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诗词学习 > 诗词大全

古诗词中修辞与表达反问

发布时间: 2024-11-06 21:45

1.诗句中含有比喻拟人对偶反问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诗句中含有比喻拟人对偶反问的修辞手法的诗句分列如下所示。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比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对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反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赠董大》

2.含有反问的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孟浩然《春晓》花落知多少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清照:知否?知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描写反问修辞的诗句有哪些

更正一个错误:反问不能用【描写】来叙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能不忆江南?

男儿何不带吴钩?

4.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请分别列举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温馨提示:
本文【古诗词中修辞与表达反问】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留求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