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06-29 14:04:11
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方式使学生融入到合唱学习中。
3、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做到两声部和谐、统一。
本课的亮点:
层次清晰,以感受为基础,独立探索和亲身体验为手段,层层递进式学习。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低年级孩子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有效的。在教学第一环节,我先带领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本课歌曲的节奏训练,反复恒速击拍,从而有效避免了孩子们在后面的演唱中越拍越快或越唱越快的惯性。接着进行了本课主旋律音准的训练,我引导学生运用柯尔文手势来提示规范自己的音准,唱准1 3 5三个主音以及它们组成的和声音程。为后面的合唱歌曲奠定了基础,同时解决本课的难点。
《大 钟和小钟》这一课在课堂中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这是激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更快的 进入课堂内容的最关键的一步。而在实施的时候,如果有声音和画面 的选择,一定要选择让学生先‘听’。‘听’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 力,更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在 《课程标准解读》 一书中说的。
第二个环节“铺垫、探索” :‘打击乐器’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打击乐器’的作用特别大,可帮助学生掌握较难 的节奏,可以探索生活中各种声音。因此,在歌曲学习中,‘打击乐 器’应该放在学习歌曲之前,才可以起到探索的作用,才达到教学中 为学习歌曲起铺垫作用。同时,‘打击乐器’又起了给歌曲伴奏的作 用,让学生体会到当‘小乐手’的快乐感受。在播放歌曲《大钟和小 钟》时,同学们又初步对这首歌曲有了印象。
第三个环节 “学唱歌曲” :这个环节是整堂课最重要的一个学习 目标。前面 ‘打击乐器’ 的加入已经做好了铺垫,只是目标引子部分。关键还在于学唱歌曲时的步骤,这也是落实目标的关键所在。学唱歌 曲主要能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自然而然学会歌曲,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钟和小钟》这首歌曲有两个声部。在学习歌 曲时,我注重大家一起学,缺乏个别、 组次、 男女同学、 师生的交流。造成了课堂中好的气氛的流失。并且,在这个环节实施时,一定要注 意层次分明,从易到难,一步步落实。
第四个环节“拓展“: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关键在于 老师怎样引导。这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表现的机会。但在《大钟和小 钟》这课中,‘大鼓和小鼓’虽然声音的创编是学生说出来的,但是,最后还是老师总结:“我们也创编了一首歌曲‘大鼓和小鼓’ ”。总的来说,上《大钟和小钟》这课主要让学生怎样把握重难点,把握目的、目标。在设计案例时,应首先考虑到目标、重难点,而不 是先想到怎样在课堂中出彩、出新。有了这方面大基础后,落实不要 急于求成,要想爬楼梯一样,一梯一梯往上爬。
歌曲《大钟和小钟》是一首短小、简易的二部合唱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F大调,四二拍。作者用简单的节奏和简洁的音符生动的表现了钟表“当当”的摆动声和小钟“滴滴答答”的走动声。大钟与小钟的音乐形象在歌曲中既相对独立有相互关联,显示大钟小钟分别唱歌,再由大钟小钟一起合唱。歌词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是一首优秀的儿童合唱启蒙歌曲。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二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能学会《大钟和小钟》这首歌曲,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体会大钟小钟不同的音乐形象。理解合唱,能用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大钟和小钟》的合唱部分。小组合作创编节奏完成书本上的作业,并能模仿所创编的节奏。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学唱歌的合唱部分并参与综合表现。
《大钟和小钟》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调皮的小闹钟》,这是一首四二拍子、短小精练的儿童合唱启蒙歌曲,作者用简简单单的音符塑造了大钟、小钟生动的音乐形象,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二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歌曲《大钟和小钟》。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并参与综合表现。
这堂课是整个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已学习《时间像小马车》、《在钟表店里》,对大钟、小钟的节奏也不再陌生。再教学时,我将通过导入、感受体验、参与合作、学唱歌曲和综合表演五个环节进行,以循序渐进、赋予学生具体的音乐形象的方式开展教学。
歌曲中的两个主要音乐形象的节奏X — | X — |与X X X X | X X X X |在一年级《爷爷爸爸和我》中已为学生所认识,因此,我将《爷爷爸爸和我》作为律动伴奏乐,带领学生在形象而有节奏的动作中体验并表现X — | X — |与X X X X | X X X X |,初步感受X — | X — |与X X X X | X X X X |的不同点。在向孩子们隆重介绍“大钟和小钟”这两位“客人”后,让学生聆听全曲范唱,初步树立完整的音乐形象,用音乐所表现出的“大钟”与“小钟”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音乐形象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合唱部分的教学,二声部合唱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突破难点时,我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模击两个音乐形象的节奏,并利用这项活动教唱歌曲的第一、二乐句即“5 5 1 1 | 5— | 3— |”与“5 5 1 1 | 3 3 1 1 |3 3 1 1 |”, 大 钟唱 歌 当 当 小 钟 唱 歌嘀 哒 嘀 哒嘀 哒嘀 哒 即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后面的二声部合唱打下基础。
由于有了前一步做铺垫,在二声部合唱时,我将学生分为大钟队和小钟队,先让学生利用声源为歌曲伴奏,在亲身体验、表现角色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与同学合作完成歌曲的快乐,在静心聆听范唱后学唱歌曲。
