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甄选19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19:40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上节课,我们都认真的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

出示古诗,齐读,指名读

过渡: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走入这个故事。

二、民主导学: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想母亲对孟郊的恩情表现在哪里?

把你找到得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试着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生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生发挥想象,母亲缝衣时的神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指导朗读“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的恩情。

(1)“一针针一线线”,是啊,她缝得多认真啊,缝补的针脚怎么样?(又细又密)为什么要缝得这么密啊?(在古代,有一种风俗,家里人要出门,母亲或妻子为他缝补衣服,必须针脚密密的,这样出门的人才能早点回家。这包含了爱,也包含了祝福平安。)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2)“还在”,母亲劳作了一天,可是没有休息,还在缝补衣服。

(3)“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连星星都困了,可是母亲不肯停下来。

(4)母亲把期盼、把担心都缝在了衣服里。这就是:出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诗。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读出母亲的牵挂。

过渡:“儿行千里母担忧”,分别的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到村外感受离别的情景。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送儿送到村子口,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就要去远行,母亲有千言万语在心头。再听,她还会对儿子说什么?

2、面对母亲担忧的叮嘱,看到已是满头白发的母亲,假如你是孟郊,你会说些什么?

3、多么感人的画面,谁来读好这段话?(个别——齐读)

4 、 母子分别,孟郊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5、师: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她的爱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事情上,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这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你读读课文第三小节,说一说!

2、 理解“生机勃勃”:生机:充满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文中指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力。

练习造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孟郊看到小草之后,是怎么做的?“抚摸”两个字都是提手旁,做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这么摸?让我们记住这个词,一起来写一写。

看着这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孟郊想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想说些什么?

4、我们就像那一株小草,在阳光般母爱的滋养下,变得朝气蓬勃,母亲的这份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的。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5、没有阳光,就没有小草的生长;没有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来读。

6、孟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古诗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短短的一首诗,共30个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齐读。

(四)感情延伸 课堂小结

1、联系生活或学习,说说我们该怎样回报母亲。

2、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全天下的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平时帮父母做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三、检测导结:

1、背诵《游子吟》

2、完成写话

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的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相关所谓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学会本课10个绳子,两条绿线内所谓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若干。

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古诗《游子吟》)教师适当设疑:诗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

1、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那好!开始自由朗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你们读书可认真了,相信会有很多收获。谁能勇敢的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谁读的最棒。(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生字词)你们看,这些淘气的生字朋友跑到这里来了,你们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4、生字词读的很准确了,现在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

三、深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至二自然段。

2、读后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课件: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A、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从昏暗的油灯以及衣服上细密的针脚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B、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第二幅图片,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A、同学们请看图,从母亲的表情

(母亲的眼睛紧盯着孟郊)、动作(双手拉住孟姣)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母亲舍不得孟郊离去)

B、从母亲说的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如果你是孟郊的母亲,此时你想对孟郊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如果你是孟郊,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体会母爱的伟大]

C、那母亲的这句话该怎样来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图片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A、他看到了什么?(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B、他想到了什么?(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什么?

C、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孟郊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出示《游子吟》)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A、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什么?

B、谁想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诗句)

C、课文学完了,这首诗的意思就基本上弄懂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

D、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这伟大的母爱。

五、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回家把《游子吟》背给父母听,并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副图片,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2、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摸()恩()

扑()漠()思()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吗?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4)

一、导入:

同学们,每天为你整理衣装的人是——母亲;每天为你洗衣做饭的人——母亲;每天为你忙碌操劳的人——母亲;

是呀,母亲,我们各有不同的喊法,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千百年来,什么都在改变,不变的只有这浓浓的母爱。每个孩子都沐浴着这伟大的母爱成长着,生活着。现在让我们走进第9课,进一步体会并记住母亲的恩情吧。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巧手,跟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解:母亲的恩情就是指那无私的爱)深情地读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

现在请听老师讲这个动人的故事。看谁听得最认真。

从同学们那专注的表情就知道你们都被感动了,那就自己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有一组新的生字词想和你交朋友,你有信心交到这些新朋友吗?(同学们读得真标准,那去掉小帽子还认识它们吗?)老师来做几个动作大家来猜是个什么词。(抚摸:用手所以是提手旁、缝补:一般是缝用到线,所以缝是绞丝旁,一般补衣服所以是衣部旁)

2、生字朋友都记住了。我相信课文读得会更好。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找5个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可以说优点,可以说建议)

二、细读课文。

从刚才大家的朗读声中,从课文中、从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情感,是什么?(生)

是呀,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敬爱与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让我们师生齐读这首小诗。

大家都有诗人的气质,慢慢地,缓缓地,读出了诗的味道。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是呀,就因为有一次孟郊要远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令他难忘,他才写成了这首小诗。让我们快乐地来自学课文的1、讨论交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下的句子是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

全班交流:

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独出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学生谈体会](看图:看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所以,虽然,油灯昏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读这句)

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读这句)

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谈)

想着读着,读着想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读这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母亲的关爱还从那句看出来?

B、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子到村外。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就是母亲的嘱托。是呀,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

是呀,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齐读)

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现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

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又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板书)她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50岁的孟郊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地写下了这些的诗句:(齐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 ”划出想到的。

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你又从中什么到了什么?

