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总共收入46篇作品,按作者的出生时间排序。从生于19世纪的大文豪鲁迅,一直到八零后女作家李娟,基本上涵盖了现代白话散文发展的整个历程。在编者之一的李陀看来,《给孩子的散文》要让孩子们打破对散文的定型化想象,展现出现代白话散文的丰富性。
通读这本散文集,我觉得篇目的选择似乎有三重标准。首先,好的散文应该体现出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与发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李零的《史学中的文学力量》和张承志的《杭盖怀李陵》。前者是一篇介绍《史记》的普及性文字,但李零先生却在史学著作中读到了司马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生之热恋和死之痛苦”;后者则在蒙古凭吊汉代名将李陵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感慨李陵悲惨的命运,而是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其次则是《给孩子的散文》有意跳出散文应写景、叙事、抒情的窠臼,收入了竺可桢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俞平伯的《记在清宫中所见朱元璋的谕旨》、《傅雷书信: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陈从周的《小有亭台亦耐看》、黄裳的《怀素〈食鱼帖〉》以及冯象的《太初》等文章。于是书信、札记、论文、科普散文等都囊括其中。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偏重于学术性、思想性的作品或许显得有些艰涩,但却能让他们了解到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等待他们的探索与发现。
第三,考虑到这是一本献给孩子的散文集,编选者还有意识地收入了不少表现童年生活的作品。例如新凤霞的《左撇子》、北岛的《北京的味儿》、莫言的《卖白菜》、毛尖的《表弟》以及李娟的《河边洗衣服的时光》等。这些作品或是书写无忧无虑的游戏时光,或是描写贫寒的生活带给孩子的心理创痛,抑或是抒发对逝去玩伴的深切悼念,无不令人动容。如果说书中俞平伯、陈从周等人的散文或许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那么相信这类文字会带给读者一段幸福的阅读时光。
笔者曾在中文系求学多年,期间免不了常常被亲戚朋友押解回家,去给小朋友们辅导作文。我觉得今天的孩子固然存在着语言贫乏、写作程式化等弊病,但病根却并不在文字本身。对于这些年轻的朋友来说,现代都市生活模式早已为他们的人生刻下了既定的轨道,丧失了与充满偶然和残酷的生活本相相遇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文字当然变得呆板、干瘪而毫无个性。因此《给孩子的散文》中那些掉书袋式的晦涩文字,那些对苦难生活的描绘,恰恰可以为今天的孩子提供一个重新看待生活的窗口。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太平顺了,他们其实并不需要再增加一些便于消化的养料,另类的文字与异质的思想或许才是真正的良药。
的确,《给孩子的散文》中的46篇文章已经展现了一个足够丰富的现代白话散文的世界,使我们能借此窥见20世纪中国人对于时代的思考与描绘。不过我更希望阅读本书的年轻人不要仅仅止步于此,而是把《给孩子的散文》当作一个窗口,去认识散文世界背后那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与生活世界。正像编选者所言:“散文世界后面还应该有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其中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有现实人物、现实故事……它们才是散文写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正如一条匆匆流淌的小河,流过每个人的身边,知道珍惜的人能从河里捞出无穷的宝藏,浪费时光的人只能从河里捞出后悔和失望。今天学了巴金爷爷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使我对这句名言有了一定的感悟,让我受益匪浅。
《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和无限的希望,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巴金爷爷在信中这样说到。巴金爷爷是如此地珍惜时间,以至于精确到了分秒,我们能吗?时间也许是永恒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它又是短暂的。我们要牢牢记住,时间一逝去,就不复返了,我们从呱呱坠地起,每分每秒都在花费时间,消耗生命。笑,时间从嘴边溜过;跑,时间从脚上跃过;挥,时间从手指缝中钻过……这么多的时间被浪费掉,如果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足以让所有人惊讶。巴金爷爷对时间、对生命的感悟是如此深刻,他能让人生无悔,为什么我们不能也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夺目的光彩呢?
俗话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是啊,花凋零了,它还有机会重开,绽放自己;但是人不行,人到中年,就再也回不到风光的少年时代了,即使你悲伤也好,后悔也好,时间也不会因此而倒流。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从小就懂得时间的“不易”(逝去易,返回难),因此,他坚持“时时早,事事早”,一生都在奋斗,也奋斗了一生。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伏在书桌前忘我的工作,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革命家,为我们亲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贡献。
相对于懂得珍惜时间的鲁迅先生,我就是一个十足的“穷光蛋”。这“穷光蛋”不指别的,是指我的时光“一无所有”。我是个拖拖拉拉的人,一点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假期的作业不拖到最后一刻绝不动笔,为了“交差”,我是经常深夜“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奋笔疾书,虽说是写完了,但是作业的质量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一行行字潦潦草草,一个个字“龙飞凤舞”,甚至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分辨不出是什么字。为此,我还得付出腰酸背痛、手麻指僵的代价。经过多次反思,我决心“洗心革面、改过自新”,重新感悟时间的珍贵及重要性,现在的我已是焕然一新了。
我们现在的时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好好珍惜,认真学习就能体现人生的价值,让我们的人生无悔。我们不能做颜真卿所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一无是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汉乐府的《长歌行》人人皆知,但是,有几个人是懂得它深藏着的含义和孤楚寂寞呢?我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心里有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向巴金爷爷学习吧,学做一个“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学会爱惜我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学会好好学习,因为,希望就在我们身上。
翻开李陀,北岛著的《给孩子的散文》,细细品味每一篇优美的散文,感受每一处动人的笔触,沦陷在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触动我心弦的是苏童写的《三棵树》。
