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吨的认识说课稿(优质19篇)

发布时间: 2024-11-05 18:56

吨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吨的认识》,本课是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根据知识的特点以及课堂需要让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3)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2)

说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说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说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说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组内交流感受。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

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教材第48页第2题),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2)出示几种常见的物品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吗?在哪里见过?

2、说说下面图中的牌子表示什么意思?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教材第49页第5题)

4、小明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单位准确吗?请帮他改正。

指名读,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把收获写道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小组内交流。

吨的认识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吨的认识》。

一、说新课标

吨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对质量单位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本课知识,应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一吨重的观念,会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计算,为日后解答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测量的认识的第三课时“吨的认识”。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单元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就学全了,可以使学生对这两种计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吨的认识”之所以安排后讲,是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分别编排的。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化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4、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三、说教法

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动脑、动手、动口,去感知和体验知识。

2、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识。

3、开放式教学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

四、说学法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从生活实际的体验中学会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

2、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整理、反思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第二环节,讲授新课这一环节,分两步骤来进行

二)通过自学举例,初步认识吨

我首先提出,你还想知道有关吨的哪些知识?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激起探求新知的兴趣。

然后教师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好的问题,由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并就自己感兴趣的和看不懂的地方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培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接着,请学生说说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锻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自然导入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学生会找出“1000千克就是1吨”,在这里我设计了2个问题:

1、1吨=1000千克这个式子可以怎么读?还能怎么读?让学生明确单位间可以互相换算。

2、看看这个式子,你能给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自己出题来进行单位换算的,主张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进一步培养了学习能力,这样对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学生会掌握得更牢固,而且也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起来,形成完整认知结构。

完成这句话的教学后,再让学生提出还有哪句话重要,围绕“计量较量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这句话,我设计了2个问题: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活中有什么物品用吨作单位?

2、出示教师收集的有关资料。

在这一步骤中,我针对“吨”这一概念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很难直接接触到,不容易形成表象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学、举例、自问自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吨的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吨的认识》,本课是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根据知识的特点以及课堂需要让学生

课前准备: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3)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5)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7)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册《吨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别的知识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大纲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以下两点:

1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由于吨是较大的计量单位,学生往往只是眼见,却未必有真实的感受,因此,教学重点是建立1吨的概念,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分4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水果贸易市场的画面。

“一个苹果重450————,一箱苹果重1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估计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中这一车苹果的质量为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从实物中认识吨。(幻灯片展示装货物的卡车、火车皮这两幅画)

教师引导学生:图上的吨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吨”的概念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4)、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数量上初步感知吨的重量,并反馈有多少同学已经知道“吨”。并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随时发现数学。

2、实物体验,联系生活

本环节逐步由抽象到具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认识,拓展思维,以直观形象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是非常重的,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1)、出示实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个5千克的.铅球

教师请学生抬大米,掂铅球。引导学生:1吨的重量要几袋这样的大米啊?20袋这样的大米你们还抬得动吗?铅球同上过程

(2)、同桌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引导:1吨的重量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同学

(3)、联系生活举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把吨这个重量单位用于生活,强化吨的概念的构建。

3, 单位化聚,练习巩固

(1)、 出示例题: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2000千克=( )吨 2450千克=( )吨( )千克

(2)、开放题: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 一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主要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说课稿(8)

《千米和吨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吨的认识说课稿(9)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千米和吨的认识的说课稿

“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吨的认识说课稿(10)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

一筐苹果重25()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一只大象重6()

一辆货车载重4()一支粉笔重5()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2吨

8吨6千克

2000千克8000千克

6000克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6吨+50千克

72吨-23吨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吨的认识说课稿(11)

吨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 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 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 )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

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12)

《吨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吨的认识说课稿(1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14)

吨的认识小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别的知识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大纲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以下两点:

1、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由于吨是较大的计量单位,学生往往只是眼见,却未必有真实的感受,因此,教学重点是建立1吨的概念,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分4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水果贸易市场的画面。

“一个苹果重450————,一箱苹果重1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估计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中这一车苹果的质量为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从实物中认识吨。(幻灯片展示装货物的卡车、火车皮这两幅画)

教师引导学生:图上的吨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吨”的概念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4)、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数量上初步感知吨的`重量,并反馈有多少同学已经知道“吨”。并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随时发现数学。

2、实物体验,联系生活

本环节逐步由抽象到具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认识,拓展思维,以直观形象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是非常重的,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1)、出示实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个5千克的铅球

教师请学生抬大米,掂铅球。引导学生:1吨的重量要几袋这样的大米啊?20袋这样的大米你们还抬得动吗?铅球同上过程

(2)、同桌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引导:1吨的重量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同学

(3)、联系生活举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把吨这个重量单位用于生活,强化吨的概念的构建。

3、单位化聚,练习巩固

(1)、 出示例题: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2000千克=( )吨 2450千克=( )吨( )千克

(2)、开放题: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 一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主要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说课稿(15)

《吨的认识》小学数学说课稿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16)

《吨的认识》说课稿范文3000字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 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 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 )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

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17)

吨的认识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吨的认识说课稿(18)

《千米和吨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吨的认识说课稿(19)

吨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吨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 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 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 )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微语】去做风,不被定义的风。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吨的认识说课稿(优质19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