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说课稿

黄山奇松说课稿(汇编20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2日 16:17

黄山奇松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迎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迎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黄山奇松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黄山奇松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四、 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近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姿态

奇   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                     比喻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黄山奇松说课稿(6)

【活动掠影】

课例研讨范围

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比赛课

校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题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运用设计与制作、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实行关于黄山的综合性学习,完善收集整合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实录】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引出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齐说)

师: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齐说)

师: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白板展示“黄山四绝”图片]

生:情有独钟(齐说)

师:[白板展示黄山松图片]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

生:奇(齐说)

师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批注点评

师:同学们,黄山最妙的观松松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生: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生:这里的景色最美

师:这就是“黄山绝胜处”是观赏奇松最好的地方

师: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你们最感兴趣的哪一个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欢“迎客松”

师: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松图象]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这句话中的“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白板设计:在图片右侧出示这段文字,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姿态优美”下画上着重号]

师:还有哪里看出了迎客松的“奇”?

生:“枝干遒劲” 的“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白板设计:在“遒劲”下画上着重号,批注,雄健有力]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迎客松的枝干是怎样地粗壮有力。[白板设计:通过白板放大图片,聚焦迎客松的枝干,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遒劲”]

生:“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白板设计:在“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画着重号]

生:“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白板设计:在“饱经风霜”下画着重号]

师: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

生:“饱经风霜”是指经历的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一般都是来形容人或建筑物的。

师: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白板设计:出示老爷爷的图片,聚焦脸部特写]

生:老爷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他一定经历了许多坎坷。

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白板设计:再次聚焦迎客松的树干]

生: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生:上面满是伤痕

师: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

生: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齐说)

师: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还奇在哪里呢?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热情的欢迎”体现了迎客松非常热情

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生表演

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白板设计:出示这段文字]

师: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

生:很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代表”“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白板设计:老师在“代表”、“象征”下画上着重号]

师: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征”的呢?

生:人们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看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黄山

师:你真会读书。你是真真读懂了这句话,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特,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生看白板,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师:你们还想看什么松?

生:陪客松

师:[白板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生:“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白板设计: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圈画出“绿色的巨人”]

师: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师: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白板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白板设计: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设计:圈画“天然盆景”]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生:盆景

师:[白板设计:在送客松图片左边出示园林盆景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

生:天然的(齐说)

师: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白板设计:圈画“依依不舍”]

师:送客松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生:我好舍不得你们走呀,黄山还有许多美景呢

生:再见了,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再来黄山。

……

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生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生:(齐说) “奇”

师:现在,我们已登上玉屏楼去看着这黄山的三大名松啊!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领略一下三大名松的“奇”,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女生读“迎客松”,男生读“陪客松”,齐读“送客松”) [白板设计:出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三、其他松—想象练说,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黄山松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

生:黄山的松千姿百态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

生:不是,还有许多(齐说)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黄山上的奇松有许许多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齐喊)

师:[白板出示黄山十大名松的图片,学生观赏]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

生:像龙

生:我觉得像蘑菇

生:我觉得第三幅像老鹰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模仿一下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生交流讨论,指名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5幅黄山奇松。这棵黄山松外形像一条腾飞的卧龙。大家请看在树干顶部,分两枝盘屈生长,右枝茂盛中间分叉,好似巨龙怒吼,左枝细长,向后弯曲延伸,好似龙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龙出升天的感觉!所以我给这棵松起名为“巨龙腾飞” [白板设计:让学生上台边解说边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绍其中一棵黄山奇松。]

……

师:刚才几位同学介绍的真不错,抓住了黄山松的奇特外形,有的还用上了书上的一些词句,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白板设计:出示课文第三节]

师: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综合训练

师: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白板出示黄山全景,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生:去过五岳之后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过黄山之后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师: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设计:出示作业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反思与评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样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许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等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走进了我们教师的课堂,白板以其优越的直观性、情景性、交互性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节课我利用白板辅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课上我以“白板”这一辅助工具,充分彰显白板技术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进有有效的学习

一、直观展示:创设鲜亮的视觉效果情景,激活学习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够很方便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如对课文背景的补白,在课堂中,随时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图片、影像、音乐,这与传统的课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教学资源的补充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其更为有效。

