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09:5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见课本第87—88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B.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体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黑白棋子若干
五、教法、学法:
(1)引导发现法
(2)分组讨论法
(3)游戏和抢答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乒乓球队员精彩图片,树立向他们学习、为国争光的目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然问乒乓球比赛时,怎样决定谁先发球的?学生有可能不会答,老师告知乒乓球比赛猜球决定谁先发球。并问,这样做公平吗?(公平,因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两种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3、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4、感知数据,体验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
5、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6、接下来练习题的设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作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7、最后通过听要求给纸盒里增减球来进一步体会可能行的相关知识,搭建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
七、板书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可能性是1
不可能可能性是0
1黄1白黄球1/2
白球1/2
1黄7白黄球1/8
白球7/8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
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二
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
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
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说教材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方面的教学内容,概率的基础是随机现象,这就涉及确定事件(包括一定与不可能两种)与不确定事件,在不确定事件中,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虽然每种结果都是随机出现的,但出现的次数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也决定了概率与统计是密不可分的,在本单元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实验数据的统计为基础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的。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和一个实践活动,本节课是其中的例1,感受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入,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使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结果。
2、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爱祖国爱家乡和怎样做人的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这些事件。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五、教法及学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盒子、彩色乒乓球、节目签。
七、说教学环节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二)观察体验,建立概念
(三)实践探索,发散思维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下面我将一一阐述这五个教学环节: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通过猜一猜老师带来的礼物的游戏,感受可能性中的不确定事件,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的主题——可能性。接下来通过谜语的形式猜出老师带来的礼物,再次感受有些事情的发生又是确定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选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每个学生投入、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体验,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首先创设情境,因情境中活动的需要而组织学生开展了“抽签表演节目”这一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概念,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活动:出示三张卷起来的纸条,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2、(以抽签时学生抽一张跳舞签为例)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3.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纸条了。
4.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并且明确“可能”这种情况属于不确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确定的。
(三)实践探索,发散思维
正确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现象。接着以一个“摸球获奖”的游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和事件的不确定性。
1、活动:1号盒中有6个红球,2号盒中有3个红球和3个绿球。请学生从1号盒中摸球,引导学生思考会摸到什么球?再请一位学生从2号盒中摸球,引导学生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根据摸到的球给予相应的奖励。老师设定条件,不可能摸到红球,让学生帮老师选择从几号盒中摸?想摸到绿球,又该从几号盒中摸?从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球?
2、小结:当一个盒中全部是红球,任意摸一球,一定摸到红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当一个盒中既有红球又有红球,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会摸到红球。(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可能性的三种情况提出问题,并能形象的描述事出件发生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下面两个练习:
1、涂一涂(课件出示)
2、连一连(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按照由易到难分层设计,既巩固了知识,又深化了学生的认知。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的提问引发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明确可能这种情况是不确定的,不可能和一定是完全确定的。
2、一题多解,考虑问题要全面。
3、生活中有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的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同时让领悟数学思想和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八、板书设计
我觉得这样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九、教学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二三十名学生可能有二三十种不同的反应。但是,老师一定要把握住底线,这个底线是由学生发现知识而不是老师去灌输。
教学内容: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
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
明确要求:
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展示、汇报、交流
(1) 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2) 师: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
(3) 解决反例问题
师: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数却多呢?说一说这是这么回事?
生再次实验(黑棋子1个白棋子9个或黑棋子2个白棋子8个)
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看来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板书:小 大)
6、 师: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师:与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板书:数量 多 少)
7、师:横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随着黑棋子数量的逐渐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了。
8、师:放5个黑棋子和5个白棋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观察摸到的结果)
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
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样呢?猜一猜。
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师:正如你们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做了此项实验(介绍贝努力实验)
9、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摸棋子的实验发现,袋中放几种颜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几种颜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三、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1、(出示一个盒子,上面标有共14个球,白球8个,黄球4个红球2个)
师:如果老师只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中只装有3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或者是红球。
师: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2、数学书第85页1题:连一连
3、通过游戏,再次体验可能性大小
8个分别标有1、2、3、4、5、6、7、8的球
要求:1、甲乙二人,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
2、摸出球的号码大于4,甲得到1分。
摸出球的号码小于3,乙得到1分。
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获胜。
问: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将怎样选择?
