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海底美景。
2.激趣,提出初读任务。
水中的鱼儿正向我们招手呢!想到海底去看看吗?
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海底考察一番,不过得先过读文关。谁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谁就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去海底考察。
二、初读课文。
三、提出考察任务。
既然的考察,就要有一定的目的。老师做了一个考察表,写上了大家最想探索的东西。待会儿,大家边考察边填考察表。
四、生入文“考察”,填写考察表。
就让我们穿上潜水服,下海去考察吧。预备,跳!
我们的考察开始了。翻开课本115面,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的海底世界里用心去发现。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一个迹象就标上一个序号,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填在表里。
(师巡视、指导填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者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出示考察表,让学生带着考察任务学习课文,在悉心探究中发现海底的秘密,完成考察表“考察发现”一栏的填写。第二课时再交流分享考察成果,探究、品读文本。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五、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作为考察队员一起到文中的海底世界去考察,考察过程中大家把很多有趣的发现都填在考察表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分享考察所得。等会儿,你们可以把自己的考察发现自豪地告诉大家。
二、简单交流考察发现
一次愉快的海底之旅结束了,相信海底的景色一定让你无法忘怀。在海底,你发现了哪些以前所不知道的、或从没见过或听过的东西?
三、深入探究、品读。
哪些发现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是你觉得最奇异、最美丽,或者是最有趣的?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教学。以下只是教学预设,为“ 生成”而谋划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把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向纵深,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感受海底光点闪烁之美
指导朗读
放映发光鱼的录像,再指导朗读。
2.感受海底声音奇异。
⑴“窃窃私语”是在干什么?能做给老师看看吗?
⑵欣赏海底动物的声音。
(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注意音量要调小)
生听后交流听到什么声音。
⑶想再听一遍吗?嘘。
⑷指导朗读。生试读。指名读、范读、分组读。
⑸海底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师领读)
⑹让我们一起奏响这海底美妙的乐章。看课文第三段,老师来领读,你们接着读。
3.感受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有趣,学习写法。
⑴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特别选取了哪几种动物介绍它们的活动方法?
(课件逐个出示海参、梭子鱼、章鱼、乌贼、贝类图)
⑵提出介绍要求:不能看书,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话,最好能配上动作介绍。
⑶生选择一种海底动物作准备。
⑷指名介绍。
⑸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具体的。
比较句子:⑴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前进速度很慢。
⑵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介绍哪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作者也用上了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中还有类似的列数字说明的例子吗?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中数字说明的好处?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内容意义,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要“披文得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又充满趣味性的知识性的课文,学生学完课文,应该对海底世界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海底有什么,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得意”;还应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怎样把海底动物活动方法写具体的,这是“得文”。这篇课文作者多处运用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重要‘言语范型’和基本‘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学习写作方法。]
⑹指导朗读,合作朗读。
⑺师:海底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四、抒发感想,总结延伸。
1. 小结考察发现。
2. 我们不禁要感叹:海底真是个______的世界!
作者也发出这样的感叹。
指导朗读。
3.是啊,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请大家看这一组数据。
同学们在课前否也搜集到了有关海洋资源的材料?(交流材料)
4.面对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你在想些什么?想对大海说些什么,还是想和人们说点什么,或者想说说自己的愿望?
5.通过这次考察,大家有很大的收获,肯定也有不少的疑惑,对海底世界,你还有什么想了解,却还未了解的问题吗?
四、布置作业,鼓励语言的积累,激发探索的热情。
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有一些问题我们课后可以从书上,或者网上寻找答案。老师这儿给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但更多的海底之迷还有待于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去揭开。我期待着大家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用发展的眼光看,“无疑使人满足,进而止步;有疑使人处于动力失衡状态,进而引发新的学习动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学生质疑,然后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提出老师的期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使本课教学的终点成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课堂教学不应使学生满足、裹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应引发学生新的学习冲动和探索的热情。]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海底的地形和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低年级的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海面与海底的对比;动物们的声音;活动方式等)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六、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推荐的网页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说说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
2、那么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视频录象)欣赏海底世界。
3、看完录象,你想说些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字词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注意正音:“烁、属”是翘舌音;“缩、私、贼、藻”是平舌音;“旅”的声母是舌边音;“官、峡、窃、甲”都是三拼音。
3、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找一找能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的词语,把它画下来。(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
1、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同学们,让我们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去仔细看看吧!(轻声自读课文)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走)
“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a、“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课件理解“波涛汹涌”。
b、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并能画各式各样的鱼。
教学难点:
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剪纸作品、展板、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1、(多媒体播放《海的声音》)大家听,是什么声音?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视频《海底总动员》)
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儿呢?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2、在海底世界里,你都看到什么?