孟郊触景生情,于是,谁是读一下?(出示句子读)

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似山高似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齐读最后一段。(孟郊40岁才当上了江苏溧阳的一个小官,接着就把母亲接到身边,50岁写下了小诗《游子吟》。同学们,在我们在跟随孟郊回到临行前的那一夜。

夜深了,煤油灯忽明忽暗,母亲揉揉酸涩的眼睛,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儿子的衣服,女生动情地说—— (齐背《游子吟》)

师:清晨,母亲送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还不住的叮咛早回来,男生真情地说——(齐背《游子吟》)

这就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母爱。在灾难来临时,母爱却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

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生谈)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不惜生命。我们又该怎样做呢?(生谈)据说小乌鸦长大后,当母亲老了飞不动找不到食物时,他就四处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地喂母亲,回报母亲。一直到老乌鸦死去。这就是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更应该懂得:出示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学写生字。

抚摸。

五、布置作业:

1、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2、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2、通过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3、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

教学重点:理解《游子吟》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教学难点: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伴随着歌曲《游子吟》走进课堂。

1、师引导:每天为我们整理衣物的是谁,为我们洗衣做饭的又是谁呢:(母亲)是啊,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师:母亲是多么亲切的字眼,(板书:母亲)

师:提起母亲,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善良,勤劳,伟大,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我们的母亲。千百年来,什么都在改变,不变的只有这浓浓的母爱。每个孩子都沐浴着这伟大的母爱成长着,生活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9课,进一步体会并记住母亲的恩情吧!

2、 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边写边解:母亲的恩情就是指那无私的爱)深情地读出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是呀,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敬爱与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让我们师生齐读这首小诗。

大家都有诗人的气质,慢慢地,缓缓地,读出了诗的味道。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是呀,就因为有一次孟郊要远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令他难忘,他才写成了这首小诗。

1、让我们快乐地来自学课文的1、2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下的句子是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

2、全班交流:

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学生谈体会](看图:看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所以,虽然,油灯昏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读这句)

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指导朗读这句。)

b、他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生谈)

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读这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母亲的关爱还从哪句看出来?

c、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你感受到了什么?)

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子到村外。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就是母亲的嘱托。是呀,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

是呀,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齐读)

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现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

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又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她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50岁的孟郊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地写下了这些的诗句:(齐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划出想到的。

a、看到: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你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孟郊触景生情,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他把自己的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都凝聚在了这首诗里。

(集体配乐朗读《游子吟》)

4、同学们,在我们再跟随孟郊回到临行前的那一夜。

夜深了,煤油灯忽明忽暗,母亲揉揉酸涩的眼睛,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儿子的衣服,女生动情地说—— (齐背《游子吟》)

师:清晨,母亲送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还不住的叮咛早回来,男生真情地说——(齐背《游子吟》)

这就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母爱。在灾难来临时,母爱却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

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观看那个被母亲用生命救下来的孩子的图片)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播放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此时此刻,你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有哪些事情令你难忘,你又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生自主交流)

2、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诗句数不胜数(出示几个赞美母亲的诗句)指导朗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此时让我们面对着我们的爸爸妈妈,深深的鞠上一躬,道一声:“爸爸妈妈,谢谢了。”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都报答不了,让我们做一个体贴父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吧!

五、课后作业布置:

1、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2、积累赞美母亲的诗句,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永远铭记

母亲的恩情

报得三春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学会本课10个绳子,两条绿线内所谓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 ,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若干。

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古诗《游子吟》)教师适当设疑:诗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

1、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那好!开始自由朗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你们读书可认真了,相信会有很多收获。谁能勇敢的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谁读的最棒。(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生字词)你们看,这些淘气的生字朋友跑到这里来了,你们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4、生字词读的很准确了,现在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

三、深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至二自然段。

2、读后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课件: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a、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从昏暗的油灯以及衣服上细密的针脚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b、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第二幅图片,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a、同学们请看图,从母亲的表情

(母亲的眼睛紧盯着孟郊)、动作(双手拉住孟姣)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母亲舍不得孟郊离去)

b、从母亲说的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如果你是孟郊的母亲,此时你想对孟郊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如果你是孟郊,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体会母爱的伟大]

c、那母亲的这句话该怎样来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图片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a、他看到了什么?(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b、他想到了什么?(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什么?

c、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孟郊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出示《游子吟》)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a、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什么?

b、谁想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诗句)

c、课文学完了,这首诗的意思就基本上弄懂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

d、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这伟大的母爱。

五、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回家把《游子吟》背给父母听,并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副图片,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的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相关所谓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反思:

讲课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孟郊是怎么看出母亲多了几根白发的?头发那么多,他怎么就能看出母亲又多了几根呢?就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为孟郊平时就很关心和关爱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变化,这个细节正是体现的儿子对母亲的爱。

我认为,这个细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也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孟郊所看到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那些头发,只是当他想起母亲连夜为自己赶制衣服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所以就在心里觉得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既能体现母亲的慈爱,也能体现孟郊对母亲的感激。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感恩母爱: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演化成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描述孟郊母亲在儿子临出远门前,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抚摸自己的衣服而触景生情,引出诗歌《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本文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的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请学生借助文本插图,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关键词句并反复朗读。例如:“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用心体会。在朗读的基础上,我深情地设问,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给儿子缝补衣裳的?她是怎样缝补衣裳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体会,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母亲应该很劳累了,可是为了给儿子缝补衣裳,,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母亲对儿子多么关心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老师进一步引导,夜深了,此时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母亲却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母亲缝着这一针针一线线,她仅仅是在缝补衣裳吗?这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啊!母亲一边缝一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然后,我请学生想象,母亲还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议母子行为 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说实际生活 报答母爱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理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这时候,我请学生把对母亲的感激用语言写下来,有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写到孟郊也永远铭记着母亲的恩情,因此到50岁了,孟郊还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于是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把情感推向高潮。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领会母亲对子女的眷注之情,教育门生从小体谅、孝敬父母,晓得答谢怙恃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运用词语,整体把握

