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00:58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
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另外两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拟“偕老”变化而来的,在网络文章中广为流传。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刚刚从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很不错。
转发于你算作解释吧! 一直欣赏这样一种爱情: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是象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有的是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 …… 这该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觉吧,在陌生的人群中,在迷失和彷徨间,你却始终安详而从容 --- 因为你知道,冥冥之中,自有一双属于你的双手,它们紧紧地握住你,陪你走过所有的阴天和所有的艳阳天,直到一生一世。在我们平凡的生命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琼瑶式的一见钟情,没有那么多甜蜜得催人泪下、痛苦得山崩地裂的爱情故事:在百丈红尘中,我们扮演的是自己,一些平平凡凡地生生死死的普通人。
于是我们珍惜爱情,珍惜迎面而来的、并不惊心动魄的感情。在这种爱情故事里,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不一定是要一见钟情的,最初他们可能会象陌生人一样擦身而过,象最平常的朋友一样,见面只打一声招呼,笑一笑,然后远去。
之后有一天,在暮色里,你忽然发现她的背影竟是如此的让你心动;一种让你心疼的怜惜就这样不经意地撞中了你,你这才发觉,不知不觉地,习惯了擦身而过的她已经走入了你的生命,于是你们就开始了一段美丽的爱情。爱情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的爱情或者并不动人;恋爱中的人们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或者都很平凡。
舒婷描绘过这样一道风景:大街上,一个安详的老妇人和一个从容的老人微笑着,从不同的方向面对面地走近,走近;然后是微笑着,鼻尖顶着鼻尖地站着,双手紧紧地系在一起,身后西下的阳光把他们的头发和笑容染成一片暖暖的黄。身旁的人们被他们的幸福染成一片温暖。
起初你们还在怀疑这种爱情,因为它毕竟不象当初设想的那样完美、那样精致、那样浪漫。那只是淡淡的一种感觉,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没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没有魂断蓝桥 --- 只是一种手牵着手、并肩漫步的感觉。
他们说婚姻是一座围城,进去了的想出来;而你们就这样手牵着手,坦坦然然地一起走入围城里,互相扶持着,把许许多多毫不动人的日子走成一串风景。这么多年了,回忆起来,所有平凡的片断,所有曾抱怨过、曾怀疑过的时光其实是生命中最温馨的篇章;所有淡淡的日子,其实都是象“空山灵雨”一样,淡得韵味绵长。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他们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总有些东西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的。天上比翼,地上连理,总有一种爱情,是象山一样执着,象海一样深沉,象天空一样广阔的。
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伶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到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他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
他们说时间可以让一切蒙上灰尘,可总有些东西是历久长新的。牵在你的手中,所有的人生、所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都变得崭新而明媚。
时光它总是在不停地走,回首之时不觉已是满身尘垢;你却仍然愿意蒙上眼睛,毫无保留地把双手都交给这生生世世的恋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
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2006-5-16 9:47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1、镗(汤tāng):鼓声。2、踊跃:操练武术时的动作。