(1)当甲 (2)当乙 (3)甲或乙都可以
4、师小结:这节课过得愉快吗?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五、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念头,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教材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三年级时学生接触事件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区分。不确定的事件中分可能和不可能。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要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从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到等可能,这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的一个大的飞跃,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对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的理解。因此,教学时要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和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教学重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3、成语连接、评语、街头骗子利用可能性行骗三个小片段,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小组调查表、色子等。出示一些实物图。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通过抛硬币感受等可能性
1、说反话游戏。
利用游戏引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出示一些反话)
2、观看足球比赛开始片段。(视屏足球赛开始片段)
引: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公平的游戏规则,哪一个最适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抛硬币。
学生讨论:这种抛硬币的方式公平吗?为什么?
3、抛掷硬币实验。(出示硬币、实验记录表、科学家实验表)
(1)猜测。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如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2)试验。
1、每人抛10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3)交流验证: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师: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
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
二、实践探索,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三个同学准备下跳棋,他们想用三人比赛转盘决定谁先走。(红色占1/2,蓝色和黄色分别占1/4)。师生共同做玩游戏并交流,汇报游戏公平与否。
如果将这个转盘转到了100次,大家猜一猜转到蓝色的次数大约是多少次?
这是一个有失公平的转盘,先让学生来判断这样设计公平吗?其实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占的份数的多少有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
2、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
学生回答后,进行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接着进行设计展示由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全体师生做评委,评选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活动的转盘)
3、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老鹰抓小鸡游戏图片及长方形数字橡皮)
三、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1、词语连接。(连续滚动播放这些个成语)
说说平分秋色、万里挑一、十拿九稳、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多少?
2、评语。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把三个词语送给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你得到每个词语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我用4个词语来评价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真了不起,你得到每个词语评价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这四个词语中棒极了是老师最喜欢的,我想送给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每个人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我想把这个词语送给班里穿红色上衣的同学,(请穿红色上衣的同学站起来),你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看图说一说。(出示街头骗子的摸奖游戏图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游戏的不公平性,不去玩这种游戏。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知道了一件不确定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掷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掷出一个正方体的骰子,每个面掷出的可能性都是1/6,等等。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上属于概率问题。概率问题起源于博弈,在现代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的预报,航天飞机的发射等等,都运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你会发现,概率的知识是非常有趣而奇妙。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正方体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正方体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可能性》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书第八单元的3个例题及课堂活动的练习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优秀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
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
明确要求: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展示、汇报、交流
(1) 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2) 师: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
(3) 解决反例问题
师: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数却多呢?说一说这是这么回事?
生再次实验(黑棋子1个白棋子9个或黑棋子2个白棋子8个)
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看来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6、 师: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师:与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
7、师:横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随着黑棋子数量的逐渐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了。
8、师:放5个黑棋子和5个白棋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
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样呢?猜一猜。
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师:正如你们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做了此项实验(介绍贝努力实验)
9、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摸棋子的实验发现,袋中放几种颜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几种颜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三、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1、(出示一个盒子,上面标有共14个球,白球8个,黄球4个红球2个)。
师:如果老师只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中只装有3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或者是红球。
师: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2、数学书第85页1题:连一连。
3、通过游戏,再次体验可能性大小。
8个分别标有1、2、3、4、5、6、7、8的球。
要求:1、甲乙二人,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
2、摸出球的号码大于4,甲得到1分。
摸出球的号码小于3,乙得到1分。
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获胜。
问: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将怎样选择?