1.复习导入。出示下列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缝补 湿润 抚摸 注视 恩情

慈爱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3.请学生用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学生读词、读文、用词,使词语复习经历了“认读——理解——运用”的过程,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二、抓住重点,反复训练

(一)深夜缝衣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最能反映母亲对孟郊爱的句子。

2.组织交流,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从“夜深了”、“还”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母亲缝补衣服的时间很长。)

(2)从“油灯”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光线不好。)

(3)从“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母亲缝补衣服的认真。)

设计情境,指导感情朗读。出示:

夜晚,母亲在 。一个小时候过去了,母亲还在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母亲仍然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油灯光线昏暗,时间长了,母亲的眼睛疼起来了,她还在 ;她手酸了,腰痛了,她还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3.师:母亲缝补衣服时间长,光线暗,眼睛花,手酸腰痛,母亲是怎么想的?(课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师: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充。)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对于低年级儿童,朗读指导方法最忌单调。上述设计,紧紧抓住最能反映“母亲的恩情”的句子,强化对重点词语的推敲打磨,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劳苦,并在反复朗读中增强了体验。】

(二)清晨送别图

1.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母亲对儿子说了什么?(“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儿行千里母担忧。)师:母亲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怎么想?出示:

儿啊,你在外 。(如:①儿啊,你在外可不要太挂念母亲啊!②儿啊,你在外天冷了,要及时加衣服。③儿啊,你在外可不要饿着……)

2.师:为什么课文只写了这一句“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因为只有看到儿子平安回来了,妈妈才最放心。)师:从“早点儿”你体会到什么?(儿子早一点儿回来,母亲早一点儿放心!)指导朗读这一句。

3.师:你从“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母亲深夜里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劳苦”,母亲为儿子外出远行的“担心”。)

师: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动孟郊呢?所以,他眼睛湿润了。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儿子离家,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这一点学生是有切身体验的。教学中,设计了“儿啊,你在外 。”的补充题,学生是有话可说的,说的过程就是体会孟郊母亲对儿子一片真情的过程。因为这样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所以,学生的朗读也就能表达真情。】

(三)路上感恩图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师: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心里会想到些什么情景?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

想到——出发前的那个夜晚,母亲在光线昏暗的油灯下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的眼睛疼起来了,手酸了,腰痛了,她仍在 。

想到——出发时的那天早上,母亲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 想到——母亲头上又 。

想到——离开家后,母亲天天 。想到——现在母亲可能正在 ,母亲头上 。

孟郊看到路边的小草长得生机勃勃,心里想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3.说说“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的意思。(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师:为什么“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小草的生长离不开春天的太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慈爱。)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想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指名唱唱这首歌。

4.师:是啊,只有在母亲的关爱下才能幸福地成长。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由“在外的孟郊抚摸着身上衣服会怎么想?”巩固前文的学习,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进一步体验“母亲的恩情”。特别是在理解“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一句,通过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为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习古诗,深化情感

1.指名学生读《游子吟》。

2.联系前文,说说诗的意思。

3.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4.师: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铬记”是“刻在心里”的意思。在孟郊心里会刻在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结合前文的学习,加以点拨。如:深夜缝补衣服的情景,送儿远行的话语,母亲头上的白发,母亲每天盼儿归来的情景……)

【讲解诗句意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复述前文内容的训练过程。“在孟郊心里会刻在什么呢?”这一问题的回答,既是学生口头的表达训练,又是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适度拓展

1.师:是啊,母亲的恩情让孟郊永远也忘不了。在我们身上,你也一定会体会到“母亲的恩情”!谁举例说说。(学生自由表达)

2.师:是啊,母亲的恩情是伟大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无论怎样,都要将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游子吟》这首小诗。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小诗。

4.课后作业:用笔写写自己母亲的恩情。

【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贵在感染、熏陶,结合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母亲的恩情,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感动之情,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生动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纯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

为了不让自己轻易成为教学参考的忠实演绎着,陷入“技术解读”的误区,我抛弃了教参,抛弃了电脑,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以一种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阅读教材。我在家里大声地朗诵,轻轻地低吟,当自己在文本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多遍之后,我关注到了文中的三个画面:“夜缝图”、“惜别图”和“感恩图”。这三幅图与文本一一对应,又与文中古诗紧紧相连。因此,我有了初步的教学设想:品图入文,品文入诗。

品“夜缝图”时,我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意。在学生对图有初步印象之时,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找找自己感动的句子。然后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抓住“夜深了”和“一针针一线线”两处关键文字,反复品读,进而引发对母亲缝衣时所思的联想。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母爱就藏在这细密的针脚里。

品“惜别图”时,我先让学生给图取名,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提炼出“惜别情”三字。如何理解这名字呢?我引导学生再次细细读图:你们看,母亲的双眼凝视着儿子,她的双手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臂,她似乎在说……在学生充分想象练说的基础上,引出母亲的叮嘱。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母爱就藏在这亲切的话语中。爱不是单向的,通过对这幅图的第三次细读,我们把视线聚焦在孟郊的眼睛上,通过“湿润”悟出孟郊对母亲的不舍,此时引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品图,读文,赏诗,三维一体。