在教学《黄山奇松》之前,我曾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班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外来工子弟,平时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经统计我班去过黄山的只有2个,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被这美景所吸引,对“黄山奇松”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展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升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图片等教学资源是其根本就是为是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素描转化为形像的图片画面,将生活中的真实影子移至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图辅读,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饱经风霜”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此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图片,其中“枝干遒劲”学生理解不深刻。在设计白板运用时,我通过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让学生直观感受枝干“遒劲”的有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小组综合性学习对“饱经风霜”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爷爷的图片,聚焦面部特写,引导学生观察,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感受,再次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对于“饱经风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时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图为读服务,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也努力创设情境,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这样理解太平淡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些什么?同时我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迎客松的姿态,接着我让全班同学交流。通过这一形式,学生离迎客松就近了,对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动:以白板技术性激活多元多向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时的对学生的发言、材料的展示进行整合归纳,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习的要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到“迎客松”的奇特时,我先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自读感受交流。当学生讲到“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时,我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白板上用笔作下了批注。学生多种感观相结合关注到学习重点,同时了学习了批注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看图介绍黄山奇松时,学生就一边向其他同学介绍一边操作白板,学生根据自己介绍的重点,及时的对图片放大缩小聚焦圈画等。听的同学更兴趣深厚,关注度极高,学习氛围更为深厚

白板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也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然而反思一下我们平时的教学习惯,由于时间、精力、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平时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跟历史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发挥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学的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黄山奇松说课稿(7)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6单元20课《黄山奇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独特姿态,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7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⑵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⑶情感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⑷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⑸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课件,板画,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⑴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教师边播放录象《黄山风光》视频,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优美的黄山风景视频,创设出黄山独特景色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⑵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黄山松树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思路相吻合,为深入了解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

这节课可用上节课学生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其他重点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自觉的持久的内驱力才能形成。

⑴激趣引读,初步感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前演示《黄山风景》的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课件的演示激起了学生对黄山奇松的浓厚兴趣,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平,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习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真正落实“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实质是学生精神的升华,个性的解放,创造性的核裂变。”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自学,张扬个性的阅读,其收获是丰富多彩。

⑵图文对照,研读体悟

教师如把材料嚼得太细,学生无须咀嚼,就直接把老师所讲的吞咽下去,结果是食而不知其味。学生成了装学问的容器,而绝不是独立思考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服务。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分别出示了三大名松图,学生由图引路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去读书、去思考,去对照,去辨别,去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品味。

进行比较朗读,特别是文中第2自然段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

⑶学当导游,训练口语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背诵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如果为了背诵而单调机械重复,学生难免兴味索然,如果让学生当导游去介绍,一则口语交际,二则背会课文,三则气氛热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在当导游的同时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习了表达,学习了倾听,学习了评价,促进了发展。

⑷抓住特征,拓展深化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让学生掌握方法,有利于终身学习。知道课文松树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读促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黄山奇松说课稿(8)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6单元20课《黄山奇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独特姿态,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7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⑵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⑶情感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⑷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⑸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课件,板画,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⑴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教师边播放录象《黄山风光》视频,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优美的黄山风景视频,创设出黄山独特景色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⑵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黄山松树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思路相吻合,为深入了解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

这节课可用上节课学生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其他重点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自觉的持久的内驱力才能形成。

⑴激趣引读,初步感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前演示《黄山风景》的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课件的演示激起了学生对黄山奇松的浓厚兴趣,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平,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习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真正落实“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实质是学生精神的升华,个性的解放,创造性的核裂变。”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自学,张扬个性的阅读,其收获是丰富多彩。

⑵图文对照,研读体悟

教师如把材料嚼得太细,学生无须咀嚼,就直接把老师所讲的吞咽下去,结果是食而不知其味。学生成了装学问的容器,而绝不是独立思考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服务。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分别出示了三大名松图,学生由图引路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去读书、去思考,去对照,去辨别,去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品味。

进行比较朗读,特别是文中第2自然段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

⑶学当导游,训练口语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背诵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如果为了背诵而单调机械重复,学生难免兴味索然,如果让学生当导游去介绍,一则口语交际,二则背会课文,三则气氛热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在当导游的同时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习了表达,学习了倾听,学习了评价,促进了发展。

⑷抓住特征,拓展深化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让学生掌握方法,有利于终身学习。知道课文松树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读促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⑸表示赞叹,延伸课外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因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不同,对课堂的所得也有所不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

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摘抄描写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篇章,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

2、仿照一棵奇松的写法写一种花。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板书设计

迎客松

虽然……却……

黄山奇松

陪客松……如同……

(千姿百态)

送客松……好像……

学完重点段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说说文中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并说说文中的松树的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复述全文,深化感知。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情景让学生悟,学法让学生去总结,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黄山奇松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黄山奇松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黄山奇松说课稿(11)

《黄山奇松》说课稿设计

师:者即可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一起读课题。

生:读

师: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初读了课文,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潇洒,挺秀 遒劲 郁郁苍苍……

生:读

师:你读的字正腔圆。遒劲的劲也读对了后鼻音,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黄山奇松的。

师: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对黄山的了解?

