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 考试资料 > 教学反思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优质6篇)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4日 11:24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1)

《我爱这土地》是当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又是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课文。为了有一个好的开端,在备课上我下了功夫。写好教学设计后,我反复地朗诵了这首诗,又从网上下载了这首诗的朗诵录音,对照着自己反复地读,争取在课堂做好示范朗诵。为了每一节课能够精彩一些,在课前我都要做比较充分的准备,虽然是平常的课,不是公开课,但是我也付出努力。如果到了公开课展示课时,才下功夫备课,而忽视了平常的课,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

经过认真考虑,我把朗诵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作为教学难点。我认为诗歌教学就是朗诵课,只要读好了,诗歌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朗诵,特别是高水平地朗诵是一个个性化的理解过程,是一个艺术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一篇文章平铺在纸上,黑字白纸,仅仅是一样东西而已,但是经过读者的用心读,文字便活了,山青了,水流淌起来了,鸟儿飞起来了,书中的动物们可爱了,人物有了思想。语文课本上都是精选出来的世代流传下来的文章的精华,都是极其典范的文章,因此,把朗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可以。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现代抒情诗歌,其充沛的感情,明快的节奏,细腻的思想,自由的表达方式,都需要用朗读来品味。

当然朗诵是个性化,不能强作要求,不能作统一的要求,教师只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诵方式。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等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作恰当的安排。感情的表达是重点。在朗诵之前一定要先酝酿好感情,把自己放在诗歌中,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自己就是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朗诵好。

朗诵者不一定都要声音圆润、浑厚、优美,不一定非得普通话标准,不一定都要讲究高超的朗诵技巧,只要做好得体、大方、自然就可以。像方明、濮存昕这样的朗诵名家毕竟是少数。我们语文教师当然可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在我们的示范带动下,学生能够认真朗读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学生有朗诵的潜质,我们不妨重点培养。

在这节课上,我带领学生朗诵就占去了大约30分钟的时间。只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土地”“鸟”“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一个是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用时不到十分钟。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2)

经常在网上看名师的讲课实录,体会他们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提出一个个问题,如何信手拈来引用资料。感觉名师准备的就是细致,浏览者的回帖也是好评不断。可到了课堂上,我仍然觉得不知如何给学生讲,尤其是现代文和诗歌部分。

前几天学生自学了《蒲柳人家》,我先让他们读了两遍课文,要求他们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出人物性格。学生读完后,我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完成了几个巩固练习题就结束了。有学生问我:“老师,这就结束了?”我说嗯。其实我是真的不知道再讲点什么。我只是觉得该小说人物形象描写的这么栩栩如生,故事情节也这么通俗生动,自己细心默读品味,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假如这时有个人在你耳边絮絮叨叨,那又是如何地大煞风景。

但学生说的话毕竟起了点作用,让我觉得不讲点什么似乎对不起学生,于是在准备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我这样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学生预习课文,教师范读

二、学生熟读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土地的象征意义。

2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他们各象征什么?

3诗中的鸟是个什么形象?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4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有什么联系?

5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我本来想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就让他们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可心中又有些担心:他们能答对吗?要是答不出来,冷了场,还不得我来说?

可一让学生预习课文,他们就刹不住了,不知是因为诗写的动人,还是现代诗比文言文好懂,一个个都读的那么专注,那么动情,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

我忽然想,为什么不让他们先背过这首诗,然后再回答这些问题呢?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许读熟了,就更容易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了。

于是我改变了计划,范读一遍后让他们背诵这首诗,果然效果很好,半节课下来,连平时背的最慢的也背过了,背的稍快的一些同学已开始看文下的注释及课后题了。

后面再进行这些问题就容易多了,学生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我也感觉很轻松。

由此看来,学生熟悉文本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们通过阅读体会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相关问题,这比老师挖空心思给学生提问题并滔滔不绝地讲解要好得多。学生如果能真正进入文本,即使老师不讲,效果也一定不错。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3)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感情真挚,富含哲理着称,它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把学生带进文本构建学习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分层面,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渎、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搜集有关1938年祖国状况的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查书籍、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总向课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情境创设,同教师的灌输讲解所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一只鸟“的身份舍身处地的去体会作者对”这土地“的挚爱之情。对主题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评价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在生生、师生之间充分展开。对朗读、讨论等环节的评价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和力,而且使教与学同时变得生机无限,摇曳多姿。

四、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的素材。结合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学生对经历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就在教学资源得到最大优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使三维目标在一定基础上得到了落实,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过分遵循教学模式朗读与解读不必严格分开,可以将朗读融于解读中,更有利于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解读过程没有充分放开学生讨论、总结、交流之后,教师不必重复归纳。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他回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只点拨补充即可。