有了前两幅图的铺垫,品“感恩图”时,我由孟郊所见引发所思,抓住关键词语“抚摸”,通过动手演示,首先感知“抚摸”的轻柔,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联想,再次感知“抚摸”的深情,最后引出孟郊为何抚摸衣服的思考,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抚摸”一词所传递的爱的温度!再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的情感被深深地打动了。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但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图、文、诗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点拨,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孟郊母亲的所思所说,及孟郊自己的所思所悟,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和孟郊对母亲恩情的感念,进而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真正地做到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有了学生情感的投入,我们的课堂才真正充满活力。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8)

一、教学设想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母亲的恩情》,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三副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口写上“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而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想要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走进文本,感悟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感悟品味,美读移情,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教学重点

如何让孩子将《游子吟》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在问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以及引导孩子感受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关心,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引入

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唱完这首歌,小朋友们想到了谁呢?

(我们的妈妈)

2、看图揭题

是啊,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母亲,与她给予她孩子的爱的事情。

[板书:母亲的恩情]

恩,读ēn领读。教“恩”,前鼻音,上下结构,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

3、人物出场

(1)出示孟郊母亲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一位老妈妈左手拿着衣服,右手拿着针线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裳)

这位老妈妈是谁的母亲呢?

(2)相机出示孟郊图。

[板书:孟mèng郊jiào]领读。简介孟郊,唐代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的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二>学习生字

1、过渡: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想知道诗人母亲怎样的慈爱和关心,使得诗人写出这首小诗的吗?(想)那就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怎么办呢?(用笔圈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3、学习生字

<三>理解课文

1、配乐欣赏《游子吟》

[板书:《游子吟》]

引导生看文第四段

范读,领读,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2、设疑引读

(1)第一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与“临行密密缝”相关联的段落句子。

(第一自然段,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

(2)第二自然段

再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意恐迟迟归”相关的段落句子。

(第二自然段;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为什么不用孟郊而是用儿子呢?

(因为文中这句话前一句“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已经有了一个孟郊,后面这句若在用,就重复了吧。)

说的很好,作者是为了避免重复用词呢。

让学生借助插图所描绘的情境,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惦念牵挂之情,指导学生读好母亲说的话及儿子感恩母亲的句子。

(3)第三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关的段落句子。

(第三自然段,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出示词语“抚摸”、“注视”、“心理想”,引导学生抓住它们间的联系。从而让他们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顺便讲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

指导朗读,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段末的反问句和感叹句,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第五自然段

母亲的慈爱和关心,让诗人感激,永远记得。

出示“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激之情。

出示:孟郊永远不能忘怀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为什么一个说“不能忘怀”,一个说“永远铭记”?

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的,可引导学生看文章的题目《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在句子前,是被强调了,在用上永远铭记这个词语,更能表达诗人的感恩之情。

<四>课堂练习

1、 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 比一比组词。

补( ) 摸( ) 恩( )

扑( ) 漠( ) 思( )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吗?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 )啊!

<五>课后拓展

1、口述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给你的父母做一张贺卡,把你对他们的爱写在上面。

五、板书

母亲 —— 铭记 —— 孟郊

(的) (50岁)

夜深 恩情 游子吟

清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日出 景——小草 太阳

情——自己 母亲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三幅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我没有按部就班,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教学,而是从《游子吟》这首古诗入手,引导孩子吟古诗在文中找对应句子,循序渐进段段突破。如何让孩子将《游子吟》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在问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以及引导孩子感受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关心,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是我上好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游子吟》的诗意,背诵《游子吟》。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懂得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的生字词,掌握生字的 音、形、义。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作者的介绍。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歌颂母爱的。题目是《母亲的恩情》。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受母爱而作诗的故事。

2.(板书:母亲的恩情)恩,读酣领读。教“恩”,前鼻音,上下结构,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问: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谁的恩情?(母亲)

3.板书:孟郊,领读。简介孟郊,唐代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到溧阳。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的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4.范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标出自然段序号,告诉学生:《游子吟》为一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看清字形,想想意思。

(1)出示生字词。

缝补 针脚 几根 抚摸 报答 迟迟

寸草 永远 恩情 孟郊 沐浴

(2)指名拼读生字词,用生字词卡片,抽查认读情况。

(3)自由讨论记忆生字的办法。

组织交流后教者小结:

①“恩、补、针、抚、摸、迟”用部件法帮助记忆。

②换一换:根,“跟”字去掉“足”字旁,换上“木”字旁。

③“报”字的右半部和两个独体字“寸、永”引导书空,记住字形。

(4)请说出生字词中,你已经懂得的词语的意思。

估计看插图可以理解“缝补”,知道“抚摸”是一种动作,联系实际可以理解“几根、迟迟、永远”。

教师讲解:

针脚:缝纫时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结合实际)。

寸草:小草。寸,本来是长度单位,3厘米多一点。

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

沭浴:(小草)在阳光的照射下(好比人在水中洗澡一样)。

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者解疑。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恩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迟 寸 永

教师指出:10个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是6个,写时有两种情况:

(1)“补、针”两个字,左右两部分宽窄相当,上方左右齐平,下方左高右低。

(2)“根、抚、摸、报”,左窄右宽,右边部分的第一笔,起笔时都高于左边部分的第一笔,最后一笔都向外伸展。

2.恩,上下结构。除了引导学生注意上面的“因”小而窄,下面的“心”宽而扁之外,侧重指导“心”字的写法:卧钩起笔较高较细,然后略向右下行笔,底部稍平,超出“因”字右侧再向左上“钩”去。三个“点”,第一、三两“点”分别在卧钩左右外侧相对,第二“点”落在竖中线上。

3.迟,写时注意两点:一是下面的“捺”要包住“尺”,二是“尺”字的“捺”要改为“点”。

4.寸,虽然只有三画,要写得舒展。注意:横画较长,竖画挨近竖中线起笔,竖画的下部长于上部,一“点”不宜偏下。

5.永,“点”在竖中线上方落笔,横折钩的“横”部稍短,在竖中线左侧起笔,至竖中线处沿竖中线向下运笔,至底部“钩”出,“横撇”的“横”沿横中线向右运笔,至“横折钩”“横”的起笔处向左下“撇”出。撇在右上格与“横折钩”的“横”齐平处起笔,至田字格中心收笔。捺从田字格中心起笔,向右下角运笔。

6.按笔顺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用下面的偏旁组字。

木( )( )( ) 丰( )( )( )’

亨( )( )( ) 芋( )( )( )

辛( )( )( ) 寸( )( )( )

2.读读词语,练写生字词。

3.读《游子吟》,想想它的意思。

4.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朗读,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懂得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悟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恩情 抚摸 永远 报答 迟到

2.读读词语。

湿润 恩情 抚摸 注视 慈爱

光辉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注意正音:前鼻音的字有“润、恩”,后鼻音的字有“情、光、铭、名”,“慈”是平舌音。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的什么内容。

(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母亲的关爱和孟郊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四、五自然段,写《游子吟》的由来)

2.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仔细观察课题旁边的插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大意:桌上,放着针线匾和一盏油灯。一位老妈妈左手拿着衣服,右手拿着针线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裳)

(2)她是谁?她为什么要缝补衣裳?具体情况怎样呢?请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她是孟郊的母亲。孟郊要出远门了,她正在忙着为儿子缝补寝裳)

(3)文章怎么写她“忙”的呢?她是怎么想的呢?

(忙着 深夜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夜深 忙 想)

(4)引导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之情及孟郊的感受。

(板书:清早 送 望 说)

(5)自由地轻轻地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孟郊看到太阳出来之后的什么情景联想到自己什么。学生回答。

①指名读太阳出来后孟郊见到的景物。(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②指名读孟郊的联想,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③研究反问句的意思。(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板书:日出:景 小草 太阳 情 自己 母亲)

(6)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质疑,教者解疑。

3.轻轻吟诵《游子吟》,看看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提示:‘‘意恐”是放心不下或担心的意思。“谁言”是“谁说’’的意思。“寸草”指小草。“春晖”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2)大意:儿子就要出远门了,慈爱的母亲双手飞针走线,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太迟。啊,母亲,您就像春天的阳光,我就像那小草,做子女的怎能报答得了您的恩情?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50岁写成《游子吟》)

(板书:铭记50岁写成)

4.再次吟诵《游子吟》,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布置作业

1.把下面这句话换一个说法,意思也一样。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3.背诵《游子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复习、巩固课文,深化课文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游子吟》。

2.请几个同学说说《游子吟》的意思。发现理解有误的,相机纠正。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什么意思?

(啊,母亲,我就像一棵小草,您就像春天的阳光,怎么报答得了您的恩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得”还是“报不得”?(报不得)

4.把下面这句话换一个说法,意思也一样。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5.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1)教师讲“”忙有两个意思:

①事情多,没空闲。比如,工作忙。

②急速地做。比如,大家都忙着干活。提问:句中的“忙着”的“忙”是什么意思?(急速地做)

(2)口头回答:母亲忙着干什么?(给孟郊缝补衣裳)蜜蜂忙着干什么?(在花丛中采蜜)

(3)各自练习造句,相互交流。

(4)当众交流,师生评述。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岁那年写《游子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母亲恩情的品质。

2.回忆学过的写尊敬长辈的课文。(《陈毅探母》、《奶奶的白发》……)

3.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光辉,所以我们对长辈要——。

三、布置作业

1.用“忙着”写一句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啊!

板书设计:

母亲 铭记 孟郊

(的) (50岁写成)

夜深: 忙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想 游子身上衣。

清早: 送 临行密密缝,

望 意恐迟迟归。

说 谁言寸草心,

恩情 报得三春晖!

日出: 景————小草 太阳

情————自己 母亲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0)

一、 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唐代一个叫孟郊的诗人,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他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 学习新课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最令你感动的一句话,用线划出来。(指名说)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课件:谁能告诉我图上画了什么?

“夜深了”是什么时候?母亲为什么这么晚还在缝补衣裳?她是怎么缝的?为什么这么做?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指名读句子“夜深了------衣裳”、生生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看课件:第二天清早,孟郊要走了,母亲把他送到了村外,望着孟郊母亲会说些什么?

指名读母亲说的话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有什么表现?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他可能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孟郊表现的句子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孟郊上路了,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表演理解:抚摸、注视

谁曾经抚摸过你?你有什么感受?孟郊抚摸、注视衣服,他想到了什么?