兵:武器。3、“土”、“国”同义。
城漕:在漕邑筑城。漕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4、南行:指出兵往陈、宋。这两国在卫国之南。
三四句表示宁愿参加国内城漕的劳役,不愿从军南征。5、孙子仲:当时卫国领兵南征的统帅。
“孙”是氏,“子仲”是字。孙氏是卫国的世卿。
6、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宋国国都在睢(suī)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平陈与宋”是说平定这两国的纠纷。7、不我以归:“以”和“与”通。
“不我以归”就是说不许我参与回国的队伍。8、有忡(充chōng):犹“忡忡”。
心不宁貌。9、爰(yuán):疑问代名词,就是在何处。
这句是说不晓得哪儿是我们的住处。10、丧:丢失。
这句是说不知道将要在哪儿打败仗,把马匹丧失了。11、于以:犹“于何”。
以下两句是说将来在哪儿找寻呢?无非在山林之下吧。这是忧虑战死,埋骨荒野。
12、死生契阔:言生和死都结合在一起。契:合。
阔:疏。“契阔”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义。
13、成说:犹“成言”,就是说定了。所说就是“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子:作者指他的妻。下同。
14、于嗟:叹词。阔:言两地距离阔远。
15、活:读为“佸(huó)”,相会。16、洵(xún):《释文》谓《韩诗》作“夐(xiòng)”,久远。
末章四句是说这回分离得长远了,使我不能和爱人相会,实现“偕老”的誓言。[题解] 这是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嗟怨想家的诗。
据《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出兵救陈。十三年,晋国不满意卫国援陈,出师讨卫。
卫国屈服。本诗可能和这段史事有关。
揣想当时留守在陈宋的军士可能因晋国的干涉和卫国的屈服,处境非常狼狈,所以诗里有“爰丧其马”这类的话。第三章和末章都是悲观绝望的口气,和普通征人念乡的诗不尽同。
[余冠英今译] 擂大鼓咚咚地响,练蹦跳又练刀枪。家乡里正筑漕城,偏教我远征南方。
孙子仲把我们率领,平定了陈宋的纠纷。回老家偏我没份,可教我心痛难忍。
哪儿是安身之地?在哪儿丢失了马匹?丢马匹哪儿找寻?南方的一片荒林。生和死都在一块,我和你誓言不改。
让咱俩手儿相搀,活到老永不分开。如今是地角天涯!想回家怎得回家!如今是长离永别!说什么都成空话! [参考译文] 擂起战鼓响咚咚,战士踊跃舞刀枪。
别人修路筑漕城,我独远行去南方。跟着统帅孙子仲,联合友邦陈与宋。
不能让我同回家,满怀忧愁难自控。哪儿停下哪儿住?哪儿丢失那些马?哪儿能够找到它?在那深深丛林下。
誓同生死志如金,你我约言记在心。紧紧握住你的手,白头偕老永不分。
啊哟道路太遥远,不让相聚在一堂。啊哟离别太久长,约言难守我心伤。
============================ 【赏析】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
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
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
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
《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
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
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
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
《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僊僊。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译文>宾客来到初入席,主客列坐分东西。
食器放置很整齐,鱼肉瓜果摆那里。既然好酒甘又醇,满座宾客快喝起。
钟鼓已经架设好,举杯敬酒不停息。大靶已经张挂好,整顿弓箭尽射礼。
射手已经集合好,请献你们妙射技。发箭射中那靶心,你饮罚酒我暗喜。
持龠欢舞笙鼓奏,音乐和谐声调柔。进献乐舞娱祖宗,礼数周到情意厚。
各种礼节都已尽,隆重丰富说不够。神灵爱你赐洪福,子孙安享乐悠悠。
和乐欢快喜气扬,各显本领莫保守。宾客选人互较量,主人又入陪在后。
斟酒装满那空杯,献给中的那射手。宾客来齐初开宴,温良恭谨堪赞叹。
他们还没喝醉时,威严庄重自非凡。他们都已喝醉时,威严庄重全不见。
离开座位乱跑动,左摇右晃舞蹁跹。他们还没喝醉时,庄重威严皆可观。
他们都已喝醉时,庄重威严尽荡然。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规矩全紊乱。
