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6日 10:30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
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
2、课件(从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然后交流,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升华联接成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把它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前后照应全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而不能自欺欺人。
重难点、关键
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韩非子》的资料。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文章的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寓言。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因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不要花很多的时间;趣味性强,每则寓言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教师趁机简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备劝喻、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3、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那么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劝喻或讽刺的是什么呢?
(通过从文章体载入手,激起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的回忆。然后教师设置疑问导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围绕问题,学生分组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节凑。
(3)、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学生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情况。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让学生分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教师导: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
四、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
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怎样听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请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
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5、教师导:这是我们从南郭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那我们还能
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6、教师小结: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
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读课文。
7、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表格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揭
示的深刻道理。)
五、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教师导: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们找到过吗?
——请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吧?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南郭先生”,激发学生改变
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课后延伸,续写故事。
1、教师导: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他的行为是我们所
不耻的,但我们不能做无情的人。南郭先生逃走后,我们想不想知道他以后过得怎样了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为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2、学生续写故事。
附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必一百人 装模作样
齐缗王 一一听之 只好逃走
(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说明了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 知道的成语故事。问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新课教学: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反馈:指名读,齐读。解释字词。
三、问绕问题,自学课文
1、教师朗读,让学生回答问题。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又不被发现的?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 然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吹竽队里吗?
(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南郭先生见此景,他想:_____ 于是他_____
(5)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 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 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五、课后延伸 作业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
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读题:成语故事三则 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 (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 蒙混进去 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 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
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
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③、播放课件。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
2、指导背诵
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
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8、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
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四)、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逃
(学生板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3、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六个成语(指名读)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鱼目混珠 亡羊补牢
2、这些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词语。(板书:滥竽充数)(范读——齐读)
3、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
4、《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上下文,读懂生词。
(3)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点评)
(2)文中你读懂了哪些词?(重点理解腮帮、俸禄等词语)
(3)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两部分吗?并说说理由。(指名说)(板书:齐宣王齐湣王)
(4)谁能把两部分的意思分别说一下吗?
(5)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故事感悟寓意
1、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
2、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交流:
(1)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你读出了什么?(强调“总是”“许多人”“一齐”)
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2)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混”字读出了什么?
(3)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装?(练习说话)
出示:“别人______,他就______。”
尽管南郭先生装得像模像样,但内心还是不平静。此时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害怕担心紧张得意)
是啊,起先他可能是紧张害怕的,但他紧张也要装作不紧张,害怕也要装作不害怕,不会吹也要装作会吹。
同学们,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南郭先生啊,你不会居然冒充会,这不是滥竽充数吗?
这样装着装着,居然没人发现,还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拿到俸禄后,南郭先生又会想什么?
(4)南郭先生的运气会一直好下去吗?
(5)出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你读出了什么?
(6)难怪听了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不逃走行吗?此时的南郭先生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指导看图)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谁能用“只好”说一句话。
(8)在逃跑的路上,假如你碰到南郭先生会怎么做?
(9)同学们,学到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0)的确,做人要踏踏实实,要有真才实学。这就是滥竽充数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真才实学)
(11)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四、续编故事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南郭先生后传》
附: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
爱讲排场装腔作势用人严格
真才实学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爱听合奏混
南郭先生
(没有本领)
齐闵王爱听独奏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一、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主要介绍了南郭先生了解到齐宣王听吹竽时爱讲排场,虽然自己不会吹,却混迹于其中,而没被发现。但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只得偷偷地逃走了。“滥竽充数”中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课文短小,一读就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的害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要在生活中锻炼自已识别真假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词语。
3、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4、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教学难点: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四、教学建议
(一)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都是要求会写的,竽: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像现在的笙。组词:吹竽。混:多音字,本课读“hùn”(混入),另一个音读“hún”同“浑”(混蛋)。
指导书写时要注意“滥”的右半部是“监”。
(二)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文章没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的是故事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的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果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时,能通过人物的动作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成语的`意思,受到要有真才实学的教育。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他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这里可抓住“常常”、“三百人”这两个词,这是南郭先生得以滥竽充数的铺垫。
第二自然段,讲了南郭先生是如何滥竽充数的。重点抓住“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这句话来理解。先理解词语“装腔作势”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故意做出一种姿态,好像是在吹竽,以蒙混别人的眼目。其实这句话就是对“滥竽充数”简单明了的解释。可反复读一读,试着做一做动作。体会“滥竽充数”、“装腔作势”的含义。
第三自然段,写了齐宣王的儿子叫人一个一个地吹竽。
第四自然段,写了南郭先生怕被发现,逃走了。体会“只好”一词,写出了“滥竽充数”都最终的下场。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反复读,从中体会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进而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教学时间充裕的,也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南郭先生由动作表现出来的三次心理活:
(1)看到“机会”他会怎么想?