比较: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谁象小草?谁象太阳?“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又怎能报答得了太阳的恩情呢?”怎么理解?

齐读本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此情此景令孟郊激动不已,于是他写下了:慈母手中线-------(引读古诗)

谁能从文中找出表现诗句意思的句子?

指名读、配乐读、齐读古诗

6、指导背诵古诗

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

三、拓展延伸

你的妈妈曾经做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你打算怎么报答她?

四、总结课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1)

《母亲的恩情》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领学生一起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检查生字。

出示:恩、孟、缝、补、针、根、抚、摸、浴、报、迟、寸、永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母亲对孩子的恩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3、在回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重点指导: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你妈妈为你忙着干过什么吗?他们是怎么为你做的?你这时想说些什么呢?

(2)你每天上学时,妈妈是怎样叮嘱你的?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2)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范文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唐代一个叫孟郊的诗人,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他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最令你感动的一句话,用线划出来。(指名说)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课件:谁能告诉我图上画了什么?

“夜深了”是什么时候?母亲为什么这么晚还在缝补衣裳?她是怎么缝的?为什么这么做?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指名读句子“夜深了——————衣裳”、生生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看课件:第二天清早,孟郊要走了,母亲把他送到了村外,望着孟郊母亲会说些什么?

指名读母亲说的话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有什么表现?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他可能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孟郊表现的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孟郊上路了,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表演理解:抚摸、注视

谁曾经抚摸过你?你有什么感受?孟郊抚摸、注视衣服,他想到了什么?

比较: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谁象小草?谁象太阳?“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又怎能报答得了太阳的恩情呢?”怎么理解?

齐读本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此情此景令孟郊激动不已,于是他写下了:慈母手中线———————(引读古诗)

谁能从文中找出表现诗句意思的句子?

指名读、配乐读、齐读古诗

6、指导背诵古诗

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

三、拓展延伸

你的妈妈曾经做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你打算怎么报答她?

四、总结课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3)

二年级《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认真自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那么请你再读读课文,待会儿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出示:

我想读书

我想说话

我想提问

二、初学古诗

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

出示古诗

(1)指名读。(2)请学生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孟郊的母亲对孟郊好不好,好在哪里?

(1)抓住“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的恩情,指导朗读。

(2)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母亲边缝衣边会想些什么呢?谁能用上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给他

总结:想着读着,读着想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再一起读一读,你会有更深地体会。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请你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能读出母亲的担忧吗?边读边画一画。

1、指名读这一段。

2、出示第一句。

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亲是多么地不舍呀,想一想这句该怎么读?

3、一句话一颗心,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她的语言上。出示第二句: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叮咛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嘱托呀!

(齐读)师: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4、出示:他看到母亲……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即将远行的孟郊,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出示:母亲呀,您的白发就是为我的结果啊!

学生说。

师:读到这里,你对母亲是否有了更深地了解?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教师引读一二段。

孟郊回忆着这一幕幕,不由地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后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孟郊看到太阳,觉得它就象

而路上生机勃勃的小草就象

我们这些孩子,无论怎样,都啊!

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恩情,轻轻地读这首诗。(配乐朗读)

孟郊到了50岁,还一直不忘母亲的恩情,同学们,你们的记忆里,一定也有感动着自己的事情吧。谁来说一说。

六、感情升华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从今天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下课)

附板书:

9.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4)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重点、难点:

理解《游子吟》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今天,我们谈话的题目是母亲(板书母亲),母亲也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妈妈爱你吗?能举个例子说说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2、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母亲(齐读两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带诗人孟郊就是一个把母亲恩情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CAI出示诗句,谁能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真情

1、师: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CAI图片,问: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她缝得怎么样?

师:课文第一段就描写了图上的内容,(CAI出示第一段)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动?

(1)根据交流引导:“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适时讲民间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归期就会延迟,母亲把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是为了让儿子早点归来)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练习朗读,师评价。

(2)“夜深了”从这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静,怎么读好这个词语?

(3)你们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母亲把她的爱都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到了衣服上。她一边缝一边会想什么呢?CAI出示“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①哪位女同学做做孟郊的妈妈,读好这句话。评价(要读出担忧,牵挂之情)②后面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让我们用担心的语气读好这一段。(齐读)

2、过渡:衣服缝好了,这时,天已经亮了。母亲把衣服放进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两人,依依惜别。

CAI出示图片,交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叮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CAI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读读这句话,交流,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师总结:是啊,爱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吗?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什么叫“湿润”?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

师总结:是啊,这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她身边啊,孟郊却不得不远行,谁来读好这句话,练习朗读。

师:这真是——CAI出示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了文章,再读这两行诗,你懂它的意思了吗?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写这两句诗的呢?

师总结: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迟了。一边想象一边用你的真情去读好这两句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过渡:孟郊告别了母亲,满怀着母亲的希望和恩情,独自上路了。你们知道他干什么去吗?

CAI出示图,他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小草时,出示词语“生机勃勃”,什么叫生机勃勃?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生机勃勃?)

