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10:09
白云苍狗,岁月不居。不知不觉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常常一个人独行独处。回首来时的路,心中不免掠过几许淡淡的乡愁。
小时候为了读书,早早就离开了乡下的家。十五、六岁的年龄,从没离开过家,一下子到了个陌生的地方,心里的感觉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新到的学校谁也不认识,怕处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兴奋是因为换了新的环境,见识了新的面孔。自己的双脚能踏上陌生而新奇的土地,亦仿佛一切都觉得很新鲜。
不过,新鲜过后,最难熬的却是夜晚。
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也许夜晚才会让自己有偷偷想家的念头。在简陋的宿舍里,离家求学的孩子们像蒸粘豆包一样,一个挨着一个紧紧地挤在偌大的土炕上。
窗外,那淡淡的月光透过窗玻璃静静地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一种凉丝丝的感觉罩上心头。此时,宿舍里时常会发出短暂的,各种奇怪的声音。有的梦里想家,发出了哭声;有的做恶梦害怕,发出了叫喊声;还有的半夜磨牙说梦话。而我总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躺在炕上,静静地看着天上那半轮在云朵里穿行的月亮,猜测和品味着这些声音里乡愁的味道。家的影子,总是在我的心里翻腾着:那院子里的小菜园,菜园里五颜六色的蔬菜;门口的那棵老榆树,老榆树上跳跃的麻雀;房檐下的那个燕窝,燕窝里燕子的呢喃;每天来迎接我放学的小黄狗,小黄狗那脆脆的叫声;还有马厩里那匹菊花青,以及菊花青仰脖高亢的嘶鸣……在那如歌的岁月里,这些都是我小时天天见到的事物。到了异乡,怎能不触景生情呢?心里不免流淌出一缕缕淡淡的乡愁。
其实,要说乡愁,啥也抵不过想亲人。那时想奶奶,想奶奶做的炒面,想奶奶给我做的布鞋;想妈妈,想妈妈烙的油饼,想妈妈蒸的馒头。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已泪湿枕巾了,迷迷糊糊中已东方欲晓。
后来,我又去了不少地方读书。那种乡愁一直都在,挥之不去。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那种乡愁越来越浓了。想父母,想乡下,想乡下的老屋,想老屋院子里的那棵核桃树,也想屋后的那块菜园子,甚至想院墙外春天盛开的那片翠绿的蒲公英……
有时在工作不忙时,我为排遣心中的乡愁,必须回乡下一趟。看看心中挂牵的一切,给生命中陪伴自己几十年的那份乡愁,找个栖落的地方。
乡愁,乡愁,割不断的乡愁。这正如席慕容在《乡愁》一诗中所写:“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是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