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热门9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02:30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2、(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

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理教材干练,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辍学的资料,直观的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学生学会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理解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

1.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外查找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了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苏明娟。还知道了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是在1992年由《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拍摄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记者解海龙一起走进大别山去了解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点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的内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记者为什么会拍下这样一张照片?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点评:要理解本课的深刻内涵,了解当时照这张照片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预设:根据学生回到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2)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一群要走路上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更能打动你?为什么?能不能结合一个词来谈。

(点评: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山里孩子们每天上学路途的艰难和遥远)

2.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艰难的求学之路吧!

(课件出示:孩子们的上学路)他们就是跋涉在这样的路上呀,你们看后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把感受送入句中再读读这句话。

(点评:本课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朗读打好基础)

(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学生谈感受,读句子。师:能给蜿蜒换一个词吗?(崎岖、弯弯曲曲、狭窄……)师:这段话中出现了因为,那就应该有——“所以”。谁能用上“因为”、“所以”,再来说说这段话。

(点评:通过换词理解孩子们上学路途的艰险,因果句式让孩子理清段落结构)

(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学生谈感受,读句子。

3.请同学读这几句话。

师:此时记者解海龙和我们一样,看到这群年幼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去上学表现的是如此坚强与坚定,他万分感动,万分震撼,他与孩子们同行,走在上学的路上,走进了教室——(学生接读后面内容)

4.师:刚才我们跟随着记者解海龙寻到了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了解了什么?(作者拍摄这张照片的背景。)这就是这课书要送给我们的一把金钥匙。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金钥匙内容:了解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有时课文某些句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有时,需要从课外查找背景资料)

(点评:金钥匙是一课书的学法直到,让孩子们了解这种阅读方法)

5.是的,当作者了解到孩子们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奔波在求学的路上时,他注视着这双大眼睛(课件出示“大眼睛”照片),他说这是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看到这双大眼睛他想到了很多很多。

6.请大家自学课文2—5自然段。

(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2.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用“____”画下来。3.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7.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你读出小姑娘对学习的渴望。

8.学习第三自然段:谈完感受送进句子读。

9.请大家一起来看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

(课件播放孩子们的艰苦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看完这组画面你一定也有很多话想说,就把心中的话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师: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也担心会失去呀!所以作者说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板书:渴望和忧郁)

(课件出示:这双大眼睛渴望着,忧郁的是。)师:你可以结合前面了解到的背景资料或课外资料填一填。请女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再来读读这段话。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这真是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点评:引导孩子细细的默读课文中的细致描写,抓住描写“大眼睛”的特点的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也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作者在面对这张照片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10.这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仅仅只有一双吗?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双大眼睛向我们诉说着他们需要关爱。大眼睛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呐喊——我们要读书!就让我们通过朗读唤起所有人对这些孩子的关爱吧!全班合作读2—5自然段。

11.照片中的“大眼睛”仿佛在深情地诉说、热切地呼唤,它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所以这张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同桌一起填一填下面的句子。看看你又了解了什么?[课件出示:这张照片激起了()人的爱心,()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元人民币。()因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学生:有更多的人关注希望工程了,社会各界的人们都向孩子们献爱心。)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吧!

(点评:让孩子们通过这一组组震撼人心的数字感受照片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的作用)

师:一起说说为希望工程忙碌的人们。请同学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课外延伸

你们想为希望工程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点评:通过这双大眼睛,唤起孩子们的关爱之心。愿意为希望工程的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

1.查找“大眼睛”苏明娟近况的资料或了解更多关于“希望工程”的资料。

2.积累描写眼睛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积累本上。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3)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2、(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

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理教材干练,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辍学的资料,直观的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学生学会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4)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内容与城市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因此阅读课文时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为真正有生活价值的情感体验。

本文的教学过程,教师力争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努力以文本为依托,围绕文本和照片,在学生、文本和教师之间展开深层对话,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用心灵去触动心灵”。通过在课堂上设计不同形式的读,从字里行间品味对“渴望读书”的“感动”,感受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同时努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大量的背景资料,再加上恰当使用多媒体,揣摩大眼睛的独特魅力,感受贫困地区儿童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和在重重困难中坚强求学的意志,最终让学生对文本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克服困难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机会和条件、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PPT:希望工程的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读课文,查找关于“大眼睛”的资料,了解“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情况,了解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一些情况。

教学过程

一、看照片,谈话导入

提出问题:“这深深打动记者、打动人们、也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并就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做批注。

二、品读“渴望读书”

汇报交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PPT: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重点品味: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小女孩和她的同伴们每天上学的不容易)

(2)PPT: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重点品味:最小担心蜿蜒大水库上面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会小女孩和她的同伴们求学路上的艰辛,练习朗读。)

(3)PPT: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重点品味:十分坚强不管……不管……

(通过展开想象的填空练习,体会大眼睛小姑娘渴望读书,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练习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PPT: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重点品味:那样……那样……注视生怕

(抓住关键的词句,在文字中感悟、体会大眼睛小女孩专心学习和强烈的求知渴望,练习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PPT: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重点品味:忧郁虽然……虽然……担心

(从文本出发,借助多媒体,在充分的读书中,感受“大眼睛”中流露的渴望读书、珍视学习机会、担心失学的心声,并为之感动。)

三、感受“大眼睛”的述说,师生对读四、五段

四、理解“大眼睛”形象是希望工程的标志,体会社会各界对“希望工程”的关注

1.这“大眼睛”的照片代表的仅仅是“大眼睛”的小姑娘苏明娟吗?

2.为什么“大眼睛”能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结合资料,共播爱心。

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希望工程”,并献出爱心。

结合自己参与、了解的情况或查到的资料说一说?

六、回扣课题,再品“渴望读书”,永远铭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七、布置作业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5)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2、(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

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理教材干练,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辍学的资料,直观的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学生学会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6)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2、(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

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理教材干练,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辍学的资料,直观的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学生学会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7)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

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梳。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这个小女孩平时的作业一定完成的很认真。

生:我想她的作业本一定用的一点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我想她的铅笔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我补充,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用铅笔,都是在地上用树棍写,只有写课堂作业时才舍得用铅笔。……

(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引导学生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我的学习条件太好了,我以后要节约用本子和铅笔。

生:我不再乱花钱了,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建学校,让那些穷孩子也能上学。……

三、课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学习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8)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

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梳。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这个小女孩平时的作业一定完成的很认真。

生:我想她的作业本一定用的一点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我想她的铅笔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我补充,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用铅笔,都是在地上用树棍写,只有写课堂作业时才舍得用铅笔。

(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引导学生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我的学习条件太好了,我以后要节约用本子和铅笔。

生:我不再乱花钱了,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建学校,让那些穷孩子也能上学。

三、课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学习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9)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四年级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四年级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2、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

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理教材干练,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辍学的资料,直观的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学生学会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微语】誓言其实只是蛊惑人心的毒药,仅此而已。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热门9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