“教学有法,教无法定“,这只是对诗歌教学的一个尝试,如何最大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案例及反思范

一、教学设想

现代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微妙,往往被视为可为又可不为的教学。说它可不为,是因为受考点影响,仅仅要求默写或浅层次的理解而已,不为也罢;说它可为,是因为现代诗确实凝聚了文学中很多精华的因素,学生学会欣赏益处多多。作为语文教师,如能从此入手,确实大有可为。在教学中,如何能做到诗歌教学有所为呢?我想,首先应指引学生体味诗中强烈的情感。通过朗读,通过对诗歌字句的赏析获得一些信息,品味诗中具有表现力的语言,继而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欣赏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自主、生动地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整理、去收获。

二、教学目标

(一)、体味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设计及部分教学实录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板书)

有人说,读诗就像走迷宫。对于有方法的人来说很简单,因为诗中有很多小标记会给你指引方向,让你升堂入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读诗使人聪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一次智慧之旅吧。

(二)自由朗读诗歌

(三)学生齐读诗歌(齐读时较整齐,但感情不够浓厚)

(四)师:朗读诗歌的方法有很多,你们刚才齐读时是怎样处理的?(学生从感情基调、语速、重音等角度谈谈自己对诗歌朗读的处理及理由)

生1:我觉得这首诗应该读得深沉些,因为诗中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对土地和祖国的一种深沉的爱,因此感情基调应该深沉些,语速也应慢一些。

生2:我基本上同意这个观点,但我还要补充一点的是,这首诗还给人一种悲愤的感觉,“激怒的风”、“悲愤的河流”、鸟儿的歌唱后的泪水,老师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肯定是借助这些形象来表达自己悲愤的情感。

(其它学生点头微笑)

生3:我想谈谈重音的处理,“也”“嘶哑”“歌唱”要重读,因为这些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执著的爱,即使化为鸟儿,哪怕喉咙“嘶哑”,也要歌唱。

师说:很有见地,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由诗的情感所决定。一般来讲,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就应该重读,但对诗句的处理又可以不乏个性色彩。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对话,并要及时追问“为什么”,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得出自己的认识。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将自己的理解落实在朗读中)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尤其可取的是他们能从诗中的语言入手去分析,得到朗读的方法。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3:诗人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通过标题和诗的第二节可以明确地知道。

师:不错,古人云: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又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为作者表情达意而服务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去寻找这些能解读诗人情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自己给自已提问。

示例:“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为什么它的喉咙会是嘶哑的?

学生开始思考,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第1小组:“假如我是一只鸟”,在假设时,作者为什么说是一只鸟,而不是别的什么?

第2小组:河流为何是悲愤的?风为何是激怒的?

第3小组:“无比温柔的黎明”代表什么?

第4小组:“然后我死了”,在这里,“死”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学生们就这几个问题开始思考,讨论,交流。

生1:诗人把自己说成是一只鸟,其实不是偶然,因为,鸟在人们心目中,是自由的象征。表明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师说:是啊,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面对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诗人由衷地渴望自由,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理解。

生2:我还有一种看法,作为一个诗人,他只能通过写诗来唤醒人民,吹起时代的号角。这也类似于鸟儿的歌唱。

师说:真是有个性,我很佩服你!

生3:我想说说悲愤和激怒两个词,我觉得这两个词说是不是河流和风,而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在进行悲愤的反抗,其实表现的是一种不屈的反抗精神。而黎明则是一种希望,一种光明,因而是无比温柔的。

师说:真不简单,这就是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怎么理解“然后我死了”这一句?

生4:连死了也要与土地融为一体,它表现的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而献身精神。

师小结:你真是太聪明!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不小。在学习诗歌中,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方法呀?

学生小结

生1:我知道在学习诗歌时要紧紧扣住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然后,还要结合写作背景去理解。

生2:我还知道了象征的手法。

生3:要自己给自己提问,学会自学。

生4:多读,也会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师小结:是啊,这些方法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美,诗人曾在《复活的土地》中极富激情地写道“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他也曾说: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让我们再一次用激情唱响生活中的那些诗的情感。

全体同学起立,闭上眼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下课)

四、教学反思

特级教师宁鸿彬曾提出:语文教学不但要加强语文基础,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自学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方法,并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让学生收获更多。

在《我爱这土地》这堂课中,我注重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探究能力入手,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得出结论。老师重在引导和激励,这种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呢?

