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啦消息:以下是关于重庆钢铁中专(重庆钢铁大学)的文章,本篇文章里,作者针对重庆钢铁中专(重庆钢铁大学)做了一定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根据《重庆特钢志》(1934-1985)记载重庆钢铁中专,二钢厂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厂之初的1934年重庆钢铁中专,“教育工作”一章足足有26页。本以为也算了解一二,可当我慢慢读完,心中还是感到被深深震撼了!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中专、到职大、电大,还有多种多样的职工文化素养和技术培训,“厂校结合、产学并举”的政策贯彻始终、硕果累累!
校友们,找找你的校门
很难百分百地还原二钢厂办学的历史,这篇小文虽然费了一番气力,也只能算时光中的匆匆一瞥。粗略之处还望各位读者见谅。
这天早晨,虽然我们一行三人吃过早饭就出发了,却还是与当头烈日撞个满怀。好在第一站基本在林荫间行走,下了光荣坡社区的台阶,就来到了曾经的“一园”。
一园(青苹果幼儿园)
青苹果幼儿园的前身就是二钢厂的一园。
青苹果幼儿园大门口
青苹果幼儿园教室和操场
青苹果幼儿园外墙
琅琅读书声,钢琴弹奏的儿歌,孩童的喧闹声,陪伴着光荣坡社区的居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很快又将迎来新的学年,树上的鸟儿,你们准备好了吗?
莲光小学
莲光小学大门
莲光小学操场
2020年3月,莲光小学迎来了她80周年校庆。这所小学是无数家庭几代人的小学,也是最早的厂子弟小学,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因为需要保密,取与“炼钢”二字谐音的“莲光”作为学校名称,颇有一份神秘色彩。“八秩年华,含弘光大”,祝愿她在新的发展历程中继续追求卓越,创造新的辉煌。据记载重庆钢铁中专:
厂子弟小学始建于1940年3月1日,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十七小学,又称莲光小学。解放后,莲光小学于1955年由厂移交沙坪坝区教育局。1956-1957年厂委托莲光小学办班。
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光小学的篮球场
掩映于葱茏之中的教学楼
从青苹果幼儿园外看莲光小学幼儿园
莲光小学幼儿园的背面
中心湾的学生从这里的台阶上去就是莲光小学侧门
技工校(重庆第二钢铁厂技工学校)
1958年6月,冶金部批准建立学制为3年的重庆第二钢铁厂技工学校,外招高小毕业生。学校由重庆钢铁专科学校领导。1959年学校划归教育科直接领导。校址在中心湾,1960年又迁至刘家坟。后又迁回至中心湾附近的梁家院。
出莲光小学侧门,有一条小路,一侧的坡上是学校的园丁楼,往前直行再拾阶而下,能看到路右侧的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上学期间这里很热闹,早晨,大老远就能听见校内鼓声雷动,不是在开庆祝会,那是学员们伴随着鼓点在有节奏的炒沙。听到这宏亮的声音,我经常也不自觉地跟着“咚~咚~咚咚咚~”地打拍子,上梯坎都更有劲了。
同样的校址,同样的校舍,在更长的时间里,这所烹饪学校的所在地是远近闻名的特钢厂技工校。技工校曾是远近学生升学的第一志愿,在这里经过两年的学习,就可以分配到厂里当上技术工人。女生学机修的多些,男生的选择更多些。车钳铣刨,很多人在这里学到的本领,够用一辈子。当年的师兄弟,现在还有多少坐在球场坝边上一起喝茶?可以说,有很多。
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
技工校旁还有特钢厂的党校,当年在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进修干部,现在应该都颐养天年了。
原党校入口
党校中专班,图片来自《重庆特钢志》
团结坝幼儿园(二园)
原团结坝幼儿园内的大树
这一棵高高伫立的大树,可还有人记得它?
它是经历了多久的岁月才生长得如此高大?
多少年前,在它花冠一般的树荫下,回荡着孩童的嬉闹声,闪烁着小鸟儿般的身影?
足球操很难的,我们跳得很棒的 图片来自《重庆特钢志》
现在的团结坝社区网格图,仍然标注了它的所在
几年前我们还在幼儿园门口拍过照,隔着久已关闭的大门,园内的游乐设施有种独特的魅力。
原团结坝幼儿园旁的马路
早就听说这里要拆,六月里的一天,我们趁着夜色去寻虫,从这里路过时,老公突然说:“哎呀!拆啦!”我寻着他的目光望去,在一片暗影绰绰的工地上,一棵庞然大树孤独挺立。
连着特钢宾馆也夷为平地了,只剩宾馆的侧门立在路边,仿佛意犹未尽。在这条公路的尽头,一边是待拆的“总务处”(曾经的大饭堂),另一边就是已经拆了一部分的“湾湾大楼”。三个方向都是工地,一片繁忙,尘土喧嚣。我不禁感叹,是应该向过去说声再见了,也祝愿这里的未来更加美好,才对得起欢声笑语后长久的沉寂。
刚拆完的施工现场
刚拆完的施工现场,以前是特钢宾馆
特钢宾馆侧门
特钢湾湾大楼
湾湾大楼
湾湾大楼建成于80年代,显然得名于它当年的独特外观。它在职工的业余教育培训、学业提高、技能培训和文化素养提高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很大作用。
图片来自《重庆特钢志》
湾湾大楼后面
2005年,劳资处曾短暂搬到大楼旁边的宿舍楼,处理破产善后事宜,直至拆除。
此刻,站在湾湾大楼的场院内,一侧是建成不久的石井坡街道办事处,一号线轻轨则在眼前缓缓驶过。轻轨后面新建的小区已经陆续入住,更远处是刚涨过水的嘉陵江。工地如同江水朝晚不休,新建的AZ1段干道将连通社区公路和滨江路。
石井坡街道办事处
1号线轻轨和新建楼盘
湾湾大楼的窗户
拆迁后,这棵大树会保留下来吗?
