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优选16篇)

发布时间: 2024-11-05 21:53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围绕“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课文。本组教材是在第二组教材训练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也体现大纲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作文的习惯。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到玉泉观鱼,后来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举止特别的青年,接着讲这位青年是如何画鱼的,最后讲作者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所学过的词语造句,在朗读和口头表达方面也比较薄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会用“一丝不苟”和“赏心悦目”说一句话。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

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难点为: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选择

本篇课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导式教学法和整体性阅读教学法。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同时遵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握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解疑释难,总领课文。为发挥学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我采用读后谈话,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出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行解疑,以达到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以导促读,训练分段,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以导促读,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分段,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并训练学生概括段意。

3、结合语境,紧抓重点。作者了解聋哑青年和聋哑青年画鱼都是一个注意观察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青年是聋哑青年的?他的举止“特别”在哪里?在学生分析和讨论中引导学生抓住“从来”、“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为一体”等词语,以突出课文重点和训练重点。

4、直观演绎,突破难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联系是这篇讲读课文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现状,我着手准备一幅《游鱼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鱼画得很生动、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围观的人对聋哑青年所画的金鱼的赞叹,即“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个意思。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画画。在融洽的气氛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要把画画好,必须先进行仔细观察所画事物,在心中有物体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再进行刻苦练习,最后才能把画画得像活的一样。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对“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两者的联系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在联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难点的突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训练巩固,总结提高。讲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练习后再让学生谈谈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了什么?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整体上理解、归纳总结,掌握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品词析句,学习语言表达。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叙述作者玉泉观鱼,描写聋哑青年画鱼的情节语句优美。指导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义,体会句意,并学会运用“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新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利用工具书,培养自学能力。“细描”、“速写”、“福利”等词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学生在阅读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选择该词在字典中的义项,以此既兼顾提高后进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养中、优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多读多红,体会思想。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读课文时应让学生多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我句子,促使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课堂延伸,学以致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应在实践中应用,讲读课文后,调动学生都来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自己表达,练习说出人或事的特点、要点。直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再请同学试着画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师准备一幅《游鱼图》。

课中。第一课时以“你们看过鱼在纸上游吗?”这富于悬念的激趣性总是导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答。教师再抓住主要问题,以导促读。在初读课文后训练学生分段,大休了解课文结构。第二课时,在廛读课文中,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抓住作者叙述中的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再采用直观图画,配合教师动作,让学生领会“鱼游到纸上”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演示画画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画画需从观察。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2)

大家好,我是09中文班9号杨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下面我将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来讲解。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下面我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罢、徽、聋、哑四个生字。

2、会写厂徽、咯噔、聋哑、花港、清澈等词语。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标有重点句子、插图的多媒体教学;音乐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

1、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对话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在质疑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2、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游到了纸上》。(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2、请同学们谈谈预习中提出了哪些问题?预设学生会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比如: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初步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收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默读后找到相关段落,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引导理解“惊奇”后指导读好用小女孩赞叹的话。

b、细致的动作描写,

1)读过这一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细致熟练专注)

2)引读—他有时———有时———

出示使用工笔细描、速写手法画出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

3)配乐读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如果你在旁边观看,你会怎么赞叹?

(五)、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比较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4、、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也从没有动摇过。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2、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

3、再读这段(8段)指读

第十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聋哑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观察鱼时出神入迷,画鱼时与鱼融为一体,并且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所以他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六)、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2)只有……才……

3)先……然后……4)即使……也……

5)哪怕……也……

2、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七)、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说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老是呆呆地

举止特别忘记吃饭、回家忘我境界

游到心里游到纸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3)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鱼游到了纸上》,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精讲课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创设自主读书的情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准备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指导读书的方法,明白读书的要求,鼓励学生潜心读课文。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①导读正确。指导学生读准花港、清澈、鱼缸、厂徽等正确的读音。②导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工笔描写、速写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