(2)“混”还能得到和别人一样高的待遇,他会怎么想?
(3)听到“这个消息”,他为什么逃走,他又会怎么想呢?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南郭先生的“混”和“逃”能看出齐宣王和齐湣王有什么不同?
在讲读课文中,要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使学生知道,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装腔作势终究有混不下去的一天。教育学生踏实认真地学习,掌握真本领。
教学的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造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如: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妈妈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三)读写训练建议
结合课后的“议一议,演一演,写一写”的训练,可以设计课后习作练笔。
1、续编故事,想一想,议一议,南郭先生逃跑后会怎样?再把它写下来。
2、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扩与练笔。为故事的发生加上特定的场景,为人物加上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在扩定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研读原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进行扩写的基础;
(2)找中心词,确定扩写点,由此展开想象及再创造,侧重心理活动,是进行扩写的把手与成功通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说明了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 知道的成语故事。问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新课教学: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反馈:指名读,齐读。解释字词。
三、问绕问题,自学课文
1、教师朗读,让学生回答问题。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又不被发现的?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 然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吹竽队里吗?
(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南郭先生见此景,他想:_____ 于是他_____
(5)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 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 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五、课后延伸 作业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读题:成语故事三则 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 (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 蒙混进去 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 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 题:《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一、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师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⑵师:什么叫寓言?(指名回答)
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
⑶列举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⑷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和课文。
二、新授:
⒈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①“排场”是什么意思?(指名答。本文指齐宣王所喜欢的那种奢侈铺张的场面。“场”读轻声)
②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指名答。齐宣王喜欢听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
③本段最后一句话“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这句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⒉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要用夸张的语调读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那几句话)
①他看到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指什么?(指名回答。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
②“待遇”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齐宣王给南郭先生的'报酬)
③“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架势来蒙骗人或吓唬人)根据这两句话,你能在插图中找到南郭先生吗?这句话生动的描写出南郭先生装模做样、弄虚作假的丑态,最后一句话则说明了他很会作假,作假成功。
④就是这样一个根本不会吹竽的人,居然能在吹竽队成功的混了下去,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指名回答。客观: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主观:他很会作假。稍作引申:制度的缺陷,选拔制度,岗位制度等)
⒊像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弄虚作假的人,难道真能永久的这样混下去吗?我们接着看课文的三、四两段。(指名读。“挨”读“āi”)
①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折。什么转折?(指名回答。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②“脾气”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性情好恶)
③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指名回答。齐湣王不喜欢齐奏,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⒌师生共同小结:没有真正才干而不会装会、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他的真面目终究会暴露的。
师: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而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作业 :