大海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美丽世界,你们爱大海吗?这么美的大海,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她。现在老师就把这海底世界请到咱们教室,你发现这海底还缺点什么?今天,咱们就用手工剪纸的方法剪出鱼儿来装扮这海底世界,好吗?
二、剪刻创作,表现美
1、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
(1)我们先来认识鱼。(播放课件,出示鱼的图片)
问: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花纹、色彩和形状有哪些特点?
(2)鱼儿们都想把自己打扮得与从不同,但它们还是有共同点的,请看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3)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鱼的形状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看(出示图片),比一比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发现?
用两条黑线分别把鱼儿分成两半,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在鱼身上画出对称线)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拿出剪好的纸鱼放在展台上展示,再请两位学生分类,粘贴在黑板上。板书:对称鱼不对称鱼
2、学习基本的绘制方法。
(1)这些小鱼是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做的?(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有什么办法用一张纸剪出对称图形呢?(播放课件,出示步骤)大家看,这就是剪对称鱼的方法。
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一遍,小朋友们不动手,仔细看,认真看的孩子一定学得最好。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友情提醒:
1)在不开口的一边起笔。
2)为鱼画上花纹,注意形状的变化,大小搭配合理。
3)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伤了同学。
4)讲究卫生,不乱扔纸屑。
(2)接下来,我们剪不对称鱼,在纸上画好鱼形,剪下来就可以了。教师简单示范、讲解。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学会了方法,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作业要求:用对称剪和不对称剪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把鱼儿送回家。(播放音乐)
三、展示、品评,欣赏美
学生在展板上粘贴自己的作品,贴完后请学生自评,再进行集体点评。
师:你瞧,现在的海底世界多热闹啊!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现在,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老师要请他来当小评委,为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条鱼画上一个泡泡。(请先看大图,寻找那只最美的鱼。)(分组进行)
问:哪只鱼儿的泡泡最多?这些泡泡是谁画的,说说鱼儿美在哪儿。
四、课后延伸
(出示对称剪的蝴蝶图案,粘贴在衣服上。)你们瞧,这是老师用对称剪的方法剪的蝴蝶,(贴在衣服上)我的衣服更美了。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还能剪出很多美丽的图形,(播放课件,出示剪纸作品图片)剪纸作品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精美的作品留下来了,剩下的纸屑也要处理好,只有人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只是通过课本上的点滴动植物,而想形成广而深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为此,我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课文中描写的海底景色作简单的介绍。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担负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在接下来的第二课时以及课外,我还要组织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广泛收集关于海洋探秘的资料,进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海参”的“参”),学会其中的17个。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写得好的句子。
3.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4.能了解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自学生字词,读课文,标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读书、上网、到海洋馆参观等,了解有关海洋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镜,启发谈话
师:一说到海,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那无边无际、波澜壮阔的蔚蓝色海面,可是海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9课《海底世界》(出示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受情境,初学课文
1、我们就带上“海底探测仪”去找一找答案,请跟我来,(展示海底美丽的画面)
2、海底真美!同学们看,有高耸的山崖,底陷的峡谷,最美丽的就是这五光十色的鱼,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的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轻声的朗读课文。
3、出示自学要求:你觉得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4、生自渎课文。
5、看了课文,你觉得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6、课文哪个自然段概括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7、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课文是通过哪几个自然段来具体写这两方面内容的?
8、哪几段具体写海底景色奇异?哪几段具体写物产丰富?
三、体验情景,学习2、3自然段
1、海面和海底相比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穿上“潜水衣”亲自去走一趟,呆会儿,把你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小潜水员们,准备好了吗?
2、课件显示:海面上波浪及海水拍打岩石的声音,镜头慢慢移下,到两三百米处还有小小的波浪,到500米以下时,是风平浪静,由亮到全黑的画面。
3、同学们,刚才看了画面,谁来说说,海面和海底有什么特点?
4、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风平浪静,海面和海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们先看看这两句话(出示录音)“依然”哪个词与它的意思相近?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5、在这宁静的深海是不是没有一点声音呢?到过海边的同学请举手,请你说说,你在海边有没有听到海底的声音?
