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亚洲的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是亚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在气候和生物界均有明显的反映;本区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这种地理位置使东南亚具有湿热气候,并形成繁茂的热带森林,是本区与其他区的根本差异。东南亚在构造地形上可分为两大单元,一是比较稳定的印度-马来地块,二是地壳变动比较活跃的新褶皱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为主,可分为两个亚区。
半球划分: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连接亚洲、大洋洲。
经纬度位置: 92°E-140°E ,10°S-23°26’N,绝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南邻大洋洲,北邻中国,印度。
气候分布
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东南亚具有茂密的原始丛林、美丽的热带海滨、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产业。
北纬十度至南纬十度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十度至北纬二十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南半岛北部有小面积的高山高原气候。
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与作用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而间接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它因临近马来半岛上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
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西北自东南向的狭长水道,长1080千米,如果包括东部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则全长1185千米。海峡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处宽370千米,东南部较窄,并分布有很多小岛,最窄处仅37千米。海峡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约25-150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可供20万吨级的船舶出入。由于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峡道内总是风平浪静,再加上完善的航标系统,行船十分安全。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中东(西亚)及南亚地区通往东亚的一条主要海运通道,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据统计,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约5万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过海峡,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海峡又被视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由于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从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占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六甲海峡才归沿岸国家所有,2013年,海峡归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
矿产资源
石油和锡是东南亚的主要矿产。这里有世界最大的锡矿带,马来西亚锡矿砂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
热带经济作物
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粮食作物
水稻是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这里是世界最重要的稻米产区,泰国、缅甸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植被: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植被:热带季雨林。
东南亚发展水稻种植业
东南亚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⑴本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⑵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而本地区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⑶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⑷气候条件雨热同期(热量丰富,雨水充足)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140°E 10°s—23°26’N),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
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
内力:地壳强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蚀)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西部沿海及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热带季雨林植被河谷低地与内陆平原降水少→热带草原
地形对降水影响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
(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
五、居民、资源
1、人口:
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5.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0%。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其中,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人口组成来看,本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的广东和福建。
2、人种:
绝大部分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个岛屿的沿海平原。
3、宗教:
大部分信仰佛教。泰国将佛教定为国教,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
4、资源——矿产、农产
(1)矿产:种类丰富、储量大。尤其以锡和石油最为著名。
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锡矿带)其中,马来西亚是世界锡产量最大的国家。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文莱。尤其是印尼,集中于苏门达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主要输往日本。
(2)农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其中,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印尼的金鸡纳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
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主要生产国有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其中,泰国是世界稻米出口最大国。
六、经济状况
(一)经济概况
1、农业:
2、工业:
基础薄弱,近几年发展迅速。
尤其新加坡已成为新兴工业国,拥有石油、冶炼、加工、造船、机械、制造业以及高技术的电子工业。而印尼、泰国、菲律宾也发展了机械、化肥、服装、鞋帽、电器装配等多种工业。
3、旅游业:
是东南亚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利用多样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民情,吸引了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经济特征及成因
1、经济特征:
(1)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
(2)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成因
(1)自然条件:东南亚地处热带,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是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并且矿产资源丰富,以石油、锡最为著名。
(2)历史原因: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统治,将东南亚许多国家作为他们摄取廉价原料的宝地,并压制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以便他们倾销工业产品,丛中牟取暴利。
(3)生产习惯:独立后的各国虽然比较重视发展工业,但由于生产习惯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对大部分国家来说,要彻底改变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32页图7-1)
2、火山国——印度尼西亚(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4、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5、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其重要性为: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和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6、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如天然橡胶、棕油、椰子、椰油、蕉麻等。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是橡胶生产大国。
7、东南亚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泰国、越南、缅甸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8、东南亚种植水稻有利的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水源充足;③雨热同期
东南亚种植水稻有利的气候条件: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温高、降水多。
9、东南亚占据突出地位矿产资源:石油(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另外马来西亚和文莱也较多)、天然气、锡(泰国、马来西亚)
10、中国的近邻:(图7-8)
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花园城市——新加坡
与中国陆地接壤的国家——缅甸、老挝、越南
11、中南半岛上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12、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籍多为广东省、福建省。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10°N-3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北部。
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东濒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南亚范围:喜马拉雅山中西段和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南亚七国: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1)三大地形区:
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
中部:略呈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中部地势平坦;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东南亚发展水稻种植业
东南亚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⑴本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⑵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而本地区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⑶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⑷气候条件雨热同期(热量丰富,雨水充足)
发展与问题
东南亚各国除新加坡都为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各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以季风水田农业和热带种植园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但是经济结构比较单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国发展了外向型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
大力发展制造业。一般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且资本周转较快的轻纺工业和装配工业;
扩大农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经济均落后, 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就与中国有友好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双边和多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更加密切的历史时期。
矿产资源
石油和锡是东南亚的主要矿产。这里有世界最大的锡矿带,马来西亚锡矿砂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
热带经济作物
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粮食作物
水稻是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这里是世界最重要的稻米产区,泰国、缅甸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植被: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植被:热带季雨林。
南亚概述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3)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教,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10°N-3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北部。
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东濒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南亚范围:喜马拉雅山中西段和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南亚七国: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1)三大地形区:
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
中部:略呈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中部地势平坦;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32页图7-1)
2、火山国——印度尼西亚(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4、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5、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其重要性为: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和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6、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如天然橡胶、棕油、椰子、椰油、蕉麻等。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是橡胶生产大国。
7、东南亚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泰国、越南、缅甸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8、东南亚种植水稻有利的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水源充足;③雨热同期
东南亚种植水稻有利的气候条件: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温高、降水多。
9、东南亚占据突出地位矿产资源:石油(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另外马来西亚和文莱也较多)、天然气、锡(泰国、马来西亚)
10、中国的近邻:(图7-8)
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花园城市——新加坡
与中国陆地接壤的国家——缅甸、老挝、越南
11、中南半岛上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12、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籍多为广东省、福建省。
练习
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 ( B )
泰国 老挝 印度尼西亚 缅甸
东南亚与中国陆界相邻国家的首都分别是 ( C )
仰光、曼谷、万象 河内、金边、曼谷
河内、万象、仰光 万象、金边、河内
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C )
玉米 小麦 水稻 谷子
关于马六甲海峡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
是欧洲、非洲东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东南亚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 ( C )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 C )
久伊洛瓦底江 红河 C。湄公河 萨尔温江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 A )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形崎岖,火山众多
南高北低,以高原为主 东高西低,以山地为主
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 ( D )
巴西 泰国 印度尼西 马来西亚
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3)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教,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南亚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南亚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南亚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地质构造
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微语】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