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感知聋哑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围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画的。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读课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针对三次对青年所作的画的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点击课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并划出这三次评价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完成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整理如下(点击课件填满的表格),这样鱼游到纸上出现的次数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女孩惊奇的赞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青年人鱼画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找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画得专注、逼真的句子。(点击课件)在这里我让学生当文中围观的人、老师当记者,用采访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采访学生: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鱼画,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说呢?2、联系上下句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工笔描写?什么又是速写?通过这个记者向围观人采访的情景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也为解决课文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对于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理解词语。(点击课件)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四)巧作对比,情感升华

让学生把课前画好的金鱼画拿出来,然后我说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鱼画也请到课堂上来了(点击课件出示金鱼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画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这个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心里纸上)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了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风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指导,观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及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挖掘材料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并把它写下来,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有机统一: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心里纸上

观鱼爱鱼画鱼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鱼游到了纸上》,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精讲课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创设自主读书的情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准备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指导读书的方法,明白读书的要求,鼓励学生潜心读课文。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①导读正确。指导学生读准花港、清澈、鱼缸、厂徽等正确的读音。②导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工笔描写、速写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

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感知聋哑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围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画的。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读课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针对三次对青年所作的画的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点击课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并划出这三次评价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完成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整理如下(点击课件填满的表格),这样鱼游到纸上出现的次数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女孩惊奇的赞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青年人鱼画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找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画得专注、逼真的句子。(点击课件)在这里我让学生当文中围观的人、老师当记者,用采访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采访学生: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鱼画,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说呢?2、联系上下句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工笔描写?什么又是速写?通过这个记者向围观人采访的情景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也为解决课文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对于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理解词语。(点击课件)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四)巧作对比,情感升华

让学生把课前画好的金鱼画拿出来,然后我说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鱼画也请到课堂上来了(点击课件出示金鱼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画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这个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心里纸上)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了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风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指导,观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及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挖掘材料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并把它写下来,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有机统一: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心里纸上

观鱼爱鱼画鱼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感人。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分四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观鱼;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后院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讲我看青年画金鱼;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讲我对青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是聋哑人,每个星期都来看鱼、画鱼。

本文安排在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对这一单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组训练的重点:在阅读中,能边读边提出问题,边阅读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注意情感体验,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大胆提出新见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如何做事。为后面学习《全神贯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作些铺垫。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体表现。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将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同步进行,让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习作方法。并且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二、说教学过程及教法、学法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训练和朗读感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中,我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将学法渗透到教学中去。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反复朗读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难点和特点予以理解,以课后作业1、2、3题展开探索、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和作者的习作顺序。

1、以课后作业青年的举止特别在什么地方?展开讨论。

2、抓住重点理解青年的勤奋、专注的精神。学习自读讨论,小组进行交流。

3、师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汇报讨论。

(三)美读课文

这个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达到学生的情文统一,进一步地深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课堂练习

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掌握这种工具的关键还在于运用,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通过对文章的重点词句的品析,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比较下面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通过对句子的训练,体会重点词语呆呆、静静的含义,体会青年看鱼的专注、投入。

2、细读课文第7自然段,填空,并说出填词的理由。

青年画鱼画得真(逼真、栩栩如生)啊!

通过这些试题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我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通过对关联词的选用,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同时让学生知道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材料,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服务,板书设计的合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学习人物的品质,同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结构,从而帮学生理清作者的习作顺序。

板书:

32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呆呆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 忘记吃饭、回家 忘我境界

(勤奋、专注)

游到心里 游到纸上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围绕“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课文。本组教材是在第二组教材训练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也体现大纲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作文的习惯。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到玉泉观鱼,后来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举止特别的青年,接着讲这位青年是如何画鱼的,最后讲作者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所学过的词语造句,在朗读和口头表达方面也比较薄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会用“一丝不苟”和“赏心悦目”说一句话。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

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难点为: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选择

本篇课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导式教学法和整体性阅读教学法。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同时遵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握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解疑释难,总领课文。