树令我怅惘。”是作者对树最深刻的映象。作者在一条没有人行道的小街上长大,许多在小街上的人家院子里都有树,而作者没有院子,也没有树。所以当作者欢喜地挖来一棵苦楝的树苗,却只能悲催地把它种在花盆里,兴奋地把它放在阳光灿烂的地方,最后只能无奈悲伤地迎接它被狂风刮碎的残骸。树也曾让作者感知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当作者搬到自己的新居所,看到楼前的石榴和枇杷树时,他觉得这“两棵树弥补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但“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那两棵树也离作者远去了,作者再一次地感到了怅惘。
鼻尖似乎又萦绕着隐隐约约的花香,怅惘的情绪似乎也随之烟消云散了。绕过一条条街道,顺着香气来到了一个我曾熟悉至极的地方,自从搬家以来我已经很久没来过这里了,可看着你与记忆里别无二致的模样,我依旧欢喜地笑出了声。你枝上的花依旧娇艳无比,花上残留着的露珠流转着阳光,熠熠生辉。你脚下的小草洋溢着绿意,生机勃勃,鸟儿的鸣叫似乎也在为你们真情歌颂。春天来了,我已无数次感慨。
初见你时,你便是这副令我惊艳的模样。没认识过你的我开始细细打量。越打量,越着迷,为你每一片绿叶,每一个花瓣,每一根枝条,每一缕香气着迷。你静静地挺立着,好似在向我微笑。月光柔和了你的容貌,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微风拂来,看着窗外轻轻摆弄花枝的你,我的心也愈发平静。你陪伴了我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也注视了你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为你渐渐凋落的花瓣而忧,为你光秃秃的枝条而愁,为寒雪覆盖下的'你而怜惜,又为满树绿意的你而欢喜……当发现我触发了被你的一举一动而牵动的条件时,我已得出了我热爱你的结论。
离开你后,心中的不舍如同潮水聚积在我心头,无法宣泄而出。闷久了,总要想办法透气。可是令我透气的生活却没了你的身影,梦境里却总是有你的身影,可一觉醒来,心头的潮水却越来越多。树啊,你又是否在陪伴着另一个人。树啊,你可知道,初见你时,我便知道你不属于我,你那么美好,热爱你的人不只我一个,注视你的人不只我一个。你不是我一个人的树!就像绚烂的烟花,不只为我一人而燃放一样。打开窗,任由风把我心中的潮水宣泄而出,撒在每一抹绿意,每一个生物上,至此我的整个生活都是你的身影。我赞美生活中的每个事物,为生活的每样事物的发展牵动,我热爱整个生活!树啊,你可知道,为了你我热爱了整个生活!
书中那个渴望拥有一颗自己的树的小男孩长大了,明白美好的事物不属于自己,但在向它投去目光的那一刹那是属于自己的,为你而牵动,是对你最深的不舍与留恋。
今天早上我看了《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它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认为丰子恺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对孩子的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也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词进行了一些加工。而这一切又是真情实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有时会伤感,有时会捧腹,有时又会联想翩翩。
有一段话,让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无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地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给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 ”,他用自己真诚的一颗心,期望去弥补往时的错失,也对自己的鲁莽后悔莫及,多么负责任的父亲啊!也许软儿已不记得这件早在十几年前的事了,可他还是向我们描述出来,如同对待一件大事,郑重地进行道歉,丰老先生这样率真的个性令我深思。有的话又让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瞻瞻,你最纯真可爱,我每次剃了头,你都疑心我变成了和尚,好几时都不让我抱。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发现我的腋上长满了毛,又以为我是黄鼠狼,忽然挣脱了我的怀抱,好久都不理我”,那么可爱啊!都说,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莫多的问号,大人们却非常死板,总也不能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总拿我们说的话不当回事,或者应付两句就完事。不像我们小孩,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好奇,我们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美丽、纯真,怪不得丰老先生会这么羡慕我们的童真。
童年就应该自然地过,不能做作,要真实,因为它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回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段天真无邪的童年。
早就听说丰子恺先生的写作语言清淡文雅,幽默风趣,于是借着暑假的大好时光,读了《给我的孩子们》一书。
首先,我走马观花地翻了一遍书,便对这本书有了大体的认识,书中对人物、事物的描写很多,看这本书就像是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书中包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字字流露出丰子恺先生的真实情感,真是陶醉在书中使人流连忘
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在于作者的文字表达与自己的真实情感,例如: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陈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一句,饱含了作者对春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春,再仔细品味这句话,好似自己沉浸在春天之中,陶醉在美妙的文字中,不由得称赞作者的写作水平真是名不虚传。
既然这本书的书名是《给我的孩子们》,顾名思义,这本书是丰子恺先生给自己孩子留下的,书中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描写也有许多,同时也让我们好似又回到了童年。例如:“瞻瞻,你要我抱你到车站去,多多益善的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来到门口时你早已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到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们所谓的“沉默、含蓄、深沉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这一段,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那是丰子恺先生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喜爱,这是何等的父爱啊!读完后真让人感动,享受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感情,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几个小孩玩耍的那幅自由、快乐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同时作者也在最后声明了大人间的所谓的一些美德都是不自然的,这就是作者的人生积累的精华。