⒈课后熟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也可安排拓展内容)
四、板书设计 : 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有机可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欺骗成功
&
硚口区易家墩小学 罗 婧 (登载在《硚口教育论坛》2008第5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聚焦课堂,聚焦作业”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共识。课堂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专家说: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百道题,不如在课堂上独立做一道题。可见,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能够促进知识的有效内化。因此,教师在教法和学法上应作一番探索,帮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实现课堂作业最优化。备课时,在教案中标识出完成作业指导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当堂完成作业,实现课堂作业最优化。教案中的标识,它的首要意义在于强调,在于提醒:提醒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注重教师教法的运用,学生学法的指导,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仅以四年级下册《滥竽充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篇课文中的5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滥竽充数”的寓意。过程与方法:顺学而导,抓住词句感悟人物的形象。通过南郭先生前后结局 的对比,理解滥竽充数的意义,领悟其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 一切的考验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重: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寓意。难:通过对课文的拓展,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学法指导: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抓住动作,换词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装腔作势、待遇这三个不同的词。同时,通过关键字“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滥竽充数向我们揭示的道理。 教学设计 教法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请学生注意“滥”和“竽”字的写法。) 1、板书课题。2、什么叫寓言?(指名说) 3、 3、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隽永的道理。4、 5、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7、 (1)认读生字 8、 寓言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腮帮 9、 场面 捂着 装腔作势 混 (2)文中需要注意的字音: 齐湣王 脾气 2、齐读读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1)指名读文。(2)指名说故事。(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 3、带着对故事的理解,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表面含义。(1)指名说说。(2)归纳字的含义: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竽:乐器。 充数:凑数。(3)连起来说一说。 4、快速浏览课文,你觉得哪个字最能表现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吹着不成调的竽凑数。(混) 三、理解课文。 1、看到这个“混”字,你能结合上下问提出哪些问题呢? (为什么能混?怎样混?最后结果如何?) 2、解决问题。 (1)为什么能混? A讲排场 你能说说讲排场是什么意思吗? B出示句子并比较: 他常常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他有时让三百人吹竽给他听。 (“常常”能否换成“时常”或“有时”?) C小结:是啊,正是齐宣王的爱面子,喜欢讲排场给了南郭先生机会。(2)南郭先生是怎样混的? A找出相关句子勾画下来。B抓住动词谈谈你的体会。(鼓、捂)请学生做一做动作,演一演。C这样的行为,在文中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装腔作势。那么装腔作势的意思是?指名读这句。D你能换一个词来表示吗?(装模作样) E南郭先生这样的装腔作势,在当时结果如何? (高待遇)用换词理解待遇。 F他混过了一次有一次,结果不仅没被人发现还得到了很高的待遇,他当时肯定很( )?你能用这样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 3、学习课文3—4自然段,看结果。 (1)读这部分,你能用一个字来说说南郭先生结果如何吗?(板书:逃) (2)对于“逃”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问题呢? A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吹。(不适合混了) B逃之前他会有什么表现呢?会想什么?(从动作心理去指导。) C其他人为何没有逃呢? (3)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却逃之夭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或事吗? 面对这样的人或事,我们该怎样做呢? 四、小结:没有真正才干而不会装会、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他的真面目终究会暴露的。 五、独立作业。(附后) 揭示“寓言”的特征,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寓言的作用,为探索寓言蕴涵的道理埋下伏笔。 此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己认读,在读中纠错,巩固读准生字字音,强调轻声的读法。采用这样的教法和学法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设计中的第一题。 抓住主人翁“南郭先生”吹竽的前后结局归纳故事主要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设计中第四题的前一问。 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是先理解语素,再组合各语素的意思形成词语的意思。这样做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解释词语的方法,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设计中的第二题。 