为发挥学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我采用读后谈话,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出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行解疑,以达到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以导促读,训练分段。

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以导促读,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分段,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并训练学生概括段意。

3、结合语境,紧抓重点。

作者了解聋哑青年和聋哑青年画鱼都是一个注意观察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青年是聋哑青年的?他的举止“特别”在哪里?在学生分析和讨论中引导学生抓住“从来”、“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为一体”等词语,以突出课文重点和训练重点。

4、直观演绎,突破难点。

“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联系是这篇讲读课文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现状,我着手准备一幅《游鱼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鱼画得很生动、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围观的人对聋哑青年所画的金鱼的赞叹,即“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个意思。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画画。在融洽的气氛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要把画画好,必须先进行仔细观察所画事物,在心中有物体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再进行刻苦练习,最后才能把画画得像活的一样。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对“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两者的联系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在联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难点的突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训练巩固,总结提高。

讲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练习后再让学生谈谈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了什么?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整体上理解、归纳总结,掌握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品词析句,学习语言表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叙述作者玉泉观鱼,描写聋哑青年画鱼的情节语句优美。指导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义,体会句意,并学会运用“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新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利用工具书,培养自学能力。

“细描”、“速写”、“福利”等词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学生在阅读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选择该词在字典中的义项,以此既兼顾提高后进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养中、优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多读多红,体会思想。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读课文时应让学生多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我句子,促使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课堂延伸,学以致用。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应在实践中应用,讲读课文后,调动学生都来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自己表达,练习说出人或事的特点、要点。直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再请同学试着画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师准备一幅《游鱼图》。

课中。第一课时以“你们看过鱼在纸上游吗?”这富于悬念的激趣性总是导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答。教师再抓住主要问题,以导促读。在初读课文后训练学生分段,大休了解课文结构。第二课时,在廛读课文中,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抓住作者叙述中的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再采用直观图画,配合教师动作,让学生领会“鱼游到纸上”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演示画画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画画需从观察——了解——熟识——练习——绘成的过程。再找出课文中体现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有关词句,进一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出“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联系。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主要为反馈练习,巩固知识,总结学法。组织学生讨论课后的思考练习,总结课文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掌握。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7)

一、 领悟文本,细定目标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写了作者在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活”了。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文章以作者的视角出发,双线同行,紧扣“认识”二字,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描述了作者与聋哑青年的三次遇见,事情一线简明扼要;同时围绕“特别”二字,,以“观众惊奇”,“我的惊奇”,“读者惊奇”的角度来安排材料,体现出作者从赞赏到误会再到钦佩的情感变化,情感一线跌宕起伏。从而使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外,作者将课题与结尾遥相呼应,对中心思想的表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我首先依据单元学习要点,即学习人物取得成功而进行不懈追求的品质与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的语言这两个学习目标,作为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其次,根据本文的写作特色、知识重点和教学线索,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从而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掌握“罢、徽”等十一个生字,学会“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等10个词语。

2、在预习检测中重点巩固“港”“徽”“澈”三个易错字,通过填空的方式初知课文大意。

3、阅读两句与课题相关的句子,抓住“工笔细描,挥笔速写”学习第七自然段,从而理解题目含义。

4、学习青年看鱼、画鱼的过程,初步了解文中青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课题含义的理解,青年品质的体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了解青年学画的过程及因果关系。

2、 通过对称赞青年的三次扩写,学习青年专心、刻苦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因果关系的分析

二、 围绕目标,重组内容

1、 从解读到选择

在细读文本之后,我发现围绕目标而言,教学的点非常多,而且每个点都非常难以割舍。如果以一般的按部就班的方式教学,那么青年的外貌、动作以及他的主要信息将是本课时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如果选择这样的内容,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这个最为迫切的问题必然得不到解答。我发现一条以“质疑课题”为出发的教学线索和一条以“认识“青年的”特殊”为出发的教学线索让我彷徨。