作者通过写这一本书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更教给了我们怎样做人。例如:这只床真让人吃惊,不但没有棕棚,竟连松阪也没有,只有在木恇子上盯着九条竹片,每两条之间相距约有一两寸,上面铺着一条薄薄的棉被,是当时的原物。”这是作者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写的当年朱德同志睡的床。这就引发了我们每个人的思考,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今天的我们睡的床同这张床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化作无穷的力量,取得了胜利,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这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思考。作者写这麽多无非是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认为革命先辈都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正是他们用心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安定快乐。我们更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为社会多做贡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给我的孩子们》一书中畅游,真是天大的快乐,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肤浅的感受,要真正的了解书中人生的真谛,还要再细细品尝才能读出来。
烟花之所以灿烂,不在于它有多次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经留住了永恒。
——题记
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人才辈出 ,灿若星辰,而徐志摩无疑是其中最光鲜闪亮的一个。他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和最优秀的诗人、散文家之一,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主将,被誉为“中国雪莱”。有人说徐志摩是潇洒的诗歌仙子,飘然拂过年轻中国的诗坛,凭着精灵般的诗魂,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也有人说徐志摩是不受羁绊的野马,无边无际的思维总是让他在现实中桀骜不驯,不为世俗所累;而我更愿意相信郁达夫所说的“志摩是一个淘气可爱能使你永远无法忘怀的顽皮孩子,诗的音乐,自我生命缺乏诗感,这个孩子的灵魂就会变得孤独寂寞。”是的,正是因为怀着一颗质朴单纯的童心,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内心的性灵神韵,并将其与自然界的温馨静谧的美妙彼此相融,创作出闪耀着青春光泽,万卉奇葩的《再别康桥》,达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澄澈的境界。
说来惭愧,真正静下心来品读《徐志摩散文集》还是在高考后那个漫长而无聊的暑假。整整两个月我所涉猎的书籍可算颇多,但真正打动我心扉并且至今仍爱不释手的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散文集》了。“看一回宁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惊讶他竟能如此娴熟轻松的驾驭语言,如此真切地将心灵深处的内在情感透过文的音符浪漫地、自然地抒发出来,并甚至还安排得那么和谐,柔中有力,浓厚中有淡薄,鲜明中存素雅。这该是怎样一个文坛奇子,好奇心驱使我细细品味《徐志摩散文集》,希冀自己能够解开心中的疑惑,感受他如繁星般点缀近代文学的傲人才华。
翻开目录,能清楚地看到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关于名人、回忆故人和生活随想。在“关于名人”这一部分,作为一名浪迹天涯的漫游者,使得徐志摩有机会亲近当时的文坛巨匠,用一颗空灵而单纯的童心去歌颂真善美,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表达对名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在《泰戈尔来华》一文中,徐志摩坦言对于泰戈尔的来华,他心中甚是欢喜,就连梦也多了几分颜色,增了几分妩媚。他真切地希望泰戈尔的来华能给百年来只在精神穷瘘中度活,给生命只是追忆不全的中华民族带来精神的安慰,唤起民族的觉醒。“每想及过去的光荣,不禁疑问现时人荒心死的现象,莫非是噩梦的虚景,否则,何以我们民族的灵海,曾经有过偌大的潮迹,如今何至于沉寂如此?” 20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历史的烙印不可磨灭地震撼着徐志摩的心,置身于乱世,虽不能沙场点兵,却希冀泰戈尔高洁和谐的人格,能给我们安慰,可以开发我们原本淤塞的心魂,唤起民族的觉醒。源于性灵深处的期盼让我们看到质朴善良的徐志摩忧国忧民的一面,可爱至极。
曾经说徐志摩像热情的雪莱一样,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的音符自然流泻而出,他的散文蕴藉着一种绚烂的春光,一腔跳动的激情,即便是哀伤也如升腾的火焰,热烈而奔放。在回忆故人这一部分中,徐志摩回首往昔,细数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追寻绚丽的烟花怒放后散落在地的火星和哀怨。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徐志摩引用了英国诗人华茨华斯的一首有名的小诗《我们是人》:“一个单纯的孩子,过他快乐的生活,兴冲冲的,活泼泼的,何尝识别生存与死亡?”在烂漫童真的孩子心中不曾感到生与死之间的阻隔,幼年的徐志摩虽遭祖父的变故,却是不甚明白生命终止的可怕。及至成年,遭逢祖母的大故,给了他不少寂静的时刻,不少深刻的反省,感慨如果生前是尽责任的,是无愧的,我们就会坦然的走近我们的坟墓,我们的灵魂便不会有惭愧或悔恨的啮痕。
在“生活随想”这一部分,我们时时可见徐志摩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抒发出来,浓得化不开,无比艳丽,无比妩媚。在《想飞》一文中,徐志摩插上想象的翅膀,飞上云端去,飞上天空去浮着,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飞翔的渴望和追求,人类开始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远古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便掮着翅膀。潇洒如仙子的徐志摩始终抱定童真质朴之心,虽然现实是堕落、孤寂、死静的,但他却用海滩上种花去呼唤真善美和童心的回归。青年的朋友,是春雷响时不曾停止破绽的芽,绝不能填平童真走向堕落,劝告青年们保持信心、精神和勇气,在人生的海滩上种花 ——也许会消灭,但这花的精神是不灭的。
在如今,虽有百花齐放却良莠不齐的文化界内,一本好书能教育人,而一代文豪才子——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更能唤起我们对当代文化的反思和质询。让我们沿着徐志摩的思想轨迹,伴着他对文学赤子般的热爱和豪情,开始一段心灵旅行,让灵魂在美丽的文流淌中得到净化和提升。虽然徐志摩的灿烂生命就在一团幻影般的光焰里消逝了,但烟花的灿烂不在于它有多久的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火焰的那一刹那,永恒已经留住。而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才华,卓尔不群的风采,时至今日仍震撼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思索智慧的人生,掩卷遐想,体验心灵激荡后内心的安静与祥和。
读了《给我的孩子们》感触很深。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通道。做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像小鸟一样的小朋友飞来飞去;做老师很神气,说上一句话小朋友就听的很认真;做老师很神奇,让小朋友的烦恼变成了乐趣;做老师是那么的神圣,放飞了希望,画出了美丽的彩虹!