6、好,我们就带上“听音器”听一听(海底由轻到响的各种声音)你听到一些什么声音?
7、比较: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这两句话和第3段的第四句相比,哪句好,为什么?(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8、这一段中,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海底有多种声音?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请男同学把最后一句话读一遍。
9、海底为什么会有这些声音呢?(板书:宁静窃窃私语)
10、我们就来学学海底动物来窃窃私语。
四、学习4、5、6自然段
1、海底景色暗中有光,静中有声,是一个奇异的世界。那么海底的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我们继续来探索!请同学们扫读4、5、6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2、我么首先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动物的?(课件: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这句话说明什么?)
(一)学习第五段
我们再来看看海里的植物是怎样的?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写了植物的什么?(出示录音和图画)
(二)学习第六段
1、课文的最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矿物,海底蕴藏着煤铁、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蕴藏”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是什么意思?我们看屏幕(海底矿藏图:海下有山、峡谷。透国山的横切面可看到山下埋藏着煤、铁等,师领着生看海底奇特的地形,引导生说出山下的煤层等。)
2、这些矿物被埋在陆地或海底下,还没被挖出来,这种状态叫“蕴藏”,我们学习了4、5、6段,知道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最后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了一句,齐读。
五、总结
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令人向往的世界。但是,因为人类对海洋知识的缺乏,还有很多的宝藏蕴藏在海底深处,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同学们,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士!
教学反思:
1、正如“设计意图”中所说,本堂课,我是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担负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课文中描写的海底景色作简单的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课件,上台表演,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等语言实践活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为接下来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2、我能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海底动物声音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也同时激发了学生说话和学习的欲望。
3、本堂课,我注意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能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注意创设情境,如,登上海轮去参观大海;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服,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深处进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另外,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
4、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没有充分重视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语言中的优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究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3.认识生字、自选积累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具:
课件。
教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
2、抓住重点词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探索感知课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中认识生字
3.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三、潜水工具。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象海洋的美
四、通过课件,紧扣探索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1.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文中的语词和句子
五、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探究海底世界的活动
六、作业:书写认字
板书:
探究海底世界
1.探究历程
2.海底生物丰富,景色美丽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一.教学目标:
1、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3、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
2、同学们词语掌握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1、学习第2自然段:按照下面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
(1)默读,用“——”画出有关句子。
(2)结合所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学生自学,师行间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
过渡: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个别读。思考:哪个词最能体现动物发声的特点?
(2)什么叫“窃窃私语”?
(3)个别表演——同桌表演
(4)全班有感情读“窃窃私语”声。
(5)播放课件声音——四名同学学动物声音
(6)齐读句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拓展练习
问:海底动物还可能发出哪些声音?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8)齐读自然段
过渡:没想到动物们还能用语言交流呢!王老师还知道鲸群能像合唱队一样唱歌呢。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按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3)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4)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5)老师读第一句,再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读完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6)试背这个自然段。指一名同学背。
(7)你还搜集了海底动物的哪些活动方式,能给大家用简短的句子有感情地说一说吗?
4.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指名分别读第5、6自然段。
5.小结:正像同学们读的那样,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各种种样的动物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出示资料)师: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各种动物奇特的活动方式,植物的多种色彩,海藻的大小悬殊,都是那样的奇异。据最新资料介绍,海底的生物物种数占地球的近80%,共有20万种左右。人类所需要的许多物质和生产药品的资源都可以在海洋中找到。海底矿物资源也很丰富,石油储藏量是地球储藏量的3倍。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对海底世界有了很多的了解,如果请你来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海底世界,你最喜欢介绍哪里呢?