正在施工的工地阻拦了去路
湾湾大楼旁边,之前有一个小房子
老爸说,就在总务处往一号线轻轨方向,很早之前有一个会山顶托儿所,工人们白天上班,就把尚还幼小的孩子寄养于此,现在早已拆除了,因为年代久远,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吧。我记得的是所在位置有一个小土坡,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时常带他过来,看一号线开过来开过去,不亦乐乎。
我们乘车驶离这电线与电缆错综复杂的缠绕之地,驶向远祖桥工农坡。
四校(现双碑小学)
工农坡70号
从一处斜坡开上去后,途中景色有点意思:左边全部是施工现场,右边却是装饰一新的房屋。双碑小学就是当年的四校,校门正对一栋外墙七彩缤纷的社区。学校虽早已更名,但公交车站还保留了这个名字。我爬上七彩社区的台阶,逆着上午的炙热阳光,看不清校园里的样子。此时,有一辆警车停在学校门口,下来一位警察也对着校门拍照,可能在做开学前的检查。曾在此就读的郭师傅回忆,四校的学生除了特钢厂子弟,还有附近江家院和陈家梁生产队的农民子弟,都算是双碑街上的崽。
与四校毗邻的冶金中学是所“完中”,但大多数学生读完初中后却更想去技工校就读。毕竟进厂当工人,比守着家中的薄田可靠。这也是工矿周边,城乡结合处常见的历史演变历程。技工校招生需要指标,厂子弟和社会招生的指标又差别巨大,即使是同班同学,对未来怀揣相似的梦想,稍有不虞却会走上不同人生道路。
双碑小学(原四校)
双碑小学校园内一瞥
双碑小学教学楼一侧
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是一片混乱的施工现场。我在心里默默地问:为什么到处都在拆迁?处处飞尘扬灰,疮痍满目。
工地
冶金中学(现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中部)
原以为从这条路可以绕道正门,谁知道这条路已经被封堵。一个好心的年轻人告诉我们,要从来时那个施工现场旁边的小路才可以走到三十二中正门。于是,我们折返回去。
这是一条经过精心打造和装饰的石阶路。路的两旁修了防护围栏,翠竹绿树掩映,石板路涂成了七彩的颜色。走了很长一段下坡路,终于回到了马路上。沿着马路往回走了一段距离,终于在一个路口看到了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中部的牌子,也就是原来的冶金中学。
通往正门的小路
路边斜坡上的装饰
老梯坎路,以前下雨滑不滑?
路牌
学校座落在一个坡顶上,到学校的坡路仅能容纳两辆车相向行驶,一面已经整齐停满了车辆,留出的路面仅可容一辆车行驶。
门前马路
老爸的腿有伤还没有痊愈,落在了后面。实在太热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学校门口,看上去,这所学校很新,崭新的砖红色,让我联想到二钢厂的老楼房。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
过去:1972年厂建立重庆钢厂冶金中学,并将石井坡冶金民中并入该校。校址在重庆钢厂原冶金四校。1975年冶金中学改名为重庆钢厂一中重庆钢铁中专;1980年6月更名为重庆特殊钢厂中学。
冶金中学,图片来自《重庆特钢志》
教学楼
正门
临近开学,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拖着行李箱,穿过校门,汇聚在校内各处。我这个年纪,看见小学生,满眼流露出喜爱之情;看见中学生,就心生出希望之情了。
门口的课桌椅
校门闸机
阳光炽热,逼得我睁不开眼,稍作停留后就只好埋头往坡下走。老爸在前面已经汗如雨下,浅褐色的T恤变成了深褐色。我买了两瓶冰红茶,我们一人一瓶。我急不可耐地拧开了瓶盖,一口气就喝完了。
青草坡小学
我们乘车来到青草坡,还没上到半山腰,老爸就说:“到了到了。”下车我才注意到,路边几步梯坎上,一扇蓝色的工厂大门差点被树木遮掩。其实我们爬青草坡时经常路过这里,但如果不是特意来看它,我可能永远都想不起它的存在。
双碑机械厂蓝色大门
蓝色大门左边的牌子上用繁体字刻着:重庆渝州冶金企业公司,下面是:双碑机械厂。这个厂主要生产的单眼燃气灶现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已经荒废的厂房栖居在四季如春的青草坡上,隐瞒了它更早之前的身份:青草坡小学,也称为一校。
双碑机械厂门牌