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让爱体现在平凡中。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敲响“平等”的大门,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创造孩子的一块自由“领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孩子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就像慈母一样,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更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在学期初,由于孩子们刚离开家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免不了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哭闹,不愿意上学的现象。
俗话说:世间上的爱有许多种,有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等的爱,但是老师的爱是一种含有友情又高于友情,含有父母般的慈爱又高于这种慈爱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理智的、真挚的,是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可是他们的调皮是在让我头疼。
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不能因为他们还小就迁就他们,顺从他们,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学会去关心,去帮助。我们不能把自己永远的摆在教师的位置上,我们要有一颗爱心走进孩子中去,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听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同快乐,这样孩子就会亲近我们,把我们当朋友。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无论他们做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我们都要去鼓励他,给他自信,他是最棒的,做这些不是因为要从孩子那里索取什么,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老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幼儿教师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奉献给了孩子,这就是不平凡……
烟花之所以灿烂,不在于它有多次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经留住了永恒。
——题记
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人才辈出 ,灿若星辰,而徐志摩无疑是其中最光鲜闪亮的一个。他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和最优秀的诗人、散文家之一,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主将,被誉为“中国雪莱”。有人说徐志摩是潇洒的诗歌仙子,飘然拂过年轻中国的诗坛,凭着精灵般的诗魂,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也有人说徐志摩是不受羁绊的野马,无边无际的思维总是让他在现实中桀骜不驯,不为世俗所累;而我更愿意相信郁达夫所说的“志摩是一个淘气可爱能使你永远无法忘怀的顽皮孩子,诗的音乐,自我生命缺乏诗感,这个孩子的灵魂就会变得孤独寂寞。”是的,正是因为怀着一颗质朴单纯的童心,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内心的性灵神韵,并将其与自然界的温馨静谧的美妙彼此相融,创作出闪耀着青春光泽,万卉奇葩的《再别康桥》,达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澄澈的境界。
说来惭愧,真正静下心来品读《徐志摩散文集》还是在高考后那个漫长而无聊的暑假。整整两个月我所涉猎的书籍可算颇多,但真正打动我心扉并且至今仍爱不释手的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散文集》了。“看一回宁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惊讶他竟能如此娴熟轻松的驾驭语言,如此真切地将心灵深处的内在情感透过文的音符浪漫地、自然地抒发出来,并甚至还安排得那么和谐,柔中有力,浓厚中有淡薄,鲜明中存素雅。这该是怎样一个文坛奇子,好奇心驱使我细细品味《徐志摩散文集》,希冀自己能够解开心中的疑惑,感受他如繁星般点缀近代文学的傲人才华。
翻开目录,能清楚地看到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关于名人、回忆故人和生活随想。在“关于名人”这一部分,作为一名浪迹天涯的漫游者,使得徐志摩有机会亲近当时的文坛巨匠,用一颗空灵而单纯的童心去歌颂真善美,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表达对名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在《泰戈尔来华》一文中,徐志摩坦言对于泰戈尔的来华,他心中甚是欢喜,就连梦也多了几分颜色,增了几分妩媚。他真切地希望泰戈尔的来华能给百年来只在精神穷瘘中度活,给生命只是追忆不全的中华民族带来精神的安慰,唤起民族的觉醒。“每想及过去的光荣,不禁疑问现时人荒心死的现象,莫非是噩梦的虚景,否则,何以我们民族的灵海,曾经有过偌大的潮迹,如今何至于沉寂如此?” 20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历史的烙印不可磨灭地震撼着徐志摩的心,置身于乱世,虽不能沙场点兵,却希冀泰戈尔高洁和谐的人格,能给我们安慰,可以开发我们原本淤塞的心魂,唤起民族的觉醒。源于性灵深处的期盼让我们看到质朴善良的徐志摩忧国忧民的一面,可爱至极。
曾经说徐志摩像热情的雪莱一样,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的音符自然流泻而出,他的散文蕴藉着一种绚烂的春光,一腔跳动的激情,即便是哀伤也如升腾的火焰,热烈而奔放。在回忆故人这一部分中,徐志摩回首往昔,细数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追寻绚丽的烟花怒放后散落在地的火星和哀怨。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徐志摩引用了英国诗人华茨华斯的一首有名的小诗《我们是人》:“一个单纯的孩子,过他快乐的生活,兴冲冲的,活泼泼的,何尝识别生存与死亡?”在烂漫童真的孩子心中不曾感到生与死之间的阻隔,幼年的徐志摩虽遭祖父的变故,却是不甚明白生命终止的可怕。及至成年,遭逢祖母的大故,给了他不少寂静的时刻,不少深刻的反省,感慨如果生前是尽责任的,是无愧的,我们就会坦然的走近我们的坟墓,我们的灵魂便不会有惭愧或悔恨的啮痕。
在“生活随想”这一部分,我们时时可见徐志摩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抒发出来,浓得化不开,无比艳丽,无比妩媚。在《想飞》一文中,徐志摩插上想象的翅膀,飞上云端去,飞上天空去浮着,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飞翔的渴望和追求,人类开始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远古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便掮着翅膀。潇洒如仙子的徐志摩始终抱定童真质朴之心,虽然现实是堕落、孤寂、死静的,但他却用海滩上种花去呼唤真善美和童心的回归。青年的朋友,是春雷响时不曾停止破绽的芽,绝不能填平童真走向堕落,劝告青年们保持信心、精神和勇气,在人生的海滩上种花 ——也许会消灭,但这花的精神是不灭的。
在如今,虽有百花齐放却良莠不齐的文化界内,一本好书能教育人,而一代文豪才子——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更能唤起我们对当代文化的反思和质询。让我们沿着徐志摩的思想轨迹,伴着他对文学赤子般的热爱和豪情,开始一段心灵旅行,让灵魂在美丽的文流淌中得到净化和提升。虽然徐志摩的灿烂生命就在一团幻影般的光焰里消逝了,但烟花的灿烂不在于它有多久的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火焰的那一刹那,永恒已经留住。而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才华,卓尔不群的风采,时至今日仍震撼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思索智慧的人生,掩卷遐想,体验心灵激荡后内心的安静与祥和。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有咋样的原件,就有咋样的复印件。”这句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的大家公认的一个道理——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父母对待他人与生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心态。一个给孩子经常传递正能量的父母,孩子一定会有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相反,孩子每天听到的是父母对他人的抱怨或者仇恨,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有一颗充满着怨恨的心。所以,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绝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面前经常抱怨这抱怨那,否则,无意之间就会给孩子的思想上播种下了抱怨的种子。这样做得后果,只会让孩子长大后变成一个对生活牢骚满腹的人。