生:千姿百态

师:那一小节告诉我们黄山千姿百态。

生:第三小节。

师:你来读

生:读

师:你清秀的声音也让我们感觉到——

生:潇洒挺秀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

生:第一小节。

师:你读

生:生读

师:声音真好听,刚才两个同学用了两个词语说了对黄山奇松的了解,剩下的词语谁来说?

生:郁郁苍苍的迎客松……

师:你来说,谁是郁郁苍苍?谁是……

生:读句子

师:遒劲和盘踞谁来说?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黄山松枝干盘踞

师:但是作者为什么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大代表身上呢?

生:因为他们姿态优美,而且这三个代表的姿态太奇特了。

师:走进文本具体读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语句。

生:默读 圈画

师:巡视指导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这三大名松的奇?

生:读句子。

师:这是你眼中的奇

师:谁再来?

生:“……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

生:……陪客松的句子

生:送客松的句子

生:送客松的句子

师:这么多的奇,归根结底是他们的什么的奇?

生:形态。

师: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些名松奇特姿态奇的句子

生:读,画

师:交流,你找到迎客松具体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生:读“……如同好客的主人……”

师:所以让你们叫他——

生:迎客松。

师:谁来读陪客松的句子。

生:读

师:你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正因为如此,人们叫他——生:陪客松

师:那送客松呢?

生:读所以让你们叫他——

生 :送客松

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说,……好像比作……

师:因为有这样的姿态,所以人们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他们的名字也是这样的由来。当你来,有人迎接你,走时有人送你。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还想多留下一会。

师:正是以为有来了这样的丰富的形象,才有了这些名松的.情感。你来读。

生;读

师:从你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你的幸福。陪客松呢?

生:读

师:我感觉到了陪伴,那送客松呢?

生:读

师:我听出了不舍。

师:你听着这样有情有义的姿态,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呢?

生:为什么能长在石峰里?

生:为什么长得这样奇?

师:再读第二自然段,会有一个此乃让你怦然心动?

生:饱经风霜

师:让我们怦然心动。板书这个词。饱你怎么理解。

生:多。

师: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这个词中的饱在这里是第几种解释?

生:第三种。

师:你想象长在陡崖边的送会有什么样的经历?

生:风霜雪打

生:大风雪

生“被山上落下来的岩石砸着。

生:狂风暴雨。”

师:再读这段话,读完之后,你肯定有话想说。

生:自由读。

师:读完这份资料你想说什么?

生:一生很艰难。

生:生命力很强。这样的精神的确很奇特。

师:这样顽强的生长只是一年两年吗?三年五年吗?是六百年,是八百年啊,这就叫做“饱经风霜”

生:读词

师:其实陪客松,送客松也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他们都——

生:饱经风霜。

师:引读本段话。迎客松饱经风霜却——陪客松饱经风霜却——送客松饱经风霜——

生:读

师:假如你现在就在黄山你现在就是游人,你一定会陶醉其中,那你就把这种陶醉读出来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做黄山第一游人?

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很幸福很温馨,你们也行道黄山当游人吗?那我们就是游人,游人就是我们,让我们一起到黄山去感受名松的热情好客吧。

生:齐读

师:老师看出了你们很自豪,这么温馨的场景,此时此刻,我们都在黄山中。我想你们一定也愿意做一棵松,谁愿意?都想做一棵礼仪之松。

师:谁想做迎客松?

生:读

师:多好,谁想做陪客松?把文中的换做“我”来读。

生:读

师:有你的陪伴,游客一定会很安全的。谁来做送客松?

