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19:07
《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南昌市松柏小学刘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生词,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读并释义。(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1就让我们和季爷爷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国对花的'独特的爱!浏览课文,季爷爷一共几次去德国?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板书课题、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好词,好句用得多。(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过渡句。(“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4是呀,这堂课我们收获良多,下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季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一同去生成我们新的感受、获得新的收获好吗?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七组“异域风情”这一训练专题中的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的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与一般写景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编排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感悟还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由于第二单元学习过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所以对季羡林先生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对德国还很陌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酌情增加背景资料,利用课本插图及影像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师谈话: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文化、异域风光。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七单元。首先,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哥廷根,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2、板书课题: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生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是让谁看的,生再读课题。
4、出示目标,师读目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注意“莞”“一”的变调,“姹”不要误读为“zhái”
学生齐读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③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本
1、快速浏览课文,季羡林老爷爷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感慨万千,他发自肺腑地发出一声赞叹,是怎样的赞叹呢?
生浏览,回答。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男女分读相关语句。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一种 的景色: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感到他们是一个 的民族,具有一种 、 的境界。
指生交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四、理解词语,认写词语
1、出示课件。借助工具书或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③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学生自由理解词语的.意思
3、共同交流,并随机指导“脊”“嫣”“暇”的书写。
注意“莞尔一笑”只能用女性身上。
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应接不暇”?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春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4、生自由书写生字词语。
5、听写词语,展示评价,再次规范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的语句。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的语句。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继续来深入理解课文。
2、生齐读目标。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本
1、还记得作者再次踏上德国土地,发出一声怎样的赞叹吗?
生齐读。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男女生分读相关语句。
2、感受“景色的奇丽”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师范读这两个句子,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儿请你描述一下。
②全班交流。
③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哥廷根的视频和课本插图。
④师:欣赏了哥廷根奇丽的景色,让我们带着对这奇丽景色的欣赏和赞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⑤指名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课件出示图片,理解三个词语的不同。
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老师也积累了一些描写花的词语,出示课件,生齐读。
师:看来,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⑥这么美的花,这么多的花,让我们应接不暇。让我们同位之间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同位互相读。
2、感受“奇特的民族”
①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学生自由朗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说说有关笑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莞尔一笑”换成其它笑的词语可不可以?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指生读。
这段话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是哪个句子?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配上关联词,你会配:只有……才能……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所以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呢?
指生说。(如果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先说一个例子。)
师:联系生活实际,也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三、补充资料,深化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节选自季羡林《重返哥廷根》
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资料补充,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理解课文内容除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之外,多搜集有关的资料也是一种好方法。
2、师:都说时间能改变一切,可是在这里,时间却仿佛失去了魔力。50年过去了!1980年,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生接读)不禁感慨: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那么,到底什么东西变了,什么还是没有改变呢?请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说得最好?
用下面的句式:
______变_____了,但_____依旧_______。
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挑选出精品全班交流。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生谈收获,回顾目标。
2、作业超市:
①积累优美的语句。
②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父母听。
③课文中作者写他做了一个梦,一个思乡的梦。以“他梦见了”开头写一段话。
④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莞”“嫣”“颇”等生字,正确读写“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作者对于两次去德国的感受的分析,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并运用在生活小事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把握文章大意。
难点:体会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们家里的花都是养在哪里的啊?(家里)可是呢,有这样一个国度,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家里,而是养在外面的,今天呢,就让我们跟着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的脚步一起来学习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和同桌讨论的形式解决生字词。(强调莞”“嫣”“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
2.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到德国,感受分别是什么?
(两次,第一次:吃惊第二次: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深入研读
1.第一次作者在德国为什么感到吃惊?(使作者吃惊的原因有两个,一: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体现的多和爱花之切让作者吃惊;二:花是养在外面的让作者吃惊)
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体现在第三段,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了花的海洋,使人应接不暇,正是家家户户养花,才构成这样一幅美的画面。
养在外面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2.第二次作者去德国的感受是: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其中,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变的是事物和景物,不变的是德国所具有的花的海洋的美景,更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精神没有改变)
四.拓展延伸
再次朗读第三段,感受德国那姹紫嫣红的花海的美丽,以及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以及请学生分享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根据板书来总结今天所得到的收获。
作业:把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五年级人教版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课后小结
最新《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读并释义。(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1、就让我们和季爷爷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国对花的独特的爱!浏览课文,季爷爷一共几次去德国?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板书课题、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好词,好句用得多。(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过渡句。(“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4、是呀,这堂课我们收获良多,下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季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一同去生成我们新的感受、获得新的收获好吗?
【微语】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