(四)布置作业
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
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
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些你想对大海说的话,
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
教学总结与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文章以设问开头,作答结尾,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本课教学我做到了重点明确、思路清晰。一开课,我就以“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表现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阅读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现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1.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完成课而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这也就是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先是学生表演,而后是理解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句话,最后回读课文感受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情境。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我先引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用“有的像———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还好象在———”说话,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造句非常好。再比如:教学“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收集的海底物产的资料,并背诵积累,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注重了多种形式的读。
充分读书,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前提。本节课课堂上读书的状态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例如:自由读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用一、二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男女声对比读海底世界的声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练习读段落,体会情感等等。正是这一次次学生用心读文,而使文章在孩子们的口中,脑中,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次读文都有不同的目的,使学习不断深化,情感不断迸发。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在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没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显得疲于形式,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些生涩,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未加入学习的行列时,应给予充分关注,并作出改观现状的调整,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怎样的?(波涛澎湃、波涛汹涌、波浪翻滚)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大海的画面(课件显示:波涛澎湃的海面),海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你们潜入海底,做一次海底旅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媒体显示: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回答后,(媒体演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课文围绕着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呢?(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二、三自然段:
1、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请大家一起自由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把你觉得奇异的景色划出来。
2、学生交流:
(1)“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写出了海底奇异。
体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a.你能给“依然”换个词吗?但要意思不变。(依旧、仍旧、仍然)
b.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呢?
(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影响海面以下几十米深。)(板书:宁静)
c.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把景色的奇异读出来。
(2)“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景色也很奇异。
a.你觉得奇异在哪里?
(奇异在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却有光点在闪烁。)
(媒体显示:发光鱼视频)
补充:深水鱼生活在深海里,自然界有些活动在生命的发展中自然地形成了一些自我保护器官,比如硬壳、发光器等,据资料介绍,它们发光的作用主要是引诱伙伴,或是寻找同伴,防御敌人。
b.师:海面上阳光虽然很灿烂,海底却漆黑一片。还有那一闪一闪的发光鱼,多奇妙的景象。(板书:黑暗光)谁来读好句子?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海底很宁静,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一句也写出了海底的奇异。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a.指名读、评读,这声音能响亮吗?为什么?(因为它们在窃窃私语)教师模拟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窃窃私语”。
(媒体显示:播放各种声音)
b.“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师:同学们,海底的景色是如此奇特、美丽,那物产又是怎样?请同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运动方式读一读。
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
(1)海参活动慢,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我们走一步大约是l米?四米几秒就可走完,可它却要走4小时,是不是太慢了?
(2)我觉得身子像梭子—样的鱼活动快,因为它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几十千米等于几万米,与海参对比,让学生体会这种鱼游得好快!
(3)乌贼章鱼活动怪,它们是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
教师讲演“反推力”,告诉学生火箭就是利用反推力升空。
(4)我喜欢贝类,它们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播放课件:动物的活动)
(5)海底动物就这四种吗?(板书:动物种类繁多)
(6)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3、海底除了动物,物产还有什么?
(1)学生交流,在书中找出描写植物的句子。生读句子(课件:各种色彩的植物)(板书:植物多种多样)
(2)指导朗读。
4、海底除了有动物、植物,还藏着什么?
那么有哪些矿物?(指名说)这些矿物都对人们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作用。(板书:矿物蕴藏丰富)
四、欣赏品味,深入理解
总结:海底景色光怪陆离、千奇百怪,令人向往,你们想看看吗?现在,我们就来轻松一下,欣赏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课件:“海底世界”视频)
五、拓展整合,延伸知识
海底真是个迷人的世界,同学们,想把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吗?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写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课件出示此拓展题)课后来完成。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海底还有许多秘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发现,老师等着你么的好消息。
板书设计:
宁静声
景色奇异
海底世界黑暗光
动物种类繁多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表达——引导拓展的教学思路,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使他们潜心阅读,深入思考。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
我能发挥得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海底动物声音的模拟,丰富多彩的海底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也同时丰富了学生想像的空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和提高,激发了学生热爱大海,树立了探索大海奥秘的志向。
一、学习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免费、储藏”等词意。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能力目标: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指导学生设计“海底世界”展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知道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简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先提出了问题,点明了要讲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色;第二、三自然段从海底的宁静、黑暗、光点、声音这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海底的景色奇异。第四、五、六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第2、3自然段和4、5、6自然段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的。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在丰富的物产中也能看到奇异的景色。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遵循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从“审美教育”、“技能教育”、“知识基础”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努力使视、听、读、讲、思、演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又能获取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动态功能系统。
海底世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相当陌生和遥远,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寻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制作网页。在这实践活动中,教师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把问题发送到网络平台中的“小灵通咨询站”上。教学中,教师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运用图片、视频、动画,把课文的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创设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真切感,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里,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神秘、新奇的课文情境中自读、自探、自创、自得自乐。这样使学生产生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愿望,融思想教育与“艺术审美”与一体,达到“润无细无声”的境界。
四、教学媒体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扩展单机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制作相应的网络课件进行教学。课件分资料库、指导栏、小字典、赏佳文、测一测、写一写栏目。
“资料库”里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指导栏”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导学,便于学生在没有老师讲课的情况下,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小字典”一栏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测一测”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计算机自动评判题,学生测试后可即时了解自己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掌握,促使其寻找途径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另一种是教师批阅题,实现了教师电子批改这一新型的批改方法。“赏佳文”栏目的设置,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里既有名家的名作,也有同伴的佳文,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使他们有比较丰厚的语言积累。“写一写”栏目是为学生提供发表的场所。我们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教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怎样的?