从教快二十年来,我经常面对各种这样的家长,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但也有不少问题学生,让人头痛不已。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曾经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的QQ群。我自认为这是自己从教以来教过的最好的一届学生,也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我与几个学生聊天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个学生,给我发来了很长的一篇文章,可以说是从开头到尾,一直是攻击抱怨我,大概意思是:在初二时,我的一次批评毁了他的学习生涯。当时,我被他发来的帖子打懵了。我一直自认为,在教学的这十几年里,我一直凭着良心做人,认认真真教学,尽职尽责的工作,自己能对得起任何一个学生,但没想到竟然有学生对我恨之入骨。
当我静下心来,回想了一下那一班学生。我才想起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那个学生是我刚调进县城后的第一届初一新生,我工作的学校刚刚成立,当时,校长与我们的压力都非常大,全校教师从早晨7点上班,一直到晚上上9点,时时刻刻陪着学生进行教学辅导。那个学生是从他爸工作的学校转过来复读。孩子刚入班时,他爸来我办公室,给我说了孩子的许多情况,说他们学校的老师不负责任校风不好,他把学校校长和老师说得一无是处,孩子的学习比较差,是那所学校毁了他的儿子。但他对我们学校信得过,才与他们学校的校长撕破脸,把孩子转到我班上,希望换一个新环境看能不能改变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
当时我大学刚毕业,自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并且认为这才是我大显身手的机会,我一定要让我的赏识教育的理念,在这孩子身上得到很好的验证。因而,我满怀信心的对他承诺,自己有办法教育好他的儿子。
接下来的教育过程,我才知道接了一个烫手山芋。这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非常差,父母自幼娇生惯养,根本没有学习的意识,一天到晚就知道逃学上网吧。最后,发展到打架,破坏学校的设施。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在初二第一学期,这位学生经常逃课上网,最严重的是在班上打架,并且有意破坏了学校的花园里的花草,被校长抓住,我被领导叫去训斥了一顿。回来之后,我是在气头上,狠狠地批评了这个学生。但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位学生就转走了。我再三挽留,他爸转学的态度很坚决。
当时,我认为孩子转学很正常,也没当一回事。十五年过去了,从这位学生的帖子上,我才知道,他们当时因为我的批评才转走,并且在他爸的学校,仍然是老样子,上到高一中途辍学了,而他爸把这一切都怪罪在我头上,认为是我的那次批评毁了他们的孩子,并且多次在我校老师面前诋毁攻击我,而我却一直蒙在鼓里。这十多年,我经常在大街上碰见他爸,每次碰到我都很热情地主动上前打招呼,我总感觉到他爸对我的态度怪怪的,现在我才知道那位父亲对我带有很多怨气。
这位学生说,这十多年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吃了不少苦头,干过很多工作,情况一直不好,并且谈了好多次对象都失败了。他怨恨到我的批评毁了他的一生,对此,他爸也对我恨之入骨。这让我非常纳闷,初二这位学生转走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孩子为什么没有好好地坚持上学呢?我与孩子仅仅相处了一年多,孩子的失败能归在我头上?转入我班上之前,孩子学习差抱怨那所学校和老师。从我班上转走后,到现在这位学生的人生不顺能怪罪在我头上?看来当老师躺着也能中枪!当然,我看完帖子之后,并没有生气,只是给孩子心平气和地建议:“孩子,对于无意间伤害了你,我很内疚,只是希望你学会放下抱怨,改变一下心态,好好努力,你一定会成功,因为你很年轻。我不知自己如何伤害你的?请你一定原谅。那时候毕竟我很年轻,犯错误在所难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性格与努力,只要你想干成一件事,任何人阻拦不了。好好努力吧,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会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
其实,这个孩子的悲剧是家庭造成的,他爸从不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孩子一有问题,一味地就抱怨学校与老师,他更没想到的是他对别人经常抱怨的心态,无意间传导给了孩子。现在快三十岁的人了,从来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更不敢正视自己的性格缺陷,总认为别人造成了他生活中的不顺,他们更不知道家庭氛围造就孩子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人生的成败。
当然,在教学生涯中,这样的家长也不少。在去年我在大街上闲逛时,突然碰见我曾今带过的一个学生,他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见面了,当我看见这个孩子时感觉很亲切,正准备打招呼时,那位学生的脸突然一下子阴沉了下来。从他的神色看,不知对我有多少深仇大恨。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后非常郁闷。没过几天,学校领导又说,有学生在网吧上攻击我。打开学校网吧,一看让我很不理解,原来是这位学生上高二时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就是他晚自习在校园里抽烟,被校长逮住了,学校准备要通报批评。我当时也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我当时考虑到通报对孩子的升学有影响,就再三求学校取消通报批评,最终,学校采纳了我的建议。
但没想到这位学生已经大学毕业了,却在网吧上攻击我。当我冷静下来想想这位学生,我从初一带到高三,并且第一年顺利的考上了艺术学院。当然让人没想到大学的四年学习,让孩子只学会了抱怨和仇恨的心理。
其实,再仔细再想一想,我与这位学生的父母打了六年交道,让我恍然大悟,这都是他的父母从小给孩子播种怨恨的结果。这位学生初一不在我班上,中途突然要求转到我班,他父母说孩子不喜欢班主任。这个小男孩很可爱,但是他妈一进办公室就叨叨不停,就给我不停地说孩子是老人抓养到大的,养成了很多坏习惯,现在没办法改过来。原班主任是女教师,不利于男孩子的教育,她是慕名而来,她相信我一定能帮他们教育好孩子。
这个孩子进入我班后,随着对班上环境的熟悉,慢慢地坏毛病暴露无遗,成了班上的小霸王,跟老师作对、与同学打架、逃课上网等等,一些坏毛病越来越严重,而这位孩子的家长,来学校之后,不正视孩子的毛病,去想办法解决,而是一味地抱怨爷爷奶奶惯坏了。岂不知他们在城里工作,经常在孩子身边,怎么能怪罪到老人头上呢?
很快孩子初中毕业了,那一年我也上了高中,在高一刚开始,那个学生在其他班上,在中途他们突然要求转到我班上。我以为是自己的老学生也就没好意思拒绝,这个学生来班上之后,刚过来一周,原形毕露,逃课成了家常便饭。一次,他晚自习在校园里抽烟时,被校长抓住,学校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教育。过了一段日子,他告诉家长想学艺术专业,当时父母坚决不同意,他就故意逃学上网,家长没有办法,来办公室找我时痛哭不已。他与父母的矛盾越闹越大,最严重的时候,动手打了他妈,那位母亲在家躺了好几周,班也没上。
最后,家长拗不过儿子,不得不妥协,那位学生选择了学艺术专业,当然高三毕业时顺利的考上了大学。但孩子考上大学之后,那两位家长,碰见我经常是满脸怒气,这让我一直很困惑,不知自己哪儿得罪了他们。自从上次在大街上碰见那位学生,及网吧上发的帖子,我才知道这一家人,最终也对我充满了怨恨。
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人,经常在别人身上找问题,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对别人不是抱怨这就是抱怨那。从来不正视自己的心理缺陷,他们把抱怨的毛病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孩子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孩子的心态不会差到哪儿;一个充满自私与抱怨的家庭,由于孩子自幼耳融目染,所以他的心理也不会好到哪儿。其实,这种家长毁掉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建议各位家长应该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别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抱怨的种子,因为充满抱怨的家庭就像中了魔咒一样会代代相传!