2、 从选择到创设

正当难以取舍时,文中的“融为一体”提醒了我。于是,我试着将两条线索相结合,形成一条更为适合、更为有效的教学主线。于是“质疑——解释——新疑——解疑”的思路形成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定为与课题相关的两个句子及第七自然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内容,即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而生字,新词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学,课堂上只针对音、形、义比较重点的字词进行预习的检查巩固。同时对整体把握文本的情况,作为初步知晓,降低了要求,以主要内容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熟悉。

三、 实现目标,思考策略

围绕主要目标“理解课题与感悟青年品质”,我以细读为本为前提,将青年画鱼“画活”深刻解读。然后,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题,我以读为手段,“读活”为目标,并借助“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两个词语达到目标。最后运用“读、画、记、赏”等学法,让学生深刻领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以期实现“教活”的目标。

四、 探明线索,牵领过程。

教学过程我是依据“质疑——解释——新疑——解疑”这样的一条线索开展的:熟悉课题,产生疑问,即“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对课题的疑问成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在解决了课题的疑问后,出现了新的疑问,即“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活了”。紧紧围绕这条线索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安排了预习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通过填写主要内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接着根据教学脉络,安排两句与课题有关句子的学习,让学生对青年的绘画及青年是个聋哑人有初步了解。接着安排解释课题的第七自然段,充分分析理解后,从“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中领悟课题含义。然后,随着课题的理解,即青年把鱼画活了,引出四个描写青年看鱼、画鱼达到忘我境界的句子,从而初步体会青年的品质。最后,顺势以“青年看到了金鱼的那些景象和鱼是否真能游到青年的心里”为结语,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伏笔。

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本堂课上的主要问题是语文的工具性还比较欠缺。

首先,在课堂伊始,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检查后,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乐观,主要问题是字义与易错字的掌握,对我的预习要求目标提出了更要的要求,需要特别关注重、难的预习。

其次,在课堂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的审题能力要加强。同时对我进行问题设计的指向性,难易程度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字词的积累运用要加强。课堂结束前,要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学生对青年的认识,学生的回答缺乏准确性。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有感难表,暴露出平时词汇积累的不足,也体现了了把握人物形象能力的不足。

在聆听了费校长的指导后,也发现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还是不够,对教学目标的提炼和达成,在方法上也需要改进。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8)

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说学情:

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阅读面较广,接触到的中外名家名篇挺多的,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挺强的。

本课就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意思。

2、在体会聋哑青年品质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4、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主线:

以自主研读,主动探索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 感悟生字

出示课文中的几个重要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轮读,再是集体读,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充分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自己理解能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询工具书、找近义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开门见山,设疑解难。

读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再总结概括出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怎样游到纸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常景,从俗语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三、抓问题共性,自主感悟。

在学生讨论问题,解决容易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并结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加以罗列: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教师精心引导罗列课文的共性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价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阅读的心理规律。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再次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如体会青年的特别时,抓住文中的“忘我”“融为一体”逐层深入,在这其中穿插想象说话练习: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金鱼画时,人们会怎么赞叹?又会在议论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想像中感受年青人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学生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中间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也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的积淀。]

4.理清关系,升华情感。

在体会“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基础上,再出示最后一段,以一个“先”字为切入点,来理清两者的关系,此时在水到渠成之感。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老师小结:聋哑青年因为爱鱼,才会细致地观察鱼,鱼儿游到心中后才令鱼儿游到了纸上。那文章中的作者又是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的眼前呈现了那栩栩如生如生的画面的?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回顾全文,细细品味文章。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把“厂徽”的“徽”字写成了“辉”字,还是学生帮我指出来的,我想这是作为教师最不该犯的错误了吧?这就说明我在备课上还不是很细致。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一点。

在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理解“举止特别”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举止特别”。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但总的感觉,今天我在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时,没有让学生细细地品位,只是浮于表面,单纯地为了读而读,为了理解而理解。这是我值得反思的第二点。