媒体显示:平静如镜的海面
师述:大海蓝蓝的,无边无际,海鸥在上空自由飞翔,这样的美景多令人神往啊。
媒体显示:波涛澎湃的海面视频。
师述:起风了,海浪跳跃起来了。
过渡语:同学们,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这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阶段,小学生渴求新知,导入时,教师设计一张静态的大海美景图,声情并茂的导语仿佛把学生带到海边;接着,展示动态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海面起风时那波浪翻滚的情景,然后引入课文内容:“你可知道,当海面波涛澎湃时,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和图象创设情感性情境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形成师生情感沟通、融合的统一合作场。
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1、课文围绕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呢?(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引导学生浏览“小灵通”咨询台里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问题。
(2)交流预习题中易错习题,师生共同解答。
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
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因此,学生读完课文,纷纷向网络平台中的“小灵通咨询站”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为什么光线射不到海底?”、“海底的山和峡谷是怎样形成的?”……因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样,所提的问题就有难有易,但他们的提问过程都经过了思考,印象深刻。据统计,全班85%的学生都提出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这基础上,教师就组织学生查询资料,相互解答问题。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感到海底景色奇特美丽?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
给“依然”换个词,但要意思不变。
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呢?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把这景色的奇异读出来。齐读句子。
还有哪些景色奇异的地方?
(2)理解句子B: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媒体显示:发光鱼图片
发光鱼游动时像星星一样闪烁,还像什么呀?(板书:光)
读好句子:指名读,评读,齐读。
(3)理解句子C: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请学生听一听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一边听,一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情景?
教师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动物发出的声音。理解词语:窃窃私语
学生活动:学学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的其它声音。
3、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写海底黑暗之中有亮光,宁静之中有声音,写出了海底的景色是如此奇特、美丽,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
如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想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海底景色的奇异,学生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海底宁静之中有声音、黑暗之中有光亮。特别是海底那奇异的发光鱼像星星一样闪烁,给黑暗的海底世界带来了光明,使海底宛如一座美妙的龙宫。当教师演示动画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这些光点像萤火虫那样一闪一闪;像霓虹灯一样忽暗忽明;像夜明珠一样发出光亮;像一连串会发光的水晶;……在说话训练中,学生也理解了“闪烁”一词。还如,当教师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时,学生的想象好似插上了翅膀。他们听到鸟叫声,眼前仿佛出现了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欢蹦乱跳;听到狗叫声,仿佛看到小狗在主人身旁撒娇呢;听到打鼾声,仿佛看到爸爸午睡时打鼾的情景……创设情景,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四、扩展阅读,深入认识
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四、五、六自然段,想想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呢?(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作者是怎样描写动物的活动方式的?(默读,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活动:做一做动物活动的样子,然后以动物的身份做自我介绍。(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分组讨论)
3、交流:
(1)学生表演海参活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爬行的?
(2)学生表演身子梭子鱼活动方式。
计算:如果这种鱼每小时游80公里,等于多少米?是海参活动速度的几倍?
(3)学生表演乌贼章鱼活动方式。
提示:火箭是怎样利用反推力升空?
教学目标:
学生自由选择探究问题,自读自悟。在反馈中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借助教材,恰当地帮助学生进行词、句、段、篇的积累与运用。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来练习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
录像、课件
课前活动: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就和浩瀚无边、深不可测的大海交上了朋友,课下同学们积极搜集了许多关于大海的资料,在课前,我们展示交流的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导探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海底世界》,教师板书。
1、情境导入:刚才,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在海边漫步,在海底畅游,感到心旷神怡,兴奋无比。那么,通过初读课文,海底世界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表达,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教师板书
2、引导探究:在这节课上,我们主要来研究什么问题呢?我们打开语文书,一起来学习。
二、学生探究。
1、选择探究:请大家从景色奇异或者是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来学习。大家打算如何来学呢?