有关给孩子一双能自由飞翔的翅膀的散文随笔
给孩子一双能自由飞翔的翅膀
发展个性
积累独特价值
很多人认为要变得特别卓越才能对付激励的竞争,其实恰恰有另外一个出口可以让人成功,就是独特性。鼓励孩子发展不同的个性、特点,并为他指明生活中多元的可生存领域,就是给了孩子应对多元未来的重要能力。
只有父母有最多的机会观察到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完全可以做到让他更具特色,并用这种特色为自己累积独特的生存价值。
个性无需改变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的某些个性不好,比如我们总希望内向的孩子能够更开朗、活泼一些。但其实,如何看待每个孩子不同个性,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放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去看的问题。我们希望孩子开朗,那是因为我们认为开朗的个性有助于他在幼儿园、小学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受到关注和重视,是把这样的个性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之内去评估的。但实际上,乔布斯也好,比尔·盖茨也好,他们都是很闷、很内向的人,可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集中的精力去钻研,去思考,最终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培养孩子是一生的事,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无需为短时的利益改变他的个性。事实证明,什么个性的人都可能成功。
独特才能成功
在我们的观念里,成功者是远远地超过了别人,一眼望去就能看见的那个人。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偏离常态的人,是非常极端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按某个人成功的方式去培养就能成功吗?不可能!当每个人都复制了同样的东西,这个东西也就不再卓越,而是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非常庸俗、非常大众化的东西。
正是因为复制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容易的一件事,我们才更应该想法设法地不按照一定的.模式复制我们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也许在此之上,才有可能谈及所谓的成功。
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孩子拥有多元能力,而不是只会做奥数题或者钢琴弹得特别好。那么,这种多元化能力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孩子的主动学习。然而,怎么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多父母总说,如果我不让孩子学钢琴、学英语、学奥数,那他可就真的什么都不学了!我想说,这个“什么都不学”的概念还是太短浅了。
学习学什么
学习有长期和短期之分,比如学奥数、学钢琴,这都是一种短期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设立的目标也比较明确,比如有好成绩,考到等级证书,但是学习的长期目标往往会被忽略。学习的长期目标有两个,一是孩子有没有学会某个技能,比如学骑自行车,一旦学会了一辈子都不忘记了,弹琴也是一样;另外一个是孩子学习了某种东西之后是否热爱它。如果孩子不热爱它,比如看见钢琴就痛恨,那么再好的技能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从学习中能学到什么,恐怕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孩子有没有学到和这种知识、技能的良好关系。不学弹琴,并不代表着一个孩子永远不喜欢音乐;没学过画画,并不代表一个孩子不能欣赏美好的事物,或者不能画画。所以,当我们在发愁孩子“什么都不学”的时候,他和那些被迫在学弹琴、学舞蹈的孩子相比,也许更能和这些事物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成功的角度来讲,如果说成功有什么是核心的话,我认为那就是热爱,就是这种良好的关系。
主动学习是什么
通常我们认为的学习,是规范化的,有教程、教材和教师,甚至还应该有教室,把这些放在一起,还要有一个特定的时间,让孩子去接受。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还有很大的一块学习,那才是主动学习。而且,这种主动学习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它的呈现状态就是玩。这种学习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而且是非常庞大的。比如孩子玩土、玩蚂蚁,他就是在学习,他在了解物质的性质,了解它的特点,掌握自己跟它的关系;有的小孩在外面看见小猫时会说:“不要大声,一大声小猫就跑了。”这其实就是他在学习怎么跟小猫打交道。也许上次因为他大喊大叫,把小猫吓跑了;那么这次他就学会了怎么能不把小猫吓走。这就是学习。
跟普通的学习相比,狭义的学习有点儿像局部运动,只针对特定部分,但其实很难达到身体强健的效果。而主动学习就像全身运动,它是整体性的,肢体在动,心脏在动,身体的代谢都在发生改变。玩就是综合性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全方位学习的过程,孩子用感官、皮肤、情感甚至身体的所有部分和外界交流信息,传递信息,掌握信息,而且他一定和这些信息有着良好的关系和情感。
如何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
多给孩子制造一些具有丰富刺激的空间,比如图书非常多的环境;或者是一个沙坑,多放一些器具在里边;也可以是一些植物,让孩子照顾它们。其实,让学习参与到生活里,孩子都会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给孩子固定的任务,就是让他自由活动。这样无主题的学习在其他的教育环境中是没有的,所以更需要父母来创设。而且,我们还要允许孩子自主地探索,也许他探索的方向和方式都不是你所期望的,比如他看的不是你希望他看的书,他使用工具的方式不正确等等。
在主动学习中发展独特性
如果是一群孩子在玩沙子,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人就是在单纯地挖沙子,不停地挖,那么这个孩子其实在利用他的特点玩耍,他可能很喜欢运动,肌肉强健;有的小孩喜欢画沙画,画得特别细致,那么这就是他的长处;还有的小孩对色彩非常敏感,那么他的玩耍的方式可能就是融合不同色彩的沙子;还有的孩子喜欢听沙子流入器皿的声音,那么他可能很有音乐天赋……如何了解一个孩子的个性和所长,其实就是把他放进主动学习的环境里去观察,看他怎么玩就行了。在同一个环境里,孩子一定会使用他们不同的所长。最开始他可能会学习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很快,他就会在擅长的方面做很多事情,而且会把它练得越来越熟练,让其成为自己的优势。即便是开始的学习,他也是在学他感兴趣的,这种兴趣也许就是跟他内在的特点非常相关的。所以,玩的过程、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孩子在自动去寻找自己的长处,然后发展这个长处的过程。这给我们一个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好机会。