宾客已经醉满堂,又叫喊来又吵嚷。把我食器全弄乱,左摇右晃舞踉跄。
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过错真荒唐。皮帽歪斜在头顶,左摇右晃舞癫狂。
如果醉了便离席,主客托福两无伤。如果醉了不退出,这叫败德留坏样。
喝酒原为大好事,只是仪态要端庄。所有这种喝酒人,一些醉倒一些醒。
已设酒监来督察,又设酒史来戒警。那些醉的虽不好,不醉反而愧在心。
莫再跟着去劝酒,莫使轻慢太任性。不该发问别开言,不合法道别出声。
依着醉后说胡话,没角公羊哪里寻。不懂饮礼限三杯,怎敢劝他再满斟?<赏析>读此诗,第一个印象是章法结构非常严谨。
这不仅是指它全部五章每章均十四句,且都是标准的四字句;更是指它章节之间内在组织上的精妙。诗内容大致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两章写合乎礼制的酒宴,第二部分两章写违背礼制的酒宴,两者同以“宾之初筵”一句起头,而所描述的喝酒场面却大相径庭,暴露出理想状态与现实境况的尖锐矛盾。第三部分为末章,是总结性的言辞,连用“不”、“勿”、“无”、“匪”、“矧敢”等表示否定义的词集中凸现否定意蕴。
各部分之间起承转合脉络极其分明。第二个印象是诗人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
诗人之意实在“刺”,前两章却用“美”为“刺”作映衬,使丑恶的事物在与美好的事物的对比中更显出其丑恶,欲抑先扬,跌宕有致。而诗人的“刺”即使是在最重要的第三、第四两章中,也并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只是反覆直陈醉酒之态以为警诫,除了烂醉后手舞足蹈的姿势不惜重言之以外,“载号载呶”、“乱我笾豆”、“侧弁之俄”写醉汉吵吵嚷嚷、弄乱东西、衣冠不正,也都抓住了特征。
并且,诗人还善于通过“既醉而出,并受其福”之类的委婉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之类的戏谑语,来作“绵里针”式的点染。借形象说话,实招就是高招。
当然,笔者无意说此诗没有正面的说理成分,末章就主要是说理,但毕竟使读者对酗酒的害处深感悚惕的还是那些描写醉态的句子。诗人技巧上的高明之处,在具体的修辞上,也得到充分的表现,除了消极修辞外,积极修辞更是丰富多彩。
“左右秩秩”、“举醻逸逸”、“温温其恭”、“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屡舞仙仙”、“威仪抑抑”、“威仪怭怭”、“屡舞?”、“屡舞傞傞”,这是叠字修辞格的运用,频度之高,在整部《诗经》中似乎也不多见,那种奇佳的摹态效果,令人叹服。“笾豆有楚,肴核维旅”、“既立之监,又佐之史”,则是非常标准的对偶修辞格。
“宾之初筵”、“其未醉止”、“曰既醉止”、“是曰既醉”等句都同章或隔章、邻章重复一次,是重复修辞格,而由其重复所产生的效应则不同。如上文所说“宾之初筵”的重复意在引出对比。
但“其未醉止”、“曰既醉止”的重复,则既与从“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到“威仪抑抑”、“威仪怭怭”的递进紧扣,又有“其未醉止”一组重复与“曰既醉止”一组重复的两层对比,从中更可见出结构的精整。而“是曰既醉”的隔章重复,所起作用是将第三、第四这最重要的两章直接串联起来。
还有一种《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格——顶针,此诗也有两例,即“以洽百礼”之后接以“百礼即至”,“子孙其湛”之后接以“其湛曰乐”。这两个顶针修辞在同章中仅隔两句,相距很近,也是诗人为加重语气而作的刻意安排。
另外,“钟鼓既。
【原文】
扬之水①,
不流束楚②。
终鲜兄弟③,
唯于与女④。
无信人之言,
人实迂女⑤。
扬之水,
不流束薪(6)。
终鲜兄弟,
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
人实不信。
【注释】
①扬:水流缓慢的样子。②束:捆扎。楚:荆条。③鲜;少,缺少。④女:同“汝”,你。⑤迂(kuang):同“诳”,意思是欺骗。③薪:柴。
【译文】
河中之水缓缓流,
成捆荆条冲不走。
没兄没弟没亲人,
世间只有我和你。
别信他人的谗言,
他们其实在骗你。
河中之水缓缓流,
成捆柴禾冲不走。
没见没弟没亲人,
世间只有我二人。
别信他人的谗言,
他人的话不可信。
【读解】
常言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这话道出了人间至爱亲朋间的余情。人间最难得的,恐怕难以再有比这亲情更让人感到动心和珍贵的了。
可是,在生活的现实中,我们有时觉得最好的并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投合自己的人,奉承巴结自己的人。“煮豆燃豆箕”,用其骨热油的丑剧时有发生,这表明人间亲情有时会脆弱到一触即溃、亲朋反目为仇的地步。
这是一个千古怪圈:我们一方面企盼和珍视亲情,一方面又会在外部因素的引诱下亲手毁灭亲情;我们一方面相信他人是地狱,他人居心叵测,一方面又会把大灰狼当亲人而与自己真正的亲人疏离。