生:读

师:从表情中我看出,你们也想当这三棵松了,对吗?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大家看那,我们这些迎客松已经舒展双臂吗,正对游客热情的说——

欢迎你到黄山来

生:欢迎你到黄山来,我会陪你游览皇上

生:欢迎你到黄山来,我一定会好好招待你们的。

师:那位陪客松想向有人介绍一下黄山呢?

生:那就是我们黄山的怪石了。

师:宾客已经伸出常常的手臂说——

生:欢迎你到我们黄山来

生:再见朋友,你下次一定要再来看看我呀!

师:还只是松吗?

生:已经像人了。

师:这样的朋友这样的人,是不是已经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呢?放音乐展图片:师引读。

生;……如今,它向……如今这课迎客松……当你留恋山间……一棵陪客松正……当你浏览黄山……而下……枝干盘踞……依依不舍地告别。

师:这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意让我们铭记,在其他地方能看到吗?华山、泰山、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在黄山能看到,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松独有,难怪人们对它们(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

下课

正好下课(哨子响起来的)

黄山奇松说课稿(12)

《黄山奇松》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6单元20课《黄山奇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独特姿态,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7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⑵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⑶情感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⑷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⑸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课件,板画,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⑴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教师边播放录象《黄山风光》视频,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优美的黄山风景视频,创设出黄山独特景色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⑵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黄山松树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思路相吻合,为深入了解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

这节课可用上节课学生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其他重点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自觉的持久的内驱力才能形成。

⑴激趣引读,初步感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前演示《黄山风景》的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课件的演示激起了学生对黄山奇松的浓厚兴趣,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平,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习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真正落实“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实质是学生精神的升华,个性的解放,创造性的核裂变。”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自学,张扬个性的阅读,其收获是丰富多彩。

⑵图文对照,研读体悟

教师如把材料嚼得太细,学生无须咀嚼,就直接把老师所讲的吞咽下去,结果是食而不知其味。学生成了装学问的容器,而绝不是独立思考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服务。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分别出示了三大名松图,学生由图引路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去读书、去思考,去对照,去辨别,去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品味。

进行比较朗读,特别是文中第2自然段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

⑶学当导游,训练口语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背诵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如果为了背诵而单调机械重复,学生难免兴味索然,如果让学生当导游去介绍,一则口语交际,二则背会课文,三则气氛热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在当导游的同时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习了表达,学习了倾听,学习了评价,促进了发展。

⑷抓住特征,拓展深化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让学生掌握方法,有利于终身学习。知道课文松树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读促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⑸****赞叹,延伸课外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因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不同,对课堂的所得也有所不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1、摘抄描写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篇章,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2、仿照一棵奇松的写法写一种花。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板书设计

迎客松 虽然……却……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如同……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好像……

学完重点段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说说文中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并说说文中的松树的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复述全文,深化感知。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情景让学生悟,学法让学生去总结,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黄山奇松说课稿(13)

五年级《黄山奇松》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 “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小结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 “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习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遒劲 郁郁苍苍 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黄山奇松说课稿(14)

《黄山奇松》的说课稿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去一探究竟。根据“情有独钟”质疑:黄山奇在哪儿?

3、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

然后先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4、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磨难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在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篇课文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但在这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很多细节,教学中资料准备的不够多,孩子们缺乏情深体验,感受不够深刻,导致孩子们的配合也不够高,因而老师讲述多了点。

黄山奇松说课稿(15)

《黄山奇松》的说课稿之二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学习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自学另外两种松,然后再把你较喜欢的一种松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读出这两种松的奇。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黄山奇松说课稿(16)

《黄山奇松》的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学习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自学另外两种松,然后再把你较喜欢的一种松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读出这两种松的奇。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黄山奇松说课稿(17)

《黄山奇松》说课稿精选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基础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最喜欢的要属游戏了。因此,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智闯黄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进入网站的首页,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

进入网页后,教师以过渡:“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黄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可探究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从中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留言板”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如:黄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来的?黄山的其它“三绝”有什么特点?黄山还有哪些风景区?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有待研究的方向。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进行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学习导航”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关信息。

2、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

3、讨论汇报形式。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黄山概述”、“黄山四绝”、“黄山景区”、“黄山特产”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以“你上网获得了哪些收获呢?”为出发点来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境。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有图文解说法、导游介绍法、讨论法等,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黄山奇松的姿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美。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结束了黄山的风光之旅后,你觉得黄山怎么样呢?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习后的感受,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畅所欲言。为了给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热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黄山文化”、“网络涂鸦板”的超级连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可以通过选一些诗来吟诵,也可以是画一图来赞美……

