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教育那些事
发布教育资讯,分享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4日 08:0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6分)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小题1: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1分)
小题2:“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懂得变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结合上述章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小题1:知其不可而为之
小题2:选择一:认同荷蒉者的看法。
①在践行自己的思想学说受到挫折时,内心确实要宽阔,不能偏狭,要听得进别人的劝告,也要敢于接受现实。
②别人不了解,不支持自己的学说,或正说明推行“道”的时机还不到,自可保持高洁。可学着及时调节自己,如荷篑者那样通达权变,要么改变思想主张,要么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等。
③孔子的思想确有为“道”的原则所累的成分,在适应社会,灵活应对现实礼崩乐坏的局面上,缺乏一些权变的空间。(考生答案在结合材料的前提下,分析有条理,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能自圆其说皆可)
选择二:不认同。
①孔子不是不会通达权变,“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说明主张中庸之道的孔子是非常看重通达权变的。
②孔子坚守的“道”,则是他变通的基本原则,在“守死善道”前提下权变。
③孔子担心的并不是自身是否为人所知,也未因此否定自己的“道”,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做得不够。因此对荷蒉者,知其不可说服,也就通达权变以待。(考生答案在结合材料的前提下,分析有条理,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能自圆其说皆可)
小题1: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句进行概括。“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表明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或者说成知其不可而为之。
小题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结合着具体的孔子和荷蒉的言论、思想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如要选择认同。就要从文中找到表明孔子思想缺乏变通的语句进行分析。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表明孔子践行自己的学说受到挫折时,听不进别人劝告就表明孔子不善于变通。如要选择不认同,就要从文中关于孔子的言行中,找出关键的语句作为理由。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表明了孔子善于变通。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