(1)当甲 (2)当乙 (3)甲或乙都可以。
4、师小结:这节课过得愉快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00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
2.实验验证
出示实验要求
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
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
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
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引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这些数是 1,0和大于0小于1的数,由此给出概率的定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节设置的几个例题目的主要是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例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学习本节课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
(2)了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能力目标】
(1)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2)会用例举法(包括类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情感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例 小花、小君和小芳三个朋友准备一起出去玩,她们要玩跳大绳,两人摇绳一人跳。小花愿意先摇绳,但小君和小芳都想先跳,于是她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做 4个纸团,其中只有一个纸团里写有“跳”字,由小君从中任取一个纸团,抽出有“跳”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君先跳,这个办法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改正才会使之公平?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这一问题不仅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还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用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积极合作、讨论的氛围。】
2.师生互动,探讨新知
从引例中得到,在客观条件下使小君、小芳两人抽到“跳”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称机会均等),那样才是公平的。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我在教学中举了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
(1)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即小明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2)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3)通过随机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独立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说,我这样安排就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面向全体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合理、正确的给予高度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难免犯错,这样的学生我不做批判,教师随意批判会打击那些大胆发言同学的自信,要充分相信同学之间也能纠错,放手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互相评价中得以提高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教师归纳出概率的定义。在教学中给出概率的定义后,我还要求学生回答引例中3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及时对所学新知识加以巩固。】
接着教师给出一个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A)=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着重强调学生容易疏忽的适用条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还可请一些学生再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辨别各种可能性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此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探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些知识点。】
3.讲解例题,综合运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义后,我设计了以下一个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概率公式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教学中,教师着重讲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骤:(1)先分析判断是否使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2)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所求概率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3)把它们代入公式求出概率。
【设计意图:主要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选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编题,学生较易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范例中自然引导学生概括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1.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练习(1)从你所在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2) 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面积相同。自由转动一次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指针落在红色或绿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练习2(抢答题)
(1)一个布袋内有8个红球和2个黑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①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②从中摸出一个球,不是白球;
③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④从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
(2)20瓶饮料中有2瓶已个过了保质期。从20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期的饮料的概率是多少?
(3)一次问题抢答的游戏中,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抢答者随意说出一个选项,这个选项恰好是正确答案的概率是多少?
【实际意图:练习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题目的反馈练习,可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及时的巩固,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 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一个红、黄两色各占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指针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问题较为复杂,可以引导学生画树状图加以分析,从而使得问题简单化,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体验变式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提后反思。】
6.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能性》数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五、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统计与可能性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00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
2.实验验证
出示实验要求
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
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
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
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一个新增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在小学的教材中,内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却是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学习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想验证,探究新知——实践深化,发展能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而向学生直接出示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一环节的教学,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弄懂游戏公平性的数学含义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题图,猜测游戏是否公平。
在这一环节,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三年级打下的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而这个结论只是停留在表层,在这里大多数学生把“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
第二步,提出问题,质疑抛硬币的公平性。抛一次硬币下来,学生初步感悟到“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1/2”。从而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办法。
这样的设计上努力体现的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递进,由“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到“抛20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不是正好都10次”,再到“抛很多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接近1/2”。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到动手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初步体验——阅读材料,科学验证,再到反思感悟的过程,同时,也体验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了“学习是一种需要的`教学理念。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应把握: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教师应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深化,发展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能力,课中练习设计了转转盘决定谁先开始游戏,是否公平?怎样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骰子作为游戏的工具。谁更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的训练。比如:(课文中的转盘游戏)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思考: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上。设计后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从而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通过练习,向学生渗透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道富有挑战性、情趣性的练习。如:某商场迎国庆60周年,策划进行一次购物摸奖活动。问题:如果你是商场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如果考虑到公平性,这个转盘又应该怎样设计呢?学生动手设计,展示作品,并阐述设计理由。
学生在设计转盘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了不同的转盘。可以说,正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种种探索的情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说板书设计:
可能性占的面积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到面积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份数越多,中将可能性越大;份数越少,中将可能性越小。
简单明了,重点提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课堂的快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微语】看着没有尽头的天空,幻想着我们的爱情有多么的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