(六)、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学生对于黄山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黄山奇松说课稿(18)

关于《黄山奇松》的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黄山奇松说课稿(19)

黄山奇松的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启动、编写到实验、总结、推广,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六年来,这套教材的使用,无疑为我们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语文教育思想作出了方向性的启示,同时也为我们深化小语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今天我有幸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得黄山更加秀美。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当初备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可谓下了一番功夫。苏教版小语教材明确提出“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学科定性、定位观。“语文姓语”,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认定了教会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小语姓小”,明确了小语教学的基础性,认准了小学只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不是要从理论意义上向学生传授语言学的知识,而是要从实践意义上去培养他们最起码的运用水平的语文基本功。从这一思想来看,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生需要学习的是课本中原汁原味的东西,而绝不是关于课本的那些零碎枯燥的东西,基于这一定性、定位观,结合新大纲的精神,从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的实际出发,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黄山的热爱;

3、注重积累运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理之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我力求体现“以读书为主线,强调读中感悟,提倡活记乐背,注重迁移运用”这一指导思想,下面我想就这四点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以读为本,将读书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来,语文教学在实践上的最大误区便是“途径”不明。我们一直未能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儿童语文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语文课上学生语言训练的根本途径和动行机制是什么?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以各种分析和各类知识的灌输来取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不肯让学生直接充分地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学生学到手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语言材料,而是诸如“艰苦朴素”“英勇顽强”之类概念化、标签式的“被榨干了汁水的语言的标本”。为了改变这种错误的语言学习之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按照“初读感知——熟读感悟——品读体会——记忆背诵”四个基本环节进行。首先要求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说说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在整体感知第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循文明象、体情悟道”感悟文中“枝干遒劲”和“饱经风霜”这两个新词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练习背诵。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最后通过观赏其它奇松,齐读最后一节,结束新课的学习。这样,通过全程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以感知为基础,将读中感悟作为理解课文的手段。

感悟,感知而领悟。感悟,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新大纲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让学生感悟的呢?

1、悟其意。

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侧重于悟其意。如《黄山奇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学生难以理解“代表”“象征”的含义。领悟的方法还是先要从整体上去感知:它为什么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为什么象征着黄山?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一代而过,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己理解。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学生学习的是母语,课文大多数文字一读就懂的,所以要择其需要领悟处领悟之。

2、悟其情。

“情”,就是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景或物产生的特定情感。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我突出重点,防止教学程式化。悟其情的方法,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就是说,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三、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新大纲要重视在读中感悟,但更强调语言积累。强调语言的积累,那么究竟要积累什么?积累范文的语言,而绝不是积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要重视读书和背诵,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东西。这是我们苏教版一贯倡导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注重让学生积累范文语言,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写得多好,不仅把迎客松写得美,写得奇,还写出了迎客松的地位,这么好的句子,不让学生背上,不让学生将范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能提高?其次重视积累,还包括积累名家名句,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补充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并让学生记住,学生很高兴,很乐意地去背了。记得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爬云龙山观景台,便见到一个少先队员一边向上爬一边对他的小伙伴大声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看,这个同学学过的《登鹳雀楼》诗竟在这儿派上了用场。我今天让学生们记住徐霞客的名言,说不准哪一天学生真游玩完黄山后,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那时真有一鸣惊人之感。若是平日这些同学积累甚少,头脑空空,我想即便面对更加绮丽迷人的景色,恐怕也只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吧!

四、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学生对黄山奇松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介绍黄山奇松,这不光是很好的迁移运用,更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口头言语交际日益频繁。因此重视说话教学,加强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抓住小学阶段发展儿童口语的最佳期,十分重视说话训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言语交际和观察表达练习。其中言语交际训练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要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再造想象,发展言语的交际功能,沉淀言语的交际经验。从这点来看,让学生在家长面前介绍黄山奇松正是为了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此外,我在布置课后作业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校园中三座典型的建筑物,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新大纲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我们的语文教改之路,也正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要求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说、写促读,提倡活记乐背,增加积累,注重说、写结合,促进迁移运用。一句话,这就是走“以读为本、内化语言”之路。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主观上,我力图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展示苏教版教材的教革方向,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客观上,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说课中的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黄山奇松说课稿(20)

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微语】但愿拨云见日,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黄山奇松说课稿(汇编20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