引导学生说因为有了阳光雨露的沐浴才会长得如此有生机。

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写下了CAI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在课文的第三段,自己读读,说说哪几句话就是写这两句诗的?同捉可以讨论讨论。

根据交流出示第三段内容,练习朗读。解释:“寸草”就是“小草”,“春晖”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小结: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而孟郊,就把自己想象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母亲的恩情,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的。孟郊上京赶考,做了一名县官,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接进城。在他50岁时写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师配乐朗诵。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好它吗?练读,指名读,师作恰当评价。

师: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成了千古传唱的佳诗。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集体配乐吟诵)

你们能美美地把它背诵下来吗?练背。

三、总结,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深爱自己的母亲,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机勃勃报答太阳的恩情,孟郊把自己对母亲的恩情化作了一首著名的小诗。小朋友,你们作为儿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配乐交流,可以联系母亲节,3。8妇女节,平时等)

是啊,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和安慰。(音乐响起)让我们随着音乐,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永远铭记----(齐读课题:母亲的恩情)全体起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CAI音乐,母子图片。)

四、作业

练一练

(1)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选择意思)

忙:①事情多,没空闲。②急速地做。

(2)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3)谁忙着干什么?

做一做:

(1)把《游子吟》美美地朗诵给妈妈听。

(2)搜集有关母爱的古诗、歌曲、文章,准备下节课交流。

教学设计(2)

《母亲的恩情》的.教学片段

原创:童话剧

细节一

师:最近老师看了一部电视剧,名叫〈〈我爱我夫我爱我子〉〉,你们看过吗?

师:里面讲到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吃了多少苦?

生:妈妈为他的儿子才嫁给哪个大海的。

生:妈妈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

生:那个妈妈每天累得都走不动路了。

生:我喜欢那个电视里的妈妈。

生:我妈妈不给我看电视,我常常偷偷地看,我都哭了好几回了。

师:是的,想这样的好妈妈还有很多。还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

生:学生一起唱了起来。

师:这是一部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里面的主题歌,也是讲了一位妈妈和自己孩子的故事,我看得感动得眼泪是控制不住的哗哗地流。有机会的话,你们也可以去看一看。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诗,叫〈游子吟〉出示古诗。

生: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指名读,老师范读,再试读,指名读,最后齐读。

师问:这首古诗是谁写得呢?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呢?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师:你们想知道答案吗?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母亲的恩情〉〉。

细节二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图上画着什么?

生:图上画着一位老妈妈在缝衣服。

生:有一个老人在灯下缝补衣裳。

师:能不能再具体一些。

生:画着一位老母亲在给他的儿子缝补衣服。

生:夜已经很深了,这个老妈妈还没有休息,还在油灯下为明天要去远方的儿子缝补衣裳。

生:图上画着这个老母亲都不怎么看得见了,可还在灯光下,为出远门的儿子缝补衣服。

师:说得好!课文中哪一自然段是说得这幅图上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

师:好!请你默读这一段,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是图上的内容,那些句子是心里想的?

生:指名读。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还可以看出什么来?

生:妈妈缝衣服,很认真。

师:你从哪个句子或者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师:是啊 ,妈妈缝得多认真多细心啊!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生:孩子们都很好奇!什么叫典故啊?

师:就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也是一个民间习俗。

生:什么故事?都直愣愣地看着我。

师:就是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的人做衣服,必须要把针脚做得戏迷,要不然出门的人回家的日期就会延迟,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细细密密地缝着,是为了让儿子早点回来。

生:哦, 原来是这样。

师:你看妈妈这么细心这么认真地缝补衣服,心理在想什么呢?

生:希望儿子早点回来。

师:那这里“一针针一线线”缝得仅仅是衣服吗?

生:学生茫然地看着我,不知道怎么样回答。

师:你们想想老师刚才讲得那个风俗习惯,再想象妈妈心理最想什么?

生:妈妈最希望她的儿子能早点回来。哦妈妈缝得是希望。

生:妈妈是把自己的希望缝在衣服里。

生:妈妈是把自己的愿望缝在衣服里。

生:对,妈妈缝得是自己的期望,缝得是儿子的归期。

师:那你能把这一句话读好吗?

指导朗读

师:你还能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中看出什么来呢?

生:已经很晚了,妈妈还在缝衣服。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从“夜深了”看出来的。

师:这夜深了,除了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你还能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妈妈再晚也要把衣服缝出来。

生:可以看出妈妈再缝着自己的心愿,也不觉得时间已经很晚了。

生:可以看出妈妈无论多晚都会把儿子的衣服缝好的。

生:可以看出妈妈是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啊!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

师: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无论付出什么都愿意,更别说是时间了。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是她的心肝宝贝!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是她的命根!在母亲的心中,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她愿意无偿地为孩子做任何事情。这位妈妈把心中全部的爱,都化做了针线缝在了衣服上,她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谁能把第一自然段的后面两句话读好呢?出示:“夜深了~~~~~回来……”。

指导朗读。

细节三

师:请同学们再看第二幅图,图上画着什么?

生:图上画着孟郊的妈妈把孟郊送到村子外。

生:图上画着孟郊的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子的外面,舍不得离开。

生:图上画着妈妈和儿子都舍不得分开,她们的手紧紧抓在一起,谁业不愿意分开。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再仔细看看,我觉得妈妈好象在对他的儿子说着什么?

你们看是不是 ?

生:是!

师:那妈妈在对她即将要远行的儿子说什么呢?请你用妈妈的语气来说。

生:孩子~~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你可以用孟郊的妈妈喊她儿子一样地来说。

生: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师:(妈妈,我记住了,我会早点回来的!)