另外,我对学生没有及时进行表扬,即使表扬了也是几句“很好!不错!很棒”之类的话,语言非常的匮乏,这跟自己平时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自己看的少,听的少,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知该怎样去表扬他们。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三点。

今后应该多注重语文教学读的理念,激发学生读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再给予点拨,以培养学生读完课文后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9)

大家好,我是09中文班9号杨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下面我将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来讲解。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下面我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识罢、徽、聋、哑四个生字。

2、 会写厂徽、咯噔、聋哑、花港、清澈等词语。

3、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标有重点句子、插图的多媒体教学;音乐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

1、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 、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对话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在质疑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2、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游到了纸上》。(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2、请同学们谈谈预习中提出了哪些问题?预设学生会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比如: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初步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收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 默读后找到相关段落,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引导理解“惊奇”后指导读好用小女孩赞叹的话。

b.细致的动作描写,

1)读过这一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2)引读—他有时---有时---

出示使用工笔细描、速写手法画出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

3)配乐读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如果你在旁边观看,你会怎么赞叹?

(五)、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比较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 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4、、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也从没有动摇过。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2、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

3、再读这段(8段) 指读

第十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聋哑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观察鱼时出神入迷, 画鱼时与鱼融为一体,并且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所以他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六)、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2、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七)、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说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呆呆地

举止特别 忘记吃饭、回家 忘我境界

游到心里 游到纸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

(1) 、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设计意图: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笔,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配乐出示一组鱼儿在水中游的图片。师:我们都知道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泳,但是我们昨天所见到鱼却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怎么回事吗?引出课题。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开始新课之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品“画鱼”,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1、快速地通读全文,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看图识义。先简单解释工笔和速写,再出示两幅分别用工笔和速写作的小鸟图让学生进行分辨,明白工笔和速写的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为感知青年精湛的画技作铺垫。

3、谈感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青年画鱼时的认真和画技的高超。在教学过和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一丝不苟”的意思,并用造句加深词语理解。抓住“一丝不苟”“细致”“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句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4、补白想象。一是想象青年画的鱼会有哪些动态,二是通过引导想象当时周围人的会如何赞叹青年的画。主要引导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想。(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同时也体会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也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

5、感情朗读。采用男女分读,配乐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让女生用缓慢的语速读工笔细描部分,体会青年的一丝不苟;让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挥笔速写部分,感受青年画技的娴熟。(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青年之所以能够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正是因为他能做到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静静地看”。这一部分教学,采用了划、悟、读三步教学策略:

1划。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聋哑青年看鱼到了“忘我”境界的语句。

2悟。紧扣文本语言,体会聋哑青年那份专注、认真,感受青年已经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可以让学生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每个星期天”、“常常”等词眼中进行感悟。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既让学生感受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读。可安排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感悟后的朗读:在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之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对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这一品质的理解表达出来;二是创设情境读: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教师引读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回环句势的引读,让学生体会到聋哑青年爱鱼如痴,观鱼似醉,使学生增进了感悟,深化了情感,又更好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了。)

(四)、理解“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的关系。

1、通过前面悟“看鱼”和品“画鱼”,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从而理解了青年的话“鱼先游到了心里”,并借助“胸有成竹”的故事加深理解。

2、用一组关联词把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连起来。(设计意图:通过填关联词,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

3、引导学生谈体会。

(五)、拓展延伸。

1、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样的精神?师相机播放千手观音录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意图:这不仅让他们体会到残疾人身上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让人敬佩,更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要瞄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2、谈启发,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课堂小练笔。(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课文插图,这样随文练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

27、 鱼游到了纸上

板书(略)

(设计意图:以一条鱼的形式来板书,一是为了美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为了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地看,才能让鱼游到心里,只有认真地画,才能让鱼游到纸上,也只有先游到心里,才能再游到纸上。)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1)

人教新课标八册《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人教新课标八册《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下面我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识罢、徽、聋、哑四个生字。

2、 会写厂徽、咯噔、聋哑、花港、清澈等词语。

3、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标有重点句子、插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

1、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 、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对话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在质疑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2、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游到了纸上》。(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2、请同学们谈谈预习中提出了哪些问题?预设学生会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比如: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初步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收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 默读后找到相关段落,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引导理解“惊奇”后指导读好用小女孩赞叹的话。

b.细致的动作描写。

1)读过这一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2)引读—他有时---有时---

出示使用工笔细描、速写手法画出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

3)配乐读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如果你在旁边观看,你会怎么赞叹?

