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22:56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
2、视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 (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2、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讲一讲记字的好办法。
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请同学们读读下两句。
3、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4、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青”字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送给我们一个目字旁儿;为了让我们拥有晴朗的天气,送给我们一个日字旁儿,今天它为什么送给我们竖心旁儿呢?
(四)指导读诗
1、一首峙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3、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方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五)拓展,练习表达
1、李白和汪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一生一世的朋友,老师想知道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七)游戏巩固生字。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真挚,更加深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友情有关的古诗,大家齐读课题—————赠汪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例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3、范读古诗:李白究竟为汪伦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呢?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看看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指名回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场景的诗叫———板书:送别诗)
4、生自由读古诗: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5、指名读古诗: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导朗读: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板书|,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7、多种形式展示读: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四、知识拓展
1、送别诗拓展:《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送别诗呢?
2、师朗诵(友情):孩子们,珍贵的友情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待朋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阳光;只要心中有情,就会有宽广的胸膛。老师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友情,师诵读诗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怎么背?现在老师这儿有《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现在老师看谁会全部背完或其中的一些诗?开始!你们知道这些诗歌的是谁吗?(李白)
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我们班有姓"汪"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3、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4、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题目?{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师接着说:"乘"字是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中的一个,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像一根扁担。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依据图画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踏歌时,脚要踏地,手有动作。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8、讨论: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9、学生汇报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10、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11、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读……
2、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师引导: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李白和汪伦的情意深、友情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3、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4、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四、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五、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李白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汪伦望着即将离去的李白,你看着这离别动人的画面,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请拿出你们的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开始……
2、学生汇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书: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什么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什么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什么?(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背诵古诗。
五、小结
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附板书:
李白赠汪伦
将忽
不及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的意境,感悟李白汪伦之间浓浓的朋友情、离别情。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赠汪伦》。
4、能够根据古诗,练习编写歌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和教具、学具】
1、课前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朋友的流行歌曲,要求:记住歌词,会哼旋律,基本会唱。
2、录像机或vcd机、录音机、投影仪。
3、《烟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歌曲《朋友》(周华健)等有关朋友的歌曲录音,配乐的古诗朗读磁带。
4、古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创设
利用vcd,播放吴涤清演唱的歌曲mtv《烟花三月》(提醒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评析:在课前播放根据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改编创作的歌曲mtv《烟花三月》,可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再现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激趣,上课导入
1、谈话:刚才,上课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2、由歌曲联系到古诗:谁知道这首歌和哪首诗有关?谁会背?诗的作者是谁?
3、简介作者──李白。
4、复习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能背吗?
5、揭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学习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别诗──《赠汪沦》。(板书课题)
三、自读,初学古诗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轻读古诗,要求:
⑴ 自学诗中生字,读通古诗。
⑵ 对照课后“注释”试着弄懂诗的大意。
⑶ 提出自己什么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2、指名朗读古诗:
⑴ 注意生字“伦”(lún)的音、形。
⑵ 理解“赠”及诗题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
四、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
⑴ 图上谁是李白,谁是汪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李白、汪伦)
⑵ 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告别)
2、指名读通古诗。
3、引导学生质疑:说说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请理解的同学解答释疑,教师及时鼓励,表扬问得好的,答得妙的同学。)
评析:学生乐于提问题,更乐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4、教师着重指导理解“忽”:
⑴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
⑵ 谁忽然听到谁的踏歌声?(李白听到汪伦的“踏歌声”)
⑶ 汪伦为什么在岸上踏歌?(为李白送行)—→你见过送别的场面吗?说说你见过的送别场景。—→“忽然”说明什么?(注意引导: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
⑷ 体会诗句中“忽”字该怎样读?—→指名试读诗句;—→指导读好“忽”(短、急促);—→再指名读好“忽闻岸上踏歌声”。
评析:通过指导对“忽”字的理解和朗读,读出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感悟古诗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语感。
5、理解“不及”和“千尺”,着重指导理解“千尺”。(板书:桃花潭 千尺)
⑴ “千尺”是什么意思?
⑵ 像“桃花潭水深千尺”这种带有“千”、“百”、“万”的数字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找出来读读,背背。
⑶ 投影出示:危楼高百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中带点部分的词是什么意思?这些诗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读这些诗句时要注意什么?