老爸在前面叫我过去,原来沿着公路有一段高过围墙的老旧建筑,是双碑机械厂的厂房。
“这么大呢!”我嘀咕道。
“嗯。里面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也从来没有进去过。”负责制定线路和一路开车的老公补充道。
我迈上台阶,贴近紧闭的铁门,想从门缝里瞧见些什么,可惜,除了隐约可见的台阶,只有杂草丛生,关于青草坡小学的观察,就只好到此为止了。后来听老爸说,上世纪60年代,蹉跎岁月中,其实同学们倒是很盼望下暴雨,因为学校旁的河沟一旦涨水,漫过桥面,就可以不去用上学了。
门内门外,都是梯坎
双碑机械厂围墙
厂房
厂房
厂房
厂房
石井坡小学(二校)
炎热的天气让我们变得沉默。老爸会偶尔介绍一下途中路过的位置,原来是二钢厂的某某车间。
我们从青草坡原石粉厂的岔路口靠左行,经马桑岚垭来到和平山,沿盘山路下到大河沟。这条路是我们熟悉的散步线路,与山为邻,爬山是很自由的。本想去看看大河沟幼儿园旧址,但前两天从一位住在大河沟的朋友得知,现在已成了坝坝舞的场地,所以我们选择直接去石井坡小学。
石井坡小学正门
石井坡小学,看上去很漂亮。墙体刷成了传统的砖红色。还没有开学,显得很安静。石井坡小学也称为二校,主要招收和平山社区、石井坡社区的学生。去往渣滓洞参观的游客,多半会路过这里。周围街区已成为网红打卡处,今后再来细看。
学校大门口的石头上刻的“孝、礼、勤”
石井坡小学大门外的“童话里”
石井坡小学
窍门山幼儿园(五七托儿所)
穿过212国道,从东华医院(原特钢医院)路口进去,沿路左拐右拐,几百米后就来到了窍门山社区。
中昂嘉御湾小区
我看着一栋栋高楼,猜测着窍门山幼儿园当年的位置,却难觅踪影。老爸站在马路对面,用手指着一块儿残余的石头围墙,说:“这就是窍门山幼儿园(旧址)。”
幼儿园的地基上已经换了新的主人。我靠近这块石头,脑子里回想着曾经在这里上过学的老妈的话。她说她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幼儿园的竹篾围墙挡不住想回家的心,翻出去不算难……吃饭用的绿色洋瓷碗有白色的点缀,敲起来乒里乓啷作响……
十八冶托儿所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在中心湾转盘附近,找到只剩下短短一截的老路,当年路边是一排门面,门面后的平房和院子就是当年的十八冶托儿所,我听着老爸和老公的回忆,看着似曾相识的堡坎,尝试在脑海里重建空间,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十八冶托儿所的大致位置
隔了条马路,永辉超市、小区的商业街开业不久,60年代,这里是冶金民中和特钢研究所的地盘。
只有堡坎是老的
后记
特钢这片土地上四处可以找到叠加的时空。对于久居于此的人,厂区的兴衰和人生的起落早已融为一体,化作一枚枚鹅卵石,在沉寂了那么久之后,正翘首盼望着,沿着新浇的柏油路流向人生的下一湾。
坚持拍完最后一张照片,我已经头晕眼花,饥肠辘辘,大脑几乎丧失了思考能力。连只有几十步开外的面馆,在我看着都是那么遥远。
我们走进一家面馆,这个店的老板如果你看着面熟,那你二三十年前肯定没少在球场坝踢球,小声地说,球场坝边那碗冰粉的味没变。
一屁股坐在开着空调的面馆凳子上,三个人热得只剩喘气的份儿。我们分别要了一碗牛肉面、一碗稀饭凉面和一碗小面。
老板看着我脸上的痘痘,问我:小面少辣还是一般辣?
我说:重辣。
牛肉面
凉面稀饭
小面
一座城、一片地,辉煌的历史,只有朝夕相处的人才会念念不忘。
一座城、一片地,衰败的痛楚,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深深铭记。
一座城、一片地,重生的今天,大方地收藏过去,慷慨地接纳变革,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后记:历史的无限魅力就在于:过去发生的事,就像不穿的旧衣服、用过的旧贺卡、老旧的餐具,堆放在密实的箱底,尘封在不起眼的角落。即使没上锁,人们也想不起来打开它。可当有一个淘气的孩子,翻箱倒柜,不经意间揭开那铁锈色的箱门,尘埃飞扬的同时,回忆的光也从罅隙间倾泄出来。一时间搞不清是闪光的过去照亮了心里,还是心里的光照亮了过去。享受着那份混合着喜悦、兴奋、恍然大悟的复杂感情,我想,这就是所谓“残缺的美”吧。
附图:来自《重庆特钢志》
未完待续
漫步重庆特钢厂:述说文体中心的前世今生
漫步重庆特钢厂:厂区苏式楼,我心目中的网红
(来源:培训啦 https://www.peixunla.com)文章共6750字