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 | 专业 |
---|---|
健康学院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中医养生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健康服务与管理 应用心理学 |
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学 |
康复学院 | 中医康复学 康复治疗学 运动人体科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公共事业管理 市场营销 法学 |
药学院(天然药物研究所) | 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制药工程 中药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药物制剂 |
国际教育学院 | 药学 护理学 中医学 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
理工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含英语方向、老年护理方向、康复护理方向) |
体育教学部 | |
眼科与视光医学院 | 中西医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方向) |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研究所) | 针灸推拿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首届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省属高校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和不懈奋斗,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人才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
学校致力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现在学校三校区(含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办学,总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3.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1万册、电子图书75.4万册、古籍善本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教学医院,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家中医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医精诚,努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拥有28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二级学科;拥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中医、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与40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4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4人,硕士生导师683人。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者3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2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96人,“山东名老中医”6人。有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8项。
学校坚持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和制药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重点培育专业群;3个专业(群)获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建成10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运行。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孔孟之乡、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的文化优势,坚持把中医文化和齐鲁文化作为以文化人的重要资源,塑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内首家中医药智库----山东省中医药政策与管理研究基地。策划承办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专题论坛,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首次将中医药文化推向高层次国际学术平台。成功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专项——中国-波兰中医药中心,引领全省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第十一批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敦厚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鲜明特点,涌现出一批获得“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的优秀学生。在第二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中学校获得总冠军。在全国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金银花新品种培育与种植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大赛金奖,这是全国中医药院校自大赛举办以来首次获得金奖。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驱动,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取得丰硕成果。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68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8项,连续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29项,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学校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努力在服务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征程中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谱写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创建时间 | 1958年 |
博士点数 | 18 | 隶属于 | 省政府 |
硕士点数 | 55 | 招办电话 | 0531-89628251、0531-82613577 |
学校类型 | 医药 | 学校网址 | https://www.sdutcm.edu.cn/ |
所处城市 | 济南市 | 办学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