨道需要消耗能量这样的问题了。如果你对自然对宇宙没有兴趣,那么学物理是很难的。不背公式:没事干的时候就用手从基本理论推出所有公式;这个过程中你能理解物理概念的意义,甚至看穿大部分考试题。此外你还可以提高代数和运算水平。这是成为牛人的第一步,任何行业都适用。
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②瞬时功率:P=F?v?cosα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E1=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P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K增,即ΔEP减=ΔE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A减=ΔEB增
1、功(A级)
(2)公式:W=Fscosα,其中α为F与位移s的夹角,F是力的大小,s是位移大小。
(3)单位:焦耳(J),1J=1N·m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正功并不大于负功。
(ⅰ)当0<α<90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
(ⅱ)当α=90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
(ⅲ)当900<α<180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5)总功的计算
(ⅱ)先分别求出各个外力做的功,再把各个外力的功代数相加。
2、功率(A级)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定义式 P=W/t ,一般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计算式 P=F·v cosα,一般用于计算瞬时功率,其中F是力的大小,v是瞬时速度,α是F与v的夹角。对于F和v在同一直线上,可直接用P=F·v来计算。
3、动能(A级)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k=1/2 mv2,是标量,动能只与速度的大小有关,而与方向无关。
4、动能定理(A级)
(2)公式:W合=1/2 mv22-1/2 mv12
5、重力势能(A级)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它是物体和地球的系统所共有的。
(2)表达式:Ep=mgh,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物体在某位置具有的势能和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物体在两位置间的势能差和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6、机械能守恒定律(B级)
(1)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
(3)表达式:① Ek1+Ep1=Ek2+Ep2 (初末势能要选同一零势能参考面)
② △Ek=-△Ep
(4)条件: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虽作功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7、能量守恒定律 能源(A级)
(1)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有哪些呢,大家想了解一下详细的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1.机构的结构分析
理解零件、构件、运动副及运动链、机构、机械、机器的概念,了解机构引入运动副之后运动所受到的约束。能够正确绘制简单机构的运动简图;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能识别机构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
2.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对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杆组法有所了解;掌握速度瞬心概念及平面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法。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运动特点;熟练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包括整转副存在条件、急回特性与极位夹角、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位置),熟练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常用设计方法,重点是图解法,如:a)实现连杆位置的运动设计;b)两连架杆对应位置;c)已知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及附加条件。
3.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和应用;掌握从动件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冲击现象;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反转法原理,熟练掌握尖底(或滚子)接触直动(或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设计的几何法;掌握凸轮机构偏距圆,凸轮基圆、推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从动件行程及机构压力角等概念,并能在图中标出;掌握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定性影响关系;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确定原则与方法,引起从动件运动失真的原因以及避免运动失真的措施。
4.齿轮机构
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及其性质;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掌握啮合线、啮合角、节圆、标准齿轮、标准安装与标准中心距等概念;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加工原理、根切与变位、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切制特点以及变位齿轮的尺寸变化;深入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传动、中心距可分性)及正确啮合条件、无侧隙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和运动设计应满足的'条件;掌握齿轮传动的类型与特点。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基本参数及当量齿轮的概念。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关系,正确啮合条件;掌握蜗杆、蜗轮转向与轮齿旋向之间的关系;了解直齿圆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理解圆锥齿轮当量齿数的概念、基本参数所在位置、正确啮合条件。
5.轮系
熟练掌握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及主、从动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6.机械运动机构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适用场合。
7.机械系统动力学
掌握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等效原则;理解机械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及调节方法;熟练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8.机械的平衡
掌握静平衡、动平衡概念及刚性回转件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与平衡设计计算方法。
9.机械的效率
理解运动副中的摩擦分析、机械效率的计算;深入理解机械自锁的概念,机械自锁性判别和自锁条件的建立。
10.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
了解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内容。掌握执行机构型式设计的原理。
【微语】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