⑷ 指名读好数字诗句。
⑸ “桃花潭水深千尺”采用了什么手法?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评析:新知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
6、齐读古诗。
7、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质疑,体验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儿,《赠汪伦》一诗学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针对学生的问题,由学生之间自由解答。)
2、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时唱的是什么歌?(估计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评析:特殊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中,“汪伦送行时唱的什么歌”这个问题必然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出学生的课前歌曲的积累。
老师导语:你们不知道吧,我知道,你们想听吗?(打开录音机)
3、播放歌曲录音:
⑴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
⑵ 周华健演唱的《朋友》。(提醒学生跟唱)
评析:只听录音,避免视觉干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参与:现在同学们说说汪伦还会唱些什么歌?(指名唱一些关于朋友的流行歌曲)
5、谈话小结:刚才,我们听的、唱的当然不是汪伦当时唱的歌,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汪伦当时的情感是一致的,想想这些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朋友情)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诗后一句改一下,直接点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投影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板书:不及)—→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评析:教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欣赏,背诵古诗
1、出示插图,诗文,放配乐的古诗录音,学生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范读)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5、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境,有感情地背古诗。(配乐)
评析:在情境中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七、作业,发展练习
1、课外阅读、收集表现友情这一主题的相关古诗。
2、根据古诗《赠汪伦》,编一首送别的歌词,提醒学生可以模仿《烟花三月》。
⑴ 朗读自己创作的歌词,集体评议。
⑵ 随意练唱自己创作的歌词。
评析:诗是一幅画,诗是一首歌,音乐与诗歌是相通的。巧用音乐是本课的特色。从听由古诗改编的歌到自己编歌词,从理解到创作,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学简评】
《赠汪伦》这首诗通俗易懂,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体验汪李之间的友情上。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首先陆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迁移。教学中,陆老师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拓宽语文阅读渠道。尤其值得一体的是,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渲染作用。课始用歌曲mtv导入,阅读过程中进行配乐诵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汪李之间的友情,一首首文质优美的歌词,既是学生理解汪李之间感情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巧用音乐,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高适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北风吹雁雪纷纷。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天下谁人不识君!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重点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
(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许多。交流送别诗。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或诗句。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李白写的《赠汪伦》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很好,孩子们,把后两句有感情的再读一遍。是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题:
1、学习题目中的三个生字,齐读课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三、初读古诗。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1、学习诗中两个生字。
2、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课件范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件,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己先学着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四、理解诗意
自由的读一读第一、二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辞?
在西边辞行,往东走。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的位置图。
3、烟花?形容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烟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吗?
师: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朋友会做什么?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两句诗中一些词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在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这莺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赏美景,吟诗作画的好时候,可是老朋友就要离开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引读
4、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小船不见了?
孤帆什么意思?
这么大长江上难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这条小船吗?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还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读、引读、齐讲习
五、感悟诗情
带着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把整首诗读一读。
指名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六、课外拓展
读得真好,读出了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一年后,李白回忆起当时与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又写下了《江下行》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欣赏: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请同学们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写送别的古诗,用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仔细品读。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一
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中心小学 钱金明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一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六
山西省太原市桃南小学 史小红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六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流程
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抓住“踏歌”这一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帮助学生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须填补其中空白,充实完善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安排一段小插曲,请学生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已听说汪伦是一个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问:“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这样不仅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有了这一基础,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关联词来表达更为合适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纵使……也……)
2.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那么,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现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可改为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行连起来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说?
【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情境表演,时空延伸。
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他们再现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感人场面,学生便会更加兴奋异常。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叶扁舟停岸待发,大诗人李白雄姿英发,风流倜傥。这时请学生选择合作伙伴,自由表达。
鼓励学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说真话,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汪伦兄,请留步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人生自古伤别离,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种呢?请朗诵一首给大家听。(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六、即兴创作,表达真情。
同学们,同窗共读已六载,转眼已是分别时,临别之时,你是否也想赋诗一首赠给你的母校、恩师或学友呢?此时,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学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涛喷涌而出。
附:小学生当堂所作诗两首:
求学六载将远行。
遥闻校园读书声。
友情好比千尺水。
难忘同窗离别情。
云行千里遥。
江水一瓢饮。
清馨万事缘。
知心永长留。
【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始终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写,不断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生字赠。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幻灯片1)
一、 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播放幻灯片1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 故事导入:
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三、 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播放幻灯片3)
1、 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 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播放幻灯片4
师:欲是什么意思?
师:连字成句,说说整句意思。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的声音。)
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3、指导朗读。师:请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读。
4理解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
(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
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
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幻灯片5
(1)不及:比不上。
(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
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
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布置作业:(播放幻灯片9)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板书设计:
赠汪伦
唐 李白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赠汪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赠汪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怎么背?现在老师这儿有《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现在老师看谁会全部背完或其中的一些诗?开始!你们知道这些诗歌的是谁吗?(李白)
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我们班有姓"汪"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3、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4、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题目?{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师接着说:"乘"字是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中的一个,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像一根扁担。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依据图画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踏歌时,脚要踏地,手有动作。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8、讨论: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9、学生汇报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10、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11、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读……
2、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师引导: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李白和汪伦的情意深、友情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3、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4、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四、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五、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李白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汪伦望着即将离去的李白,你看着这离别动人的画面,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请拿出你们的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开始……
2、学生汇报
六、教师总结
板书:
赠汪伦
李白汪伦
将欲行踏歌声
潭水深情更深
【微语】多可怕,明明已经走了那么远了,只是一个消息就能把你打回原形。多可怕,明明不在身旁那么久了,只是一句言语就能让你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