读——默读全文。
标——重点词句。
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去品味与赏析文中语言。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引导。
(一)景色奇异:哪位同学选择的是描写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特点?指名反馈,随机引导。
1、宁静——窃窃私语
(1)为什么海面和海底的反差会那么大呢?
看来他是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谁能有不同的说法?
谁能把这种反差读出来。
句中哪个词体现了这种反差?大家是怎么理解“依然”的?看来你用的是换词的方法,谁还能接着说?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海底是宁静的,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大家从哪知道的?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大家讲解,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用听觉器官——耳朵,在海底感受到的是宁静,借助仪器——听音器,感受到的是窃窃私语。
什么是窃窃私语呢?能表演出来吗?在文中它是指海底动物的声音很低。想不想听一听?(课件)
(出句子)听完了声音,谁能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谁来在读读?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海底的动物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谁能仿照课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把同学们说的这些声音连起来说一说。
大家看,文中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在这里还可以用什么呢?这个省略号省略的就是刚才大家想象的内容,海底世界的声音是无穷无尽的,还有待于我们今后去探索。
文章还有哪句话是写声音的呢?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想它们所描写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大家看,海底是宁静的,而在宁静中还有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真可谓是静中有声,这正是她的奇异之处。还有哪也能表现景色奇异呢?
2、黑暗——光点
(1)刚才是静中有声,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海底这一奇异之处吗?(暗中有光)
(2)大家看,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这光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3)海底真是景色奇异!还有写这个特点的吗?
3、动物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什么段式?
他们的活动方法都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完成表格后,自己练习说一说。
谁愿意来讲一讲?大家有补充吗?大家看,文中在具体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时,是列举了其中最典型的五种动物,而且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2)下面,我想请几位同学代表这几种动物到前面作一个自我介绍,在介绍时不仅可以用上书中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用上你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加上动作。)自己先练一练。
谁准备好了?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头:“海里的动物——”大家认为谁介绍得最好?
(3)同学们,现在请你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海里大约有三万种鱼。”对吗?除了动物,还有什么呢?
4、植物
(1)谁来读一读?这段中重点描写的是植物,他是抓住植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展开阅读全文
(2)看似宁静的海底,其实是个有声有色、有光有景的奇妙世界。难怪课文写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的。
(二)物产丰富:谁重点学习的是物产丰富这部分内容?
(1)(出比较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两句话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比如说锂、钛,都是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
还有哪能表现的物产丰富呢?
(2)从这些地方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也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那么物产丰富与景色奇异有什么关系呢?
(三)随着课文畅游了海底后,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了解了海底静中有声、暗中有光、动物多、植物奇、矿产丰,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四、积累运用
(一)其实,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不仅表现在课文写的这些内容,同学们也搜集到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也有到海洋馆参观的经历,那大家能不能仿照课文结构来说一说,带领在座的师生到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拿出练习篇子练习练习。
指名说,怎么样?
回去之后,我们还可以写下来,办一期《我心中的海底世界》的展板。
(二)海底世界不仅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还是神秘的,有许多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怎样的'?(波涛澎湃、波涛汹涌、波浪翻滚)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大海的画面(课件显示:波涛澎湃的海面),海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你们潜入海底,做一次海底旅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媒体显示: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回答后,(媒体演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课文围绕着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二、三自然段:
1、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请大家一起自由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把你觉得奇异的景色划出来。
2、学生交流:
(1)“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写出了海底奇异。
体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a.你能给“依然”换个词吗?但要意思不变。(依旧、仍旧、仍然)
b.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呢?
(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影响海面以下几十米深。)(板书:宁静)
c.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把景色的奇异读出来。
(2)“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景色也很奇异。
a.你觉得奇异在哪里?
(奇异在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却有光点在闪烁。)
(媒体显示:发光鱼视频)
补充:深水鱼生活在深海里,自然界有些活动在生命的发展中自然地形成了一些自我保护器官,比如硬壳、发光器等,据资料介绍,它们发光的作用主要是引诱伙伴,或是寻找同伴,防御敌人。
b.师:海面上阳光虽然很灿烂,海底却漆黑一片。还有那一闪一闪的发光鱼,多奇妙的景象。(板书:黑暗光)谁来读好句子?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海底很宁静,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一句也写出了海底的奇异。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指名读、评读,这声音能响亮吗?为什么?(因为它们在窃窃私语)教师模拟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窃窃私语”。
(媒体显示:播放各种声音)
b.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师:同学们,海底的景色是如此奇特、美丽,那物产又是怎样?请同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运动方式读一读。
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
(1)海参活动慢,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我们走一步大约是l米?四米几秒就可走完,可它却要走4小时,是不是太慢了?