道理明明白白,但几千年前古人的感叹,在时光的流逝中似乎从未使人们清醒起来。肉食者们的倾轧且不必说,平民百姓也常有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想法。
恐怕我们永远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一,译文 好像有人在那山隈经过,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你会羡慕我的姿态婀娜。驾乘赤豹后面跟着花狸,辛夷木车桂花扎起彩旗。
是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折枝鲜花赠你聊表相思。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
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东风飘旋神灵降下雨点。
等待神女怡然忘却归去,年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抱怨神女怅然忘却归去,你想我吗难道没空来到。
山中人儿就像芬芳杜若,石泉口中饮松柏头上遮,你想我吗心中信疑交错。雷声滚滚雨势溟溟蒙蒙,猿鸣啾啾穿透夜幕沉沉。
风吹飕飕落叶萧萧坠落,思念女神徒然烦恼横生。出自:《九歌·山鬼》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二,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三,词句注释1,山之阿(ē):山隈,山的弯曲处。2,被(pī):通假字,通“披”。
薜荔、女萝:皆蔓生植物。3,含睇:含情而视。
睇(dì),微视。宜笑:笑得很美。
4,子:山鬼对所爱慕男子的称呼。窈窕:娴雅美好貌。
5,赤豹:皮毛呈褐的豹。从:跟从。
文:花纹。狸:狐一类的兽。
文狸:毛色有花纹的狸。6,辛夷车:以辛夷木为车。
结:编结。桂旗,以桂为旗。
7,石兰、杜蘅:皆香草名。8,遗(wèi):赠。
余:我。篁:竹。
表:独立突出之貌。9,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之貌。
10,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语助词。
11,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12,灵修:指神女。
憺(dàn):安乐。13,晏:晚。
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14,三秀:芝草,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15,公子:也指神女。
杜若:香草。然疑作:信疑交加。
然,相信;作,起。16,靁:同“雷”。
填填:雷声。猨:同“猿”。
狖(yòu):长尾猿。17,离:通“罹”,忧愁。
扩展资料: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
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
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汉文学史纲要》)。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为其编剧《雷电颂》,以纪念其事迹。
屈原作品想象最为丰富,词采十分瑰丽。《离骚》中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把日月风云,都调集到诗篇中来,使辞采非常绚灿,他还突出地描写了三次求女的故事,以表达自己执兼比兴”。
他善于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恶木秽草,以喻小人,通过比兴手法把君王信谗、奸佞当道、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译文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鉴赏】
《殷武》一,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邶风》共有十九首诗。
最好的是《柏舟》、《击鼓》和《谷风》。《柏舟》,有人说是弃妇诗,但我觉得更像一首黜臣之诗,其中的“微我无酒”“威仪棣棣”和“愠于群小”都不像一个妇人家说的话。这明明是一个臣子的赤胆忠言,大有屈子之风。“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无限感慨已随波逐流,无所依归,悲怆之情涣然而来。“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直言忠心,不容渣滓,不变初衷,不置身度外,耿耿诚心,得以彰显。然更悲痛之处,在于“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最后只得仰天长叹,“日居月诸,胡迭而微”,静言思之,顿足捶胸,不能奋飞。浩浩正气扑面而来,愤愤之心油然而生,这不正是诗的感人魅力吗?
