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答案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优质7篇)

发布时间: 2024-11-05 20:34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1)

阅读《鹬蚌相争》,回答8—11题。(9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 解释加点词语。(2分)

曝 箝

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

3. 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2分)

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一)阅读《鹬蚌相争》,回答8—11题。(9分)

1. 晒 夹(2分)

2. 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2分)

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分)

4. 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3分)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2)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禽通“擒”)

小题1:解释词语(2分)

蚌方出曝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不雨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小题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正下雨

小题2: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看见了把它们俩一块捉住了。

小题3:告诉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团结。(其它有理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句中应译为“下雨”。

小题2:试题分析:“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这个句子根据成语故事的整体意思可以理解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相舍” “得而并禽”等。“相舍”根据语境应译为“互相不放松”,“得而并禽”中的“并”应译为“一起”。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这个成语故事,它告诉我们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即:告诉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团结,否则别人就会有机可乘的道理。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3)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8. 解释加点词语。(2分)

曝 箝

9.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

10. 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2分)

11.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一)阅读《鹬蚌相争》,回答8—11题。(9分)

8. 晒 夹(2分)

9. 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2分)

1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分)

11. 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3分)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4)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今日不雨()

(3)王之蔽甚矣()(4)故愿王熟计之也()

21、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2、文段理解。

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字就是明证。(4分)

23、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

阅读答案:

20、(1)指出,指责(2)下雨(3)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仔细

21、(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

22、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

23、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5)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一般与“渔翁得利”连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意思是鹬和蚌争斗对抗,僵持不下,使过路的渔翁捡了便宜,比喻前两方争斗使第三方得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孰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一: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蚌方出暴( ) ②燕赵久相支( ) .

③以弊大众( ) ④故愿王孰计之也( ) ..

⑤渔者得而并禽之( ) .

(2)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同“曝”,晒②支持③疲弊④同“熟”,仔细 ⑤同“擒”,捉拿

(2)要相互团结互助,不要勾心斗角,以对付共同的敌人。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二:

1.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 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2分)

3.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 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2分)

2.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分)

3. 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3分)

释义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翻译: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道理

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6)

《鹬蚌相争》阅读原文及答案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禽通“擒”)

小题1:解释词语(2分)

蚌方出曝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不雨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小题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正下雨

小题2: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看见了把它们俩一块捉住了。

小题3:告诉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团结。(其它有理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句中应译为“下雨”。

小题2:试题分析:“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这个句子根据成语故事的整体意思可以理解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相舍” “得而并禽”等。“相舍”根据语境应译为“互相不放松”,“得而并禽”中的“并”应译为“一起”。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这个成语故事,它告诉我们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即:告诉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团结,否则别人就会有机可乘的道理。

鹬蚌相争阅读答案(7)

邹忌讽齐王纳谏鹬蚌相争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今日不雨()

(3)王之蔽甚矣()

(4)故愿王熟计之也()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

字就是明证。(4分)23、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

阅读答案:

1、(1)指出,指责(2)下雨(3)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仔细

2、(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

3、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

4、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

【微语】能带来更好结果的语言:你的想法如何?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鹬蚌相争阅读答案(优质7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