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干戚而舞”指远古之人手执盾类和斧类的兵器进行的舞蹈,比喻以美德代替武力来感化敌人,治服敌人。
干、戚是指古时的两种兵器:盾牌和大斧。
史书中所说记载的执干戚舞”中的干戚舞”,后来成为乐舞的一种。古时乐舞有文武之分,文舞执羽旄,武舞执兵器。干戚就是盾与斧,都是兵器。士兵操着盾与斧而舞,称干戚舞,属于武舞的一种。
执干戚舞”常被体育史和武术史学者视为武术套路的早期形式,是武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执干戚而舞”出自:《韩非子·五蠹》,《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
译文:
在舜当政的时候,苗族不驯服,禹主张用武力去讨伐,舜说:不行,我们推行德教还不够深就动用武力,不合乎道理。”于是便用三年时间加强德教,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苗族终于归服了。到了共工打仗的时候,武器短的会被敌人击中,销甲不坚固的便会伤及身体;这表明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的德政方法只能用于古代而不能用于当今。所以说:情况变了,措施也要跟着改变。上古时候人们在道德上竞争高下,中古时候人们在智谋上角逐优劣,当今社会人们在力量上较量输赢。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人。
作品介绍:
《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执干戚而舞什么意思
执干戚而舞意思是指远古之人手执盾类和斧类的兵器进行的舞蹈,比喻以美德代替武力来感化敌人,治服敌人。语出《韩非子·五蠹》,干、戚是指古时的两种兵器:盾牌和大斧。用武器作跳舞的工具,颇有先礼后兵、德先武后的味道。
史书中所说记载的“执干戚舞”中的“干戚舞”,后来成为乐舞的一种。古时乐舞有文武之分,文舞执羽旄,武舞执兵器。干戚就是盾与斧,都是兵器。士兵操着盾与斧而舞,称干戚舞,属于武舞的一种。
“执干戚舞”常被体育史和武术史学者视为武术套路的早期形式,是武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执干戚是什么意思
执干戚舞 执干戚舞 (zhí gàn qì wǔ) 干、戚:盾牌和大斧,古时的两种兵器.用武器作跳舞的工具.比喻以美德代替武力来感化敌人,治服敌人 .语出《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