发现孩子,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挖掘他的潜力;让孩子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像是给了孩子一双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相信他一定可以凭借如此的肯定、关爱和帮助飞得更远、更高。
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散文
经过《戈林糕士》蛋糕店门口,碰见那个不一样别具一格的女孩,因为不知道她的名字,我们暂时叫她ff,ff坐在童车里身上盖着毯子,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头上戴着一顶毛线帽,脖子上围着围巾,只有一张脸露在外边。每天都是爷爷推车,奶奶跟在后边去上学。
Ff小时候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候余坤灿在外国语幼儿园上亲子班,ff也在那儿上亲子班,因为不是一个班,所以没有说过话,也就不知道她的名字和住在哪里。
那天亲子班下课,余坤灿在幼儿园操场上玩,ff也和奶奶在操场上。余坤灿在操场上和其他小朋友爬上爬下,ff坐在一个塑料圆凳上,奶奶开始在旁边的.塑料园桌子上开始清理卫生,先用湿巾将桌面擦了一遍,然后从包里取出一块桌布铺在上边,紧接着从包里拿出一样又一样的东西放在桌面上。蛋糕、饼干、面包、包子、矿泉水、橙汁、酸奶、牛奶放满了整个桌子,就好像要在幼儿园开一个小型聚餐会,又像一个小型食品展销会。
奶奶用矿泉水给ff洗手,然后就是一样一样的喂ff。看见余坤灿在旁边骑木马,ff也要骑木马,奶奶开始用湿巾擦洗木马,用了几张湿巾除了木马的底面没有擦外,所有的地方都擦了一遍。木马很矮,木马的背可能只有二十厘米高,ff想自己上去,奶奶不让,将ff抱了上去,ff坐,奶奶摇,骑了一会又抱了下来。
看奶奶的装束就知道她是一个知道生活的人,家里可能是有一点经济基础,每天更换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一年四季都穿着大摆裙,头发是染过色的,脸是化过妆的。
任何一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生活方式,谁家的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也没有理由没有资格评价其他人的一切。
现在大部分是一个孩子,孩子金贵,谁都知道。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吃的用的都不愁了。孩子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呵护要有一个尺度,孩子要融入到其他小朋友当中去,孩子要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孩子要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家长不可能一辈子跟在孩子身边,爷爷奶奶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爸爸妈妈也会一天天变老了。以后怎么办,你老了怎么办,你离开了这个世上怎么办,孩子依旧要一步步走下去,孩子会永远生活在你的阴影当中。放开手,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创出一个自己的世界吧。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散文
今天在琴室,看见两位家长带着年龄不过四五岁的两个小孩来弹琴,我不禁笑了:个子还没钢琴高,小手还没三个琴键大就来弹琴,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真是煞费苦心。
就在我想这么双小手能弹出什么来时,一声硬生生的“do”打断了我的思考,持续了半小时的“do”终于停下来了。孩子的手弹困了,休息时顽皮劲来了,开始在钢琴上胡作文章。这时,家长的唠叨不期而至,四岁的小孩拗不过大人,又边弹边唱起来,但声音不再是积极,清澈的,而是明显带有埋怨的哭腔。
我想不明白:家长为什么把这么小的孩子圈在“笼子”中。孩子已经弹得很乏味了,为什么还要硬逼着孩子继续弹?我认为这样做不但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还有可能会掐灭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家长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一句话,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绞尽脑汁,到处为孩子拜求所谓的名师。于是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英语热、奥数热,钢琴热……多数家长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擅自为孩子作主,理由却堂而皇之:“说什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将来,我们什么苦都可以吃。”家长的这句话,貌似在为孩子着想,实际上是为了他们的面子。现在许多家长都爱拿孩子做比较,为了他们那点可怜的自尊,他们常常以孩子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殊不知,孩子为此错过了多少次与自然亲近的机会,牺牲了多少次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时间,丧失了多少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如果家长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不重视孩子社会实践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就等于是在削弱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就等于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慢性自杀。
当大人沉浸在为孩子精心设计的“多彩世界”中时,谁又想过孩子到底喜不喜欢?谁又真正关注过孩子自身的特点?当家长奋不顾身地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时,须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填鸭式的教育没有意义。世间大才少通才,中国教育向来就有贪大求全之弊,如果一个全才那么容易培养,那中国的人才岂不是比星星还多!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门门全优则门门不优。
中外名人,哪一个不是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全才名人几乎绝迹。
毛主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上师范时,凡社会学科的课,门门全优;非社会学科的,有的连及格都很难。可以说毛主席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但也是一个独擅专长的高才。如果是放到现在,他肯定考不上大学。但毛主席遇到了一群懂他、知他的好老师。正是因为这些老师尊重他标新立异的个性,包容他敢想敢做的性格,鼓励他通身是胆的豪气,才成就了一代伟人——毛主席。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操之过急,运用不当,只会成为家长抹杀孩子天性的催化剂。请家长不要为了孩子不可预知的未来,牺牲孩子当下的幸福。为了孩子享有快乐的童年,请家长停止对孩子心灵的“虐杀”,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蓝天!
