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7日 06:35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7.1 质量》教案设计。 课题 §7.1 质量 授课教师 侯文杰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2010.3.1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2.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3.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单位。过程与方法 首先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与形态、形状、空间位置无关,制取出“质量”,接着介绍单位,最后介绍测量工具。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思想。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 2.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易误点 质量和重力 流程 内容 备注 引入 学习目标 新课 练习 作业 一课时 质量 单位 测量工具 1.质量 (1)物体的质量:DB32 m (2)物体、物质 (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 警示:生活中“质量” 2、质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千克 kg 常用单位:克 g 毫克 mg 吨 t 换算:1 kg=1000g 1 g=1000 mg 1t=100 kg 引申:国际千克原器:Z33 质量估计:JC121 一枚大头针质量80__ 名中学生质量50__ Z2T8(3)、5、8、9、10 Z2T2(4)、(5)、Z3T12、13、15 Z3T13 区别ZP2T4 Z2T7、11 器材 Z1T1 补充“斤” Z1T2(1、2、3) 2课时 复习 目标 新课 作业 质量测量工具 3.测量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 构造JCP122 称量、感量 DB34 游码:演示移动、加减砝码 Z3T16 平衡螺母、左物、指针、总质量Z3T17、19 Z2T6 板书设计 1.质量 2.质量的单位 3.测量质量的单位 课后反思 不足之处: 1.学生没有资源与评价(资料),练习受到限制 2.天平的讲解,出现矛盾:直接展示给学生,后方学生看不清,利用展台,角度受到限制。设计者:侯文杰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考点:
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释有关简单的事实。
三、预习导学:
1、 (1)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各种元素原子的不变、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
3、在反应A+B→C﹢D中,agA 与b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gC的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
4、簿铜片在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质量变大,这是因为加热时。
铜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了 的缘故。
5、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四、课堂练习:
1、在化学变化中肯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种类 C、分子的数目 D、原子的数目
2、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10g冰融化后得到10g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已知A与B反应生成C和D,即A+B=C+D,现有80克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4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78g B、80gC、90gD、120g
5、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
A、12克B、44克C、56克 D、100克
6、在4X +5Y2 =2Z2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 )
A.X4Y5 B.X2Y5 C.XY2 D.X4Y10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0mL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的黑色固体质量增加
C.5g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还是5g
D.5g食盐完全溶解在95g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
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有反应A+B=C+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分别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
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C.铁丝在氧气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
3.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g,完全反应后得到bg氧气和cg水,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g B.(a-b-c)g C.(a+b+c)g D.(a-c)g
4.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g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44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A.44gB 32g C.22gD.12g
5.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a+b) B(a-b)g C、(b-a)gD.无法判断
6.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B.锌粒放入硫酸溶液中
C.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物质变化前后,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A.铁变成铁锈 B.矿石粉碎 C.氧气变成液氧D.木棍折断
9.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的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高锰酸钾受热,其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六、拓展延伸:
10、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较少量的02转化为臭氧(03),02→03,若有30g02参加了化学反应,则生成臭氧的质量为。
11、A+B→C+D,若28gA和26gB完全反应,生成C是D的4倍,若生成D7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是。
12、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烧的燃料(其化学式用R表示)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5O2===3CO2+4H2O,则R的化学式是
学习心得:
高中化学质量守衡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 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
1、 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 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 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 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
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 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
3、 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
质量守衡定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教案- 质量守衡定律。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 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实验事实,总结实验规律,化学教案《化学教案- 质量守衡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讲授新课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问题讨论:(1)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蜡烛燃烧后总质量是否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联系实际,讨论、体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初步学会运用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做课堂练习一P70页1大题
体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初步理解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后,小结:
板书:2、几点说明:
(1)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生成物的总质量应包括全部生成物(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3)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足量反应”等字所表示的意义。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分析、氧化汞分解示意图及水分解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后。指导学生看书70页,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观察图示的基础上,通过看书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板书: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三个不变)
课堂练习2
1、在反应A+B==C+D中,已知A、B两种物质各9.8克,A、B充分反应后生成16.1克C,0.2克D,B完全反应,则A、B反应时质量比为________。若已知C的式量为M,则B的式量为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A+B==C+D中,a克A与B反应生成m克C和n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m+n) 克 B、(m+n+a) 克 C、(m+n-a) 克 D、(m+n)/a克
3、在反应2A+B==C+D中,已知25克A与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C。当反应有6克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是 ( )
A、10克 B、5克 C、2.5克 D、以上都不正确
小结:矫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生—生:(讨论、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生:(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供给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板书设计
课题二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