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汇总16篇)

发布时间: 2024-11-05 23:20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 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 交流疑问。

a.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 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 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 自己练习讲述。

3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课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德育目标:

了解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

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

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课前准备

1、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 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 交流疑问。

a.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 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 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 自己练习讲述。

3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 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 交流疑问。

a.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 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 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 自己练习讲述。

3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课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5)

四年级《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第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 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第三、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6)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7)

四年级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8)

课文《文成公主进藏》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 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 交流疑问。

a.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 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 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 自己练习讲述。

3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9)

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 :(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 案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0)

课文《文成公主进藏》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后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1)

文成公主进藏的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③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案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①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②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①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②自己练习讲述。

③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空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一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①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案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白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认读生字生词。

③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①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②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③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④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⑤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2)

《文成公主进藏》最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3)

文成公主进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后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4)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空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一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六、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5)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    拉萨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沼泽地

豌豆   首领    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各位老师:

蠹液茫

犝獯瓮盘迦,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  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  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  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  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 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撒、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

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16)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课程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于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一系列的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名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学情分析:

学生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如果能自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能简要的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4、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5、宣传《民族团结条例》,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布达拉宫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出文成公主,并自然地走进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要求:欣赏图片,了解并介绍西藏风情。

二、初读故事,把握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设计意图: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培养自学能力。边读边做必要的批注,锻炼有目的阅读、自读自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学习习惯。

要求: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小故事,可以锻炼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读课文,扩充内容。

四、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宣传《民族团结条例》

3.“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如果能下载下来的话可以放放),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民间故事的神奇和美妙。

要求:用心欣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

板书设计:29、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微语】记得在这杂乱的生活里,每天带点笑意。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汇总16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