(五)、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比较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 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4、、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也从没有动摇过。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2、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

3、再读这段(8段) 指读

第十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聋哑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观察鱼时出神入迷, 画鱼时与鱼融为一体,并且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所以他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六)、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2、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七)、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说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呆呆地

举止特别 忘记吃饭、回家 忘我境界

游到心里 游到纸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2)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推荐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围绕“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课文。本组教材是在第二组教材训练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也体现大纲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作文的习惯。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到玉泉观鱼,后来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举止特别的青年,接着讲这位青年是如何画鱼的,最后讲作者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所学过的词语造句,在朗读和口头表达方面也比较薄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会用“一丝不苟”和“赏心悦目”说一句话。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

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难点为: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选择

本篇课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导式教学法和整体性阅读教学法。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同时遵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握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解疑释难,总领课文。为发挥学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我采用读后谈话,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出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行解疑,以达到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以导促读,训练分段,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以导促读,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分段,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并训练学生概括段意。

3、结合语境,紧抓重点。作者了解聋哑青年和聋哑青年画鱼都是一个注意观察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青年是聋哑青年的?他的举止“特别”在哪里?在学生分析 和讨论中引导学生抓住“从来”、“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为一体”等词语,以突出课文重点和训练重点。

4、直观演绎,突破难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联系是这篇讲读课文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现状,我着手准备一幅《游鱼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鱼画得很生动、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围观的人对聋哑青年所画的金鱼的赞叹,即“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个意思。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画画。在融洽的气氛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要把画画好,必须先进行仔细观察所画事物,在心中有物体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再进行刻苦练习,最后才能把画画得像活的一样。在分析过程 中,学生对“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两者的联系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在联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难点的突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训练巩固,总结提高。讲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练习后再让学生谈谈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了什么?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整体上理解、归纳总结,掌握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品词析句,学习语言表达。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叙述作者玉泉观鱼,描写聋哑青年画鱼的情节语句优美。指导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义,体会句意,并学会运用“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新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利用工具书,培养自学能力。“细描”、“速写”、“福利”等词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学生在阅读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选择该词在字典中的义项,以此既兼顾提高后进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养中、优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多读多红,体会思想。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读课文时应让学生多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我句子,促使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课堂延伸,学以致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应在实践中应用,讲读课文后,调动学生都来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自己表达,练习说出人或事的特点、要点。直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再请同学试着画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师准备一幅《游鱼图》。

课中。第一课时以“你们看过鱼在纸上游吗?”这富于悬念的激趣性总是导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答。教师再抓住主要问题,以导促读。在初读课文后训练学生分段,大休了解课文结构。第二课时,在廛读课文中,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抓住作者叙述中的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再采用直观图画,配合教师动作,让学生领会“鱼游到纸上”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演示画画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画画需从观察———了解——熟识——练习——绘成的过程。再找出课文中体现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有关词句,进一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出“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联系。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主要为反馈练习,巩固知识,总结学法。组织学生讨论课后的思考练习,总结课文内容,巩

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掌握。并出示练习题:青年先对鱼进行------------------------------。

使心中----------------------------------------------,再-----------------------------------------,最后使

鱼----------------------------------------。接着,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并结合生字教学。最后指导学生直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谈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训练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3)

关于《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鱼游到了纸上”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目标确立】

根据中年段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抓住描写聋哑青年画鱼和观鱼的句子进行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设计与教学特色】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师故设悬念,生巧解课题。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画到了纸上》(教师有意把“游”板书成“画”)。当生质疑时,师故作愕然,问道:“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巧解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巧妙导入新课。我又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从俗语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题:为什么是游而不是画。)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一)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二)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美读课文。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四个特色:

1、结构清晰。整个环节紧紧围绕着“鱼游到了纸上”这一主线展开了两个问题,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鱼游到了纸上?”