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散文
他叫麻XX,是我四年前的一个学生。曾在2008年,以一出茅古斯表演登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舞台。最近,又参加了湘西某电视剧的编排演出。真有点事业蒸蒸日上的势头。他说,之所以今天能飞翔,是老师给了他一双隐形的翅膀。说起这个学生,我不由得想起一段往事;
记得是上《景阳冈》这课。当我讲到武松打虎这个片断时,麻XX同学突然举手说:老师,让我来表演一下武松打虎&的动作可以吗?我欣然应允。在麻XX同学的带动下,陈XX、吴XX、吴XX、麻XX、吴XX等同学也陆续加入。扮老虎、扮武松、扮店小二,演得非常投入。后来大家嫌教室空间太小,要求到操场去表演,我果断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同学们也跟随着去操场看表演。每表演完一次,我就及时表扬哪个演得好,建议哪个该怎么改进。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换着角色演。武松的英勇,老虎的凶猛,店小二的胆怯……一招一式都被这几个小家伙演得有板有眼,过足了戏瘾。
回到教室,我及时组织同学民主评议,给参演的同学颁发了;最佳武松奖最佳老虎奖最佳店小二奖&,还给麻XX特别颁发了最具表演潜质奖。几乎每个参加表演的孩子,都从不同的评价角度得到了奖励,开心得像喝了优乐美奶茶。我不曾想到,孩子们在我的这次鼓励中,已经萌生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打那以后,孩子们表演课本剧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我还没上到的课文,他们已经将课本剧编好了。一到上课,孩子们争着表演,我都一一给了中肯的评价。
在学校艺术周来临时,其他班级还在抓耳挠腮苦于没有节目表演时,我班孩子的课本剧表演《武松打虎》已操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我真佩服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在褐色的布料上涂抹黑白的斑纹作虎皮,用墨汁涂抹指甲作虎爪。更有麻XX,为了达到体现武松力大无穷的目的,他事先将打虎用的木棒横截了的深度,一用力打,棒断作两截,引得同学们一片喝彩。他还巧妙地将一小袋红墨水藏在袖口,打虎的时候悄然一捏,袋破虎血流,引得观众连声惊叫。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力挫群雄,勇夺桂冠。我趁此机会,在班上极力肯定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预言他们将来,人人都能创造奇迹!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再次点燃。
第二年,麻XX、吴XX、龙XX、陈XX等同学在县团代会上表演了他们自创的小品《马路天使》,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任劳任怨的清洁工形象,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不讲公共卫生的丑恶行为,演出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我给孩子们颁发了创作奖。递过奖品之时,我似乎感觉到孩子们要张开隐形的翅膀飞起来似的。
初三填报志愿时,孩子们征求我的意见。我结合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文化成绩等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后来,麻XX如愿地考进了州艺术学院。不到一年时间,由于他才能出众,被选送参加湘西州茅古斯表演,登上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舞台。其他几个同学则考入边城高级中学嘉宝莉班。三年后,麻XX、麻XX、麻XX、吴XX等同学纷纷考入了XX大学等高等学府。
学生们一直和我很亲近,经常聚会我家。有的老师疑惑说:你肯定为孩子奉献了很多吧?其实,细想起来,我也没特别地奉献什么更何况教出一个人才并不只是哪一位老师的功劳只不过是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岁月里,当学生们每一次想往上攀登的时候,我适时地给了孩子们一个支点给了他们一份自信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就是给了他们一双隐形的翅膀……
请给孩子多点关怀抒情散文
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而在童孩时期,孩子们最需要的,便是自己父母。孩子们的心灵最为脆弱和敏感,缺少父母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修复的。成长亟需父母的关怀和呵护。
来到新有小学的这些天,我的目光总会在不经意的停留在一对对我们过度热情的姐妹身上,我甚至还不知道她们的名字是怎样的文字组合,可是她们就是这样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们像其他学生一样笑得天真灿烂,像其他学生一样玩得忘我。可是她们又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她们早上比其他学生早来学校,下午比其他学生晚回家、她对我们也比其他学生要热情得多。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她们是中午不回家的,一直徘徊在学校的厨房和饭堂之间。开始只是简单的想,这两姐妹的家里应该是有农活忙,没那么早吃午饭,就没细想。可是后来姐姐一直桌边拉扯着我们,比较害羞的妹妹也是一直在窗口盯着我们,也有可能是盯着饭桌上的菜。姐妹俩的这种行为让我很是心酸。后来了解到是由于姐妹家里对待这两姐妹基本上是任由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听到这些,心更加地寒。饥饿是一件让人多么难受的事情,有时候饥饿会让一个成年人做出让人难以理解的疯狂之事,更不要说这一对尚不满十岁的姐妹了。而比这饥饿更难忍受的是自己父母的漠然。
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会有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儿女这么的马虎、这么的不负责任?抛开法律的.义务层面,就其伦理道德层面来说,难道就没有一点亲情的存在吗?是什么使得姐妹俩的父母这般的漠然?短暂的几天简单接触,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我不敢从中妄下定论。姐妹俩的父母或许是因为经济能力问题,或许是精神方面问题,或许是心态问题,或许是工作问题……可是我想不管什么问题,请给姐妹俩多点关怀和呵护吧!哪怕是比粗茶淡饭还粗糙的粮食,哪怕是早上出门时的一句注意安全的叮嘱,哪怕是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拥抱,也请都尽自己力所能及的给予孩子们吧。孩子们的成长真的很需要来自父母的爱。
我们微小的力量给予不了姐妹俩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东西,甚至不敢太过亲近她们、不敢给予她们来自远方而又即将远去的关怀。而且我们也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多很多像新村这样的村庄,也有很多很多像它们这样的孩子的存在,可是我们无能为力。只希望可以通过文字,或者通过语言去感化,去乞求父母们,请给孩子们多点关怀。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800字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冯骥才这位作家我早已熟知,记得小学那会儿曾学习过《俗世奇人》中的一篇文章,从此便迷上了冯老的著作。而冯老的散文作品我还未曾读过,所以趁着这个暑假,买来他的《万物生灵》细细品读一番,与冯老一起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一个一直认为自己热爱生活的人,但在读过《万物有灵》之后,才会发现冯老对生活的热爱更加细腻,更能涤荡人心。好的文字体现或许就是书中的某个片段,某个角色,某处情景勾起你美好的回忆,且在你的记忆里深深定格。哪怕它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人或事,比如书中的'《捅马蜂窝》。对于一些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有经历过,我虽不是在乡下长大,却也干过捅马蜂窝的事。
回想起那天下午,我和父亲发现老家大门上有个马蜂窝,进门的时候,就会蜇人。于是,父亲拿起一根棍子,准备捅掉它们。我当时既害怕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捅马蜂窝,父亲在屋里,我在屋外离得远远地看。父亲一捅,马上关上门,马蜂成群地在空中飞着。忽然,一只马蜂在我身上飞来飞去,我吓得要命,便跑了好几里路躲开它们,不过还是被蜇了,回来时,马蜂早已散去。而作者童年捅了马蜂窝,使作者似乎有一层罪孽感压在心上,暗下决心,不再做伤害他人之事,给予我们热爱生活的前提是能善待万物的启示。
每回想起这事,我便感触良多,不禁感叹这书中美而又奇的语言风格,既能勾起人的回忆,阅读时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可以亲眼看他描写小植物在微风中摇曳,活泼的动物在你身边蹦跳,将我们引领入大自然中,看花开,看水流,望鸟飞,听虫鸣。我们被书中美妙的文字所打动,被这些自然界的神奇所征服,处处也都体现冯老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孩子们跟着冯骥才的文字,可亲近自然界万物生灵,更加细腻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建立起热爱生活的心灵天地。于我而言,我觉得这便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细细回味,慢慢品咂,感受冯老付诸真情的文字。原来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处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只是不曾入心地去感受罢了,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他是幸福的,也是足够幸运的。
【微语】昔时不愿娶东风,无故却被金风抽丰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