生:郊儿,你在外面可要注意身体啊!师:(妈妈,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生:郊儿,你在外面要保重身体啊!师:(妈妈,您也一定要保重啊。)

生:郊儿,你在外面遇见坏人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师:(妈妈,您在家里有困难可以先找邻居帮忙,不要累坏了身体。)

生:郊儿,你不用担心家里,你自己在外面可要当心啊!师:(妈妈,您自己也要当心啊!)

生:郊儿,妈妈真舍不得你啊!你可一定要早点回来啊!我在家里等你回来啊!师:(妈妈,我也舍不得您啊,我会想念您的,我一定会早点回来的!)

师: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儿子的行牵动着母亲的心啊!妈妈的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

师:谁能把妈妈说得这一句话给读好呢?

指导朗读。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5)

《母亲的恩情》课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领学生一起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检查生字。

出示:恩、孟、缝、补、针、根、抚、摸、浴、报、迟、寸、永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母亲对孩子的恩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3、在回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重点指导: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你妈妈为你忙着干过什么吗?他们是怎么为你做的?你这时想说些什么呢?

(2)你每天上学时,妈妈是怎样叮嘱你的?

五、课堂小结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6)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模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摸()恩()

扑()漠()思()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吗?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母亲的恩情》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7)

《母亲的恩情》三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二名师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扑()漠()什()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8)

《母亲的恩情》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扑()漠()什()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9)

苏教版语文母亲的恩情的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子吟等。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补”、“求”。

2.理解《游子吟》的诗意。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板书:母亲

2.师:是呀,母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妈妈,提起母亲,你能想到那些词语? (善良 、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

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师板书,“恩”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

师: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指名读,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我们的好朋友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生字词和段落号。

4.检查生字、词语认读。(课件出示,生字标为红色)

出示:恩情、孟郊、缝补、抚摸、沐浴、永远、报答、铭记、注视、

慈爱、著名、光辉、湿润、一针针、几根白发、迟迟归、寸草心

(1)指名试读

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忆字形。如“永”的读音,“抚摸”“沐浴”的字形记忆。

(2)带读,开火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再练读两遍,再读给同桌听听,比比谁先把字音、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读正确,读流利。

2.自由交流: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课件出示:说一说

3.课件出示填空题:

《游子吟》的作者叫(   ),是(  )朝的一位诗人。这首诗是他在(  )岁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       )。

课文读熟练了吗?能把这道题填完整吗?

4.课件出示孟郊图片 孟郊,唐朝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到溧阳。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那年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5.齐读《游子吟》

6.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恩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迟 寸 永

课件字体变色: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这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其中3个还都是“扌”,现在请小朋友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动画显示“恩 迟”书写要领

恩,因字在心上,模样有点方。心中有三点,方向各不同,间距挺匀称。

迟,走之左边短,折处对准上面点。平折伸长包起尺,尺字横斜才好看。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读通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诗人永远铭记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恩情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诗人去探寻!请小朋友们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的吗?课件出示:自读思考: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的吗?

2.交流感受。

⑴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的行动中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老母亲缝衣图: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课件字体变红:深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们查一查字典。课件出示:查字典 在这个句子中,“深”应该表示时间长的意思。

补充资料:在吴越乡间有这样一种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

课件字体变红:一针针一线线 “一针针一线线”,是什么意思?从“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件 师动情小结:小朋友,你们看,夜深人静,这位头发花白、双眼模糊的老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缝着……看着此情此景,你心动了吗?你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吗?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1自然段,用心体会体会。课件 出示:读一读

⑵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的语言上。

课件出示送别图: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①小朋友们能看图说说这送别的场面吗?课件出示:说一说

②小朋友,想象一下,如果此时此刻你的妈妈要出差离开你,你的心情怎样?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课件出示:读一读

③课件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小朋友们请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④课件出示:为什么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就湿润了呢?他会想些什么呢?谁能说说为什么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就湿润了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那么刻骨铭心。请小朋友们再读读1~2自然段,感受一下母亲浓浓的情。

课件出示:读一读

3.课件出示阳光小草图。

⑴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读第三自然段。

⑵课件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①课件字体变红:抚摸 注视 从孟郊“抚摸”的动作和“注视”的眼神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②“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③课件字体变色:“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十分肯定: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课件字体变色:“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④课件字体变色:孟郊把“太阳的光辉”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⑶小结:课文第三自然段,孟郊触景生情,由生机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联想到慈爱的母亲给自己的关怀,表达了孟郊不忘母亲恩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请小朋友们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这一份感激之情。

二、诗文联系,借文悟诗

过渡: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自读第4、5自然段。

2.出示古诗:这首诗是孟郊50岁时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法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这首诗很好懂,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就是写这首诗意思的。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与前面三个自然段对照着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诗句?还有哪些不明白?

课件出示:诗文对照,读懂诗意。

重点指导:意恐迟迟归 读一读,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

课件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课件圈点:意恐 放心不下或担心的意思。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最后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谁言”,谁说的意思。“寸草”指小草。“寸草心”,就是儿子的心。“三春”,指春天,春季有三个月。“晖”阳光。“三春晖”即母亲的恩情。

课件出示古诗 请小朋友们把这两句诗和诗意对照着读一读。

6.课件出示三幅图 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这首诗中的母亲是那么寻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这首诗也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让我们永远记住它。

课件出示:背一背

三、指导书写,完成练习

1.指导书写。

2.指导造句。出示课后练习第四题: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游子吟》

作业设计:

1。必做题: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2。选做题: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你打算怎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资料链接:

纸船——寄母亲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教学反思:

【微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甄选19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