2、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语言文字训练还体现在:我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围观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当时议论的情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3、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青年画鱼、看鱼的图画和有关句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把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呆呆地、静静地……”用鲜明的颜色突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意。

4、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关联词语“之所以……因为……”和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拓展延伸。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拓展延伸环节以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习勤奋、专注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鼓励学生学习青年和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全文。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4)

《鱼游到了纸上》的优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鱼游到了纸上》,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精讲课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创设自主读书的情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准备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指导读书的方法,明白读书的要求,鼓励学生潜心读课文。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①导读正确。指导学生读准花港、清澈、鱼缸、厂徽等正确的读音。②导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工笔描写、速写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

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感知聋哑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围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画的。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读课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针对三次对青年所作的`画的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点击课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并划出这三次评价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完成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整理如下(点击课件填满的表格),这样鱼游到纸上出现的次数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女孩惊奇的赞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青年人鱼画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找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画得专注、逼真的句子。(点击课件)在这里我让学生当文中围观的人、老师当记者,用采访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采访学生: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鱼画,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说呢?2、联系上下句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工笔描写?什么又是速写?通过这个记者向围观人采访的情景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也为解决课文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对于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理解词语。(点击课件)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四)巧作对比,情感升华

让学生把课前画好的金鱼画拿出来,然后我说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鱼画也请到课堂上来了(点击课件出示金鱼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画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这个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心里纸上)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了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风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指导,观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及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挖掘材料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并把它写下来,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有机统一: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心里纸上

观鱼爱鱼画鱼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5)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二、目标确立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四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理解“赏心悦目”、“工笔”“速写”等词的意思。

(2)抓住描写聋哑青年外貌描写和画鱼的句子进行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一)检查预习情况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给学生扫清字音的障碍,为下一步学生练习读文打下基础。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我期待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主的练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字词收获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用浓厚的兴趣为学习做铺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必然想要在班级做一下汇报,于是我顺势让他们汇报自学情况,既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又是自我能力的张显,更让我了解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深入理解生字新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什么。理解这个问题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一)课题入手,整体抓线

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当中几次出现,意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

(二)自主探究,点拨引导

抓出主线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聋哑青年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引导学生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聋哑青年认识有哪些情感变化”。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为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总结全文,整体感悟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总结出全文,使学生明确“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谈谈学文的感悟,深入落实情感目标。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6)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鱼游到了纸上》,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精讲课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

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创设自主读书的情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准备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指导读书的方法,明白读书的要求,鼓励学生潜心读课文。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

①导读正确。指导学生读准“花港、清澈、鱼缸、厂徽”等正确的读音。

②导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工笔描写、速写”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

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感知聋哑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围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画的。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读课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针对三次对青年所作的画的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点击课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并划出这三次评价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完成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整理如下(点击课件——填满的表格),这样“鱼游到纸上”出现的次数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女孩惊奇的赞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青年人“鱼画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找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画得专注、逼真”的句子。(点击课件)在这里我让学生当文中围观的人、老师当记者,用采访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采访学生:

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鱼画,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说呢?

2、联系上下句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工笔描写?什么又是速写?通过这个“记者向围观人采访”的情景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也为解决课文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对于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理解词语。(点击课件)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四)巧作对比,情感升华

让学生把课前画好的金鱼画拿出来,然后我说“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鱼画也请到课堂上来了”(点击课件出示金鱼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画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这个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心里——纸上)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了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风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指导,观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及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挖掘材料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并把它写下来,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有机统一: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心里——纸上

观鱼——爱鱼——画鱼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微语】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鱼游到纸上说课稿(优选16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