将音乐赋予具体的形象时本课解决难点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整堂课的尾声,我将学生分为四组,其中两组合唱,另外两组用声源为伙伴伴奏,在孩子们欢快的歌声、热闹的伴奏声中结束本课,展示突破的难点,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大钟和小钟》一课是人教版二年级的内容,这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F大调,四二拍。作曲家用简单的节奏和简洁的音符生动地表现了钟表“当当”的摆动声和小钟“滴滴答答”走动的声音。大钟和小钟的音乐形象在歌曲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先是小钟、大钟分别歌唱,再由小钟和大钟一起合唱。自20XX年9月音乐教材全面改版之后,合唱教学已经深入到低年级唱歌教学当中,合唱教学从小抓起已经成为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发展趋势,但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合唱对于小学生较难,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更难,能把各声部音程唱准确,唱得和谐统一极为不容易。而这首歌曲的编排恰恰为孩子们学习合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歌词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是一首优秀的儿童合唱入门歌曲。
本课属于“唱歌课型”中的合唱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谐统一;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要摒弃,更要继承
在新课改推行之初,我将老的教学思想、音乐教学模式连同老教材全都丢进了学校的图书室,音乐课上没有了发声练耳,各种各样花哨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指导学生自信地演唱、大胆地演唱,于是孩子们喊唱地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地音乐虽然让学生们“自信”了,却也失去了其本身地特质——“美”,失去了美感的音乐又有何审美教育而言,所以如何让学生既大胆自信地演唱又能唱得好听、唱得美成为现今音乐课需要解决得问题之一。其实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课前的发声训练,但这个发声训练不同与以往的“mi— ma—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自编一些充满童趣的发生训练曲或发声的互动小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保证了音乐的美感,同时还保护了孩子们稚嫩的声带,可谓一举三得。可见,传统的并非都是不好的,我们在摒弃一些东西的同时,更要寻找可继承发扬的闪光点,要善于学习新知,更要善于将知识翻新,犹如这堂《大钟和小钟》,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对声音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声音的和谐度上,同时,歌曲的两大音乐形象的主要节奏X — | X — |与X X X X | X X X X |更是在上一堂课以及一年级时已接触、学习了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花些时间巩固回忆,进行发声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刚拿到这首歌时,总觉得二年级的孩子学二声部合唱很难,所以为教好八个小节的合唱,我先分开教唱大钟和小钟的歌,花大力气让学生唱好第一、二乐句,再来让学生合唱,这样教下来,自己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可是孩子们学唱的热情似乎不太高,教学效果也没有预期那么好。其实,问题不在于歌曲,而在于教师。合唱部分的两个声部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特点,教师无需将一、二乐句单独拎出来教唱,只需要指导学生给予一些简单的声势动作,并听辨合唱乐句中的两个声音,便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合唱这种演唱形式。
整堂课在内容上稍显单薄,而学生的热情也因为课的结构逐步走下坡路,在改变课的结构上,只需将突破难点合唱教学向前挪一挪,让学生通过听唱法学唱齐唱部分,空余时间则可加大课的容量,引进新鲜的教学内容充实其中,时刻给予学生新鲜感。
《大钟和小钟》教学反思
《大 钟和小钟》这一课在课堂中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这是激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更快的 进入课堂内容的最关键的一步。而在实施的时候,如果有声音和画面 的选择,一定要选择让学生先‘听’。‘听’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 力,更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在 《课程标准解读》 一书中说的。
第二个环节“铺垫、探索” :‘打击乐器’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打击乐器’的作用特别大,可帮助学生掌握较难 的节奏,可以探索生活中各种声音。因此,在歌曲学习中,‘打击乐 器’应该放在学习歌曲之前,才可以起到探索的作用,才达到教学中 为学习歌曲起铺垫作用。同时,‘打击乐器’又起了给歌曲伴奏的作 用,让学生体会到当‘小乐手’的快乐感受。在播放歌曲《大钟和小 钟》时,同学们又初步对这首歌曲有了印象。
第三个环节 “学唱歌曲” :这个环节是整堂课最重要的'一个学习 目标。前面 ‘打击乐器’ 的加入已经做好了铺垫,只是目标引子部分。关键还在于学唱歌曲时的步骤,这也是落实目标的关键所在。学唱歌 曲主要能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自然而然学会歌曲,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钟和小钟》这首歌曲有两个声部。在学习歌 曲时,我注重大家一起学,缺乏个别、 组次、 男女同学、 师生的交流。造成了课堂中好的气氛的流失。并且,在这个环节实施时,一定要注 意层次分明,从易到难,一步步落实。
第四个环节“拓展“: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关键在于 老师怎样引导。这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表现的机会。但在《大钟和小 钟》这课中,‘大鼓和小鼓’虽然声音的创编是学生说出来的,但是,最后还是老师总结:“我们也创编了一首歌曲‘大鼓和小鼓’ ”。总的来说,上《大钟和小钟》这课主要让学生怎样把握重难点,把握目的、目标。在设计案例时,应首先考虑到目标、重难点,而不 是先想到怎样在课堂中出彩、出新。有了这方面大基础后,落实不要 急于求成,要想爬楼梯一样,一梯一梯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