(2)我觉得身子像梭子—样的鱼活动快,因为它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几十千米等于几万米,与海参对比,让学生体会这种鱼游得好快!
(3)乌贼章鱼活动怪,它们是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
教师讲演“反推力”,告诉学生火箭就是利用反推力升空。
(4)我喜欢贝类,它们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播放课件:动物的活动)
(5)海底动物就这四种吗?(板书:动物种类繁多)
(6)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3.海底除了动物,物产还有什么?
(1)学生交流,在书中找出描写植物的句子。生读句子(课件:各种色彩的植物)(板书:植物多种多样)
(2)指导朗读。
4.海底除了有动物、植物,还藏着什么?
那么有哪些矿物?(指名说)这些矿物都对人们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作用。(板书:矿物蕴藏丰富)
四、欣赏品味,深入理解
总结:海底景色光怪陆离、千奇百怪,令人向往,你们想看看吗?现在,我们就来轻松一下,欣赏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课件:“海底世界”视频)
五、拓展整合,延伸知识
海底真是个迷人的世界,同学们,想把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吗?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写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课件出示此拓展题)课后来完成。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海底还有许多秘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发现,老师等着你么的好消息。
板书设计:
宁静声
景色奇异
海底世界黑暗光
动物种类繁多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表达——引导拓展的教学思路,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使他们潜心阅读,深入思考。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
我能发挥得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海底动物声音的模拟,丰富多彩的海底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也同时丰富了学生想像的空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和提高,激发了学生热爱大海,树立了探索大海奥秘的志向。
一、教学目标:
1、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3、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
2、同学们词语掌握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1、学习第2自然段:按照下面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
(1)默读,用“——”画出有关句子。
(2)结合所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学生自学,师行间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
过渡: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个别读。思考:哪个词最能体现动物发声的特点?
(2)什么叫“窃窃私语”?(3)个别表演——同桌表演
(4)全班有感情读“窃窃私语”声。
(5)播放课件声音——四名同学学动物声音
(6)齐读句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拓展练习
问:海底动物还可能发出哪些声音?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8)齐读自然段
过渡:没想到动物们还能用语言交流呢!王老师还知道鲸群能像合唱队一样唱歌呢。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按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3)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4)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5)老师读第一句,再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读完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6)试背这个自然段。指一名同学背。
(7)你还搜集了海底动物的哪些活动方式,能给大家用简短的句子有感情地说一说吗?
4、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指名分别读第5、6自然段。
5、小结:正像同学们读的那样,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各种种样的动物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出示资料)师: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各种动物奇特的活动方式,植物的多种色彩,海藻的大小悬殊,都是那样的奇异。据最新资料介绍,海底的生物物种数占地球的近80%,共有20万种左右。人类所需要的许多物质和生产药品的资源都可以在海洋中找到。海底矿物资源也很丰富,石油储藏量是地球储藏量的3倍。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对海底世界有了很多的`了解,如果请你来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海底世界,你最喜欢介绍哪里呢?
(四)、布置作业
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
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
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些你想对大海说的话,
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
教学总结与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文章以设问开头,作答结尾,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本课教学我做到了重点明确、思路清晰。一开课,我就以“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表现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阅读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现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1、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完成课而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这也就是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先是学生表演,而后是理解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句话,最后回读课文感受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情境。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我先引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用“有的像......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还好象在......”说话,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造句非常好。再比如:教学“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收集的海底物产的资料,并背诵积累,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注重了多种形式的读。
充分读书,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前提。本节课课堂上读书的状态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例如:自由读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用一、二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男女声对比读海底世界的声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练习读段落,体会情感等等。正是这一次次学生用心读文,而使文章在孩子们的口中,脑中,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次读文都有不同的目的,使学习不断深化,情感不断迸发。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在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没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显得疲于形式,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些生涩,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未加入学习的行列时,应给予充分关注,并作出改观现状的调整,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微语】学会感恩,生活中的每一滴甘露都会变成滋润心灵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