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比较句子所表达的效果,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在这个教学环节体现得很充分,有利于学生较好的完成作业设计中的第三题。 对“装腔作势”一词的理解,先通过学生自己勾画文中的动词:“鼓着”、“捂着”来初步感知,再让学生自己做一做动作,进一步感受,接着引导学生明白这样的动作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最后,通过近义词的方法巩固对这个词的理解。完成词语理解。 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混”与“逃”的对比,受到启示,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辨是非,明道理。同时,学生也可以顺利地完成作业设计第四题的后一问。 板书设计: 7、寓言两则 滥竽充数 混 -------------------------- 逃 没有真才实学 作业设计: 7、寓言两则 滥竽充数 一、用横线画出下面读轻声的词语。寓言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腮帮 排场 捂着 装腔作势 脾气 二、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滥竽充数—— 装腔作势—— 三、比一比,说一说。A 他常常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B 他有时让三百人吹竽给他听。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要注重文与道的统一。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语言文字的教学,也就是在课堂上落实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一、注重了字词的教学。在开课伊始,检查生字读音的环节中,在学生读词的过程中,我通过一定的评价语和正音,让学生注意了本课平舌因,翘舌音,特别是轻声的读法。因此,学生完成起作业中的第一题也就轻而易举了。在词语教学的环节中,我重点指导了滥竽充数和装腔作势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滥竽充数一词是通过层层推进的法方来理解的。首先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工具书,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含义。其次通过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结局的对比,说说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的道理。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而装腔作势一词则是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动词,演一演,想一想南郭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给学生一个思考,想象的空间来理解此词。由于教学环节落实的比较清晰,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理解也比较透彻。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本课教学以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结局对比为线:混——逃。围绕这两个字,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环节比较清楚,同时也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乐于探究。而这样的学习氛围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当堂完成课堂作业。这样的教法和学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当堂完成作业奠定了基础,但一些环节的处理也稍显薄弱: 1、在教学中,虽然教学环节落实清晰,但有累赘的倾向,留给学生的作业时间不够充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优化整体感知部分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直奔主题,谈谈对“滥竽充数”这个词表面含义的理解,充分的给学生质疑,思维的空间,学生的训练会更扎实。2、有“重文轻道”的倾向。语文教学姓语,那么它的人文性如何体现呢? 是在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渗透出来的。特别是对于寓言故事这样一个特殊的体裁,它的人文性我们就更不能忽视了。在教学的过重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了语言文字背后道理的渗透与感悟,以至于后面的总结时,学生对“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或事吗? 面对这样的人或事,我们该怎样做呢?”这个问题理解的不够深刻,学生能明于心,但不能明于口,写于手,影响了作业中的最后一题的完成效果。 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钻研,不断的探索! &nb
《滥竽充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人教版《滥竽充数》教案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
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
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③、播放课件。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
2、指导背诵
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
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8、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
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四)、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逃
(学生板书)
大班语言教案:滥竽充数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滥竽充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游戏综述
这个儿童剧由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改编而成,表现了古时候君王和大臣之间、大臣和大臣之间、大臣和百姓之间、君王和百姓之间的一些有趣关系,以及滥用职权、贪小便宜者和滥竽充数者的可悲下场。表演过程中,南郭先生、大臣等角色特点鲜明,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该表演整合了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幼儿可以在了解、讨论、表演以及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增强角色意识,充分发展表现力、创造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开展语言活动,学习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语言游戏“大王和大臣”,帮助幼儿了解古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小快板《得意的南郭》、《胆战心惊的南郭》,启发幼儿体验人物的不同心理感受,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