《击鼓》写了一个年轻战士打了胜仗,却依然不得归来,心中思念订了婚约的妻子,于是大声呼唤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爱之坚贞,天地可表,日月可鉴,真是隔了千百年,依然感动着世人的心。跟自己的妻子说一句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谷风》倒真是一首弃妇诗了,其中哀怨悲愤令人深感同情。本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艰苦生活,却不料,丈夫有了新欢,就弃之如糟糠,让人恨之极也。全诗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起兴,哀伤的情绪便一以贯之,以前是“黾勉同心”,如今是“不我屑以”。曾经期望“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结果却是“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既生既育,比予于毒”。你们“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我却是“有洸有溃,既诒我肄。”多么强烈的今昔对比,你我对比、梦想与现实对比,如何能不叫人想上前去帮她揍她男人一顿,踢他几脚,吐上一口唾沫。
然后是《燕燕》、《匏有苦叶》、《泉水》、《日月》和《静女》也是比较好的诗。《燕燕》是君王嫁妾妹送行歌,只要不站在阶级分析的角度,只看他们之间的情感,却真是感动人的。意象就很好: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正如二人难舍难离之情,君王直送到“瞻望弗及”,更是“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而妾妹是一个“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的好女子,临别依依告诫王兄谨记“先君之恩”。——多么感人的情怀呀。《匏有苦叶》写的是济水相隔,年青人想过河迎娶妻子的故事。“深则厉,浅则揭”,很有哲学意味。而“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俨然让人如遇一个旷达的世外高人一般。《泉水》写许穆夫人出嫁的惜别之情,“出宿于涕,饮饯于祢”,“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一步一停,心中是“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真是让人心伤。《日月》是女人控诉丈夫遗弃之诗,“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日月相隔,宛如自身,声声咏叹,使人涕下。《静女》倒是美丽的约会,“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真是让人羡煞。
《绿衣》和《凯风》都是思亲之曲,让人有“慈母手中线”之感。《凯风》的两句“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凯风自南,吹彼棘薪”,真让人想到母亲的手。《式微》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歌,感情喷薄而出,让人心里很充实、愤懑和豪迈。
《终风》、《雄雉》、《旄丘》、《简兮》、《北门》、《北风》、《新台》、《二子乘舟》就都没什么了。《终风》里可能是一个风尘女子。《雄雉》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倒是一句做人的警句。《旄丘》是穷苦人鄙夷土大夫的行径。《简兮》的“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十分形象具体。“山有榛,隰有苓”也是好句子。《北门》里是一个可怜人。《北风》里的雪景还好,“莫赤匪狐,莫黑匪乌”也很有意思。《新台》和《二子乘舟》都是讲了卫宣公强娶儿媳宣姜,最终迫使儿子伋与寿都死于非命的故事,卫宣公真是一只癞蛤蟆!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
意思: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
原文: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译文: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
扩展资料
体赏析
此诗分三章,每章共七句。首章写在楚丘营建宫室。古代科学技术还比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黄昏时分出现在正南天空,与北极星相对应,就可准确测定南北方位。
至于东西,揆度日影也可确知。又十月后期方届农闲,严寒尚未至,古人于此时修宫筑室,自是相当科学。
至于栽种树木,古代在宫殿庙宇建筑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类,也有一定规定。楚丘宫庙等处种植了“榛栗”,这两种树的果实可供祭祀;种植了“椅桐梓漆”,这四种树成材后都是制作琴瑟的好材料。
古人大兴土木兼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这对今天也是一种启发。“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国之初就考虑到将来能歌舞升平,琴瑟悠飏,可见深谋远虑与充满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让人品尝出诗中隐寓的褒美之意。
首章写的是群体劳动,那样的科学规划,那样的紧张有序,那样的自豪自信,在颇为整饬而略带进行曲色彩的诗行中,读者仿佛触摸到了卫人重建家园时那种明朗而又热烈的欢快脉搏。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说通悦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诗经·静女》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诗经·都人士》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诗经·定之方中》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经·草虫》
1《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2《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4《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5《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