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19:01
古诗文教学:目标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时,是以“古诗文”这一概念来统括的,由此可见,诗歌和散文是古代文学作品的重点。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录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了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四种体裁。再从内容来看,其中的“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和以叙事抒情为主的文学性散文。
顾之川博士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代作品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即使是古代的书信等应用文,其实也可以看作文学作品”(《语文教材既要守正又要出新》《现代语文》2004.7)。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科书而言,《语文》(七年级上)课本中选录了古诗1课,选录古诗5首;散文5课,17篇(段);另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
由此推知,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约占六分之一。再看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选录文言文两个单元,历史散文4篇(段),诸子散文4篇(段)。
第二册文言文两个单元,选录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12篇(段);第三册选录文言文两个单元,散文8篇(段),古诗两个单元,25首。第四册文言文一个单元,古典小说一个单元,选录散文2篇,文言小说2篇,白话小说2篇;此外,还选录了古代戏剧2部(节选)。
第五册选录古诗一个单元,选录诗歌8首,诸子散文一个单元(《孟子》专题),文言文5篇(段)。第六册古典小说《红楼梦》专题一个单元,选录文言小说4回(段);文言文一个单元(《史记》专题),文言文4篇(段)。
高中阶段,古诗3个单元,古代散文8.5单元,古典小说2个单元,古典戏剧0.5单元,合计14个单元,64课,高中语文34单元,136课。可见,高中阶段古诗文占五分之二左右。
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在古诗文教学方面,要特别注意研究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二是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一、古诗文教学目标:语言、文学与文化的整合 (一)从整体上说,古诗文教学目标以从语言、文学、文化这三个维度来分解 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古诗文?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就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语文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高考语文大纲》)等重要文献,并根据这些文件来进行分析和梳理。通过梳理和归纳,我们发现,从整体上说,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语言(准确地讲就是“文言”或“古代汉语”)、文学和文化三者的有机的统一。
具体说来,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下面四个方面:1.背诵与积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积累”,这不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传统,也非常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背诵”是为了“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同时,背诵也是为了运用,为了创造性地运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四学段(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明确要求。
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诵读的习惯”。在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中从先秦散文、唐宋散文、《诗经》、楚辞、唐诗、唐宋词以及白话诗文等方面分类列举了一些篇目供学生背诵。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的练习中也要求学生背诵《兵车行》《蜀道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古代诗词以及《过秦论》《师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等散文名篇(段)。《高考语文大纲》也明确要求“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联系也有区别。
现代文是现代汉语的典范,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典范。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文学的意蕴,就必须结合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第四阶段的“阶段目标”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明确地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识记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要“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必修课程”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你好!!! 有幸聆听了某名老师在福州执教的《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一课后,感触很深。
我把自己心潮涌动的思绪写下与大家共享。一、情境美 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诗中的伤感景色,时而又让学生角色互换,以作者的身份体验诗人丰富、真挚、浓郁的感情琼浆……情感的创设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既引领学生享受经典的意味,又让学生体会诗人与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如课前导入: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么课前我们来玩些和古诗有关的游戏吧——看图猜诗(出示图:《赠汪伦》、《赋得古草原送别》等。) 师:大家发现了吗,刚才的古诗都与什么有关?这些都是送别的诗,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的深情化作了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名句,让我们深情读读这些经典的送别诗句(出示:经典送别诗句),而后再揭题: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它就是——《送元二使安西》。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无限的期待。再如课末:出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类比学习比较:从题目上、从诗的内容上、从写法上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诗人借景抒情,不管以何种方式送别,也不论在何时何地送别,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都是发自真心,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正是因为这样,这两首古诗才能流芳千古。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领悟到古诗所特有的写作特色,而且再次渲染离别之情,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二、画面美 诗歌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以其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诗歌中常留下许多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
如何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诗中背后的那份浓浓的情呢? 画面一:学生初读完古诗,师质疑:假如此时,你就是大诗人王维,你此刻赶到了渭城,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雨后的渭城有什么不同?你深呼吸一下,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仿佛听见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谁能描绘一下画面,学生畅所欲言,而后再读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让学生借助诗句想象画面,而后配乐再现画面,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诗歌中所描写的独特意境:一场朝雨刚停,尘土湿润,道路洁净,杨柳青翠,映照出青青的客舍,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可见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 画面二:联想友人出了阳关之后,来到安西,友人将面临什么,将遇到什么?漫天的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无人烟的孤城…… 渭城的春意盎然,充满生机与安西满月凄凉,黄沙满天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已深深定格于学生的脑际,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中的一幅幅场景,自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领会王维与友人离别时复杂的情绪:留恋、牵挂、担忧、祝福…… 三、诵读美 古诗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朗读。
初读阶段老师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不仅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而且一气呵成、字断气不断;而后在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句意境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诗中的情感美、韵味美。本课堂教学中呈现最精彩的是:“一唱三叹”的朗读。
一叹:“酒是离别的曲”,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教师满怀激情地采用了“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是一杯挽留的酒——”,“这也是一杯祝福的酒——”,以层层推进式步步引读,让学生透过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真挚情谊,学生再复读一次,感情随之澎湃升腾;二叹:“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老师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出了阳关,友人元二会遇到了什么,他将面临什么……离别之际,王维对友人的关切、牵挂、不舍、忧伤、担忧……把这种情绪一次又一次送入句子中品读,无疑又对诗句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三叹:课外知识的迁移,万万没有想到6年后的王维死了,当元二再次回到渭城,眼前依然“客舍青青,柳色清新……”但王维却与他永别了,这一别竟成了永别,这首诗竟成了绝别诗,再读这首诗…… 如此的回环复沓的朗读,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一次次渲染离别的愁绪,学生情感达到高潮,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
四、歌声美 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让直观、生动的画面走进课堂,让动人心弦的音乐走进课堂。
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穿越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还原历史”。印象深刻的是在本节课末,设计的“师生唱诗,升华情感”这一环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不仅广为流传,而且还被谱成了曲子广为流唱,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也叫《渭城雨》,老师唱给你们听听,请大家闭着眼睛再次感受这种离别深情吧! 忧伤舒缓的音乐伴着老师圆润甜美的嗓音在耳畔响起,这样的结课不仅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而且再。
个人认为,在学习宋词上,要特别注意学习宋词的构思与语言。
唐诗尽管也讲构思,但是诗意教浓,一首雕琢的诗歌一般认为是下品。宋词就不一样了,它很讲究章法。
例如柳永的《蝶恋花》,目的是写愁,那柳永是通过怎样的特殊方式写愁呢?这就是值得分析的内容。再比如贺铸的《青玉案》,作者重在写“闲情”,关键是这种闲情是怎么写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宋词的学习上,重点不是作者写了一些什么内容,而是作者如何表现这个内容的,为什么要表现这个内容。一篇很长的散文,讲构思可能有点困难,但宋词较短,比较容易分析构思。
还有宋词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家喻户晓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值得讲讲,让学生多多积累。本着这个思路,我要重点讲解作者的构思与语言问题。
学习古诗的意义:
第一,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第四,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古诗文的好处
1学习古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能够终生收益无穷。
2古文的名篇佳作,不仅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而且作为文学艺术范本,可以教会一代学子写文赋诗,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能力。
3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以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运用出来。
4背诵古诗文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儿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5学习古诗文,尤其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优秀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学习古诗文的作用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正高中语文学科中,古诗文占很大的比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古诗文教学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