2、通过音乐活动“认识乐器‘竽”’以及竽合奏<喜庆》(小合奏、大合奏),了解乐器“竽”,引导幼儿感受竽合奏乐曲的欢快气氛。通过音乐活动“神奇的鼓点”,引导幼儿感受鼓点的节奏,并能随鼓点踏步及做其他动作。
3、在美术活动“皇帝的帽子”中,师幼共同设计、制作皇帝的帽子。
4、通过社会活动、美术活动,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舞台剧表演”。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王宫大殿(中间放一把龙椅),市井街道。
(2)道具:皇冠两顶,大臣、吹竽手的头饰若干,竽若干,锣。
2。选配音乐。
(1)民乐《喜庆》:用于第一、三场竽队演奏。
(2)鼓点:用于第一场大王上场。
(3)尖锐声:用于第三、四场南郭先生吹竽。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古装剧及帝王剧资料,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硷。
2。为幼儿的表演提供废旧材料和简单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形象地表现南郭先生是难点。如南郭先生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身体动作以及内心的微妙变化等,要让幼儿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中相关人物的形象,帮助他们分析、总结人物的特征,如奸诈、说谎话,说话时是眼睛到处转的样子;和大王说话时,是点头哈腰的样子等。掌握人物特征之后,再鼓励幼儿用神情、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2。这个故事缺乏童趣,偏向比较严肃的正剧,如何把剧本以及排练设计得更适合幼儿是表演的重点。例如,要让幼儿自由表现南郭先生、齐宣王、众大臣等角色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故事,鼓励幼儿把自己理解的故事再现出来,然后通过相互提问、讨论的形式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情等表现主要角色形象,并请幼儿个别展示,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评价并修正。最后,还要不断丰富、完善、熟悉剧本内容,如把原先呆板的竽队演出设计为有动作、有队形的演奏,使表演更具艺术性。
3。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①语言活动“滥竽充数”,让幼儿不仅学会这个成语,还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②语言活动“成语大接龙”,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成语。
③社会活动“建构宫殿”,让幼儿在学习建构的同时学会协商与分工合作。
五、游戏小故事
“男一号”诞生记
“小朋友们,《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里面有很多挑战性的角色,你们想演什么角色?”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我想演大臣!”“我想演大王!”……一会儿,大多数角色都被认领了。“咦,主角南郭先生还没有人演呢?”于是哉追问:“南郭先生谁来演?”没有一个人举手。“小治,你来演吧?”小治面露难色,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洋洋,你要不要来试试?”洋洋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天天,你来挑战一下?”天天立刻表示不想演。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演南郭先生?这可是剧中的“男一号”呀!“你们为什么不愿意演南郭先生呀?”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坏人。”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个大骗子。”还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最后要被打的。”
哦,我明白了,原来孩子们都喜欢正面的、善良的.角色,对于南郭先生这种有损形象的反面角色,大家都打心眼里不喜欢演。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问孩子们:“如果这个童话剧中没有南郭先生这个角色会怎么样?”孩子们纷纷说:“那就没办法演了,演不下去了。”我又问:“你们从南郭先生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有的说要做一个好人,不能做骗子;有的说要认真学本领,学知识;还有的说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溜须拍马、滥竽充数。“剧中为什么一定要有南郭先生这个反面角色呢?”孩子们好像懂了我的问题,有的说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有的说是为了让小朋友懂得道理。讨论结束后,我告诉孩子们,南郭先生虽然是反面角色,却是剧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通过这个反面角色我们能领悟到这个故事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敢于挑战这个角‘互色的孩子是最勇敢的,也是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谁想来试试?”这次,“哗”地一下,好多孩子的小手都举了起来。“红红,你是女生,不能演。”洋洋喊道,红红不甘示弱:“谁说的,我可以反串。”“这么多人怎么选呀?”“大家来PK吧!”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派“男一号”PK赛开始了。在全班大众评委的公平裁定下,剧中的“男一号”南郭先生终于诞生了!
“群众演员”的“牢骚”
一个儿童剧中,肯定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也少不了群众演员,而老师有时会只重视主角和配角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忽视了群众演员的戏份。这不,我班的群众演员可不乐意了。
排练好竽队的上场和下场后,我让竽队的孩子们休息一会儿。有两个孩子在一起说话,一个孩子说:“真没意思,就我们竽队的人没有台词。”另一个孩子说:“是呀,还要我们跪着,我的腿都酸了。”一个孩子又说:“我妈妈说,我们这叫群众演员。”另一个孩子说:“真倒霉!”
听完这两个孩子的对话,我心里很震动。是呀,儿童剧表演应该给每个孩子公平的机会。但现实却不允许让每个孩子都来演主角,那就需要老师去润色剧本,多给配角和群众演员一些机会。于是我立即修改了剧本,给整个竽队增加了一些台词和除了吹竽以外的一些表演动作。在此后的排练中,竽队的小演员们没有怨言了,表演更带劲了。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滥竽充数》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滥竽充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留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