1、在发现问题之前,学生对于文本应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整体感知。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因此,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处理及理由,学生分别从感情基调、语速、重音等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并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这个基础上再将达成共识的朗读处理落实在第二个层次的朗读中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2、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是海阔天空地提问,也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内提问。诗歌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是其精炼的语言和语言背后含蓄的情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扭住这个重点,我引导学生去寻找能解读诗人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质疑。

3、在教学中,老师要准确地把握好自已的角色。首先是一个组织者,在设计好符合教材特点的教学过程后,要组织全体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行有效地学习。其次,做好一个引导者,能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处作一些必要的引导和点拨。最后,做好一个帮助者,在学生迷茫时,知识不是十分清晰时,教师及时地帮学生,如课堂上背景的及时插入,象征手法的点破等。另外,课堂上对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的关注和帮助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并为他们的成功铺路,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5)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范文

《我爱这土地》是当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又是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课文。为了有一个好的开端,在备课上我下了功夫。写好教学设计后,我反复地朗诵了这首诗,又从网上下载了这首诗的朗诵录音,对照着自己反复地读,争取在课堂做好示范朗诵。为了每一节课能够精彩一些,在课前我都要做比较充分的准备,虽然是平常的课,不是公开课,但是我也付出努力。如果到了公开课展示课时,才下功夫备课,而忽视了平常的课,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

经过认真考虑,我把朗诵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作为教学难点。我认为诗歌教学就是朗诵课,只要读好了,诗歌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朗诵,特别是高水平地朗诵是一个个性化的理解过程,是一个艺术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一篇文章平铺在纸上,黑字白纸,仅仅是一样东西而已,但是经过读者的`用心读,文字便活了,山青了,水流淌起来了,鸟儿飞起来了,书中的动物们可爱了,人物有了思想。语文课本上都是精选出来的世代流传下来的文章的精华,都是极其典范的文章,因此,把朗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可以。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现代抒情诗歌,其充沛的感情,明快的节奏,细腻的思想,自由的表达方式,都需要用朗读来品味。

当然朗诵是个性化,不能强作要求,不能作统一的要求,教师只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诵方式。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等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作恰当的安排。感情的表达是重点。在朗诵之前一定要先酝酿好感情,把自己放在诗歌中,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自己就是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朗诵好。

朗诵者不一定都要声音圆润、浑厚、优美,不一定非得普通话标准,不一定都要讲究高超的朗诵技巧,只要做好得体、大方、自然就可以。像方明、濮存昕这样的朗诵名家毕竟是少数。我们语文教师当然可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在我们的示范带动下,学生能够认真朗读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学生有朗诵的潜质,我们不妨重点培养。

在这节课上,我带领学生朗诵就占去了大约30分钟的时间。只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土地”“鸟”“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一个是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用时不到十分钟。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经常在网上看名师的讲课实录,体会他们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提出一个个问题,如何信手拈来引用资料。感觉名师准备的就是细致,浏览者的回帖也是好评不断。可到了课堂上,我仍然觉得不知如何给学生讲,尤其是现代文和诗歌部分。

前几天学生自学了《蒲柳人家》,我先让他们读了两遍课文,要求他们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出人物性格。学生读完后,我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完成了几个巩固练习题就结束了。有学生问我:“老师,这就结束了?”我说嗯。其实我是真的不知道再讲点什么。我只是觉得该小说人物形象描写的这么栩栩如生,故事情节也这么通俗生动,自己细心默读品味,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假如这时有个人在你耳边絮絮叨叨,那又是如何地大煞风景。

但学生说的话毕竟起了点作用,让我觉得不讲点什么似乎对不起学生,于是在准备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我这样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学生预习课文,教师范读

二学生熟读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土地的象征意义。

2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他们各象征什么?

3诗中的鸟是个什么形象?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4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有什么联系?

5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我本来想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就让他们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可心中又有些担心:他们能答对吗?要是答不出来,冷了场,还不得我来说?

可一让学生预习课文,他们就刹不住了,不知是因为诗写的动人,还是现代诗比文言文好懂,一个个都读的那么专注,那么动情,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

我忽然想,为什么不让他们先背过这首诗,然后再回答这些问题呢?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许读熟了,就更容易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了。

于是我改变了计划,范读一遍后让他们背诵这首诗,果然效果很好,半节课下来,连平时背的最慢的也背过了,背的稍快的一些同学已开始看文下的注释及课后题了。

后面再进行这些问题就容易多了,学生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我也感觉很轻松。

由此看来,学生熟悉文本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们通过阅读体会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相关问题,这比老师挖空心思给学生提问题并滔滔不绝地讲解要好得多。学生如果能真正进入文本,即使老师不讲,效果也一定不错。

985大学 211大学 全国院校对比 专升本 美国留学 留求艺网

温馨提示:
本文【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优质6篇)】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4 培训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11548号 美国留学 留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